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14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docx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案

乙醇的催化氧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乙醇催化氧化的内容和实验是学习有机化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近几年高考的考查侧重于对教材实验的延伸和拓展,综合探究等。

故设计乙醇催化氧化这节课,通过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实验讨论、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反应机理、动画模拟等,以期待真正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进一步注重教材实验的原理,注重对教材实验进行反思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及时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乙醇的催化氧化是高二化学下册12章的内容,乙醇的催化氧化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有机学习的主干线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学好乙醇的催化氧化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规律,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

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首先通过提出生活中熟悉的焊接铜器、银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然后把变黑的铜、银放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变得光亮如初创设情景,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初步结论,最后动画模拟演示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题

乙醇的催化氧化

授课人

学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从乙醇的分子结构角度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

2.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重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

难点

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和思维探究

仪器

药品

酒精灯、三脚架、铜片、火柴、胶头滴管、无水乙醇溶液等。

教师活动

画面

设计意图

[引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焊接铜器、银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

工匠说,可以先把变黑的铜、银放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变得光亮如初!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第3张

PPT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考的驱动性。

从生活走进化学

[大胆猜想]

铜在火上灼烧生成了什么,灼烧后的铜接触酒精后又会生成什么,有什么现象呢?

 

 

第4张

PPT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实验探究]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探究

将铜片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外焰充分加热,观察铜片颜色的变化,然后向灼热的铜片上滴加几滴无水乙醇,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铜片上乙醇气味的变化。

重点观察:

铜片颜色的变化

仔细观察灼烧前、灼烧后、滴入乙醇后,颜色各有什么不同。

 

第5张

PPT

 

培养学生动脑能力,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

[实验现象]

 

 

第6张

PPT

 

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认真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讨论]

思考:

(1)铜片发生了什么反应?

(2)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是什么?

(3)铜片的作用?

(4)乙醇分子的断键位置?

 

第7张

PPT

通过实验,引发思考,从现象看本质,从而引入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实验分析]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不难发现,本实验有三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

铜片在火焰上加热后,表面由红变黑。

说明铜在空气中被氧化。

关键点二:

滴加无水乙醇溶液后,乙醇与铜片接触的地方,铜片由黑变红。

说明乙醇结合了氧化铜中的氧又从新得到了铜

关键点三:

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乙醛的气味

 

第8张---第10张

PPT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得出结论]

上面的两个反应过程是两个连续发生的反应,综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两个反应。

反应一:

红色的铜在高温下结合空气中的氧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反应二:

黑色的氧化铜在高温下遇乙醇,又变回到红色的铜,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气体。

将这两个方程式进行叠加,就可以得到总反应。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总反应中,CuO为中间产物,Cu为催化剂,O2为氧化剂,乙醇实际是被氧气氧化成了乙醛。

 

第11张

PPT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反应机理]

为了搞清楚乙醇是如何变成乙醛的,我们需要对比观察乙醇和乙醛的结构,请大家注意变化的位子,我们在乙醇的结构式上用①②③④标出它的化学键位子,那么它在发生催化氧化时断键的位子是哪里?

通过观察对比,我们发现乙醇在反应中,实际断裂的是①号和②号键,断下来的氢原子会遇氧化铜中的氧原子结合生成水。

而刚刚脱去两个氢原子的化学键,结合生成一根新键,形成了碳氧双键,乙醇也就变成了乙醛。

所以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是:

乙醇分子脱去羟基上的H原子和其直接相连的碳上的H原子并形成一个C=O键。

 

第12张

PPT

 

学会从微观断键的位置学习有机化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动画模拟1]

为了让大家加深理解,我们来看一个动画模拟的过程,请同学们注意乙醇分子断键的位子。

 

第13张

PPT

 

利用动画演示微观反应机理,形象生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机理

[动画模拟2]

反应前

反应后

 

第14张

PPT

 

通过flash动画,更生动且形象的理解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位置

认识反应物及生成物

[学以致用]

现在你知道了吗?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来解决一下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工匠把变黑的铜、银放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变得光亮如初!

现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乙醇的催化氧化机理,解决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15张

PPT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从化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随堂练习]

1.(多选)下列各醇,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AC)

提示:

醇催化氧化的条件是:

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H原子。

 

第16张

PPT

 

巩固练习,总结归纳解题方法

[走进生活]

人喝酒后会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

你知道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

是乙醇在体内氧化后的产物乙醛!

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

高浓度乙醛有麻醉作用,使体内某些反应停止,部分组织坏死。

从而令人头晕头痛、嗜睡昏迷。

伤及肝脏、心脑血管及脑神经系统。

 

第17张

PPT

从化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第18张

PPT

 

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情况,归纳新知

[板书设计]

乙醇的催化氧化

一、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

二、乙醇的催化氧化机理

[教学反思]

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烃的衍生物,而乙醇的催化氧化机理又是乙醇性质学习中的难点。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方案时,本人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了原教材的学生实验,把原教材中铜丝的学生实验改成了铜片的学生实验,这样不仅能节约乙醇溶液的使用量,而且乙醇与铜接触后变色的实验现象更为明显。

本节课首先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焊接铜器、银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然后把变黑的铜、银放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变得光亮如初引入,再以改进过后的学生实验为切入点和主线,引发学生对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的思考。

鼓励学生去质疑、分析、探究,启发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实施情况,我从以下几点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情况:

一、教学情况:

从课程设计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培养及情感教育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机理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位置是难点部分。

通过动画模拟演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转化的条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并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结构安排上,在老师引导及学生实验情况下,归纳总结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二、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引入,是通过学生熟悉的焊接铜器、银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然后把变黑的铜、银放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变得光亮如初引入,因而自然而然的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走进化学,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可以锻炼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通过电脑课件,使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更直观,学生记忆理解更加方便,通过学生实验及动画模拟,使得学生对于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位置理解更加透彻。

三、不足之处: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上大体完成,但仍有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掌握还不够,所以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解决某些新知识的能力与其具备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在教学中要多设计适合学生的探究实验或让学生自己大胆设计实验,这样远比教师做演示实验要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多给他们机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充电,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加快成熟和成长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