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625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x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常见症状的护理

一、咳嗽、咳痰

(一)发病原因

1.感染(病毒、细菌)

2.机械性刺激

3.理化因素刺激

(二)观察要点

1.注意咳嗽性质、出现时间及音色

(1)急性干咳常为上呼吸道感染、肺部病变早期或理化因素所致,应积极处理。

(2)刺激性呛咳常见于呼吸道受刺激、支气管肺癌,后者应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3)变换体位时咳嗽见于支气管扩张。

(4)夜间咳嗽较重者见于左心功能不全。

(5)咳声嘶哑见于声带发炎或纵膈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带金属音的咳嗽,提示支气管腔狭窄或受压,应警惕肿瘤之可能。

2.注意痰液性质、气味和量

(1)透明黏稠痰多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如痰多粘黏稠不易咳出,宜用降低痰黏度的祛痰药。

(2)黄色脓痰见于呼吸系统化脓性感染,应积极用抗生素治疗。

(3)粉红色浆液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需迅速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

(4)血性痰见于肺结核、支气管癌,应加强病情观察。

(5)脓臭痰提示厌氧菌感染、肺脓肿。

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的痰液亦可有恶臭,需痰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6)痰量增减可反映病情进展,痰量多提示感染严重;经治疗痰量明显减少,表明炎症被控制;如痰量骤然减少,而体温增加,应考虑排痰不畅。

(三)护理措施

1.改善环境

2.补充营养与水分

3.促进排痰

按医嘱应用祛痰药物,并采用以下措施:

(1)指导有效咳嗽:

适用于神志清醒尚能咳嗽的病人。

(2)拍背与胸膜震荡:

适用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排痰无力病人。

(3)湿化呼吸道:

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常用蒸汽呼吸或超声雾化吸入。

器官切开者可于插管内滴液。

(4)体位引流:

适用于痰量较多;呼吸功能尚好的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病人。

(5)机械吸痰:

适用于痰量较多而咳嗽反射弱的病人,尤其是昏迷或已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病人。

4.预防并发症

二、咯血

(一)常见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以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肺结核为最常见。

2.心血管疾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肺梗死等。

(二)观察要点

咯血量少时仅为痰中带血。

每日咯血量小于100ml为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100~500ml为中量咯血;一次咯血量大于300ml或每日咯血量超过500ml为大量咯血。

咯血时除有原发病的体征外,还可有出血部位呼吸音的减弱和湿罗音。

大咯血病人常有紧张不安,血压下降等表现。

(三)并发症

窒息和休克是咯血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窒息的表现:

大咯血时出现咯血不畅、胸闷气促、情绪紧张、面色灰暗、喉部有痰鸣音,或喷射性大咯血突然中止等是窒息的先兆表现。

若出现表情恐怖、张口瞪目、两手乱抓、抽搐、大汗淋漓、牙关紧闭或神智突然丧失,提示发生了窒息。

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四)护理措施

1.消除心理不良因素,说明不宜屏气。

2.保持呼吸道通畅,让病人取换侧卧位为先决条件

3.减少活动,保持卧床休息。

4.药物应用禁忌:

(1)止血药物:

垂体后叶素。

该药有收缩血管和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因此冠心病、高血压及妊娠者禁用。

(2)镇静剂:

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

(3)镇咳剂:

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慎用。

5.饮食:

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禁少量凉或温德流质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

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6.窒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

(1)预防:

宜取换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紧急处理:

①体位引流,立即置病人于俯卧头低脚高位,并拍其后背。

②负压抽吸。

③气管插管或气管镜吸引。

④高流量输氧。

三、肺源性呼吸困难

(一)概述

(二)类型及病因

1.吸气性呼吸困难 以吸气显著困难为特点。

重症病人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并伴有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哮鸣音,其发生于大气道狭窄、梗阻有关。

2.呼气性呼吸困难 以呼气明显费力,呼气时间延长伴有广泛哮鸣音为特点,由肺组织弹性减弱及小支气管痉挛狭窄所致,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

3.混合性呼吸困难 其特点为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呼吸浅而快。

由于广泛性肺部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所致,如严重肺炎、肺结核、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

(三)观察要点

1.分度 依据病人可耐受的运动量来判定呼吸困难的程度。

2.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四)护理措施

1.环境

2.调整体位:

病人取半坐位或端坐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心理护理

5.吸氧

氧气疗法是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最有效的方法。

临床上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合理用氧:

轻度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严重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缺氧和伴二氧化碳潴留。

持续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给氧,以防纠正缺氧过快,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应密切观察氧疗效果,以防发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

四、胸痛

(一)概述

胸膜炎所致的胸痛,以腋下较为明显,且可因咳嗽和深呼吸而加剧;自发性气胸的胸痛在剧咳或劳动中突然发生且较剧烈。

(二)护理措施

胸膜炎病人取换侧卧位,以减少局部胸壁与肺的活动,缓解疼痛。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发病机制

哮喘发病与气道的变应性炎症有关,包括速发型及迟发型哮喘反应。

(二)病因和诱因

1.过敏原 速发型哮喘反应,属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

迟发型哮喘反应,一般认为是气道变应性炎症的结果。

2.感染 哮喘急性发作常见的诱因。

3.其他 环境、气候因素;某些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等;精神因素;剧烈运动均可诱发哮喘。

二、临床表现

典型发作:

发病前多有鼻咽痒、打喷嚏、流清涕和咳嗽等先兆症状,随即突感胸部紧闷,继而出现呼气性困难,伴有哮鸣音。

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常被迫坐起。

严重发作时,张口抬肩,用力喘气,额部出汗,精神烦躁,出现发绀。

三、有关检查

1.血象检查:

血清IgE在外源性哮喘时增高。

2.胸部X线检查。

3.血气分析:

早期PaO2下降,PaCO2亦下降;重症哮喘气道严重阻塞,PaCO2升高。

4.痰液检查。

四、治疗要点

防治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发作及预防复发。

(一)消除病因

去除过敏引起哮喘的刺激因素。

(二)应用支气管解痉

1.b受体激动药 沙丁胺醇为轻度哮喘的首选药,平喘效果迅速,可口服制剂或气雾剂吸入。

2.茶碱类 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是中效支气管扩张剂。

常用口服,必要时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诸如或滴注。

本药有较强的碱性,局部刺激性强,不宜肌内注射。

静脉用药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可强烈兴奋心脏,引起头晕、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剧降,严重者可致心搏骤停。

急性心肌梗死及血压降低者禁用。

3.抗胆碱药物 主要抑制分布于气道平滑肌的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使平滑肌松弛,如异丙基阿托品雾化吸入。

(三)抗炎药物

1.糖皮质激素 用于中、重度哮喘,其作用是抑制气道变应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常用泼尼松口服30~40mg/d,重症先静脉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激素,一般不宜长期应用。

2.色甘酸钠 可稳定肥大细胞膜,对预防运动和过敏诱发的哮喘最有效。

主要不良反应为对呼吸道的刺激,个别病人可引起恶心、胸闷等不适感。

3.抗生素 伴有呼吸道感染者,可应用磺胺类药物或青霉素等。

五、护理措施

(一)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1.协助排痰 痰液粘稠时多饮水,每天进液量至少为2500ml,或使用蒸汽吸入,或遵医嘱给予祛痰药物,并定期为病人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

哮喘持续状态者每日宜静脉补液2500~3000ml,以稀释痰液,滴速为40~50滴/分。

哮喘病人不宜用超声雾化吸入,因雾液刺激可使支气管哮喘症状加重。

2.给氧 呼吸困难明显者遵医嘱给病人低流量鼻导管持续吸氧。

(二)放松身心消除恐惧

1.环境保持 病室湿度在50%~60%,定期空气加湿。

室温维持在18~22ºC,不摆放花草,不使用羽毛制品。

2.消除紧张情绪 必要时遵医嘱给镇静剂,注意禁用吗啡和大剂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3.休息及饮食 避免进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蛋等。

(三)防治并发症

(四)预防哮喘复发

1.避免接触过敏原及非特异性刺激物。

2.应用色甘酸钠预防发作。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喘息及反复发生为特征,常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肺气肿病人在咳嗽、咳痰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可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Ⅱ型呼衰。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都有气流受阻的现象,把具有气流受阻特征的一类疾病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吸烟

2.感染

3.大气污染

4.气候

5.遗传因素

(二)发病机制

在发生气流阻塞时,小气道病变是主要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

慢支症状表现为“咳”、“痰”、“喘”、“炎”四症。

(二)阻塞性肺气肿的症状、体征

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肺气肿的体征为:

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减弱。

三、有关检查

(一)血液检查

(二)X线检查

(三)肺功能检查 COPD早期可有小气道功能异常,以后可出现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减少;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残气容积占总量百分比增加。

四、治疗要点

五、护理措施

(一)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

(二)改善呼吸状况

1.合理用氧 氧疗非常重要,对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者,采用低流量持续给氧,流量1~2L/min。

每天氧疗时间不少于15小时,特别是睡眠时间不可间歇,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更低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缺氧。

2.呼吸训练

(1)缩唇呼气

(2)腹式呼吸 用鼻吸气,经口呼气。

呼与吸时间比例为2~3:

1,每分钟10次左右,每日训练2次,每次10~15分钟

六、健康教育

1.戒烟,使病人了解吸烟的危害

2.增强体质,进行耐寒训练。

重视缓解期营养摄入,改善营养状况。

3.坚持全身运动,坚持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气训练。

4.家庭氧疗的指导,长期氧疗可以改善COPD病人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5.居家病人常有明显的孤独感,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在心理上应更多给予关注与帮助。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慢性肺心病主要由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引起。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支气管、肺部疾病

(二)发病机制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均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

2.右心室肥大和右心功能不全

二、临床表现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是肺功能不全的晚期表现。

(1)低氧血症:

明显发绀、呼吸困难加重、心率加快和脑功能紊乱引起反应迟钝、抽搐、昏迷等。

(2)肺性脑病:

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个综合征,表现为头痛、神志恍惚、淡漠、谵妄、昏迷、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潮红、多汗。

2.心力衰竭 以右心衰为主。

(1)心悸、呼吸困难、厌食、上腹饱胀、恶心、少尿等。

(2)严重发绀、颈静脉怒张、肝大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心率增快、三尖瓣区或剑突下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更加明显并可听到舒张期奔马律。

三、有关检查

1.血液检查

2.肝肾功能检查

3.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早期pH值下降。

4.心电图

5.X线检查

四、治疗原则

肺心病的治疗以治肺为本、治心为辅为原则。

(一)急性加重期治疗

1.控制感染

2.维持呼吸道通畅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纠正缺氧通常采用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流量1~2L/min,24小时持续吸氧。

长期氧疗,采取一昼持续吸氧15小时以上,吸入氧浓度在25%~29%,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3.强心、利尿治疗 肺心病使用利尿是以缓慢、小量、间歇为原则,以避免大量利尿引起血液浓缩、痰液黏稠,加重气道阻塞及低钾血症。

心衰控制仍不满意时可加强心药。

由于肺心病人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对鸭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低,容易中毒,故使用洋地黄类药时宜快速、小剂量为原则,用药前要积极纠正缺氧和低钾血症,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毒副作用。

(二)缓解期治疗

五、护理措施

1.及时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气 进行机械吸痰,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

2.持续低流量吸氧 氧浓度一般在25%~29%,氧流量1~2L/min,经鼻导管持续吸入,必要时可通过面罩或呼吸机给氧,吸入的氧必须湿化。

低浓度给氧的依据是:

失代偿期病人多为慢性II型呼衰,病人的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甚至已处于抑制状态,呼吸中枢兴奋主要依靠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当吸入氧浓度过高时,随缺氧的短暂改善,解除了对中枢的兴奋作用,结果使呼吸受到抑制,二氧化碳潴留加剧,甚至诱发肺性脑病。

采取持续低流量给氧,既能提高PaO2改善缺氧,又不致加重二氧化碳的潴留。

3.有水肿的病人宜限制水、盐摄入

4.改善营养情况

5.加强锻炼

6.慎用镇静剂 病人烦躁不安时要警惕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等,禁用麻醉剂及影响呼吸中枢功能的镇静剂如吗啡、哌替啶、巴比妥类;必要时可选择地西泮,以免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

六、健康教育

第五节 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的护理

临床上以慢性咳嗽、大量浓痰和反复咯血为特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支气管-肺组织的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二、临床表现

1.慢性咳嗽和大量脓性痰 咳嗽多为阵发性,与体位变动有关,晨起及晚上临睡时咳嗽和咳痰尤多,每日痰量可达数百毫升,将痰放置数小时后可分三层,上层为泡沫粘液,中层为浆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如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则痰及呼气具有臭味。

2.咯血 平时无明显咳嗽、咳痰,而以咯血为唯一症状,一般情况较好,临床称此类型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3.体征 尤其在肺下部听到湿性啰音。

三、治疗原则

(一)控制感染

(二)痰液引流

1.祛痰剂

2.体位引流 应根据病变部位采用相应体位进行引流。

(三)咯血的处理

(四)手术治疗

(五)其他

四、护理措施

1.清除痰液

2.体位引流

(1)引流前向病人解释引流目的及配合方法。

(2)依病变部位不同而采用痰液易于流出的体位。

(3)引流时间可从每次5~10分钟加到每次15~30分钟,嘱病人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同时用手轻拍患部以提高引流效果,引流完毕给予漱口。

(4)记录排出的痰量及性质。

(5)注意事项:

1)引流宜在饭前进行;

2)为痰量较多的病人引流时,应注意将痰液逐渐咳出,以防发生痰液过多涌出而窒息;

3)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若病人出现咯血、发绀、头晕、出汗、疲劳等情况,应及时终止引流;

4)患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及高龄病人禁止体位引流。

3.增加抗病能力

第六节 肺炎病人的护理

一、分类及特点

(一)按解剖位置分类

1.大叶性肺炎 肺泡性肺炎,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

2.小叶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

3.间质性肺炎

(二)按病因学分类

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球菌。

(三)根据感染来源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2.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在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肺炎。

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二、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护理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典型病变呈大叶性分布,临床表现以寒战、高热、咳嗽及咳铁锈色痰为特色。

(一)病因

本病在全身及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时,感染发病。

病人多见于既往健康的男性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肺炎链球菌肺炎病人口角和鼻周常可出现单纯性疱疹。

2.呼吸系统症状 

(1)胸痛:

多发生于患侧,咳嗽时加剧。

(2)咳嗽、咳痰:

痰由黏稠逐渐变为脓性。

痰可呈典型的铁锈色。

(3)呼吸困难:

病变范围较广时可因缺氧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

3.体征 病变范围较广可出现实变体征,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病变处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及湿性啰音。

4.中毒型(休克型)肺炎 肺炎伴末梢循环衰竭,称为中毒性肺炎或休克性肺炎。

中毒性肺炎病人多在发病早期呈现休克状态,临床表现为血压突然下降,多在80/60mmHg以下,严重者血压甚至测不出。

面色及皮肤苍白,四肢阙冷,脉搏细速,唇指发绀。

可出现呕吐、腹泻、肠麻痹、黄疸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因中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甚而心功能不全等表现,以及谵妄、幻觉、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有关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可达10~20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至0.8以上,并有核左移和细胞内中毒性颗粒。

2.X线胸片示病变早期肺纹理增多或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的淡薄、均匀阴影,实变期可见大片均匀致密的阴影。

(四)治疗原则

1.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治疗。

如抗生素治疗有效,24~72小时后体温即可恢复正常,抗生素疗程一般为7天,或热退后3天即可停药。

2.尽量不用退热药,避免大量出汗而影响临床判断。

3.休克型肺炎首先应注意补充血容量;宜选用2~3种广谱抗生素联合、大剂量、静脉给药;但输液速度不宜太快,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五)护理措施

1.缓解不适,促进身体休息

2.促进排泄,改善呼吸 气急者给予半卧位,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L/min。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神志、尿量的变化,下列情况应考虑有中毒型肺炎的可能:

①出现精神症状;②体温不升或过高;③心率>140次/分;④血压逐步下降或降至正常以下;⑤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冷汗多,发绀,一般情况衰竭;⑥白细胞过高(>30×109/L)或过低(<4×109/L)。

4.中毒型肺炎的抢救和护理

(1)病人应平卧,头部抬高15°,保温、给氧。

(2)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3)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同时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4)进行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

①纠正血容量;②按医嘱给以血管活性药(如异丙基肾上腺素等),是收缩压维持在12~13.3kPa,严密监测血压变化;③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如血容量已补足而24小时尿量仍少于400ml,应考虑由肾功能不全;④监测血气及电解质;⑤抗感染治疗:

按医嘱定时给予抗生素,并注意其不良反应。

第七节 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结核菌属分枝杆菌,染色具有抗酸性,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人型菌。

此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处能够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暴晒下2小时或煮沸1分钟能够被杀死。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结核病人的免疫力主要是细胞免疫。

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反应称为变态反应。

人只有受大量毒力强的结核菌入侵而人体的免疫力又低下时,才会发病。

二、临床类型

(一)Ⅰ型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

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在肺内形成病灶,并引起淋巴结管炎和淋巴结炎。

肺内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多见于儿童。

(二)Ⅱ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由一次大量结核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

全身中毒症状重,常伴发结核性脑膜炎。

(三)Ⅲ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

临床上最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

多为成年人。

如人体过敏性高,结核菌量大并造呈干酪样坏死,临床即可有高热、呼吸困难等明显毒血症状。

病灶干酪样坏死,液化可形成空洞。

(四)Ⅳ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痰中常有结核菌,为结核菌的重要传染源。

(五)结核菌可由肺部病灶直接蔓延,也可经淋巴或血行到胸膜

青少年多见,有干性和渗出性两个阶段。

前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并可听到胸膜摩擦音;胸液渗出时,胸痛消失,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全身毒性症状

2.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咳痰

(2)咯血 高热则往往提示病灶播散。

(3)胸痛

(4)呼吸困难

(二)体征

因肺结核好发于肺尖,故在肩胛间区或锁骨上下部位于咳嗽后闻及湿啰音时,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关检查

(一)痰结核菌检查

痰结核菌检查室确诊肺结核最特异的方法。

痰菌阳性说明病灶是开放的。

(二)X线检查

是早期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且可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三)结核菌素试验

用于测定人体是否受过结核菌感染。

左前壁屈侧中、上1/3交界处作皮内注射,注射后48~72小时测量皮肤硬结的直径,小于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大于20mm或不足20mm但出现水泡、坏死为为强阳性。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仅表示结核感染,并不一定患病。

对婴幼儿的诊断价值大,3岁以下强阳性者,应视为有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须予治疗。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除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外,还见于人体免疫力连同变态反应暂时受抑制情况,如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等病人,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病人和老年人。

五、治疗原则

(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1.杀菌剂:

异烟肼(INH)、利福平(REP)、链霉素(SM)、吡嗪酰胺(PZA)。

2.抑菌剂:

乙胺丁醇(EMB)、对氨水杨酸(PAS)、氨硫脲(TB1)、卡那霉素(KM)。

3.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方法

(1)标准化疗:

分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两个阶段。

(2)短程化疗:

为6~9个月

4.常用抗结核药物的剂量及不良反应

表2-7-1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剂量及主要不良反应

药名

缩写

成人每日用药量(g)

主要不良反应

异烟肼

INH

0.3~0.4

偶有末梢神经炎,肝功能损害

利福平

RFP

0.45~0.6

肝功能损害,变态反应

链霉素

SM

0.75~1.0

听力障碍,眩晕,肾功能损害

吡嗪酰胺

PZA

8~12

尿酸血症,肝功能损害

乙胺丁醇

EMB

0.75~1.0

视神经炎

对氨水杨酸

PAS

8~12

胃肠道不适,变态反应

氢硫脲

TB1

0.1~0.15

胃肠道不适,肝损害,造血抑制

卡那霉素

KM

0.75~1.0

听力障碍,眩晕,肾功能损害

(二)对症处理

1.毒性症状:

短期用糖皮质激素。

2.咯血:

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要慎用强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发生窒息。

咯血较多时应取侧半卧位。

咯血窒息时咯血致死的原因之一。

3.胸腔穿刺抽液:

一般每次抽液不超过1L。

抽液时病人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悸、脉细、四肢发凉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让病人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预防休克发生。

抽液过多可使纵隔复位太快,引起循环障碍;抽液过快,可发生肺水肿。

六、护理措施

(一)补充营养,促进身心恢复

1.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饮食宜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高蛋白,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灶愈合。

2.注意休息

3.心理护理

(二)病情观察

(三)对症护理

(四)咯血护理

(五)预防传染

1.控制传染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