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178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1.docx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1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1)

一、三物理电与磁易错压轴题(难)

1.小刚学习了电磁铁的知识后,想知道电磁铁周围的磁场强弱与通入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距电磁铁的距离是否有关。

查阅资料知道,磁场强弱即磁感应强度(用B表示)的单位是T(特斯拉)。

图甲和图乙中电源电压均为6V且恒定不变,图乙中R是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1)由图丙可知,磁感应强度越大,R阻值越_____;小刚设计的图甲、乙组成的实验装置是通过________来判断R所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

(2)利用图甲、乙装置,保持_________相同时,闭合S1、S2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滑片P向左滑动时,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不断变小,说明R所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不断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当闭合S1、S2,保持滑片位置不变,沿电磁铁轴线方向移动R,测出R距离电磁铁的距离L和灵敏电流计的示数I,结合图丙计算出磁感应强度B的数值如下表.

L/cm

1

2

3

4

5

I/mA

10

15

20

30

50

B/T

0.68

0.6

___

0.36

0.14

①当L=3cm时,将此时磁感应强度B数值填在上表中对应位置。

②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通入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距电磁铁越远,磁感应强度B越______.

③综合

(2)和(3)的实验结论可知,电磁铁周围的磁感应强度B与通入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距电磁铁的距离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大灵敏电流计示数R距电磁铁的距离增大0.5小有关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丙可知,磁感应强度越大,R阻值越大。

[2]图乙中R是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而变化,磁敏电阻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实验中根据灵敏电流计示数判断R所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强弱。

(2)[3]研究电磁铁周围的磁场强弱与通入电磁铁的电流大小是否有关,控制磁敏电阻R到电磁铁的距离。

[4]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不断变小,说明图乙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减小,磁敏电阻的阻值不断增大,R所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不断增大。

(3)①[5]由表可知当电流为15mA时,磁感应强度B为0.6T,由图丙可知当磁感应强度B为0.6T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为400Ω,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磁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则电源电压为6V。

当电流为20mA时,磁敏电阻此时的电阻为

由图丙可知电阻为300Ω时,磁感应强度B为0.5T。

②[6]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通入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距电磁铁越远,磁感应强度B越小。

③[7]由

(2)可知电磁铁周围的磁感应强度B与通入电磁铁的电流大小有关;由(3)可知电磁铁周围的磁感应强度B与距电磁铁的距离有关。

综合上述实验结论可知,电磁铁周围的磁感应强度B与通入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到电磁铁的距离有关。

2.学习“电磁感应”时,老师演示了发电机模型的实验(如图),摇动把手,使线圈快速转动,小灯泡就亮了。

小刚想到:

产生电流的条件可能与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有关。

他和同学们开始了探究:

(1)小刚将一根导体棒的两端用细导线悬挂起来,并与灵敏电流计、开关串联组成闭合电路,将导体棒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如图甲)。

小红提醒他,先把开关_______才能进行实验。

正确操作后,小刚完成了几次实验,将磁极位置、导体棒的运动方向和产生电流的情况记录如图乙,其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导体棒;

(2)小刚据此得出“只要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结论,小红认为还应让导体棒做垂直于纸面向里、向外和________方向的运动,才能使探究更充分;

(3)随着导体棒的运动,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左右偏转,于是他们对“产生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1:

产生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猜想2:

产生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为验证猜想,同学们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将现象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

实验序号

磁极位置

导体棒运动情况

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1

上N下S

水平向右运动

向右偏转

2

上S下N

水平向右运动

向左偏转

3

水平向左运动

向右偏转

 

分析第1、2两次实验发现,产生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有关;第3次实验中磁体上方为_____(选填“N”、“S”)极,和其他实验对照验证了猜想2;

(4)老师肯定了他们的探究,又介绍了科学家科拉顿的相关研究,1825年他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房间中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的现象来判断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②将导线、小磁针与磁铁、线圈分别置于两个房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③科拉顿将磁铁插进线圈里,然后迅速奔向另一个房间,没有观察到产生电流的现象;他再回到放着磁铁和线圈的房间里,把磁铁从线圈中抽了出来,又跑到磁针和导线所在的房间,还是没有观察到现象。

科拉顿失去了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机会,被后人评价为“跑失良机”。

他没能观察到产生感应电流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闭合向上、向下磁场方向S电流的磁效应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产生影响没在磁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及时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进行实验时,应先闭合开关,才能得到闭合电路。

(2)[2]在图乙中,导体棒在磁场中作水平向左和斜向上的运动,那么还应让导体棒做垂直于纸面向里、向外和向上、向下方向的运动,因为应让导体棒向各个方向移动,才能对照比较出哪个方向会产生感应电流。

(3)[3]从表格的1、2两次数据知,导体棒运动的方向相同,但所处的磁场的方向相反,而产生的电流的方向也相反,说明产生的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有关。

[4]从表格知,第3次实验导体棒运动的方向与上面两次都不相同,要想探究产生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那么应保持所处的磁场的方向相同,而1、3两次产生电流的方向相同的,不能对照验证猜想2,所以应选择2、3两次实验,那么此次实验中磁体的上方是S极。

(4)①[5]实验中用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来判断电路中是否产生电流,因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如果有电流产生,那么导线周围就有磁场,静止的小磁针就会转动。

②[6]将导线、小磁针与磁铁、线圈分别置于两个房间,是为了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产生影响。

③[7]科拉顿没能观察到电流的原因是: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而磁铁在插入或抽出线圈时,才满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可是这时科拉顿尚未来得及跑到另一房间,所以错过了发现的机会。

3.如图是小明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A为指针下方固定的铁块;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小明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开始时导线a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指针B绕固定点O点发生偏转。

(1)实验前,应将导线b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__(选填“c”或“d”)接线柱连接。

(2)闭合开关,电磁铁的左端为__________极;使滑片P向左移动时,指针的偏转角度变大,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__________有关。

(3)断开开关,将导线a与接线柱1相连改为与接线柱2相连,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不变,再闭合开关,此时指针偏转角度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应用电磁铁工作的是__________。

(选填序号)

【答案】cN电流大小变小④

【解析】

【详解】

(1)[1]实验前,应将导线b与滑动变阻器的c接线柱连接,这样变阻器的电阻才能进行调节;

(2)[2]从图中可以看到,电流从电磁铁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

[3]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路的电流变大,而指针的偏转角度也变大,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3)[4]由于线圈的匝数变少,电流强度不变,那么电磁铁磁性变弱,则指针偏转角度减小;

(4)[5]手摇发电机是产生电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自制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工作的;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工作的;电铃通电时,电磁铁有电流通过,产生了磁性,小锤下方的弹性片被吸过来,小锤打击电铃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小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不断重复,电铃会发出连续打击声,这是应用了电磁铁;故选④。

4.在观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活动中,小明用导线在固定的接线柱MN下悬挂一根轻质的铝棒ab,然后将其作为通电导线接入电路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里,如图甲所示。

(1)小明闭合开关,看到铝棒稳定时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的关系时,小明先仅对调磁极位置,闭合开关,观察到铝棒ab稳定时如丙所示,由此可知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____________方向有关。

然后小明保持图甲中的磁极位置不动,将铝棒ab两端对调后接入电路,发现铝棒ab的摆动方向依然如图乙所示,由此小明认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

你认为小明的做法对吗?

____为什么?

_________。

(2)小明进一步猜想:

在同一磁场中,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是否与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小有关呢?

为此小明决定在图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在电路中串入电流表,并通过将铝棒ab换成长短、粗细均相同但电阻更大的铁棒和电阻更小的铜棒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进行对比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小明应根据______(选填“电流表的示数”或“导线摆动角度”)来推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大小。

②闭合开关,小明发现铁棒稳定时的位置都如图丁所示,与丙图实验现象相比,小明感到非常困惑。

请你指出小明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存在问题:

_____________。

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利用小明的实验装置继续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我们只需将图甲中的__________(选填“开关”、“铝棒ab”或“电源”)替换成_____________即可。

【答案】磁场不对因为将铝棒ab两端对调后接入电路,电流方向还是不变导线摆动角度铁棒在磁场中会受到磁铁的吸引力把丁图的铁棒换成与丙图相同的铜棒电源灵敏电流表

【解析】

【详解】

(1)[1]仅对调磁极位置,由此可知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2][3]小明的做法不对;因为将铝棒ab两端对调后接入电路,电流方向还是不变,那么受力方向也不变,电流方向实际上是没有变化的;

(2)[4]为了探究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是否与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小有关,需改变电流的大小,观察金属棒的受力大小,应根据导线摆动角度来推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大小;

[5][6]由于铁棒比铝棒电阻大,根据

可知,在电源电压不变时,通过铁棒的电流较小,当磁场强度相同时,电流越小,导体受到的磁场力越小,因此铁棒比铝棒摆动的幅度小;所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铁棒在磁场中会受到磁铁的吸引力;改进方法是:

把丁图的铁棒换成与丙图相同的铜棒;

(3)[7][8]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只需将图甲中的电源替换成灵敏电流表即可,这电流表能显示是否有电流产生。

5.在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小杰在家里饶有兴趣地做起了小实验.他找了一枚缝衣针,在“吸铁石”上擦了几下,然后用一根细软的棉线将缝表针悬挂起来井保持水平,结果发现静止后针尖总是指向南方,这说明缝衣针已经磁化成了一枚小磁针。

为验证奥斯特实验,小杰把通电的台灯(60W)导线移到缝衣针的下方,并靠近缝衣针平行放置,结果发现缝衣针并未发生偏转,带着疑问,小杰在科学课堂上与大家展开讨论。

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这时,老师让小杰用两节干电池(3V)和一段电阻丝(15Ω)重新做这个实验.结果缝衣针发生了偏转。

(1)磁化后,这枚缝衣针的针尖是________极;(填“S”或“N”)

(2)在课堂实验中,电阻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安;

(3)下面是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形成的两种观点,通过小杰的课堂实验可以否定的是______(填“A”或“B”)

A.台灯线内有两根导线,且电流方向相反,产生的磁性相互抵消

B.台灯线内电流太小,产生的磁场太弱,不足以让小磁针偏转

【答案】S0.2B

【解析】

【分析】

【详解】

(1)[2]缝衣针被悬挂起之后针尖总是指向南方,根据人们对磁极的规定可知,针尖是南极,即S极。

(2)[2]由欧姆定律公式可得,课堂实验中,电阻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为

(3)[3]台灯导线中的电流为

可见电阻线中的电流与台灯导线中的电流大小相差不大,所以台灯线不能使缝衣针偏转不是由于电流太小引起的;其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台灯是交流电,并行的导线中瞬间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因此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不会使缝衣针发生偏转,故B可以否定。

6.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小蕊和小昌同学想探究磁体对回形针的吸引力的大小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参与探究并解决一些问题。

(1)如图a,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比较纸片下面能吸附的回形针数量,显示磁体对回形针吸引力的大小。

回形针的放置有图b中的甲、乙两种方法,依据_______的原理,回形针在磁场中某点受到的吸引力等于它的重力,应选择图中____的方法。

 

 (a)  

 (b)

(2)选择正确的方法后,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铁板、铝板等,观查能吸引的回形针个数,多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①分析数据,可以得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放入铁板或镍板,吸引回形针的数量____,说明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____,即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

 

 ②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

 

 ③铝是导体,陶瓷、玻璃和塑料是绝缘体,从表中数据知道,它们对吸引力影响效果相同。

据此,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和____相同、面积不同的铁板,发现铁板面积越大,吸住的回形针数量越少。

(4)日常生活中,磁卡常受外界磁场影响出现消磁现象。

请你根据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的性质,写出一种保护磁卡磁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力平衡乙较少(或明显减少)较大(或明显)铝不能被磁体吸引(或铝不能被磁化)磁性屏蔽的效果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厚度磁卡放人铁盒中(或放入含有铁、镍丝的网状包里)

【解析】

【详解】

(1)回形针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重力和磁体的吸引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应用的原理是二力平衡;

甲乙两图比较,通过乙图中下方能够吸引的回形针数量,可以比较吸引力的大小,能达到实验目的,而甲图,在纸片下方吸引回形针数量不能比较出吸引力的大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因此选择乙图;

(2)①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放入铁板或镍板,吸引回形针的数量较少,说明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较大,即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

②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铝不是磁性物质,不能被磁化;

③铝是导体,陶瓷、玻璃和塑料是绝缘体,从表中数据知道,它们对吸引力影响效果相同。

铁、镍、铝都是导体,它们对吸引力影响效果却不同。

因此提出的问题是:

磁体屏蔽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要研究屏蔽效果与铁板面积的关系,必须保持铁板的形状、厚度一定,改变面积大小,观察回形针被吸起的数目多少;

(4)由于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所以可以将磁卡放在铁盒中,磁性就能长时间保持了,磁卡不易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

【点睛】

注意理解体会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两种方法都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要熟悉两种实验方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7.如图是“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装置.

(1)闭合开关后,当导体ab向左或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当导体ab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2)在此实验过程中,是能转化为能.

(3)实验中发现,当导体ab向左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当导体ab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4)小明猜想“感应电流大小可能与导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他验证猜想的过程是:

让导体在第一次实验中运动较慢,在第二次实验中运动,观察两次实验中的,然后进行分析与判断.

【答案】

(1)切割磁感线;

(2)机械;电;(3)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有关;(4)较快;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解析】

试题分析:

(1)导体ab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电流表不偏转,而左右运动时,切割磁感线,所以电流表偏转,则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2)在实验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3)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同,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不同,这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4)若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的关系,要使导体一次运动较慢,一次运动较快,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是否相同.

【考点定位】电磁感应

8.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亮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根据图示的情境可知,电磁铁________(选填“甲”或“乙”)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

(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说明同一电磁铁,通过的电流越________,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电磁铁甲的上端是________极,下端吸引大头针,可以使大头针磁化,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甲 线圈匝数越多增加 大N 大头针被磁化,同一端的磁性相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解析】

(1)由图可知,甲吸引的大头个数多,故甲的磁性强,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增加;说明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3)根据右手安培定则,四指绕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螺线管的N极;则乙铁钉的上端是电磁铁的S极;大头针被磁化,同一端的磁性相同,互相排斥,所以下端分散.

点睛:

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根据滑片移动,判定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出磁性的变化.

9.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说明电流越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

(2)由图示可知,(选填“甲”或“乙”)________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

(3)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________;

(4)本实验中用到了多种研究方法:

①如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时,就应控制电流相等,下列实验的研究方法和这种方法不同的是________

A.研究电流大小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B.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C.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②本实验中还用到了其他研究方法,如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用什么来显示,下列实验的研究方法和这种方法不同的是________

A.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时,用电压和电流之积来表示电功率

B.研究电热和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液柱的高度差来表示电热多少

C.研究动能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小木块被推开的远近,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5)本实验进行了多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和下列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的是_____

A. 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B.  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C.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答案】增加大甲线圈匝数越多同名磁极相互排斥CAB

【解析】

【分析】

(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

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利用转换法,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认识其磁性强弱;探究电磁铁磁性跟匝数的关系时,保持电流相同,甲乙的匝数不同,通过比较甲乙吸引小铁钉的多少来比较磁性的强弱。

(3)利用磁化和磁极间的作用规律进行分析。

(4)①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时,就应控制电流相等,就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②磁性的强弱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5)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

将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详解】

(1)[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增加。

[2]说明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2)[3]由图知,甲吸引大头针的个数较多,说明甲的磁性较强,甲乙串联,电流相等,甲的线圈匝数大于乙的线圈匝数。

[4]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3)[5]大头针被磁化,下端的磁性相同,同名磁极互相排斥,所以下端分散。

(4)①[6]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时,控制电流相等,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A.研究电流大小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分别控制电阻和电压相同,所以也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别控制材料、粗细、长度相同,所以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采用实验归纳法,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②[7]本实验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用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显示,这是转换法的思想;

A.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时,用电压和电流之积来表示电功率,应用电功率的定义,即利用公式计算结果,不是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

B.研究电热和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液柱的高度差来表示电热多少,采用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动能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小木块被推开的远近,来表示动能的大小,采用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8]研究“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避免因次数太少造成结论的偶然性或片面性;

A.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采用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故B符合题意;

C.测量小石块的密度,采用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注意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两种方法都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注意理解体会;另外要知道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将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二是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10.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

(1)要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