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3099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x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鸟图片。

  3、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

  二、新授:

  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师: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

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

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

师:

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

碗呢?

桌子呢?

  2、师:

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

  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相信课文读的更好,我们打开书,继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

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指生读。

  4、师:

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

  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

  指生读,师:

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

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

师:

什么是大话?

师:

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

那小鸟呢?

师:

这个词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边际。

学生练习说话。

  师:

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

  6、师:

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

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

青蛙也是这个故事当中很重要的角色,缺了它,故事就不完整。

谁认为自己能读好青蛙说的话,你也勇敢地举起手来。

  7、师: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进行练习,一会儿我们还

  要评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鸟,开始练习吧!

  8、师:

看来我们一致同意小鸟的看法,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

  井口大?

师:

老师这里有卷好的纸筒,也请同学们用井底之蛙的眼光来看

  看这个世界吧!

师:

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就少,见识也少。

想想我们还学

  过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出示古诗《登鹳雀楼》,齐读。

  师:

可是青蛙不懂得这个道理啊,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

  6、7段。

  师: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师:

单人旁加个语言的言,中国人崇尚信义,意思是做人应该言

  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

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成为言而有信的人。

谁能用信来扩词?

  9、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

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

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三、课后扩展:

  1、读儿歌。

  2、太阳、月亮、地球哪个最大?

哪个最小?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2.品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井”

  “青蛙”

  “小鸟”板贴画。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

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导入新题,问:

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词。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三、了解大意,自读课文。

  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

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话”

  “沿”

  “际”,引导学生思考:

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写时应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独立描红、临写。

  5.组织再次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板贴情景。

  1.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板贴“井”

  “青蛙”

  “小鸟”。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自读对话。

  指名读,师生评读。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

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重点指导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三、同桌合作,演读故事。

  1.课件出示演读要求:

要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同桌合作演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展示演读,师生评议。

  四、续编对话,领悟寓意。

  1.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3.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

会写“信、沿”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理解课文寓意。

  多媒体课件。

  《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本课设计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读”作为感悟理解“对话”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趣。

在朗读技巧的运用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化朗读处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

你为什么这样贴呢?

  二、释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

  “坐井观天”呢?

  三、朗读感悟

  1、老师引读:

青蛙问小鸟──小鸟回答说──青蛙说──小鸟说──青蛙笑着说──小鸟也笑了,说──

  2、想读谁的话?

自己练一练。

  3、同桌分角色读。

  4、指名分角色读。

  5、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读课文后,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

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7、讨论:

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集体交流。

  四、戴头饰表演故事

  五、揭示寓意

  1、交流心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结束语:

小朋友,《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短小幽默。

让人读后能明白一个个道理。

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

请大家课下找几则寓言故事来读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扩词训练课件出示生字:

沿际信

  1、学生齐读,指名读。

  2、谁能用“沿、际、信”这三个字分别来说几个词?

  3、学生自由读组的词。

  三、指导书写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信沿抬际蛙错答还

  1、指名读。

  2、学生观察每个字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里先描红,再临写。

  5、小组内评议。

  四、读读抄抄课件出示:

小鸟青蛙朋友坐井观天看见井沿抬头无边无际

  1、齐读,指名读。

  2、学生在书上抄写词语。

  五、拓展练习续编故事:

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

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学难点是:

感悟课文揭示的寓意。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充分朗读,读中质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

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

  “苦思”。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

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

  并理解它们说的话。

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基础。

体验情境,感悟朗读。

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如:

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并通过读对话,做实验,看动画,述情景,说感悟,并且创造性表演了《坐井观天》,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出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

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阅读知识,劝导青蛙;还做了一个假设:

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

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

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教学《坐井观天》这堂课后,我有几点体会:

一、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

  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

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

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

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

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

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二、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原意是讽刺青蛙的眼光狭小,固执已见。

  但本课教学中,由于有了后两个问题的讨论,就丰富了学习主题,提升了本课的教学价值。

如第一个问题“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立场和主观状态。

它引导学生来揣摩青蛙的内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

是否跳出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

而第二个问题“青蛙有没有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潜移默化的启蒙。

它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角色的思想。

正如我们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样。

  三、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富有创造性的。

  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即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

那些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

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本课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在导入新课时,让孩子们齐读课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课题。

  有的孩子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提出是谁坐井观天;有的提出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交代清楚,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

  我认为课堂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

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这是必要的。

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上到哪儿算哪儿。

我觉得我的课堂有点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忽略了教学的灵活性。

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比如拓展的,“想想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

”我作为作业布置,如果让孩子们接着说,想象小鸟和青蛙的第四次对话,课堂一定更精彩!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匪浅。

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

  “大话”

  “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

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

  “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

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

  2、小鸟从哪儿飞来?

落在什么地方?

  3、什么地方是井沿?

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青蛙问小鸟什么了?

小鸟是怎么回答的?

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

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

  2、学习第二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

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弄错”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无边无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让学生小声自读

  六、七两个自然段。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

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

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

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

  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

会怎么说呢?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

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学习“观”字。

  1、“观”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2、“观”字是什么意思?

  “坐井观天”怎样解释?

  3、用“观”字组词。

学习“沿”字。

  1、“沿”字的声母、韵母各是什么?

是第几声?

  2、“沿”字是什么意思?

  “井沿”是指井的哪一部分?

学习“别”字。

  1、“别说大话了”,“别”字在本课的意思是表示禁止、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

  2、怎样记住“别”字的字形?

  3、用“别”字组两个词。

  学习“际”字。

  1、请同学们数一数,“际”字是由几画写成的?

  2、结合课文讲讲“际”字的意思。

  3、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学习“抬”字。

  1、说说“抬”字的左边、右边各是什么?

  2、请同学们做一做“抬头”的动作。

  3、用“抬”字组词。

  学习“信”字。

  1、说说“信”字是怎样写的?

  2、“信”字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3、用“信”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

学习“答”字。

  1、“答”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2、与“答”字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3、用“答”字组词。

  学习“百”字。

  1、仔细看一看,“百”字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多一横?

  2、“百”字在本课是指数目,除了可以组“一百”这个词以外,还可以组哪些词?

学习“弄”字。

  1、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住“弄”字的字形?

  2、“弄”字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三、巩固做猜字游戏。

  你能从字形结构上给这课的九个生字归类吗?

  四、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观、际、答、弄”四个字。

  “观”字的左半部是“又”字的变形,“捺”变成“点”。

  “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答”字上面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写时,竹字头只占田字格上半格的二分之一。

  “弄”字的下半部“廾”,不要写成“开”,第五笔“一”要写得稍长些,还要注意“起笔”在“横中线”下,“收笔”写在“横中线”上。

  指导学生写字头。

  五、综合练习读卡片上的生字、口头扩词。

  写生字,每个字写两个,组一个词。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5

  一、课文描述《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无边无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难点:

理解课文的寓意。

  四、课时划分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组词导入,理解课题

  1、引导学生用“观”组词导入课题坐井观天。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引导学生讲出“观”的意思,看着图片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谁坐在井里看天?

  4、告诉学生“坐井观天”是个成语故事,也是寓言故事,讲述寓言的意思。

  5、质疑。

  用组词导入课题,顺理成章,讲清寓言的意思的意思,让学生初步形成概念,为下文的学习垫定基础。

  明确要求,学生自学。

  1、在学这篇课文时,我们进行闯关的游戏。

第一关,要会自学,学好生字词。

第二关,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的内容;第三关,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第四关,会想象,续编青蛙离开井里的故事。

  课前引入闯关的游戏,让学生兴趣盎然。

也让学生明确学习寓言与其他课文的区别,对课文学习有条理。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沿”字,多样化认读,联系生活理解“沿”,看图理解“井沿”。

  “沿”字不好理解,联系生活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学得轻松,看图理解“井沿”,更形象直观。

  2、出示文中其他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分段抽读课文。

  品读课文,领悟内蕴

  1、看课文动画,引导学生口头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出示

  2、引导从课文中找到这两个句子,把他们划下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口头填空,归纳课文内容,能降低难度,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增加与文本对话。

  3、出示句子“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指导学生抓住感叹号朗读,体会感情。

  5、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创设学生变成小鸟飞过无边无际的沙漠、飞过无边无际的大海、草原的情境。

  6、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句式训练,无边无际的由朗读指导自然过渡到语言训练,又由语言训练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

同时,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注重与内容感悟、情感激发紧密联系,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7、可是青蛙却不相信他说的话,他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谁知道大话是什么意思?

  8、鼓励学生分角色加上动作读好青蛙与小鸟的争论。

  9、点评学生表演

  10、引导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呢?

出示句子“青蛙坐在井里”和“小鸟飞来……,引导品读。

  11、引导学生做小实验,“就是把书卷成圆筒,举起圆筒往上看……”从而明白井壁把青蛙的视线挡住了,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更清楚管中窥豹的意思,激发学生兴趣,让它们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12、出示句子“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品读读。

  13、引导学生讲出故事的道理。

  拓展延伸,创读文本

  1、再读最后一段,想象:

青蛙如果离开井口会看到什么?

会说什么?

  2、学生续编青蛙离开井口的故事。

  创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