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17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1.2贸易促进机制还不完善

3.2从企业角度进行探析

3.2.1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仍有待加强

3.2.2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3.2.3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3.2.4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

3.3从外部环境角度进行探析

3.3.1国外技术壁垒将对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形成长期阻碍

3.3.2国外技术壁垒是对其本国农产品的保护政策

4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4.1建议浙江省相关部门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4.1.1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4.1.2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预警机制

4.1.3强化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监督

4.2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4.2.1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

4.2.2积极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4.2.3实施品牌战略

4.2.4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4.2.5进一步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加工水平的能力

4.2.6努力开拓新市场

4.3借力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重视非政府行为的作用

目录

1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2

1.1农产品生产的现状2

1.2农产品出口的现状4

1.3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5

2技术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6

2.1绿色壁垒阻拦了浙江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6

2.2削弱了浙江省蔬菜传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6

3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7

3.1从政府角度7

3.2从企业角度8

3.3从外部环境角度8

4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9

4.1浙江省相关部门可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9

4.2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0

4.3借力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重视非政府行为的作用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源源不断,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

对中国实行技术壁垒最多的是欧盟、美国、日本、占95%以上,其中欧盟为41%,日本为30%,美国为24%,这些国家采取技术壁垒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检疫项目、提高检验标准等。

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而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因此深入分析该省农产品产业出口现状尤为重要。

充分利用、发挥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比较优势,整合资源,扬长避短,明确思路、政策,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当前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1.1农产品生产的现状

浙江省地处东部沿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该省农产品自然资源优势独特,适种(养)性广,名特优种类丰富,不少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比较优势明显,产品质量较优,商品贸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地域相对集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农产品经过重点培育,能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例如浙江省的香菇等食用菌产量在全国独占鳌头,浙江又是全国榨菜、花菜、西兰花和杨梅等生产的重点产区,是世界稀有干果银杏、山核桃、香榧等的原产地之一。

2002年,该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61417万公顷,年产值45111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其中观赏苗木年产值和花卉出口额名列全国前茅,已成为我国花卉苗木的主要产区。

2003年,浙江省蔺草种植面积已达112万公顷,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5%,是全国蔺草生产和出口的重点大省。

表1.12002年浙江优势农产品产量及在全国排名

农产品名称

产量(万t)

全国排名

占全国总量(%)

油菜籽

4119

8

4.10

茶叶

1319

2

18.16

水果

51616

10

3.18

其中:

柑橘

16413

3

13.17

西瓜

21215

3.14

草莓

914

5

6.17

桃子

1910

3.16

猕猴桃

212

7.16

葡萄

1415

6

3.12

油茶籽

313

竹笋片

1412

1

36.11

板栗

415

6.14

蚕茧

919

14.12

水产品

48017

4

10.15

11海水产品

40913

15.15

(1)海洋捕捞

32412

22.16

(2)海水养殖

8512

7.10

21内陆水域产品

7114

9

3.17

(1)内陆捕捞

811

(2)内陆养殖

6312

资料来源:

应远闻,《浙江优势农产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浙江农业科学》2004第4期

1.1.2具有较好的政策环境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先发优势

近几年,浙江省紧紧围绕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国内农业分工,出台一系列政府扶持政策,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城郊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初步形成了水产、蔬菜瓜果、茶叶、蚕桑、柑橘、笋竹、花卉、生猪、奶牛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带和产业群。

1.1.3具有相对领先的科技优势

浙江省是个沿海发达城市,其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开拓创新精神较强,产业化运作基础较好。

近年来,各地大力创新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机制,已初步形成了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以产业为载体,科技组织、示范基地、农户相联结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的农业经营体制和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龙形经济模式。

浙江省对外开放早,经营机制灵活,轻加工业发达,民资丰厚,具有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近年来,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资本运作的办法,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和信贷资金投资农业,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加快形成。

多方经济涉足农业,为浙江优势农产品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1.2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据海关统计,2007年1月份,浙江省一般贸易项下共计出口农产品2.6亿美元,占同期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9.7%,呈小幅上涨趋势,增长了8.3%。

加工贸易项下出口农产品3410万美元,增长14.5%。

2007年1月份,浙江省对日本出口农产品8698万美元,占同期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1%。

其次是韩国和欧盟,出口额分别为7391万美元和4351万美元,增长25.5%和7%。

冻鱼和冻鱼片、制作的小虾及对虾、柑橘罐头是主要出口品种。

受禽流感影响,水海产品代替禽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其中冻鱼和冻鱼片出口最多,为3033万美元,增长24.5%;

制作的小虾及对虾出口2092万美元,增长50.9%;

柑橘罐头出口额位居第三,共出口1565万美元,减少7.4%。

2007年1月份,浙江省私营企业出口农产品1.3亿美元,增长18.2%,占同期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4.8%。

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共出口8193万美元,增长12.8%。

1.2.5委托代理出口和自营出口并存

2002年底,全省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产品出口企业1800多家,据对28家出口较大,且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业出口企业调查,2002年共出口41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311亿美元,占68.19%,委托出口114亿美元,占31.11%。

农产品出口企业中,生产型自营出口企业已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逐步成为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当前,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经营队伍不断优化,贸工农一体化的企业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出口渠道进一步拓宽,出口品种不断增加,贸易方式不断拓展,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初步显现,农产品出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以蔬菜为例,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浙江省蔬菜的储运条件、采后处理、加工等方面差距较大,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深加工程度不高,缺乏蔬菜汁、粉等营养型产品和利用萃取技术制成的保健型产品。

出口蔬菜的加工品种少、档次低,大多都是以冷冻、腌浸、干制等传统工艺制作的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其质量档次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强,这种局面将直接影响浙江省蔬菜出口的发展后劲。

而国际农业竞争的环境依然不公平,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仍然保留了大量农业补贴,并继续使用出口补贴和出口信贷等支持政策。

巨额补贴提高了发达国家自身的农业竞争力,抵消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竞争优势,间接使得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失去了竞争力。

此外,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传统的关税配额以及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季节性关税等也成为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香港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近三年来,出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稳定在85%左右。

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加上季节相对集中,易对进口国农产品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引起价格波动,引发进口国农场主抵制和政府干预,因此出口农产品市场的单一给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浙江省初级农产品出口比重大大高于深加工产品比重,目前,出口品种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品。

2006年前三季度水海产品、水产制品、绿茶和填充用羽毛羽绒等四种初级产品的出口值分别为4.23亿美元、4.09亿美元、2.08亿美元和1.07亿美元,占同期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8.7%。

大部分出口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品牌产品,这种局面已经不适应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

在绿色壁垒等国际贸易壁垒面前,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应对能力还很弱。

浙江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许多出口产品遭受了反倾销和技术壁垒,已成为贸易壁垒的重灾区。

入世前,普遍看好的水产品、畜产品、茶叶、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优势农产品,入世后却遭遇国外技术壁垒日趋严重,出口频频受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这些农产品出口的进一步扩大。

国内同类出口企业之间缺乏协会的组织协调,压价竞争导致整体利益受损。

由于缺乏整体协调,企业间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无序竞争,企业间相互压价,出口总量虽然增加,但出口总产值却未同比例增长。

2技术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环保水平也比较高,以他们国内的技术、环保水平为标准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自然就成为浙江省蔬菜出口的最大障碍。

近年来浙江省出口的一些农副产品由于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技术指标超过外方的限量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等现象屡有发生,部分大宗出口创汇商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由于受储运条件、采后处理、加工等条件的限制,浙江省蔬菜大多属于一些冷冻、腌浸、干制等传统工艺制作的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略占优势。

许多发达国家设置绿色壁垒以后,浙江省外贸企业为了获得国际绿色标志,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另外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

在成本内在化以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绿色关税,同样使浙江蔬菜等传统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

2002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了菠菜中农药残留限量为0.101mgPkg,这项明显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措施,既远远严于日本蔬菜中其他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限量,也大大超过美国、欧盟国际组织0.105mg每Pkg的标准。

在农产品出口遇到的诸多问题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愈演愈烈,下面分别从政府,企业,外部环境三方面作系统阐述。

3.1从政府角度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融资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融资困难则成为制约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常遇到信贷门槛高,贷款困难的情况。

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9-10%,企业难以承受;

土地、山林、农用基础设施等资产无法作为贷款抵押品,就使得企业无法通过融资来扩大生产。

而由于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致使出口农产品检测项目不断增加,加大了出口成本,在许多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检验检疫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在我国却都由企业自行承担,无形中增加了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成本。

由此可看,政府给予企业政策上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急需加强信息咨询、交流培训和宣传推广等公共服务,出口营销渠道也有待拓展。

由于目前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缺乏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与扩大出口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信息资源分散;

二是没有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机制;

三是政府的信息服务机制不够完善。

此外,针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市场开拓、国际营销、监测预警、技术推广和咨询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机制尚未形成。

3.2从企业角度

近年来,浙江省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已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并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出口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提高。

使出口的农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抵御绿色壁垒的能力也有所增加。

但受整体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与发达国家比较,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仍有待提高,质量卫生问题仍是制约浙江省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出现了大量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

但从总体上说,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出口龙头企业少,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出口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不强。

目前,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占60%以上。

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低,不利于出口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而且容易引发外国对浙江省农产品进行反倾销或采取保障措施。

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弱,不适应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

目前,浙江省农产品尚未出现在国际市场上驰名的品牌产品。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断提高出口产品价值含量,推动农产品出口走品牌发展之路,成为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3.3从外部环境角度

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内容已涉及生态环境、动物福利、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

日本、欧盟相继修改食品安全卫生法;

日本出台的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大幅提高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食品提出质量可追溯的要求,抬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门槛。

外国对我国实施技术壁垒,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资源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我们国家或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提高了农产品出口的门槛。

4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要推动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有较大的发展,必须上下同心,通力合作,突破国外的技术型贸易壁垒。

为此,特从政府,企业,商会等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这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基础和硬工夫。

全面、深入研究国际上各项农业标准的基础上,加快中国农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和修订。

这些标准包括产品标准、生产标准、检验标准、环境标准等,并确立这些标准的法律体系。

如浙江柳桥羽毛有限公司和浙江杭州桦桐家私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生产的出口水洗羽绒羽毛和出口木制品,经过国家质检总局严格审查后,完全符合《出口食品、农产品免验管理规定(试行)》的规定,与国内另外15家企业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免检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

获得免验资格殊荣的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在免验有效期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其实施免验管理。

进一步加强有关农产品技术壁垒的信息、咨询、培训等公共服务,帮助企业及时规避风险,掌握主动。

各级政府方面要建立专门的贸易技术壁垒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主要承担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通报以及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定期整理、发布国外的最新贸易技术壁垒动态。

农产品的质量对突破技术型壁垒来说至关重要,为促进农产品出口,2006年,浙江省检验检疫部门从源头抓质量,推进“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开展农药兽药残留监控工作;

共对44个/5.7万亩出口蔬菜基地、60个/11万亩出口茶叶种植基地、27个1.3万亩水产养殖场、319个养蜂基地、22个活猪养殖场以及饲用饲料供应企业等实施备案登记制度。

企业应提高对技术壁垒的认识,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优化商品出口结构;

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重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及其衍生出来的行业或专业的质量保证。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行国际标准,提高产品质量。

在浙江省出口的农产品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占很大比例,其中相当一部分不能达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因此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迫在眉睫。

企业应倡导农产品生产的协调和统一,保持病虫害防治的彻底性和同步性,提倡科学用药,减少用药次数,严禁剧毒农药的大量喷洒和化肥的滥用,从生产源头控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

绿色营销是以常规营销为基础,强调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营销。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既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又能对公众的消费行为起绿色导向和强化作用,有利于开拓绿色产品市场。

浙江省已有湖笔、嘉兴棕子、开化龙顶茶、临海蜜桔,杜家杨梅、开化黑木耳、衢州椪柑、斜桥榨菜、龙游发糕等62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被授予了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证,位居全国首位。

荣获原产地标记注册证,标志着这些名特优产品有了自己的原产地护照,他们的原产地标记从此开始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同时也得到了国际认可。

浙江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而浙江省二、三产业发达,民资丰厚,机制灵活,科技研发能力强,农民市场意识浓,农业种质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和产品明显,挖掘和整合这些有利条件,全面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多,但有影响、有竞争力的品牌不多,要通过整合,打上“浙江牌”,提高浙江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加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维护知识产权;

要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如新闻发布会、博览会、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扩大农产品在国外国内的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浙江省实施品牌战略初见成效:

创建主体多元化,品牌数量大为增加。

浙江省农副产品商标注册起步较早,20世纪70、80年代,就有金华火腿、五芳斋粽子、狮峰龙井茶等一批农副产品的商标注册。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引导支持下,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在名牌创建中热情高涨,成为农业创名牌的主力军。

许多农业科技机构、农技推广单位也积极参与,注册了不少商标,开发了一批知名产品。

一些农民种养大户创牌意识增强,或单独或联户注册,共同开发。

有的由政府直接申报证明商标,供符合条件的农户使用。

据各市统计汇总,至2004年底,全省农产品注册商标10628个,15个产品通过原产地保护认证,52个通过农产品原产地标记产品认证,有中国特产之乡121个。

科技是农产品创立品牌的重要前提。

要积极推进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控制。

实施良种工程,引进、培育良种,优化品种结构,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业企业家、农业科技人员、农民的整体素质。

优化农业科技力量,鼓励和支持名牌企业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和方式,鼓励科研组织、农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产品品牌经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初具规模,现有2718万家乡镇企业从事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并涌现出慈溪海通、宁波甬兴、黄岩罐头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

同时,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工业化水平高,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比较优势,因此,把浙江省逐步建成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中心,具有较好的基础。

要继续鼓励大型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资源的开发;

要不断开发新技术,提升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储存保鲜的技术和能力,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争取把浙江省建成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