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17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docx

给排水及消防初步设计说明

5.1概述3

5.1.1工程概述3

5.1.2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3

5.1.3站址处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状况3

5.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国家规程、规范3

5.2.1设计依据3

5.2.2采用的国家规程、规范3

5.3设计范围及设计接口4

5.3.1设计范围4

5.3.2设计接口4

5.4设计原则和主要技术标准5

5.4.1设计原则5

5.4.2主要技术标准6

5.5给水系统7

5.5.1给水水源7

5.5.2用水量7

5.5.3给水系统组成与给水方式7

5.5.4生产、生活给水系统7

5.5.5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8

5.5.6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9

 

5.6排水系统9

5.6.1排水种类及排水量9

5.6.2排水方式9

5.6.3污水系统9

5.6.4废水系统10

5.6.5雨水系统10

5.7给排水及消防设备控制要求、方式和显示11

5.7.1给水11

5.7.2排水11

5.7.3供电要求11

5.8灭火器配置11

5.9管道布置、敷设11

5.10管道材料及附件12

5.10.1给水及消防管材12

5.10.2排水管材12

5.10.3附件的设置12

5.10.4管道及附件要求13

5.10.5人防工程设计要求13

5.11防止杂散电流腐蚀措施14

5.12节水节能措施14

5.13存在问题及下一阶段应注意事项14

附件14

附件一车站主要设备材料表14

附件二区间主要设备材料表18

附件三图纸目录19

 

5给排水及消防

5.1概述

5.1.1工程概述

成都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一品天下站位于一品天下大街与蜀汉路交叉口东北方向,沿一品天下大街布置,与2号线换乘。

车站为地下3层岛式站台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33+710.000,车站起终点里程为YCK33+608.410~YCK33+789.900,车站全长181.76米,标准段宽度21.4米,岛式站台宽为12.5米,总建筑面积13621m2。

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车站中间设有1组共3个风亭。

车站设备层20轴处设有工作人员卫生间,E号出入口设有公共卫生间,并分别设置污水泵房;车站站台层21至22轴处设有1座废水泵房,无消防泵房。

YCK33+165.20~一品天下站、一品天下站~YCK34+397.20区间位于一品天下大街下方,区间线路为人字坡,无区间废水泵房。

2号线已建成投入运营,与7号线各自设置独立的消防及给排水系统。

5.1.2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

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表表5.1-1

序号

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评审意见

执行情况

1

《可研报告》提出的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基本合理,管网方案、消防设施布置方案可行;自动灭火系统的保护范围合理,推荐采用的IG-541气体灭火方案可行。

执行专家意见

2

换乘车站的生产、生活及消防给水共享原则合理可行。

执行专家意见

3

地下停车场、车辆段设置了水喷淋、水幕、水炮及消防水池等设施,系统设置复杂,建议下阶段优化设计。

执行专家意见

4

应补充必要的系统原理图。

执行专家意见

5.1.3站址处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状况

车站附近市政管线详见表5.1-2。

车站附近地下管线一览表表5.1-2

序号

管线名称

规格及材质

接驳点管线参数

管线位置

1

给水

铸铁DN1000

检查井底标高1.05m

一品天下大街北侧

2

给水

铸铁DN300

检查井底标高1.30m

一品天下大街南侧

3

污水管

砼300

检查井底标高2.40m

一品天下大街南侧

4

污水管

砼400

检查井底标高2.60m

一品天下大街南侧

5

雨水管

砼400

检查井底标高1.05米

一品天下大街南侧

6

雨水管

砼1000

检查井底标高1.20米

一品天下大街北侧

5.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国家规程、规范

5.2.1设计依据

1)《成都地铁7号线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组评估意见

2)《成都地铁7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

3)《成都地铁7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

4)《成都地铁7号线工程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5)各相关专业提供的初步设计图纸

6)国家、四川省相关标准、规范、规程

7)业主、总体组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5.2.2采用的国家规程、规范

1)《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9)《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11)《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02-2009)

12)《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

1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14)《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

15)《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02-2009)

16)国家或地方其他标准

5.3设计范围及设计接口

5.3.1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包括车站及车站两侧相邻半个区间(YCK33+165.20~YCK33+608.410、YCK33+789.900~YCK34+397.20区间)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灭火器配置等设计以及与其它相关专业的接口配合。

5.3.2设计接口

1)工点与工点接口

每个车站工点对应一个车站和与车站相邻的两边各半个区间(区间以两车站与区间分界里程中心为界),设计接口界面里程分别为YCK33+165.20、YCK34+397.20。

2)给排水外接口

与市政给水部门的分界:

以室外水表井为界,水表井(含)~市政给水管网为自来水公司设计、施工。

与市政排水部门的分界:

市政排水管网的接管点处。

3)车站工点与气体灭火系统

工点负责气体灭火系统气瓶间的具体布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由系统设计。

4)轨道专业

轨道排水沟接入车站、区间的废水泵房的集水坑处,集水坑由轨道专业设计,集水坑后由工点给排水专业设计。

给排水专业提供洞口雨水沟槽位置、尺寸及坡度给轨道专业,雨水沟槽由轨道专业设计。

5)低压配电专业

给排水专业提供给排水及水消防设备供电要求及给排水用房照明要求。

低压配电专业接供电线至各用电点控制柜处,给排水及消防设备控制柜(或消火栓)至BAS/FAS分盘控制电缆及数据电缆由低压配电专业负责。

6)通风空调专业

通风空调专业提供设备用水量、冷却水量、排水要求;给排水专业提供给排水及消防用房通风要求。

7)人防专业

给排水专业提供给排水及消防管线穿越隔断门密闭套管的位置、尺寸。

8)防灾报警(FAS)及环境监控(BAS)专业

给排水专业提供给排水及消防设施报警及环境监控要求。

9)建筑专业

给排水专业提供给排水及水消防设备用房面积及布置。

10)结构专业

给排水专业提供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尺寸。

5.4设计原则和主要技术标准

5.4.1设计原则

1)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应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并优先利用城市市政现有设施。

2)给水及消防系统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并充分利用城市自来水水压。

3)给水系统必须满足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对水质、水量、水压的要求,同时坚持综合利用、节约用水的原则。

4)地铁防火灾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同一条地铁线按同一时间内发生一次火灾考虑。

5)车站采用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分开的给水系统。

车站内水消防系统采用两路进水,消防给水管网环状布置。

生产、生活用水采用一路进水,车站内生产、生活给水系统为枝状管网。

6)排水系统的各类污、废水及雨水分类集中,符合成都市和国家现行排水标准、排水体制的有关规定后,就近排入城市污、雨水管网。

7)根据“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可自流排除的各类污、废水及雨水直接排至城市排水管网,不能自流排除的设置提升泵排至城市排水管网。

8)所有地下车站、地下区间均设置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并配置手提式灭火器,对与运营密切相关的地下车站供电、弱电设备用房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以确保能迅速有效地扑灭各种火灾。

所有配置的消防设施附近均不应有障碍物遮挡。

9)地下车站和地下区间的消防设计按《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执行。

10)城市给水管网满足消防要求的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城市给水管网不满足消防要求的设置消防水池及消防加、稳压系统供水,当城市给水管网有两路进水,且流量满足消防要求时,经消防、市政部门同意可取消消防水池。

11)所有给排水及水消防管道严禁穿过变电所、通信信号机房、弱电设备房、控制室等电气设备用房。

12)给水排水设计采用平战结合,满足战时人防给水排水的要求。

13)采取可靠、可行的节水、节能、防水质污染措施;管道和设备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

14)给排水设备采用技术先进、节能、可靠性高、结构简单、规格统一、便于安装调试和运营维护的产品,产品在满足系统功能的条件下立足于设备国产化。

5.4.2主要技术标准

1)用水量设计标准

(1)生产、生活给水系统

●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按50L/(班·人)计(含开水供应),小时变化系数为2.5。

●车站乘客生活用水量按设置卫生器具的数量和相应的器具小时耗水量(洗脸盆:

50L/h;小便器:

60L/h;坐便器:

30L/h;蹲便器:

80L/h)及每天使用小时数计算确定。

●空调系统补充水按循环冷却水量的2%计。

●冲洗用水量按2L/(m2·次)计,每次按冲洗1h计算。

●生产设备用水量按所选设备、生产工艺的要求确定。

●所有换乘站均考虑预留以后各线的用水量。

(2)水消防系统

●地下车站的消火栓用水量按20L/s计。

●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区间隧道、地下折返线消火栓用水量按10L/s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量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执行。

●消防设计按全线同一时间内发生一处火灾计,消火栓系统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1小时计算。

2)水质

●生活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生产用水的水质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

3)水压

●生活用水设备和卫生器具的水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生产用水的水压按工艺要求确定。

●地下车站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小于10m,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超过1.0MPa,消火栓栓口处出水压力不应超过0.5MPa。

4)排水量设计标准

●生活排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5%考虑。

●消防废水量按消防用水量的100%考虑。

●冲洗水排水量按冲洗用水量的100%考虑。

●生产排水量按生产工艺的要求确定。

●结构渗漏水量为1.0L/(m2·天)计。

●隧道洞口、地下站露天出入口、敞开式风亭的雨水排放设计按成都市50年一遇的暴雨强度计算,隧道洞口集流时间按计算确定,其他集流时间按5分钟确定。

5.5给水系统

5.5.1给水水源

给水系统水源均采用城市自来水。

车站给水系统从车站两端的一品天下大街北侧DN1000和一品天下大街南侧DN300市政给水管网上分别接入一条DN150引入管,两处接管点的水压均能保证0.25Mpa以上,满足车站生产、生活及消防水量及水压要求。

每一条给水引入管按通过100%消防用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当一路市政管网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管网继续供水。

5.5.2用水量

车站用水量汇总见表5.5-1。

车站用水量汇总表表5.5-1

编号

用水名称

用水量标准

计算单元数

最高日用水量(m3)

1

冲洗用水

2L/m2.次

4100m2

8.2

2

冷却水补水量

按循环冷却水量的2%

6660m3

133.2

3

车站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50L/班.人

按50人计

2.5

4

乘客生活用水

18

24.5

5

不可预见用水

15%

25.26

6

车站消防用水

20L/s

144

7

区间消防用水

10L/s

72

8

平时最高日用水量

193.66

9

消防时最高日用水量

337.66

5.5.3给水系统组成与给水方式

给水系统由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和水消防给水系统组成。

给水系统由市政给水管引入两路给水管,车站采用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分开的给水系统。

车站内水消防系统采用两路进水,消防给水管网环状布置。

生产、生活用水采用一路进水,车站内生产、生活给水系统为枝状管网。

生产、生活给水系统与水消防给水系统分别设置水表计量。

5.5.4生产、生活给水系统

1)车站生产、生活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室外引入一路DN80的给水管由车站2号新风井进入车站,并在车站成枝状布置。

给水引入管室外设水表井(内设闸阀、水表、可曲挠橡胶接头、止回阀、闸阀)。

2)生产、生活给水系统主要供车站范围内的冲洗用水、空调系统补水和卫生间、盥洗间、茶水间、清扫工具及垃圾间等生活用水。

主要供水点:

茶水室、卫生间、盥洗间、清扫工具及垃圾间、环控系统补水、公共区域冲洗用水及污水和废水泵房冲洗栓等。

3)在站厅层和站台层公共区两端适当位置分别设有DN25冲洗栓箱(内设DN25截止阀、真空破坏器、DN25皮带水嘴),共4处。

4)各类泵房内设置冲洗阀组(内设DN25截止阀、真空破坏器、DN25皮带水嘴)。

5)开水供应采用电开水器。

6)车站卫生间采用非接触式和节水型卫生器具。

蹲式大便器冲洗阀采用220VAC电源供电的感应冲洗阀或感应水嘴;坐便器采用冲洗水箱;小便器采用220VAC电源供电的感应冲洗阀;洗脸盆采用220VAC电源供电的感应水龙头。

5.5.5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

1)地下车站(含物业)、地下区间隧道设置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

地下车站及地下区间隧道消火栓系统一次火灾最大用水量分别为144m3和72m3。

2)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为保证不间断供水,室外引入二路DN150的给水管,由位于车站两端的1号、2号新风井进入车站与车站环状消防给水管网相接,每一条给水引入管均按通过100%消防用水设计秒流量计算。

给水引入管室外设水表井(内设闸阀、水表、可曲挠橡胶接头、闸阀)。

3)给水系统采取防水质污染的措施,进水管在地下风道内设置倒流防止器阀组(内设闸阀、Y型过滤器、倒流防止器、可曲挠橡胶接头、闸阀)后进入车站。

4)消火栓给水系统在车站地下各层分别形成环状消防管网,并在车站两端分别用DN150的立管将地下各层水平环状消防管网相连,形成水平成环、竖向成环的消防环状供水管网。

消防环状给水管网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当某段损坏时,停止使用的消火栓在一层中不应超过5个(双栓消火栓按照两个消火栓来计算)。

5)消火栓箱的布置由计算确定,按确保车站同一防火分区内任何部位均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每一股水柱流量不小于5L/s,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0m。

长度超过20米的通道设消火栓箱。

6)车站设单口单阀消火栓箱,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m;车站站台层公共区设置双口双阀消火栓箱(双栓),间距不大于50m。

风道内不设消火栓箱。

7)车站消火栓与灭火器共箱设置,箱内配备水龙带和水枪,自救式消防软管卷盘、灭火器和防毒面具(自救呼吸器),设两个单口单阀消火栓箱(双栓)时,箱内可配一根25m的水龙带。

8)地下区间隧道消防用水由相邻车站供水。

由车站两端分别向每条地下区间隧道引入一条DN150消防给水干管,车站和区间隧道的消防管网相连,使全线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消防给水管网。

在车站进入区间隧道的消防管道前串联安装手动、电动蝶阀及可曲挠橡胶接头,手动、电动蝶阀应安装在站厅层端部人员容易操作的地方。

8)地下区间隧道(单洞)按每45米布置一个消火栓,距车站端头消火栓离车站区间分界不大于5m,地下区间仅设消火栓栓口。

地下区间隧道大于1.5km时,联络通道设置2套消防器材箱;所有联络通道设置灭火器箱(手提磷酸铵盐灭火器2具(5Kg)、2个防毒面具)1套。

9)地下区间隧道消防给水管按每隔5个消火栓布置一个检修蝶阀,在系统最低点设放水阀,在系统最高处设排气阀;两条隧道内DN150消防给水管道在区间中部联络通道处连通,连通管两侧及连通管上设置手动蝶阀,共设五个。

过轨连通管两侧设置可曲绕橡胶软接头共4个。

10)在车站站台层两端(车站与区间交接处)各设置两套(共八套)消防器材箱,在长度大于2km的地下区间中部联络通道内设置两套消防器材箱,每套消防器材箱内放2根25m长水龙带,配两支水枪喷嘴为¢19多功能水枪,供区间消防时使用。

11)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超过1.0MPa,消火栓栓口处出水压力超过0.5MPa时,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12)在车站两端地面风亭附近各设置2座DN100消防水泵接合器,距接合器15~40m内,设置与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水量相当的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距路边距离不应大于2米,距房屋外墙不小于5米。

5.6排水系统

5.6.1排水种类及排水量

1)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其主要由废水系统、污水系统和雨水系统组成。

其中废水系统包括车站冲洗水、环控机房废水、消防废水、结构渗漏水等及地下区间隧道的冲洗水、消防废水、结构渗漏水等;污水主要为卫生间生活污水;雨水主要来自敞口式出入口和敞口式风亭雨水。

2)车站排水量

车站排水量汇总见表5.6-1。

车站排水量汇总表表5.6-1

编号

排水名称

排水量标准

最高日排水量(m3)

1

冲洗废水

2L/m2.次

7.70

2

车站工作人员生活污水

47.5L/班.人

2.4

3

乘客生活污水

23.3

4

车站消防废水

20L/s

144

5

区间消防废水

10L/s

72

6

结构渗漏水

1.0L/(m2·天)

7

平时最高日排水量

33.4

8

消防时最高日排水量

177.4

5.6.2排水方式

1)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2)结构渗漏水、生产废水、冲洗废水及消防废水等就近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3)雨水就近排入城市雨水系统管网。

5.6.3污水系统

1)车站设有公共卫生间和工作人员卫生间,每个卫生间均设相应的污水泵房(一体化污水提升装置设备房)。

主要排除卫生间粪便污水和车站的生活污水,各项生活污水均通过管道集中到一体化污水提升装置集水箱,由提升泵提升至车站外压力检查井消能后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2)一体化污水提升装置均采用“双集水箱、双泵配置”。

污水泵房内设集水坑,并配便携式潜污泵,用于排除检修、清洗时的污水。

3)公共卫生间和工作人员卫生间一体化污水提升装置集水箱总容积分别为1500升和500升,总有效容积分别为900升和300升;配置排污泵(参数Q--H分别为15m3/h--18m和10m3/h--32m)均为一用一备,必要时同时启动。

5.6.4废水系统

1)车站各类废水由每层地漏汇集,经排水立管引入站内线路道床排水沟后,流入车站废水泵房内的废水集水池。

在车站站厅层边墙角下按每隔30~40m设排水地漏;

在进入站厅的人行通道和站厅层相接部位设置横截沟及排水地漏;

在风道和车站主体相接部位设置排水地漏。

排水地漏设置车站外墙内侧排水沟最低点,排水沟坡向地漏,两个不同防火分区的排水沟不贯通。

站台层排水采用地漏排至线路排水沟,地漏设置在屏蔽门绝缘带外。

2)车站设置废水泵房,设置在车站线路坡度下坡方向的车站端部。

主要排除车站范围内的车站冲洗水、环控机房废水、消防废水、结构渗漏水及相邻区间(线路坡度坡向车站)的冲洗水、结构渗漏水和消防废水。

区间无废水泵房。

3)车站废水泵房设同型号的潜水排污泵(参数Q--H为50m3/h--32m)两台,平时一用一备,消防时同时启动,废水集水池的有效容积为42.75m3,集水池设冲洗管,池底设10%的素混凝土倒流墙体坡向集水坑。

4)地下区间隧道废水泵房设在区间线路实际坡度的最低点,主要排除区间隧道内的结构渗漏水、冲洗废水和消防废水等,区间废水泵房结合区间防灾联络通道设置。

5)废水泵的总排水能力按消防时的排水量和结构渗水量之和确定,每台排水泵的排水能力,大于最大小时排水量的1/2。

不设自动扶梯的非敞开式出入口和非敞开式风亭的废水、结构渗漏水设边墙排水沟自流至站厅层横截沟或排水沟。

6)各类废水由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地面压力检查井消能后,就近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5.6.5雨水系统

1)设计暴雨强度公式

q=2806*(1+0.803*lgP)/(t+12.8P0.231)0.768

q——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降雨的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2)设置在车站敞开式出入口和敞开式风亭底部,用于排除进入车站的雨水及冲洗废水和结构渗漏水。

雨水泵的总排水能力按成都市50年一遇暴雨强度和集流时间为5min确定,每台排水泵的排水能力大于最大小时排水量的1/2。

3)雨水泵房设同型号的潜水排污泵(风亭雨水泵房参数Q--H为10m3/h--25m,出入口雨水泵房参数Q--H为10m3/h--15m)设两台,平时互为备用,依次轮换工作,暴雨时同时启动。

雨水集水池的有效容积为6m3,集水池设冲洗管,池底设10%的素混凝土倒流墙体坡向集水坑。

4)雨水由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地面压力检查井消能后,就近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5.7给排水及消防设备控制要求、方式和显示

5.7.1给水

车站至区间隧道消防给水管上的电动蝶阀由车站控制室BAS系统实行监控,平时手动、电动蝶阀常开,并在控制室内显示电动蝶阀开闭状态。

区间发生爆管事故时,电动蝶阀由BAS系统关闭,同时车站值班人员关闭手动蝶阀进行检修。

5.7.2排水

1)控制方式

所有排水泵的控制均具有现场水位自动控制、就地手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废水泵、雨水泵除有以上两种控制方式外,还具有在就近控制室远程强制启动水泵的功能。

控制室具有显示排水泵工作状态、手/自动状态、故障状态和集水池水位状态等功能。

2)排水泵控制箱采用一控一、一控二、一控三的方式,排水泵通过控制箱实现液位自动控制、现场手动控制和控制室远程控制的功能。

3)控制要求

车站废水泵房、车站雨水泵房设超低水位、停泵水位、第一台泵启泵水位、第二台泵启泵水位、危险水位等五个控制水位。

非敞开出入口扶梯下、室外垂直电梯、局部排水泵、设停泵水位、第一台泵启泵水位、第二台泵启泵水位等三个控制水位。

一体化密闭污水提升装置排水泵设停泵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