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48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docx

药分实验讲义含四个实验

药物的性状、鉴别与检查

实验一葡萄糖的性状、鉴别和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品性状测定方法和性状的正确描述。

2.掌握药品的常用鉴别方法和原理。

3.掌握药品中一般杂质检查的项目、方法原理和限量计算方法。

4.了解药品鉴别、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二、基本原理

1.氯化物检查法

氯化物在硝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在同样条件下用同法处理生成的氯化银浑浊程度相比较,测定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Cl-+AgNO3

AgCl↓+NO3-

2.硫酸盐检查法

药物中微量硫酸盐与氯化钡在酸性溶液中作用,生成硫酸钡而显白色浑浊液,同一定量标准硫酸钾溶液与氯化钡在同样条件下,用同法处理生成的浑浊比较,判断药物中含硫酸盐的限量。

SO42-+BaCl2

BaSO4↓+2Cl-

3.重金属检查法

重金属是指在弱酸性(pH3~3.5)溶液中,能与硫代乙酰胺或在弱碱性溶液中与硫化钠作用生成硫化物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铜、镉、铋、砷、锑、锡、锌、钴、镍等。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铅又易积蓄中毒,故检查时以铅为代表。

由于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在弱酸性(pH约3.5)溶液中水解,产生硫化氢,可与金属离子作用,呈有色硫化物的均匀沉淀,可与对照标准按同法处理比较。

CH3CSNH2+H2O

CH3CONH2+H2S

Pb2++H2S

PbS↓

4.砷盐检查法

中国药典主要采用古蔡氏(Gutzeit)法检查砷盐。

其原理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的微量砷盐作用生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或氯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较,可判定药物中含砷盐的限量,其反应如下:

AsO33-+3Zn+9H+

AsH3↑+3Zn2++3H2O

AsH3+2HgBr2

2HBr+AsH(HgBr)2黄色

AsH3+3HgBr2

3HBr+As(HgBr)3棕色

五价砷在酸性溶液中也能被金属锌还原为砷化氢,但生成砷化氢的速度较三价砷慢,故在反应液中加入碘化钾及酸性氯化亚锡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碘化钾被氧化生成的碘又可被氯化亚锡还原为碘离子。

AsO43-+2I-+2H+

AsO33-+I2+H2O

AsO43-+Sn2++2H+

AsO33-+Sn4++H2O

I2+Sn2+

2I-+Sn4+

溶液中的碘离子,与反应中产生的锌离子能形成络合物,使生成砷化氢的反应不断进行。

4I-+Zn2+

ZnI42-

氯化亚锡与碘化钾存在,可抑制锑化氢的生成,因锑化氢也能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锑斑,在试验条件下,100μg锑存在不会干扰测定。

氯化亚锡又可与锌作用,在锌粒表面形成锌锡齐,起去极化作用,从而使氢气均匀而连续地发生。

三、实验方法

 

本品为D-(+)-吡喃葡萄糖一水合物。

1.性状

(1)外观与臭味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味甜。

(2)溶解性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

(3)比旋度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与氨试液4d,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分钟,在25℃时,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E),比旋度为+52.5°至+53.0°。

2.鉴别

(1)化学方法取本品约0.2g,加水5ml溶解后,缓缓滴入温热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中,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

(2)光谱方法本品的红外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3.检查

(1)酸度取本品2.0g,加水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4d,应显粉红色。

(2)氯化物

取本品0.60g,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另取标准氯化钠溶液(10μgCl-/ml)6.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供试溶液不得比对照溶液更浓(0.010%)。

(3)硫酸盐

取本品2.0g,加水溶解使成约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成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另取标准硫酸钾溶液(100μgSO42-/ml)2.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使成50ml,充分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供试溶液不得比对照溶液更浓(0.010%)。

(4)重金属

取50ml纳氏比色管两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10μgPb/ml)一定量与稀醋酸溶液(pH3.5)2ml后,加水稀释成25ml。

取本品4.0g,置于乙管中,加水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若供试液带颜色,可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它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一致;再在甲乙两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乙管中显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5)砷盐

取本品2.0g置试砷瓶中,加水23ml溶解后,加浓盐酸5ml,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

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迅速将瓶塞塞紧(瓶塞上已置有醋酸铅棉花及溴化汞试纸的试砷管),并在25~40℃的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溶液一定量制成的标准砷斑比较,颜色不得更深,应符合规定(0.0001%)。

标准砷斑的制备: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1μg/ml)2ml,置另一试砷瓶中,加浓盐酸5ml与蒸镏水21ml,照上述方法,自“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即得标准砷斑。

四、操作要点与实验注意事项

1.纳氏比色管的选择与洗涤

比色或比浊操作,一般均在纳氏比色管中进行,因此在选用比色管时,必须注意使样品与标准管的体积相等,玻璃色质一致,最好不带任何颜色,管上的刻度均匀,如有差别,不得相差2mm。

比色管洗涤时避免用毛刷或去污粉等洗刷,以免管壁划出条痕影响比色或比浊。

2.平行原则

比色、比浊、砷盐检查时,样品液与标准液的实验条件应尽可能一致,平行操作。

若未按平行原则操作即实验条件不同时,配制样品液与对照液,易导致二管显色或产生浑浊时间不一。

3.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试验,注意各种试剂的加入次序。

如氯化物检查时,加适量蒸馏水使成约40ml后,再加AgNO3试液。

4.比色、比浊前应使比色管内试剂充分混匀,主要利用手腕转动360°的旋摇操作来完成。

比色方法是将两管同置于白色背景上,从侧面观察;比浊方法是将两管同置于黑色或白色背景上,自上而下地观察。

比色管旋摇操作时应注意安全,以免碰破比色管。

5.重金属检查中,应注意:

(1)根据杂质限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标准铅溶液的取用量。

(2)样品管中“加水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实验时宜采用“加水适量溶解样品,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再加水使成25ml”,更便于操作,加醋酸盐缓冲液前,注意比较样品管与标准管的溶液颜色,若样品管带色,应在对照标准管中滴加少量稀焦糖液,使两管的颜色一致,然后依法操作。

如在标准管(甲管)加稀焦糖溶液仍不能使颜色一致时,可取该药品项下规定的二倍量的供试品和试液,加水使成30ml,将溶液分成甲乙二等分,乙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甲管中加入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经滤膜(孔径3μm)滤过,然后甲管中加入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加水使成25ml;再分别在乙管中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甲管中加水2ml,依法比较,即得。

(3)标准铅溶液应在临用前精密称取标准铅贮备液新鲜配制,以防止铅的水解而造成误差。

6.砷盐检查中,应注意:

(1)取用的标准管与样品管应力求一致,管的长短、内径一定要相同,以免生成的色斑大小不同,影响比色。

(2)预先安装好试砷管。

醋酸铅棉花用于吸收硫化氢(锌粒及供试品中可能含有少量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即产生硫化氢),从而免除了与溴化汞作用生成硫化汞色斑的干扰。

(3)锌粒的大小以通过20目筛为宜,过细则作用太快,过粗则作用太慢,为此可采用锌粒与锌粉各一半加入的方式。

(4)加锌粒后,应立即将试砷管盖上,塞紧,以免AsH3气体逸出。

如果试砷管口试纸未装就加锌粒加塞,易发生砷化氢逸失,应重做。

(5)样品操作中“加水23ml溶解后,加浓盐酸5ml与水适量使成28ml”为简化操作,正常操作为“加水5ml溶解后,加稀硫酸5ml与溴化钾试液0.5ml,置水浴上加热约20分钟,使保持稍过量的溴存在,必要时,再补加溴化钾溴试液适量,并随时补充蒸散的水分,放冷,加盐酸5ml与水适量使成28ml”。

7.正确使用吸量仪器,爱护精密仪器。

五、思考题

1.鉴别检查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意义及一般杂质检查的主要项目是什么?

2.比色、比浊操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计算重金属检查中,标准铅溶液的取用量。

4.古蔡氏检砷法中所加各个试剂的作用与操作注意点是什么?

5.古蔡氏检砷法,能适用于所有的药物吗?

为什么?

 

药物的含量测定

实验二阿司匹林的质量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质量检验的项目与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分析的操作条件及要点。

二、基本原理

阿司匹林原料药中的主要成分为乙酰水杨酸,其Ka为3.27×10-4,故能用标准碱液直接滴定,计量点时pH值为8.2(按0.1mol/L浓度计),以酚酞为指示剂指示终点。

三、实验方法

 

本品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含C9H8O4不得少于99.5%。

1.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2.鉴别

(1)取本品约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约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煮沸2分钟后,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出醋酸的臭气。

(3)本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3.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取本品0.50g,加入温热至约45℃的碳酸钠试液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游离水杨酸取本品0.10g,加乙醇1ml溶解后,加冷水适量使成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溶液(9→100)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1ml,摇匀;30秒种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加水溶解后,加冰醋酸1ml,摇匀,再加水使成10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乙醇1ml、水48ml与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0.1%)。

易炭化物取本品0.5g,加硫酸[含H2SO494.5%~95.5%(g/g)]5ml后,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液0.25ml、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25ml、比色用硫酸铜液0.40ml,加水使成5ml)比较,不得更深。

炽灼残渣取本品1.0~2.0g,置已炽灼至恒重的坩锅中,精密称定,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至室温;加硫酸0.5ml~1ml使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气除尽后,在700℃~800℃炽灼使完全灰化,移置干燥器内,放冷至室温,精密称定后,再在700℃~800℃炽灼至恒重,即得。

炽灼残渣限量不得过0.1%。

重金属取本品1.0g,加乙醇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见实验一),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4.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四、操作要点与实验注意事项

1.乙酰水杨酸微溶于水,易溶于醇。

因此,为了使供试品易于溶解,以及防止在水溶液中滴定时酯的水解,因而用中性醇为溶剂进行滴定。

2.为了避免样品的水解,滴定时应使温度在20℃以下,并在不断搅拌下(防止局部碱度过大)较快地滴定。

3.中性乙醇的“中性”之意是对本中和法所用指示剂而言的。

中和法采用酚酞为指示剂时,中性乙醇的制取方法为:

取适量乙醇,加入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液(0.1mol/L)滴定至淡红色,即得。

4.供试品在称量前应在硅胶或硫酸干燥器中干燥5小时。

5.当乙酰水杨酸中杂质水杨酸的限量超过药典允许量时,不宜用本法测定。

6.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

称量操作是定量分析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应注意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不要养成错误的操作习惯。

7.减重法称量的正确操作

减重法称量操作是采用将称量瓶中样品定量倒入锥形瓶中完成的。

为了保证准确、保证准确、迅速地称量,应注意:

(1)为了缩短称量时间和节省药品及称量的次数,可先在普通天平上称出空称量瓶的重量,并加入粗略的三份样品总量后,再放入分析天平中称量。

准确称量后,算好应倒出的药品量,把砝码预先放好,仔细倒出适量,再称量。

(2)样品从称量瓶中倒出时,应直接倒入锥形瓶内,整个操作必须在锥形瓶口范围内进行,以免粘在称量瓶盖上造成样品量的损失,影响称量的准确性。

8.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滴定管漏液、堵塞孔眼、滴定时活塞松动及体积读数不正确是实验过程中易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应注意。

五、思考题

1.分析乙酰水杨酸的化学结构,说明可以用标准碱液直接滴定的理由。

2.当水杨酸检查不合格时,能否采用中和法测定含量?

为什么?

3.如何配制中性乙醇?

为什么要用中性醇?

4.滴定过程中,如何防止乙酰水杨酸水解?

5.有机化合物进行中和滴定法测定时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6.乙酰水杨酸和盐酸采用中和法测定含量的异同点有哪些?

为什么?

实验三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质量检验的项目与方法。

2.掌握对乙酰氨基酚分析的操作条件及要点。

3.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二、基本原理

对乙酰氨基酚在0.4%氢氧化钠液中,于257nm波长处有一最大吸收,其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可用于其原料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百分吸收系数法进行测定。

三、实验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C8H9NO2151.16

本品为4’-羟基乙酰苯胺。

按干燥品计算,含C8H9NO2应为98.0%~102.0%。

1.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本品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略溶。

本品的熔点(附录ⅥC)为168~172℃。

2.鉴别

(1)本品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显蓝紫色。

(2)取本品0.1g,加稀盐酸5ml,置水浴中加热40分钟,放冷;取0.5ml,滴加亚硝酸钠溶液5滴,摇匀,用水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振摇,即显红色。

(3)本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3.检查

酸度取本品0.10g,加水10ml使溶解,依法测定(附录ⅥH),pH值应为5.5~6.5。

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加乙醇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附录ⅨB)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棕红色2号或橙红色2号标准比色液(附录Ⅸ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氯化物取本品2.0g,加水100ml,加热溶解后,冷却,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附录Ⅷ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

硫酸盐取氯化物项下剩余的滤液25ml,依法检查(附录Ⅷ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2%)。

有关物质取本品的细粉1.0g,置具塞离心管或试管中,加乙醚5ml,立即密塞,振摇30分钟,离心或放置至澄清,取上清夜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每1ml中含对氯苯乙酰胺1.0mg的乙醇溶液适量,用乙醚稀释成每1ml中含5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ⅤB)实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00μl与对照溶液40μl,分别点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

以三氯甲烷-丙酮-甲苯(13:

5:

2)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对氨基酚取本品1.0g,加甲醇溶液(1→2)20ml溶解后,加碱性亚硝基铁氯化钠试液1ml,摇匀,放置30分钟;如显色,与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1.0g加对氨基酚50μg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比得更深(0.005%)。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附录ⅧL)。

炽灼残渣不得过0.1%(附录ⅧN)。

重金属取本品1.0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热使溶解放冷,滤过,取滤液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依法检查(附录Ⅷ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4.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40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

)为715计算,即得。

四、操作要点

紫外测定

1.比色皿应配对校正。

2.比色皿内外应清洁透明,如有气泡或颗粒,应重新装液。

3.比色皿用毕应充分洗净保存,关闭仪器,检查干燥剂及防尘措施。

五、思考题

1.采用吸收系数法进行含量测定,对吸收系数有何要求?

2.本品中对氨基酚的检查方法与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有何不同?

实验四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质量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复方中单味药的鉴别方法。

2.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色谱工作站的使用方法。

3.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流动相的配制方法。

4.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柱的冲洗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利用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在0.1mol/L盐酸溶液中有较好的溶解度,故采用0.1mol/L盐酸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同时利用该两成分在240nm波长处均有吸收,故选择检测波长为240nm,同时利用三乙胺来抑制拖尾,并在pH=5.9的缓冲体系中可使组分以原型存在,考虑到该两种成分在水-乙腈体系中有较好分离,因此最终确定流动相为水-乙腈-三乙胺(799:

200:

1),并用冰醋酸调节pH至5.9。

采用外标法定量。

2.薄层鉴别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展开体系中应具有特征的Rf值来对物质进行鉴别。

采用对照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色谱分离,并进行比较。

复方新诺明片是含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的复方片剂,其中的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可以利用在氯仿-甲醇-二甲基甲酰胺体系中它们各自特征的Rf值来进行定性鉴别。

三、实验方法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CompoundSulfamethoxazoleTablets)

本品每片中含磺胺甲噁唑(C10H11N3O3S)应为0.360~0.440g,含甲氧苄啶(C14H18N4O3)应为72.0~88.0mg。

 

1.处方磺胺甲噁唑400g

甲氧苄啶80g

制成1000片

2.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3.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磺胺甲噁唑50mg),显芳香第一胺的鉴别反应。

鉴别方法:

取供试品约60mg,加稀盐酸1ml,必要时缓缓煮沸使溶,放冷,加亚硝酸钠溶液(0.1mol/L)数滴,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橙黄色到猩红色沉淀。

(2)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甲氧苄啶50mg),加稀硫酸10ml,微热溶解后,放冷。

滤过,滤液加碘试液0.5ml,即生成棕褐色沉淀。

(3)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磺胺甲噁唑0.2g),加甲醇10ml,振摇,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磺胺甲噁唑0.2g与甲氧苄啶40mg,加甲醇10ml溶解,作为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Ⅴ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二甲基甲酰胺(20∶2∶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溶液所显两种成分的主斑点的位置应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3.检查

溶出度取本片,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ⅩC第二法),以0.1mol/L盐酸溶液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75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μl,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依法测定,计算每片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的溶出量。

限度均为标示量的70%,应符合规定。

4.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Ⅴ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水-乙腈-三乙胺(799︰200︰1)(用氢氧化钠试液或冰醋酸调节pH值至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

理论板数按甲氧苄啶峰计算不低于4000,磺胺甲噁唑峰与甲氧苄啶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磺胺甲噁唑44mg),置10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适量,超声处理使主成分溶解,用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磺胺甲噁唑对照品和甲氧苄啶对照品各适量,精密称定,加0.1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磺胺甲噁唑0.44mg与甲氧苄啶89μg的溶液,摇匀,同法测定。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四、操作要点

(一)薄层鉴别

1.吸取溶液体积要较准,点样时要保证吸取的溶液全部转移到薄层板上。

2.为使片粉在95%甲醇中溶解完全,以振摇10分钟加以控制,其中滑石粉等不溶物应过滤,否则影响薄层鉴定。

3.展开剂不要加得太多,起始线不能浸入展开剂中,否则会造成点样点溶解,原点直径变大。

(二)高效液相测定

1.注意流动相的纯化。

2.进样时不要损伤进样针。

3.应注意进样针的清洗。

五、思考题

1.根据光谱吸收曲线与处方比例,怎样选择适当的测定波长?

2.二甲基甲酰胺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选择适当的展开体系?

3.含量测定用供试品配制时为何用0.1mol/L盐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