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596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专题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1、典例引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

《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了8000万。

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和春运。

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

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

历朝历代的“大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伊尹在《本味》中,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

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地位、辈分、官位等主次有序落座。

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菜,还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繁琐的美食套路。

外卖,把“怎么吃”的繁文缛节全部去掉了,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

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堂食。

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

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碗瓢盆交响乐”。

但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

再说,从职场来看,女士的压力丝毫不比男性小。

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

外卖还拯救了苦哈哈的单身汉。

早在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就相当于俄罗斯、英国人口的总和,超过了2亿,占总人口14%。

而美团点评集团曾在去年透露,平台65%的订单来自单身用户,尤以外卖快餐最受单身汉欢迎。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

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聚食制长期流传,是我们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份外卖中得到体现。

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己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摘编自2018.2《光明网》)

材料二:

图表1:

2011-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

亿元,%)

图表2:

2011-2018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及增速(单位:

亿人,%)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

”现身长沙就忙着“寻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好吃。

只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出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谈不上什么吃。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能”的作品,连蔡澜都现场夸奖他纪录片拍得好,“特别肯花时间”。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实变化特别大。

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

这也是陈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

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

(摘编自2018.12“人民网”)

材料四:

《风味人间》全片共8集,历时四年精心准备。

虽然同样是讲述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事,但与《舌尖》着眼于中国传统美食不同,《风味人间》把地域范围扩展到了全球。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弘的中华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这样大范围的追根溯源,意在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异曲同工的。

除了以往常用的航拍、延时,制作团队还和中科大的“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在拍摄中加入了超微摄影和显微摄影。

(摘编自2018.11“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B.2013-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增速与同时期在线外卖用户增速成正相关关系。

C.陈晓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也有遗憾。

D.《风味人间》的制作团队没有墨守成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拍摄高品质纪录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希望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伊尹则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

B.2011-2014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上升,购买外卖人数持续增加;2014-2018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下降,点外卖的人逐年减少。

C.陈晓卿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这句话与俗语“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D.《风味人间》与《舌尖》同中存异。

前者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并从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外卖这种饮食方式的利与弊。

(6分)

 

答案:

4.A("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是作者的观点,并非《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结论。

5.B(材料二第二图,增速虽下降,但用户规模仍在增加。

6.利:

(1)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餐饮服务。

(2)口味丰富多样,专业化强。

(3)减轻家务负担。

弊:

(1)削弱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即淡化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

(2)忽视食材、顺序、餐具,未能满足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

(3)无法体现传统烹饪中的精华。

(4)导致人们对食物的敬畏逐渐消失。

(每点1分,各答三点即可)

二、方法归纳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

审题,明方向。

要特别注意题干中限定范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词句,以弄清筛选整合哪方面的信息。

第二步:

读文,巧筛选。

依试题要求,回读原文,圈点勾画相关内容,尤其要注意勾画关键词句,以此筛选出重要信息。

第三步:

在筛选到相关信息后,要组织出规范的答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信息要点不能交叉重复,要注意合并同类项;②信息要点表述角度,符合题干要求,并且角度、方式一致;③表述答案时尽量利用文中关键词句,但不可直接照抄作为答案,要注意提炼转换;4根据题目赋分,合理分条,分点作答。

三、对点提升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

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那里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

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

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

而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更多高产的种子和牲畜。

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

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

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

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

(摘编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

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

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

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

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

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

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

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

其他方面与此类似,实际上形成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互动过程。

至于推进乡村振兴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成长和磨练。

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

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

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规避之前许多地区出现的“引来了女婿”“气跑了儿子”或“荒废了儿子”等现象,也需要统筹谋划。

据此可进一步看出,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重要和必要的。

(摘编自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和规划精髓》,《东岳论丛》2018年10月)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

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

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

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

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摘编自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人民论坛》2019年2月上)

1.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改善教育、提供信息是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举措。

B.精准扶贫的成功不只能让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小康,还可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可资借鉴的典型范例。

C.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降低,其中2000年到2005年降幅明显。

D.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人才振兴实现,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媒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报道既谈了扶贫的制度优势、技术利用和显著成果,也指出了问题。

B.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97.5%降到2017年3.1%,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一致。

C.乡村振兴战略消除了城乡发展之间的财富鸿沟,就能解决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D.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

3.为什么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答案:

1.(3分)D(原文表达的是“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

2.(3分)C(城乡之间发展的鸿沟,不仅仅指财富,还指生态宜居、文化发展等方面。

3.(6分)①我国社会制度的有效保障,国家战略制定和T作部署清晰明确;②富有实干精神,

因地制宜,多方人手;③依靠人才推进乡村振兴。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将助成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经济形态。

提升数字经济质量是建设数字中国重要的目标之一,表现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极大提升。

通过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加深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深度拓展先进技术的场景应用,以显著提高数字经济质量,最终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跑者。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数字中国建设的行动方向。

数字中国建设要落脚于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提供信息惠民便民服务,提高人民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摘编自刘建义《数字中国建设的现实意义和行动支点》,2018年6月1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日,中国电子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讨论会暨“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筹备工作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怀进鹗在会上指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在部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亟需加快制定数字经济发展领先战略,营造开放融合的数字经济新生态,做好国际视野下的数字经济人才选拔培育工作,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跨界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良好,融合创新活跃。

2017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占CDP总比重近三分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明确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下一步,将立足制造业主战场,从多个层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理念融合,加快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的数字化转变,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升级打造新时代的新型供给能力。

    (摘编自《2017全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亿元》)

材料三:

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云计算则是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推动力,是数字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

2017年一至五线城市用云量绝对值与增速图表

 

 

一至五线城市数字化进程指数占比

 

材料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未彻底消除,世界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力图构筑新一轮经济浪潮下的领先优势。

美国自2011年起先后发布《联邦云计算战略》《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等战略,英国于2015年发布《英国2015-2018数字经济战略》,日本先后出台《e-Japan战略》《i-Japan战略》等。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各国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

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占GDP比重35%,到2030年,将超过50%,全面步入数字经济时代。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瓶颈,除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共性问题之外,数字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特殊情况。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应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生巨大转变,企业面临竞争市场局面而更加复杂,以前重视价格、质量等,现在还要重视渠道、手段。

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动力不足,信息化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追加信息化投资周期长,试错成本和试错风险超出企业承受能力。

数字技术发挥作用时滞较长,一般数字技术从投入到产生正向经济收益之间约为3-10年。

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二一产业逆向渗透趋势,笫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较为超前,第一、二产业数字经济则相对滞后。

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ICT中间投入占行业中间总投入的比重为10.08%,而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该指标数值仅为5.56%和0.44%。

2016年,广东、江苏、浙江数字经济规模均突破2万亿元,三省数字经济总量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在规模、增速方面均引领全国发展。

而云南、新疆等十个省份数字经济总量均在3500亿元以下,十省总量仅相当于我国数字经济总量的12%。

数字经济下平台模式成为主流,平台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不同,出了问题,责任往往全部加于平台企业身上。

目前,平台、政府、用户之间的责任不清晰,平台企业不应承担无限责任。

    (摘编自《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存在着显著区别,它以数字化的知识、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B.建设数字中国不单要使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提高数字经济质量,而且要让人民群众从中真正感受到幸福、得到实惠。

C.我国数字经济虽发展基础良好,为GDP做出重要贡献,但在数字经济新生态营造、人才选拔培育、推动与实体经济跨界融合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D.2017年一至五线城市的用云量总值与城市发展程度成正比,二、三、四线城市用云量总增幅均高于一线城市,成为用云量增长引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十九大报告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为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指出了方向,对制造业、供给能力将产生积极影响。

B.由材料三可知,发展层次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占总指数比例越高;反之,后线城市中数字政务、数字文化生活等基础性服务占比高于较为发达城市。

C.当前,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都发布了各自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性文件,目的在于消除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D.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数字经济正有力推动着各国经济发展加快步伐,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在不远的未来占CDP比重将会越来越高,最终全面步入数字经济时代。

6.请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6分)

 

答案:

4.D    “2017年一至五线城市的用云量总值与城市发展程度成正比”有误,四线城市例外。

5.C“目的在于消除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有误,见材料四第一段。

6.(6分)存在问题:

①面临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的威胁。

②传统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转换成本、试错成本和风险较高,且数字技术转化为正向经济收益的时间较长。

③三大产业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非常突出,经济发达省份数字经济规模庞大,落后省份规模极低。

④平台模式下,市场主体众多,责任界定不清晰,出现问题不易解决。

(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建议:

①加强网络监管,保证数据安全。

②制定相关政策,加速科技进步,扶植传统企业数字化升级,缩短数字技术向经济效益转化的周期。

③加大投入、引导,促进产业、地域发展平衡。

④科学合理界定不同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形成合力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