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31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docx

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步骤

试题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检查装置气密性

1、拿起试管(1分),将单孔塞旋转着(1分)塞进试管口。

2、将导气管放入水槽里,双手握试管,直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2分)将塞子旋转着拿下。

二、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

1、调整铁架台上铁夹的高度,约等于试管高度的2/3(1分)。

2、将试管横放(1分)用镊子(1分)夹取石灰石分别放在试管口(1分)每次均缓慢竖直试管(1分),镊子放回试管架。

3、取用稀盐酸,将瓶塞倒放(1分),标签正对手掌心(1分),试管口与盛放稀盐酸的细口瓶瓶口接触(1分),使稀盐酸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1分)旋转(1分)着塞好塞子。

4、将试管从上至下伸入到铁夹中,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1分),试管必须竖直(1分),且试管底部接触到铁架台底座(1分)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1分)导气管必须伸入到底部(1分)。

6、点燃酒精灯后,再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上,用手按住,估计气体集满时,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紧贴集气瓶口平放(1分)木条熄灭,气体集满(1分)。

熄灭酒精灯,将导气管拿出集气瓶,盖严玻璃片。

三、检验收集到的气体

将玻璃片挪开一些,把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约半厘米高,盖好玻璃片,左右振荡(不要上下晃),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

四、整理复位

1、将试管从铁夹上取下来(从下往上),塞子旋转着拿下,将试管中的废液废渣倒入罩有纱网的“回收石灰石和盐酸”的烧杯中;

 试管中倒入自来水,用试管刷刷洗试管,倒入污物瓶,试管刷放回试管架;再向试管中倒入自来水,振荡;将洗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

(1分)

2、将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倒入污物瓶,用自来水刷洗集气瓶,再用自来水冲洗集气瓶,振荡(1分)。

捏住玻璃片一角用自来水冲洗。

所有废水均倒入污物瓶。

3、铁夹落回底座,复位用品,标签朝着自己(1分),擦拭桌面(1分)(注意观察桌面仪器的标签是否朝外,思考可能漏掉未洗的玻璃仪器)。

 

五、填写实验报告单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OH)2+CO2=CaCO3↓+H2O

 

 

 

 

 

 

试题二、常见金属的性质

一、用砂纸打磨金属样品,观察金属的颜色

1、用镊子夹取1根镁条,2根铜片,2根铁钉放在桌面上。

2、用砂纸打磨金属表面的氧化物(1分)观察,然后放置在“打磨后的金属”小烧杯中。

二、加热铜片,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1、将酒精灯摆放在桌面,拿下灯帽正放(1分),点燃酒精灯。

2、用坩锅钳(1分)水平夹持铜片,用酒精灯外焰加热(1分),铜片变黑(1分)

3、加热后将铜片坩埚钳放置在石棉网上(1分),用灯帽熄灭酒精灯(1分)

三、分别向盛有镁条、铁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1、试管横放(1分),用镊子将1根铜片,1根镁条,1根铁钉分别放在试管口,缓慢竖直(1分)(若镁条粘在试管壁上,就用左手握住,用右手击打左手,将其震下去,或倾倒稀盐酸时冲下去。

2、将盛放稀盐酸试剂瓶放在桌面上,瓶塞取下后倒放(1分),标签正对掌心(1分)向三支试管分别倒入稀盐酸,顺序为铜---铁---镁,试管口与试剂瓶口要紧贴(1分),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1/5(1分)

3、拿起三支试管同时观察。

4、将三支试管中废液废渣倒在“回收金属”的烧杯瓶网上(1分)试管暂时正放回试管架。

四、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1、先用镊子夹取最后一根铁钉放入“反应容器”烧杯底部

2、再倒入硫酸铜溶液(试剂瓶瓶塞倒放,标签正对掌心),只要能漫过铁钉即可(1分)用镊子夹起铁钉观察是否变红(1分),然后将铁钉和溶液倒入“回收铁和硫酸铜”的烧杯网上,(1分)。

五、整理复位

1、把自来水倒入三支试管,加入的水不超玻璃容积的三分之一,振荡,洗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

(若镁条粘在试管壁上,击打不下来,可用水直接冲洗到污物瓶中)

2、把自来水倒入“反应容器”烧杯中,不超容积的1/3,震荡,污水倒入污物瓶

3、复位用品,标签朝着自己,擦拭桌面(注意观察桌面仪器的标签是否朝外,思考可能漏掉未洗的玻璃仪器)

六、填写实验报告单

1、用砂纸打磨后,镁条、铁钉、铜片的颜色依次是:

     银白色,银白色,红色                           

2、写出本实验中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 =FeSO4 +Cu       Mg+2HCl==MgCl2+H2↑ 

3、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g>Fe>Cu                               

 

 

 

 

试题三、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计算,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

 

教师随机出题(配置50克2%的氯化钠溶液;或 配置50克4%的氯化钠溶液)

学生计算固体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填写实验报告单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

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所需水的体积为        (无单位扣分)

二、称量所需质量的氯化钠

1、取天平(天平早已调平,不要动平衡螺母),用镊子拨动游码归“0”,观察指针是否指向表盘中间或左右晃动的幅度是否一样,确定天平平衡。

(1分)

2、用镊子拨动游码至1克(或2克)刻度处(1分);

3、左右托盘上放上大小一样的纸(1分)

4、用药匙取氯化钠放在左边托盘的纸上,(注意少取,缓撒,差不多时轻轻震右手腕(1分)使盐粒一粒粒撒下去)使天平平衡,若放多了,就多取出一些氯化钠轻震手腕继续添加。

5、药匙中剩余氯化钠放入“剩余氯化钠”烧杯中(1分)药匙用纸擦净后放回“药匙”的烧杯中,纸放入污物瓶。

(1分)。

6、向监考老师汇报测量结果:

“报告老师1克(或2克)氯化钠称量完毕,请检验。

”(1分)

7、把称得的氯化钠全部转移到“溶解氯化钠”烧杯中(1分)

8、将托盘上的纸拿下放到污物瓶中(1分)用镊子将游码拨到0刻度处,将天平,镊子放回原处

三、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

1、拿起量筒,倾斜一定角度,将蒸馏水倒入量筒中,使烧杯嘴与量筒口接触,不要对量筒的嘴。

(1分)

2、量筒平放在实验桌上,改用胶头滴管滴加(1分)注意先将胶头滴管胶帽中空气挤出后,再去吸蒸馏水,并且始终保持竖直(1分),且悬在量筒口上方,不能伸进量筒。

蹲下身子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滴管用后将残余的水挤到污物瓶中,放回原处(1分)

3、向监考老师汇报测量结果:

“报告老师,49(或48)ml的水量取完毕,请检验。

”(1分)

四、溶解氯化钠

1、将量筒中的水全部倒入“溶解”烧杯中,用玻璃棒顺时针搅拌,不可碰壁碰底(1分)

2,氯化钠全部溶解后(1分)将所配溶液倒入“回收溶液”烧杯中(1分)

五、整理复位

1、用自来水冲洗玻璃棒, 滴管,“溶解氯化钠”的烧杯(1分)

2、复位用品,标签朝着自己,擦拭桌面(1分)

 

 

 

 

 

试题五、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及碱的化学性质

一、用PH试纸测定A、B两种废液的PH( A碱溶液B 酸溶液)

1、用纸巾或干抹布擦拭2个毛玻璃片和2个玻璃棒。

(1分)

2、取2张干燥的(1分)PH试纸,分别放在玻璃片上。

3、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A(2分),滴到PH试纸上一滴(1分)用过的玻璃棒放入“用后”烧杯中(1分)

4、用标准比色卡与变色的试纸比对(1分),记数。

填写实验报告单:

 废液A的PH为    

5、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B(2分),滴到PH试纸上一滴(1分)用过的玻璃棒放入“用后”烧杯中(1分)

6、用标准比色卡与变色的试纸比对(1分),记数。

填写实验报告单:

 废液B的PH为     (1分)

二、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先将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中,瓶塞倒放(1分),标签正对掌心(1分),试管口与试剂瓶口接触(1分),所倒入的硫酸铜溶液体积约为2mL(约小手拇指的宽度)(1分)

2、再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里,震荡,滴管放回原滴瓶,观察现象。

注意:

胶头滴管拿在手中时,始终保持竖直,千万不能伸入试管口内,滴管中的药液带回原滴瓶。

三、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中和

1、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1分),不超3mL

2、向试管中滴加酚酞后(1分),振荡(1分)。

胶头滴管中剩余的废液带回滴瓶3、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2分),滴加一滴就振荡一次,观察一次。

注意:

胶头滴管拿在手中时,始终保持竖直,千万不能伸入试管口内

 4、废液变为无色,立即停止滴加(1分)胶头滴管中剩余的药液带回滴瓶。

四、整理复位(2分)

1、将用过的PH试纸放回污物瓶,用自来水冲洗玻璃片。

2、用自来水冲洗两支玻璃棒,放回到“用前”烧杯中,用自来水冲洗“用后”烧杯。

3、试管中的废液倒入污物瓶,用自来水刷洗试管,再冲洗试管,震荡,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

4、复位用品,标签朝着自己的方向,擦拭桌面(注意观察桌面仪器的标签是否朝外,思考可能漏掉未洗的玻璃仪器)

五、填写实验报告单

(1)溶液A的PH为        ,溶液B的PH为        。

(2)写出本实验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0                                                  

 

 

 

 

 

 

试题六、鉴别四种溶液

(A:

 过氧化氢溶液,B:

 氢氧化钠溶液,C:

 碳酸钠溶液,D:

 氯化钠溶液)

一、取样和鉴别

1、取A、B、C、D药品分别倒入四支试管中,瓶塞倒放(1分),标签正对手掌心(1分),试管口与试剂瓶口接触,体积约为2ml(1分)——即小手拇指的宽度

2、用滴管吸取酚酞(1分),分别滴入盛放A、B、C、D的试管中,分别振荡(1分),观察后放回试管架(AD无明显现象, BC变红)。

注意胶头滴管一直竖直在试管上方,绝对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或进入试管,存留在滴管中酚酞回滴(即带回原滴瓶)

3、再取2支试管倒入B、C,分别滴加稀盐酸,震荡,观察后放回试管架(B无现象,D产生气泡)

注意胶头滴管一直竖直在试管上方,绝对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或进入试管,存留在滴管中酚酞回滴(即带回原滴瓶)

填写实验报告单

B:

  NaOH      C:

   Na2CO3     (2分)

4、取2支试管横放,用小药匙取少量二氧化锰伸入试管底部,竖直试管,用纸擦净药匙,放回原处。

向试管中倒入A、D药品,体积约为2mL,观察后放回试管架。

(A中产生气泡;D无现象)

A:

    H2O2                D:

    NaCl         

三、整理复位

1、将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倒入“回收MnO2”烧杯中,其余试管中的废液倒入污物瓶中,用自来水冲洗(1分)试管内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可以一起洗2个)

2、复位用品,标签朝着自己的方向,擦拭桌面(注意观察桌面仪器的标签是否朝外,思考可能漏掉未洗的玻璃仪器)

 

四、检查实验报告单

 

A:

    H2O2   B:

  NaOH   C:

 Na2CO3     D:

    NaCl 

 

 

 

 

 

 

 

 

 

 

试题四、用粗食盐水提取纯净的氯化钠

一、制作过滤器

1、叠滤纸

2、沿滤纸边缘约1厘米剪滤纸,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1分)

3、用胶头滴管吸蒸馏水润湿滤纸(1分),将胶头滴管仍放回“用前”烧杯中,将漏斗中的残留水倒入污物瓶中。

4、用玻璃棒赶出滤纸中的气泡(1分)将玻璃棒放在“用后”烧杯中,漏斗放到铁圈里。

二、过滤粗食盐水

1、漏斗下放置“滤液”烧杯,使漏斗尖嘴紧靠烧杯内壁(1分)

2、左手拿玻璃棒抵三层滤纸(1分),倾斜45度,右手持“粗食盐水”烧杯倒滤液,烧杯嘴紧靠玻璃棒(1分),液面低于滤纸边缘(1分),等待过滤时,注意调整漏斗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3、过滤完毕,玻璃棒与过滤器放在“用后”烧杯中。

三、蒸发滤液

1、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向蒸发皿中倒入滤液。

2、用酒精灯外焰加热(1分)并用玻璃棒搅拌(1分),当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1分)时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用余热将食盐中的水分蒸干玻璃棒继续搅拌,将玻璃棒放到“用后”烧杯中。

四、转移固体

用坩埚钳(取蒸发皿时尖朝下)夹取蒸发皿(1分),用玻璃棒(1分)从蒸发皿尖嘴处将食盐拨到移至“纯净氯化钠”烧杯中(2分),蒸发皿和坩埚钳尖朝上放在石棉网上,(1分)玻璃棒放回“用后”烧杯。

五、整理复位

1、铁架台放回原处;

2、用玻璃棒将漏斗中的滤纸拨到污物瓶中,冲洗玻璃棒,漏斗,将它们放回“用前”烧杯中(1分)

3、冲洗 “滤液”烧杯,

4、用品复位,标签朝着自己方向;擦拭桌面(1分)(注意观察桌面仪器的标签是否朝外,思考可能漏掉未洗的玻璃仪器)

 

六、填写实验报告单

玻璃棒在下列实验中的作用

1、    过滤:

引流

2、    蒸发:

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发生迸溅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

 

2018.03.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