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40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docx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

RevisedbyBETTYonDecember25,2020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述题

期末加油!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1.为什么古希腊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摇篮?

政治思想是伴随着政治权力的形成与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出现政治实体,形成国家,也就出现了政治思想。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形成于古代希腊的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内部关系是政治关系,政府和法律是政治性的公共权威,在城邦形成时期,希腊人摆脱了宗教神话的形式,开始自觉地认识和研究社会政治现象,政治思想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了。

2.试分析伯里克利民主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认为雅典民主在于“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民主制度的基础是平等,认为民主制度是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认为雅典民主使公民们将个人自由与服从法律结合起来

伯利克里民主政治思想比较准确的表达了一般雅典公民的政治追求,对后世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过积极地影响,伯利克里民主政治思想吧雅典民主理想化了,没有关注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民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只是公民集团的特权。

3.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其它贵族政体的区别?

理想国:

由哲学家执政的国家,即贤人政治,贵族政治,哲学家执政是高超的智慧,真是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的权利组合

理想国(贤人政治)贵族政体

执政者哲学家(不以高贵门第为条件,不是世袭的)贵族(高贵门第为条件,可世袭)

状态一种理想历史存在

内在原则与标准智慧荣誉

4.柏拉图为什么要哲学王治理国家?

一方面: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根据分工原则,国家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等级统治者由哲学家担任,另一方面,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只有哲学家才能改造人的品性。

必然性:

只有哲学王才达到了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只有哲学王真正掌握了治国这一专门知识,依据专业分工原则,只有哲学王才有资格执政。

可行性:

哲学王可通过建立维护社会分工制度,对公民教育实现对城邦的改造和治理。

哲学王执政实现了高超的智慧,真是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的权利组合。

5.怎样理解“人是政治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中的着名命题,用来说明人的本性与社会性间的关系。

人类的目的是实现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

人只有实现了良好的道德才实现了人类的本性,而人只有成为城邦的一员才能充分显现认的本性,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个人的发展和城邦的命运息息相关。

意即人只有在城邦中享受民主与自由的人才是完善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此命题深刻反映了希腊城邦政治生活和希腊人的政治理念,包含明确的自然人性思想和潜在的自然人观念。

6.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思想?

个人与城邦:

温和的整体主义:

承认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城邦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统一

奴隶制度:

奴隶制度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奴隶制是社会分工的必然,是维护城邦生活必需的

理想政体:

城邦本性上是民主的,公民普遍参与是实现城邦稳定地必要条件,理想政体应以中庸为原则,以中产阶级为基础

政治权利结构:

主张混合政体,将寡头制与平民政体混合起来,但把公民资格限制在很小的范围里

城邦治理:

强调法治,良好法律是前提,有了良好的法律全体应一律服从

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思想全面的涉及到了城邦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没有区分国家和社会。

7.古希腊政体学说演变?

依据《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政体学说》,古希腊政体学说课追溯到早期自然哲学家的德谟克利特等人。

苏格拉底:

主张专家治国论,简单区分了君主制,暴君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

柏拉图:

建立在以抽象人性基础之上的“灵魂学说”伦理哲学基础之上,主张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贤人政治,是理想国政治。

现实存在的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都是不当政体。

政体随着统治者和公民的品格和心灵的变化而变化。

按统治者人数划分:

一人统治:

王制和僭主制,少数人统治:

贵族制和寡头制,多人统治:

共和制和平民制

按统治者是否依法统治:

守法:

王制,贤人政治,民主政治,不守法:

民主政治,寡头政治,僭主政治

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混合政体:

君主政体与平民政体相结合

亚里士多德:

主张建立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兼顾贫富两者利益的共和政体。

政体分类:

政府的宗旨:

正宗政体 变态政体

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人数:

一人统治 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

政体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寡头派和平民派的冲突。

8.古希腊正义观演变?

荷马时代:

正义源于正义女神狄凯,正义:

习惯法的绝对基础和准则,而习惯法是正义的具体体现。

早期自然哲学家:

正义是均衡和谐的尺度。

柏拉图:

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和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集体主义的精神,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国家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只要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亚里士多德:

正义是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

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一般的正义或普遍的正义是中庸,即实现利益的平衡。

9.古希腊国家学说演变?

古希腊国家学说可追溯到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等人的论述

柏拉图:

国家是人类要求互助的结果,社会分工的产物,正义城邦(理想国)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对立,正义的城邦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哲学家位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哲学家治国。

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良好政体的根本原则是城邦受法律的支配,健全的政体应该是寡头政体与平民政体的混合,国家划分为3个等级

亚里士多德:

国家起源于人类合群的天性和品德,目的是追求至善生活,由家庭而村社而部落而国家,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

政体分类:

政府的宗旨:

正宗政体 变态政体

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人数:

一人统治 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

政体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寡头派和平民派的冲突。

10.古希腊民主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1 来库古在斯巴达人内部创建“平等者公社”。

2 梭伦以“中庸”为指导思想。

3 伯里克利在雅典执政时期,实行民主制度。

4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接受了有限的君主原则,主张一种在现实中实行的混合政体。

5 亚里士多德主张公民权利“轮番而治”,认为多数人集体智慧优于个别或少数贤良和专家。

第二章:

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11.比较西塞罗与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

同:

都强调法律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强调法治,良好法律是前提,有了良好的法律全体应一律服从,西塞罗认为法律的纽带是国家的实质,法律不能违背自然法准则。

异:

亚里士多德西塞罗

国家概念城邦是公民自治团体,没有区分国家与社会国家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的联合体

国家起源自然进化的产物许多人基于一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国家基本要素公民(少数人)人民

政体主张建立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兼顾贫富两者利益的共和政体主张建立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结合而成的适中“平衡政体”

正义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一般的正义或普遍的正义是中庸,即实现利益的平衡。

自然法是正义的根源是判断正义的标准

12.试分析比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

时期古希腊古罗马

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

相同认为单一政体存在各种弊端,主张混合政体

不同社会集团和力量之间的混合与平衡社会集团与力量之间,权利体系构成部分和机构之间的制约和平衡

君主政体与平民政体相结合民主制与寡头制相混合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相联合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结合而成的适中的平衡政体

13.古罗马分权思想评述?

波利比阿从罗马共和制度中提炼和总结出分权和制约平衡原则,主张实行混合政体,其中包括各种社会集团和力量之间的混合与平衡和国家权力体系构成部分和机构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成为了一种分权学说。

经过经西塞罗的有力阐发,成为西方政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

古罗马分权思想不是三权分立学说,不包含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的概念,洛克将其发展成一套近代型的分权学说,被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学说,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普遍采纳的宪法原则。

14.古希腊罗马自然法思想演变?

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中,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一种朦胧的思想,即自然的法与由人所制定的法之间的对立。

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逻各斯”:

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

自然法思想产生:

有的智者将自然与法律习俗对立起来,力图建立符合自然的新的法律习俗,将自然置于法律和习俗之上

自然法思想成为完整理论:

自然法是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法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服从自然法就是服从自己的本性,自然法成为政治理论进步的有力杠杆。

自然法思想进一步发展:

西塞罗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或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是“正确的规则”或“最高的理性”。

自然法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是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人类立法和人类行为的准绳,人类由自然法而联接为一个整体。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15.试比较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权政治论?

相同:

政治哲学成为基督教神学的一部分,都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神的权威置于人间权威之上

不同:

奥古斯丁阿奎那

信仰与理性极力推崇信仰,贬低理性坚持基督教信仰的前提下,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

主要内容双城论,总结基督教政治价值观教会和国家的关系,论证教权高于俗权,维护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教会和国家否认国家是正义的组织,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承认国家的合理存在,国家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理性对于社会生活的要求,教会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理性的最高要求

教权与世俗权力图使教会从国家控制下独立教会高于国家,教会法高于国家法,维护教会的司法特权,限制和废黜暴君的权利属于教会

16.阿奎那怎样继承和发扬了西塞罗的自然法学说?

西塞罗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或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人类法律的基础,是“正确的规则”或“最高的理性”。

自然法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人类由自然法而联接为一个整体。

阿奎那将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永恒法是一切法律的本源,阿奎那在继承西塞罗思想的基础上承认自然法是人类的普遍理性,自然法是管理人类的法,是上帝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适用于全人类,又将自然法置于上帝的永恒法之下,人法是自然法的特殊应用。

17.罗马政治学向神学政治论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中世纪,高度发达的古典文明遭到破坏,落后的日尔曼人在部分地继承了古典文明的基础上,将自己固有的民族传统与罗马基督教相结合,经济上,商品经济退化为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组织化的罗马帝国行政体系陷入了瘫痪,建立了封建等级制,文化上,基督教垄断了文化教育的各个部门,从而创造了神学政治观时期,由于政治发展水平极低,日耳曼人没有公共权力观念,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导致罗马政治学向神学政治论发展。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18.文艺复兴及其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继承和借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思想领域与教会的斗争,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于发祥意大利,发轫于14世纪,15世纪运动开始波及欧洲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阶段。

文艺复兴提倡理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等级桎梏;提倡个人现世的幸福,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各个国家,成为一种广泛的思潮,使得政治观念开始摆脱神学的影响,具有世俗的特性。

权力代替神意和道德成为国家与法律的基础,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这一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

19.试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无道德”

政治无道德:

目的说明手段正当,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当时意大利分裂,没有统一的力量的情况下,在君主采用什么政治权术的问题上,政治无道德主张权力不受任何道德的准则的束缚,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目的”应是维持国家的安全和自由,但政治无道德后来成为统治者粉碎自身政治行为的一种理论,备受争议。

20.评述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近代第一个注重统治术的思想家,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

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主要集中在君主如何取得并维持国家权力并巩固其统治的问题上,主张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可以采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君主必须表面上装成具备仁慈,忠实等美德,残暴与给人恩惠相结合,保护弱小邻邦,抑制大的邻国,英勇果断。

马基雅维利“目的说明手段正当”的政治权术思想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其祖国意大利分裂,没有统一的力量的情况下,内中表现其爱国主义,但后来成为统治者粉碎自身政治行为的一种理论,备受争议。

21.布丹主权学说的评述?

布丹认为一个国家必须具有至高无上的主权,主权是超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利,将主权看做国家的本质特征,是把国家与其他社会团体区分开来的基本标志。

主权具有绝对和永久的性质。

主权应包括立法权、任命官吏权等九项内容,其中立法权是最高君主首要的,主要的标志,是国家主权的集中体现。

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他又提出主权受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受与另一方签订的契约的限制。

布丹主权学说坚持主权的绝对性,核心内容是专制主义的,也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保护其经济利益的要求。

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

22.试论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格劳秀斯在西方传统的自然法学说中最早提出了人权原则,他认为自然法的基础存在于人性之中,自然法要以人的理性为依据,在法的分类上,抬高自然法、贬低神法,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利观念,把生命、躯体、自由看成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

财产权是由人类意志的运用必然跟随而来的事物,也和自然权利有关,恢复自己的财产、自卫和惩罚是正当的战争理由,

同时他把是非善恶的共同道德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的结合力,他更多的讲个人的道德义务而不是个人的天赋权利,和公共利益相关时,君主对臣民的财产比财产主人还有更大的权利。

斯宾诺莎以人为出发点,认为人的共同本性就是自我保存原则,自我保存主要是身体的保存,他主张每个人天生都有生存权这一最高的自然权利,权利的大小决定于每个人力量的大小,只有在理性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保存。

个人永远保留财产权,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权。

同时他着重申述了思想自由权,每个人“是他自己的思想的主人”,天赋的自由思考和判断之权是不能转让的,允许自由思辩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他在宣扬思想自由的同时,强调了人在行动上要守法,即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23.试比较布丹和格劳秀斯的主权论?

布丹认为一个国家必须具有至高无上的主权,主权是超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利,将主权看做国家的本质特征。

主权具有绝对和永久的性质,主权应包括立法权、任命官吏权等九项内容。

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他又提出主权受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受与另一方签订的契约的限制。

格劳修斯从国际法角度考虑主权问题,主权就是不受另一个权力支配的权力,他拥护君主主权,排斥人民主权,认为人民不能任意改变政府形式,主权是主权者的一种私权,反对所谓一切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利的理论。

布丹只是从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出发,提出主权最高、永久、不可分割等性质,格劳修斯这种关于主权国家对外独立的性质,把主权的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两种特殊性交错在一起,是对布丹主权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24.述评斯宾诺莎的思想自由论?

斯宾诺莎认为放弃自由行动,保留自由思考,“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每个人“是他自己的思想的主人”,天赋的由思考和判断之权是不能转让的,人的最高快乐或幸福就是理性的完善,允许自由思辩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他在宣扬思想自由的同时,强调了人在行动上要守法,认为把言论自由无限制地给予人民是极其有害的,把自由和守法看成一回事,人越自由,便越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

斯宾诺莎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并论证信仰与思想自由的政治思想家,将自由看做政治的目的,既是他一生政治实践的总结,也是对资产阶级自由观的经典表述。

从伦理学角度思想自由权的永恒性和合理性,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5.比较分析近代资产阶级自然法思想和古代自然法思想?

近代资产阶级自然法思想:

1 自然法的基础存在于人性之中

2 格老秀斯反对将自然法解释为有益的社会习俗观点,认为自然法要以人的理性为依据。

3 在对法的分类上,抬高自然法而贬低神法的地位。

导源于人类理性的是自然法,导源于意志的,是人类法和神法。

4 格老秀斯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利观念

把生命、躯体、自由看成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

财产权,是由人类意志的运用必然跟随而来的事物,也和自然权利有关。

5 把是非善恶的共同道德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的结合力。

6 证明自然法的两种方法——先天的论证方法和后天的论证方法。

前者参照人类的本性,后者参照普遍的事实,依靠理性的推论。

借助数学和几何学的方法,通过系统的推论,得出符合理性的结论。

7 普芬道夫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但又有社会性,希望过社会生活,就使人对他人、对社会具有一种自然义务,人是有理性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状态。

8 普认为,自然法不仅是人的行为准则,而且是判断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

成文法的本质特征是制裁,而自然法的约束力来自于道德的力量。

自然法对人的约束作用来自于对神罚的畏惧和对神恩的希望。

自然法的原则包括:

不得侵害他人、尊重他人的财产、遵守承诺与契约等。

自然法的第一个重要内容与原则就是维护和平的社会生活。

古代自然法思想:

1 赫西俄德:

正义、良好的法制是至高无上的,正义是人类的自然法,自然的法与人所制定的法之间的对立,这里包含着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2 赫拉克利特:

“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是人间法律的源泉、准绳,是自然法概念的前身,发现了自然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中介。

3 有的智者肯定习俗和法律的价值,也有的智者将自然与法律习俗对立起来,强调人本性的作用,在这派思想中已经蕴含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4 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源于其自然哲学,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就是自然法,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法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服从自然法就是服从自己的本性。

5 西塞罗。

它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

自然法是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是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人类立法和人类行为的准绳。

各国的法律只有服从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

6 阿奎那用上帝的理性为自然法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自然法是人类的普遍理性,并将有利于保全人类的事情和禁止毁灭自身的事情作为自然法的普遍规律。

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26.比较分析洛克和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

相同点:

产生都是自然状态下没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来裁决人们之间的纠纷,又缺少一个公共裁权力来保证裁决得以执行,于是,人们彼此共同约定:

大家放弃自己的权力,交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议会,按照社会全体成员或他们授权的代表所同意的规定行使。

霍布斯洛克

交出的权力范围人民订立契约时应交出他们的全部权利自由权财产权都是订立时不可放弃转让的权力

被授予权力的人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不受契约内容的限制被授予权力的人也是契约的参加者,必须受契约内容的限制

交出的权力性质为了自身的安全,交出伤害他人的权利与权力交出只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27.比较分析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

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除了法律限制以外,个人享有一切行为的自由,经济生活的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人民的另一自由权利是自我保存的自然权利,是国家不得侵犯、不得剥夺的基本权利。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人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

生命、自由、财产是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基本权利,是不可让与、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财产权是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生命的权利不过是保障个人的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而自由权不过是每个人都有任意处置自己全部财产之权,但广大贫苦农民的劳动不能使他们享有财产权。

洛克创造性地运用了霍布斯的自然权利理论,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财产权、自由权、生命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公权理论,奠定了近代西方自然权利理论的基础。

28.比较分析霍布斯和洛克的主权论?

霍布斯:

认为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主权者的权力不受任何个人、团体的权力限制,也不受法律的限制,主权者不能将其权力的任何部分授予或转让他人。

构成主权的各项权力都是统一不可分的,一切权力都必须由主权者掌握,人民不能享有任何权力,反对分权。

洛克:

主张法治和分权,强调依法行政,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国家有三种权力:

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但不是专断的权力。

人民有权运用革命的手段建立新的政府,但他并没有得出人民主权的结论,一方面提出人民革命权,一方面又把最高权力交给议会,实际上是议会主权。

29.评述洛克的自由观?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人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

生命、自由、财产是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基本权利,是不可让与、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自由权不过是每个人都有任意处置自己全部财产之权,自由是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权利。

为有效保护人们的自由权,主张实现法治原则,实行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种权力的分权。

他对自由的理解,以及法治、自由与分权的关系的思想,集中地表达了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国家和法的基本认识,并为以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30.洛克的分权思想评述?

洛克认为国家有三种权力:

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最高,但不是专断的权力,立法权在最大范围内以不超过社会的公众福利为限度。

执行权和对外权权力应该合在一起,交由君主掌握,立法权和执行权必须分开,立法权由代表人民的国会行使,执行权和对外权必须从属于立法权。

立法权只是相对于执行权和对外权才是最高的,人民有权运用革命的手段建立新的政府,但他并没有得出人民主权的结论,一方面提出人民革命权,一方面又把最高权力交给议会,实际上是议会主权。

分权理论的提出,是洛克对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贡献,第一次为资产阶级用民主形式组织国家提供了论证,集中地表达了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国家和法的基本认识,并为以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其后的法国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现代,分权原则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中一种主要原则

第七章:

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

31.孟德斯鸠关于法的学说的述评?

盂德斯鸠使用历史方法:

力图以事实为根据,探寻社会、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存在规律表达他对法的精神的理解。

一个国家的法律和政体、自然环境等等之间的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法的精神即法的精神就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

关于政制和法律观念以理性为依归,理性实质就是他所要揭示的规律、原则或一般的法,法律分为四种:

自然法、国际法、政治法、民法。

法律可以纠正客观因素带来的弊端,政体的优劣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法律的性质。

德斯鸠在谈到规律和法律时,是把两个不同意义的概念混同起来了,孟德斯鸠的历史方法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只从历史上搜求片段例证,根据理性原则加以整理,得出的结果不能真正揭示政治活动背后的连贯的、完整的历史发展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