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5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 水循环.docx

新教材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浙江专用课时素养评价41水循环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十一 

水 循 环

        (3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B.bC.c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D.我国外流区域没有参与陆地内循环过程

【解析】1选A,2选C。

第1题,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第2题,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海拔的高山上有固态的冰川存在;我国外流区域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4.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解析】3选D,4选A。

第3题,箭头①②⑦都为城市地表水来源,其中⑦来自大气水,且属于社会循环,可能为人工降水;①属于社会循环,②属于自然循环,所以可判断①为跨流域调水,②为地表径流;③是城市用水,不是补给源,且属于社会循环,判断③为管道输水。

第4题,城市是硬地面,城市建设使地表水增加,地下水减少;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⑤;④为城市地表水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不可能增加④;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城市绿地建设,增加城市蒸腾量,可以增加水汽输送⑥。

  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实验。

设计如下:

准备两块搓衣板,如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

据此完成5、6题。

5.两块搓衣板淋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无毛巾:

水流量较大

B.有毛巾:

水流速度较快

C.无毛巾:

蒸发量较大

D.有毛巾:

盆底存水较多

6.如果铺有毛巾的搓衣板模拟的是植被恢复后的山地,则该山地(  )

①降水量增加②地表径流增加

③下渗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5选A,6选C。

第5题,铺有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有植被的地方,无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荒地。

两块搓衣板淋水后,无毛巾的摩擦力小,流速快,水流量大,蒸发量小,盆底存水较多;有毛巾的摩擦力大,流速慢,水流量小,蒸发量大,盆底存水较少。

第6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山地植被恢复后,地表径流减少,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

【解析】7选A,8选B。

第7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

第8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

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属于非工程措施。

  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完成9、10题。

9.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是(  )

A.3~5月

B.6~9月

C.9~11月

D.11月~次年2月

10.6~8月鄱阳湖面积超过2800平方千米,12月~次年2月鄱阳湖面积不足1500平方千米,影响该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围湖造田B.泥沙沉积

C.入湖水量D.渔业养殖

【解析】9选B,10选C。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9月湖泊水位最高,湖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第10题,6~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水水位,河水补给湖水,鄱阳湖面积大;12月~次年2月湖水补给河水,湖泊面积小。

  读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11选B,12选B。

第11题,图中显示,“日光蒸馏法”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水分蒸发,③符合题意。

凝结的水滴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②符合题意。

图中显示,“日光蒸馏法”与风力、温室效应关系不大,①、④不符合题意。

第12题,图中显示,“日光蒸馏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①对。

没有水汽输送环节,②错。

水汽的凝结、滴落,类似于大气降水过程,③对。

图中没有显示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④错。

  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B.蒸发

C.下渗D.径流

14.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  )

A.地质灾害B.雨涝灾害

C.风沙侵袭D.焚风效应

【解析】13选C,14选B。

第13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土地覆盖变化最大的是不透水层(即硬化地面),随着不透水层面积的不断扩大,下渗水量减少最为明显。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会增加。

城市规模扩大,热岛效应增强,热岛环流有可能增加降水。

由于不透水层面积的扩大,地表可供蒸发的水量较少,有可能减少蒸发,但热岛效应增强,气温升高,有可能增加蒸发能力,由此判断,蒸发不是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

第14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层面积增加最为迅速,严重抑制地表下渗,而北京夏季多暴雨,因此最容易诱发雨涝灾害。

北京位于平原地形,城市化过程中不易引起地质灾害。

北京的风沙来源不在北京,因此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对风沙侵袭影响不大。

焚风效应是背风坡下沉气流导致,北京的城市化过程与之关联度很小。

  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的现象称为凌汛,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

下图是我国黄河流域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发生凌汛频率高的河段是(  )

A.甲B.乙C.丙D.丁

16.在不考虑其他情况下,从长期趋势来看,受到持续性气温升高的影响,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春季凌汛时间延后B.冬季凌汛时间提早

C.春季凌汛规模变小D.冬季凌汛规模变大

【解析】15选B,16选C。

第15题,图中乙河段由南向北流,北段纬度高水温低,先结冰,河流中冰块会阻塞水流向北流,出现凌汛;甲、丁河段自北向南流、丙河段自西向东流不会出现凌汛。

第16题,春季气温持续性升高,冰块提前融化,凌汛时间提前,冰块融化快,凌汛规模变小;冬季气温持续性升高,结冰时间推迟,凌汛时间延后,气温高不易结冰,凌汛规模变小。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7.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

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什么?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资源。

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______(填字母)环节。

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解析】第

(1)题,判断为海陆间循环后,依据教材知识回答水循环的意义即可。

(2)题,图乙所示为山区,水循环为该地区提供水及水能资源,而图丙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3)题,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c环节体现的是地表径流,是淡水的主要来源环节。

人们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善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

(1)海陆间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2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1选D,2选B,3选C。

第1题,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强。

第3题,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

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4、5题。

4.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

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

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解析】4选D,5选B。

第4题,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

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错。

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

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

第5题,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

黄浦江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河流淤积少。

在短时间内,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抬升。

地下水水位升高,与防汛墙没有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6.(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解析】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该地四周高,泄洪能力不足;由于河网密布,雨季会导致大量水体汇集,且不易排出,因此加强工程措施的建设,增强河道泄洪、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功能,以减轻洪水灾害。

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从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方面入手,以减轻洪灾损失。

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