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22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docx

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解析

  解放日报评论:

努力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2011年2月17日)

  加快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努力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是上海发展转型的重要一环。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上海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有力推动;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提升市民素质、改善民生的重要推动;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营造生态环境,是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推动。

我们要以这样的新高度和新深度来认识加快发展上海旅游业,努力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意义。

  上海都市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在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世博期间,上海的旅游魅力、都市形象和高质量服务管理,得到了“长袖善舞”的展现。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和后世博发展的战略要求相比,我们在产业投入、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及满足群众需求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破解难题,深化发展城乡一体、产业融合、荟萃东西文化、富有时代魅力的都市大旅游,用5年的时间,将上海基本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基本达到魅力独具、环境一流、集散便捷、服务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企业充满活力的既定目标。

  发展旅游业,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力。

各级党政组织,要重视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把它当成转型的大事来推动;全社会都要热情关心和扶持都市旅游业,形成各方参与,齐心协力的好局面,为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而努力。

旅游:

上海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1年2月17日)

  到“十二五”期末,上海将初步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旅游业将成为上海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上海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月16日下午召开,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上海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意见》。

  “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4.3%,高于同期上海第三产业和GDP的年平均增长率。

上海还被世界品牌组织等机构评选为“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被《纽约时报》推选为“31个必到旅游胜地”,获选国际知名旅游媒体TTG“中国最佳会议商务旅游城市”。

  按照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将上海基本建成魅力独具、环境一流、集散便捷、服务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企业充满活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努力打造国际都市观光旅游目的地、国际都市时尚购物目的地、国际都市商务会展目的地、国际都市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都市休闲度假目的地以及国际旅游集散地。

到2015年,上海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5200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4亿人次,年均增长2.3%;入境游客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4.6%;出境旅游人数达450万人次,年均增长3.8%。

届时,国内游客人均在沪停留4.3天,平均花费1175元;入境游客在沪人均停留3.5天,人均花费857.78美元。

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8.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5%。

  《意见》内容包括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创新培育都市旅游新兴产业、加大城市形象塑造力度、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加大政府财税(费)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服务、完善旅游土地资源配置等20条。

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展望

——上海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公布

(2011年2月17日)

“到201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魅力独具、环境一流、集散便捷、服务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企业充满活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这是在2月16日,上海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传来的信息。

  全新的都市旅游空间、全新的旅游业态布局、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全新出台……在2月16日大会上公布的《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中,2015年全新的上海旅游格局跃然纸上。

  “旅游业关联着百多个产业,牵一发动全身。

”一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旅游业内人感慨地说,“上海历史上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我们盼了多年。

  关键词:

融合

  六大要素,加强横向带动力

  吃、住、行、游、购、娱,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六大要素,“旅游业发展需要多项产业配合发展,同时它的发展又具有很强的横向带动能力。

”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说。

所以,上海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一大特点,便是融合。

  去年上海基于世博会带动了城市基础建设、商业、酒店业等多项产业大发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过去5年,上海的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达24.3%,正是在不断融合中稳步前行。

诸如在与文化品牌商业营销的融合中,上海旅游节、ERA—时空之旅等一批旅游节庆品牌和旅游演艺品牌,已逐步树立起来。

  在最新公布的《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中,旅游业将进一步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又一次凸显。

规划提出,上海旅游要与第一二产业相融合,依托上海百年工业遗存、现代工厂风貌和农业园区、乡村农家乐,发展以先进制造业展示、工业文化传承为主体的工业旅游和以农业生态观赏、农民生活体验为主体的农业旅游;与历史人文相融合,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与科技、教育、卫生、金融等相关行业之间联动,发展科技普及、校园体验和康体健身等体验旅游。

  上海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空间,而今已不止于上海之内。

上海背靠长三角的独特区位优势,更为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长三角旅游网络效应便已经显现,接下来,上海将继续推进长三角旅游产品一体化,依托具有资源互补性的区域旅游产品,打造生态、山水、园林、古镇、民俗等跨区域特色旅游。

  旅游业融合中的发展,同样需要其他产业的发展配合,上海金融相关服务的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规划中亦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措施,如推进金融机构丰富旅游消费信贷服务产品,发展出境游分期付款、担保及托管等。

  关键词:

创新

  六大亮点,全新的空间布局

  “对入境参展商品,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和通关便利。

配合国家相关部门研究试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和旅客免税购物政策。

”这条从昨天大会上传来的信息,无疑将吸引众多眼球,并引发诸多猜想。

  发展旅游,上海的优势与劣势同样明显。

虽然缺乏湖光山色与悠久历史文化,但现代化建设、百年工业发展积淀、发达完备的商业体系等是上海旅游业的独有之长。

说到底,上海旅游的发展关键,就是要“扬长避短”,措施、布局的优化很重要,也是创新。

  在未来旅游新型业态攻坚的布局中,上海提出了六大亮点。

  其一,上海的优势之一是基于经济发展的会展经济,因此,会展旅游布局首当其冲。

规划详细制定了中心城区依托延安路及其东西延伸的便捷公路交通体系,打造新国际博览中心片区、三林世博园多功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五大会展旅游片区。

郊区依托临港展览片区、安亭展览片区等发展七大会展旅游片区。

  其二,邮轮业是国际旅游业中具有重大潜力的新兴行业,上海也将开始建设完善邮轮旅游布局,依托虹口区北外滩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和宝山区吴淞口等邮轮码头,进一步加速邮轮旅游发展。

  其三,红色旅游历来是上海旅游业的一大亮点,而在“十二五”期间,浦西的传统红色旅游精品和浦东的世博园、科技馆等地,将联合发展,交相辉映。

  其四,按照上海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要求,还将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包括东南、西南、北部、西部、崇明五大旅游板块。

  其五,依托上海悠久的民族工业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谋划工业旅游布局。

  其六,依托上海现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临港新城邮轮基地、奉贤游艇基地等六大旅游装备制造业基地。

  关键词:

提升

  400亿元项目很多都是首次提出

  提升上海旅游业整体的实力与形象,需要重视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作用。

世博会后最新出炉的《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用一个个崭新的项目抓手,为旅游业乃至整个上海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规划中,全新的上海市级重点项目共有13个,其中旅游公共服务类项目5个,旅游景点类项目8个,总投资将超过400亿元,很多都是首次提出。

  其中,旅游公共服务类项目包括上海市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上海旅游集散分中心的建设和10家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备受瞩目的是最新的旅游产业类重大项目,第一项即为浦东迪士尼主题乐园,明确其未来主要功能为主题游乐,配套餐饮、住宿、零售等。

  如今已被上海市民逐渐熟悉的奉贤碧海金沙,将投资约18亿元,建设全新的“室内海滩—夏威夷风情馆”工程。

此外,奉贤还将建造游艇泊位1200个,俱乐部会所3万平方米,着力打造“水上威尼斯”。

  服务于上海大都市和嘉定新城,嘉定北郊将打造全新的湿地生态,以葡萄著称的马陆也将结合大裕村新农村建设新景观,延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总占地面积约53公顷的高品质上海乡村旅游度假区。

  青浦的规划项目叫“梦上海”,有以老上海经典建筑为代表、以海纳百川为特色的上海风情博物馆集群街区,也有以零碳、零排放、零废弃物为主要目标的可持续示范社区等。

  以“动感、时尚、欢乐、梦幻”为主题的上海欢乐谷,将在未来五年中继续发展建设二期项目,进一步增加游乐内容,给上海市民带来更多快乐。

  关键词:

服务

  每200万市民拥有一个旅游集散站

  旅游业的定位,一是战略性支柱产业,二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现代服务业。

服务,是旅游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词。

  服务,首先要满足市民对旅游信息的需求。

据介绍,上海将在“十二五”期间构建健全、规范的都市自助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到2015年,上海还将建成多载体、多语种、全天候、全覆盖的游客咨询服务系统和旅游业运行监测系统,使上海成为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示范性城市。

  服务,还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

未来五年,上海将努力建设立体化、便捷化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立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公共交通网络等,完善指引、停车、换乘、自驾等服务。

同时,推进崇明、金山等远郊区县旅游集散站建设和功能完善,实现每200万市民拥有一个旅游集散站。

  与其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一样,本市还将建设便捷有效的旅游公益服务体系。

据介绍,旅游部门将借鉴上海世博会经验,建立预约机制、承载力预报机制和志愿者服务机制等,公共交通、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应适当延长开放和服务时间。

市中心还将建立“上海旅游中心”大楼,为海内外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到“十二五”期末,30%现有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将完成功能转型,游客接待总量达到每年1000万人次。

  此外,上海还将推动旅游援助中心的建设,建立旅游紧急救援基金、预警机制等,完善和深化旅游安全保障机制。

上海旅游业“十二五”展宏图

将基本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2011年2月17日)

  到“十二五”期末,上海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管理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初步建成,旅游业成为上海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上海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定位是:

将上海基本建成魅力独具、环境一流、集散便捷、服务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企业充满活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打造国际都市观光旅游目的地、国际都市时尚购物目的地、国际都市商务会展目的地、国际都市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都市休闲度假目的地以及国际旅游集散地。

  ■国际都市观光旅游目的地。

依托陆家嘴东方明珠、外滩、大剧院以及世博园区的一轴四馆等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世界范围的观光游客,形成具有世界品牌影响力的、富于时尚、持久经典的城市标杆,打造吸引力强、美誉度高、世界级景区(点)集聚世界级的观光旅游目的地。

  ■国际都市时尚购物旅游目的地。

积极打造世界时尚品牌云集、新兴业态完备、支付环境便捷、购物环境高雅、国际和民族品牌云集的世界级购物中心,成为国际购物天堂,使购物游成为上海旅游的核心品牌之一。

  ■国际都市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

抓住世博会的重要契机,继续将商务会展旅游作为最重要的增长点,结合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会展设施的不断完善、会展品牌日益突出的优势,努力打造设施完善、服务优良、品牌优势突出的国际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

  ■国际都市文化娱乐旅游目的地。

依托世博园区的顶级文化设施以及迪士尼主题文化娱乐区域,充分利用文化节庆活动,推介以京昆、民乐、杂技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

建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主题突出、功能完备、品质高雅、配套完善的文化娱乐度假区。

  ■国际都市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推进本市乡村旅游要素国际化进程,不断提升旅游设施建设及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把上海郊区建设成为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国际都市休闲度假目的地。

  ■国际都市旅游集散地。

依托虹桥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京沪高速铁路、崇明崇启大桥、上海吴淞口邮轮组合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打造换乘便捷、衔接顺畅、集散快速的国际都市旅游集散地。

  产业定位

  “十二五”期间,上海旅游产业定位是:

上海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推动上海发展转型的战略性产业。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投资、出口具有全方位的拉动效应,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综合性消费和可持续性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尤为显著,是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途径;发展旅游,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互动交流,是上海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

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上海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战略性产业。

  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大旅游产业将成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优势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十二五”期间,上海旅游业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面广、带动性强的优势,以扩大旅游消费为重点,坚持走科技驱动、创意驱动和品牌驱动的发展道路,成为整合旅游资源、促进行业融合、持续推动上海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支持民生改善的主导性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旅游、休闲的需求日益增长。

旅游业越来越成为体现以人为本、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标志,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

“十二五”期间,上海的旅游业要发展成为充分吸纳就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完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市民生活水平的民生性主导产业。

  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发展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落脚点是要人民群众满意。

“十二五”期间,上海旅游业要不断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产业发展的标准和要求,更加突出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和素质,成为上海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示范产业。

  具体指标

  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稳步增长,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在总量规模指标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200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2.4亿人次,年均增长2.3%。

入境游客人数达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4.6%。

出境旅游人数达450万人次,年均增长3.8%。

  在功能能级指标上,国内游客人均停留天数4.3天、国内游客平均花费1175元、入境游客人均停留天数3.5天、入境游客人均花费857.78美元、新增景区(点)20个、新增三星级以上宾馆110家、邮轮码头2个、游艇基地11个、游船码头19个、房车基地2个。

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8.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

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用电用水降低20%。

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15%、乡村旅游景区(点)200个、工业旅游景区(点)300个、科普旅游点60个。

  在社会效益指标上,旅游就业30万人、上海市民游9000万人次;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4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

  另外,建成综合便民旅游服务中心5个、旅游咨询点100个、旅游集散站10个、旅游公共实训基地1个、旅游公共服务网15个。

“一圈四区三带一岛”本市构筑都市旅游新空间

(2011年2月17日)

  至“十二五”期末,要整合优化存量资源,凸显新兴旅游集聚区域,将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相结合,基本形成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相匹配的“一圈四区三带一岛”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构建“都市旅游中心圈”

  都市旅游中心圈包括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卢湾、静安、浦东(外环内)等中心区的区域范围,与中心城区重合。

  都市旅游中心圈依托本市中心城区各类优质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打造集都市观光、美食购物、娱乐休憩、商务会展等于一体的都市旅游服务功能区,成为国际都市观光旅游目的地、国际时尚购物旅游目的地、国际都市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国际都市文化娱乐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都市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功能承载区。

  徐汇区以打造徐家汇国际都市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以商务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为重点,提升发展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发掘旅游服务民生举措,重点构建龙华民俗文化旅游区、徐家汇综合商务旅游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区、滨江生态休闲旅游带等四大重点产业功能区。

  长宁区以打造东虹桥会展商贸旅游高地为重点,基本形成以时尚为主线的融商务会展旅游、购物旅游、在线旅游、创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构建“三区、两线、多亮点”的旅游发展格局。

  普陀区以苏州河水上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区域旅游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水上休闲旅游、近代工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形成以苏州河十八湾为主轴的“一河两寺三圈”发展格局。

  闸北区重点结合不夜城及苏州河沿岸的开发,打造以苏州河为地标的时尚商务旅游休闲区,同时加快水上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发展,逐步形成南部精品、中部时尚、北部人文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虹口区以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北外滩邮轮会展旅游带、提篮桥异国风情旅游区等为重点,发展带有鲜明文体特色的集都市观光、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都市体验式旅游,形成“三区两带”的发展格局。

  杨浦区以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旅游区和滨江文化旅游带为重点,要坚持“商旅文体”结合,着力打造工业博物馆旅游、名校人文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努力形成“一区一带五线”的旅游格局。

  黄浦区用“创意、创新、创造”的思路,坚持旅游业的整合发展、融合发展和建设发展,努力建设成为集聚海派经典风貌、海派经典文化、海派经典商业为一体的国际化都市旅游的核心区域。

  卢湾区以淮海中路商业旅游街、新天地、思南会馆、田子坊、卢浦大桥等为核心,着力打造品质一流和个性鲜明的旅游产品,将卢湾打造成为前沿时尚与历史经典交辉、商业氛围与人文气息融合、具有高品位的都市休闲旅游区。

  静安区以静安寺、南京路、苏州河蝴蝶湾等区域为重点,大力开发商务会展、时尚购物、滨河休闲、特色文化等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推动“商旅文”产品联动发展,形成“二带四区”的旅游格局。

  浦东新区(外环内)作为上海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整合各类资源,重点完善陆家嘴都市观光和游憩购物板块,着力建设三林后世博主题旅游板块,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突破旅游发展体制与政策瓶颈,在空间形态和产业融合等方面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形成市郊“四大旅游区”

  ■商务会展与主题游乐旅游区

  商务会展与主题游乐旅游区主要位于本市东部,包括浦东新区(外环外)的区域范围。

东部旅游区是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旅游延伸地与旅游交通枢纽地,是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商务、大型会展、主题乐园的集聚区域。

东部旅游区重点打造三大板块:

一是以迪士尼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板块;二是临港新城商务会展旅游板块;三是滨海生态休闲度假板块。

  ■山水游憩与休闲度假旅游区

  山水游憩与休闲度假旅游区主要位于本市西部,包括青浦区、松江区、闵行区的区域范围。

该旅游区依托青浦、松江、闵行丰富的山水、人文、历史风貌等资源优势,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旅游集散功能,顺应旅游消费升级的趋势,打造西部以佘山、环淀山湖为代表的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区,拓展上海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功能空间。

青浦区充分挖掘以淀山湖为核心支撑的水文化内涵,体现新江南水乡的生活智慧,将青浦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的率先启动区,面向长三角的水陆复合型集散中心和长三角地区集人文生态旅游、滨湖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旅游、新兴旅游业态和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国家级滨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闵行区依托虹桥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以虹桥国际商旅中心、七宝文化旅游中心、都市体育旅游中心为代表的上海西部重要旅游区。

  ■乡村度假与滨海娱乐旅游区

  乡村度假与滨海游乐旅游区主要位于本市南部,包括金山区和奉贤区的区域范围。

该旅游区依托金山、奉贤的滨海和乡村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和产业能级,加快旅游软硬件环境建设,在杭州湾北岸重点打造富有特色滨海旅游区,枫泾、庄行乡村旅游区。

金山区建设与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相匹配,与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区域旅游相协调,与金山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富有浓郁文化特色,在长三角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金山的名片产业、特色产业,成为金山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奉贤区以“滨海旅游”、“乡村旅游”为核心,辅之“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等,努力体现奉贤旅游海农特色,加强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联动,把奉贤区打造成为上海南部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生态休闲与产业体验旅游区

  生态休闲与产业体验旅游区主要位于本市北部,包括宝山区、嘉定区区域范围。

该旅游区依托各区县的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水上旅游、文化旅游和谐发展,努力形成上海都市旅游新的拓展区域。

宝山区建设集水上旅游、休闲旅游、商务旅游、工业旅游、军事旅游、观光度假旅游于一体的上海近郊旅游基地、水陆旅游集散地及水上旅游门户。

嘉定区着力整合商旅文资源,推进高星级酒店集聚发展,形成以旅游住宿业为重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服务规范、产业链完善、带动力强、低碳环保的旅游经济,使旅游业成为嘉定的特色产业、亮点产业和窗口产业。

  打造三条黄金旅游集聚带

  ■黄浦江“三沿十景”旅游带

  黄浦江旅游带北至吴淞口、南至奉浦大桥,流经浦东、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卢湾、徐汇、闵行、奉贤等区,是黄浦江向两岸延伸3-5公里范围的带状区域。

“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整合相关资源,推进黄浦江两岸景观和旅游码头建设,积极拓展水上旅游线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依托沿江旅游资源和产品,在各区形成滨江特色旅游带,努力构建黄浦江“三沿十景”的发展格局。

  “三沿”是建设沿江景观绿化、沿江畅通型交通、沿江旅游功能集聚区。

“十景”分别为吴淞水门、江湾塔影、枫岛渔火、长虹卧波、城堡滴翠、滴水映日、外滩春秋、东方水都、龙华晚钟等。

  ■苏州河风貌区旅游带

  苏州河风貌区旅游带主要指与中环线交汇点至与黄浦江交汇口约20公里长的苏州河流域。

苏州河旅游带要充分利用苏州河水上和沿岸旅游资源,注重水陆联动和资源整合,统筹开发高品质的苏州河水上旅游产品。

结合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布局,在普陀、虹口、闸北、黄浦、静安、长宁等区的苏州河岸线新增8个游船码头,并在码头周边配套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

同时,推动苏州河沿岸景观绿化建设、景观灯光建设、景观桥梁建设,并力争建成贯穿苏州河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