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52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docx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

小班听觉游戏教案

【篇一:

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智力游戏教案】

小班智力游戏

1

游戏名称:

分类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发展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

食品、玩具的实物卡片若干套

游戏方法:

分给每个幼儿一套实物(或卡片),提问:

“这里有些什么东西,它

们有什么用?

请你把它们分成两堆,该怎么分?

”引导幼儿将它们分

成吃的、玩的各一堆。

指导建议:

刚开始游戏时,分类的材料应选择食品、玩具等幼儿熟悉的物品,

种类以两种为宜,待幼儿熟悉游戏后,可以将分类的材料增加到三、

四种。

2

游戏名称:

请你照我这样做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发展观察力与模仿能力

游戏方法:

1、先教会幼儿能与教师对答:

“请你照我这样做。

”“我就照您这样

做。

2、教师一边做幼儿熟悉的动作(如刷牙、洗脸、洗手等动作),一

边说:

“请你照我这样做”,让幼儿边模仿教师的动作,边说“我就照

您这样做。

3、模仿劳动与游戏中出现的动作,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3

游戏名称:

我的五官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培养幼儿的听力,不被别人动作所干扰。

游戏准备:

幼儿已能正确指认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眉毛、耳

游戏方法:

老师发出口令如“眼睛”要求幼儿自己指认自己的相应部位,(同时

老师也指出自己的五官中任意一部位,老师指得或对或错,加以干

扰幼儿)。

游戏规则:

幼儿指认的必须是自己所听到的,不能被老师干扰。

指导建议:

五官也可扩展为自己各身体部位。

4

游戏名称:

分彩石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提高辨色能力

游戏准备:

三种颜色的彩石,三种颜色空盒子

游戏方法:

将彩石按颜色的不同分别放入三种颜色空盒子,如红色彩石放入红

色盒子中。

指导建议:

还可以进行大小的分类。

游戏名称:

找娃娃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发展听觉能力

游戏准备:

能发出声音的娃娃一只

游戏方法:

请一名幼儿扮演妈妈,暂时离开集体。

其余幼儿坐成圆圈,双手放

在背后。

将娃娃藏在一个幼儿的背后,然后请妈妈进入圈内找娃娃。

藏娃娃的幼儿手按娃娃,让娃娃断断续续发出声音。

妈妈根据声音

寻找娃娃。

找到了便更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游戏规则:

1、妈妈找娃娃时其余幼儿不能提醒她。

2、娃娃必须藏好,妈妈只能根据娃娃的声音去寻找。

6

游戏名称:

分辨食物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游戏时能品尝出4种不同类型食品的味道

游戏准备:

事先准备几种味道、硬度和温度不同的食物和饮料。

游戏方法:

准备时不让幼儿看见,然后对孩子说:

“今天请宝宝扮演盲人,尝一

些好吃的东西。

但要在尝好后说出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味道。

”接着,

就用手帕蒙住他的眼睛。

1.吃水果:

分辨甜、酸味,给幼儿吃生梨、橘子、香蕉、柠檬、

苹果、葡萄、西瓜等(根据当时季节选择水果)。

说说吃的是什么?

是什么味道?

2.吃饼干:

分辨甜、咸味,给幼儿左手拿甜饼干,右手拿咸饼干。

吃后举手示意哪只手拿的是甜饼干,哪只手拿的是咸饼干。

3.吃糖:

分辨硬、软的触觉,可给小儿吃硬的水果糖及软的奶糖。

要求小儿说出尝后的感觉,哪种硬,哪种软。

4.喝饮料:

分辨冷、热、温的感觉,给小儿分别尝冷开水(或冰

水)、温开水,让小儿喝后分辨冷、热、温的感觉。

游戏结束时,将手帕解开,让小儿看看尝过的食品、饮料,并要求

再说一次是何物?

何味?

7

游戏名称:

五彩帽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发展判断力、推理能力、辨别颜色。

游戏准备:

纸折帽子两顶,颜色不同

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围成圆圈坐下,请两名幼儿站到圈内,各拿一顶帽子戴在

头上。

教师要求这两名幼儿闭上眼睛,调换他们头上的帽子,然后

请幼儿睁开眼睛,根据同伴所戴帽子的颜色,来判断自己所戴帽子

换了没有。

游戏规则:

教师给两名幼儿调换头上的帽子时,幼儿必须闭上眼睛,不偷看。

指导建议:

帽子及参与游戏幼儿的数量可随幼儿能力的发展而增加。

游戏名称:

动物在哪里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准备:

画有小森林的挂图一张(里面藏有一些小动物的图)

游戏方法:

让幼儿仔细看图,找一找森林里藏着哪几种动物,并说出动物的名

称。

9

游戏名称:

找东西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游戏准备:

汽车、娃娃、小猫等玩具或杯子、框子等物品

游戏方法:

教师出示5~6样东西,让幼儿一一记住名称。

然后,分别请幼儿将

这些玩具当着大家的面藏在桌子下、柜子里等幼儿不易发现的地方,

并请幼儿记住这些东西是藏在什么地方的,然后教师带幼儿做其他

游戏或带领幼儿散步。

过一段时间后,再问幼儿刚才的东西藏在什

么地方?

请幼儿一一找出来。

10

游戏名称:

找出不大不小的东西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训练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

大中小三种规格的衣服、盒子、杯子、盘子、书等实物

或卡片若干套。

游戏方法:

逐套出示衣服、盒子、杯子、盘子、书等实物(或卡片),要求幼

儿指出其中不大不小的衣服、盒子、杯子等。

11

游戏名称:

吹泡泡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发展观察力

游戏准备:

图片一张,图上画一名幼儿正在吹泡泡。

(泡泡有大小、

颜色不同,其中有两个

肥皂泡的大小与颜色都相同)

游戏方法:

出示图片,请幼儿找出大小与颜色完全相同的两个肥皂泡,并连上

线。

12

游戏名称:

颜色对对碰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感知物体的颜色,能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游戏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胸牌。

(每人一块)

游戏方法:

教师按顺序出示三种颜色的胸牌,让幼儿说出颜色。

每个幼儿选一

个胸牌挂在脖子上,

当老师说“颜色碰碰乐”时,同种颜色的小朋友相互间碰一碰(做做

鬼脸等)。

游戏3—4次。

指导建议:

1、可多进行几次游戏活动,让幼儿熟悉三种颜色。

2、游戏时提醒没碰对的幼儿找到“好朋友”。

13

游戏名称:

猜谜语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能通过各种形式辨别不同的小动物。

游戏玩法:

教师以多种形式引出不同的小动物形象。

(1)朗诵儿歌。

——小兔

小动物,耳朵长,

红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后腿长,

爱跑爱跳本领强。

(2)作诗画。

——小乌龟

它的胆子真正小,

出门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险把头缩,

躲进硬壳静悄悄。

(3)猜谜语。

——小猫

三角耳朵胡子翘,

唱起歌来喵喵叫,

白天就爱睡大觉,

老鼠见它吓地逃。

(4)模仿动作。

——小猴子

(5)歌表演。

——老牛

14

游戏名称:

有趣的图形王国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辨认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知道其名称。

游戏准备:

设置图形王国。

图形卡,音乐。

游戏方法:

教师带幼儿在图形王国旅游,引起幼儿的兴趣,先沿着图形走,然

后发图形卡,每个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找一样图形卡的小

朋友结伴。

听音乐,围绕设置的相应的图形轮廓做动作,音乐停时,

停在与自己相同的图形内。

熟悉后玩游戏狼和小羊,狼出来时,小

羊躲到自己的图形家里,可以捉躲错的小羊。

幼儿互相交换图形卡

继续玩。

指导建议:

幼儿熟悉图形后可以自由交换图形。

15

游戏名称:

小小侦查兵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游戏准备:

草地一块、各色纸板小人若干、红五星头饰10个、用大

积木搭出山洞、用塑料棍棒放在地上做小河

游戏方法:

1、教师事先把纸板小人藏在草地各处,如:

山洞和小河边。

教师在

藏的时候可以故意留一些蛛丝马迹。

2、让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带着红五星头饰入场,接着教师出示手中纸

板小人宣布:

“今天我们要去草地上抓坏人。

3、游戏开始,小朋友开始分头抓“坏人”,结束时教师给抓得最多的

小侦查兵奖一枚“军功章”

16

游戏名称:

把它们找出来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游戏准备:

各种小画片、玩具、日用品等。

游戏方法:

教师出示小画片、小皮球、玻璃玩具等,让幼儿一一辨认。

然后请

全体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这几件小物品放在与他们颜色类似的物

体附近,伪装起来。

例如:

小画片挂在五颜六色的画本上,小皮球

放在塑料盒边,玻璃玩具放在鱼缸里。

藏好后让全体幼儿睁开眼睛,

寻找所藏的东西。

游戏规则:

教师藏小物品时,全体幼儿不能看。

17

游戏名称:

天黑了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标:

通过观察,能够展开合理想象。

游戏准备:

各种动物图卡一份

游戏方法: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图卡,请幼儿模仿。

老师扮演月亮妈妈,请一位

幼儿扮演迷路的小朋友,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月亮妈妈“照”

到谁(点到谁),这个小动物就做相应的动作。

小朋友说出动物名

称就能通过到下一条路上,以此轮流。

指导建议:

1、如果幼儿对基本动物的特征掌握得都比较熟可请幼儿发挥想象自

行表演。

2、要让幼儿先熟悉各种动物的名称以及相对应的特征表现方式。

3

3—4岁

18游戏名称:

喂小动物适合年龄:

游戏目标:

发展幼儿的判断力游戏准备:

动物玩具数个、画有动物爱吃的食物卡片若干,小篮数只。

五个兄弟爬上山(从宝宝的下身做爬山状)

几里古噜滚下来(在宝宝身上从上往下挠)

2.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拍你的双手)

手指伸出来,(伸出你的食指)

眼睛在哪里?

(用一种夸张的语气问)

眼睛在这里,(指你的眼睛)

用手指出来。

(一边指着你的眼睛一边用眼神鼓励你的孩子)

灵活变化:

可以把眼睛改成其它任何一个身体部位,比如鼻子嘴巴

等等。

这个游戏教会孩子认识五官和身体的部位,让他增强自己的

身体意识。

3.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

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边点着她的手指头边说)

爬呀爬呀爬上山(食指从胳膊一步步点到肩膀)

耳朵听听(捏捏耳朵)

眼睛看看(点点眼睛)

鼻子闻闻(点点鼻子)

嘴巴尝尝(点点嘴巴)

咯吱一下(停顿,突然把手伸到孩子脖劲处,咯吱一下,以后每次

孩子都会惊喜地等着这一时刻)

4.黄老先生有块地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鸡(两手拇指食指相对,其他手指握拳,上下做啄

状),咿呀咿呀哦,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鸭(右手手心盖上左手手背,上下扇),咿呀咿呀哦,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羊(两手放头顶,伸出拇指食指,其他手指捏拳),

咿呀咿呀哦,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狗(拇指顶住太阳穴,其余四手指做扇状上下扇),

咿呀咿呀哦,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5.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双手大拇指单伸出来,向下按)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双手食指单伸出来,做搓

衣服的动作)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双手中指单伸出来,向上

做投篮动作)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双手无名指

单伸出来,做绕圈动作)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东东东

(双手小指单伸出来,做敲小鼓动作)

6.爸爸瞧瞧(左手从背后伸出,张开手指挥动)

妈妈看看(右手从背后伸出,张开手指挥动)

宝宝的小手真好看(双手一齐摇动)

爸爸瞧瞧(闭合左手,往背后收)

妈妈看看(闭合右手,往背后收)

宝宝的小手不见了(双手都放在背后了)

爸爸妈妈快来看

宝宝的小手出现了(双手从背后再拿出来)

7.我(指着自己,表情夸张)是一个大苹果(双手张开表示“大”)

小朋友们都爱我(双手食指点着前面的人)

请你先去洗洗手(双手做洗手的动作)

要是手脏(用右手食指点着左手手掌)

别碰我!

(挥动右手表示“不”)

8.包饺子

小手摊开,咱们来包饺子吧(伸出左手手掌)

擀擀皮(右手在左手上做擀皮状)

和了和了(右手手指立起在左手手掌上做和馅的动作,就象手指在

抓挠)包个小饺子(说一个字,用右手食指依次点着左手的手指)

香喷喷的饺子给谁吃(用右手把左手指包起来,盖住,问孩子)

(然后孩子说给谁吃,就把饺子递到嘴边)

9.小熊小熊圆圆脸(用手在宝宝的手心画圆)

一步一步上上坡(从宝宝的手往手臂上点上去)

几里古噜滚下来(在宝宝身上从上往下做滚状

滚进一个山洞里(用手点到宝宝的胳吱窝挠挠)

10.一根棍,梆梆梆。

(在宝宝身上轻轻敲打)

二剪刀,剪剪剪。

(用食指、中指在宝宝身上轻轻夹)

三叉子,叉叉叉。

(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开伸出,轻触宝宝)

四板凳,拍拍拍。

(拇指弯曲,四指并拢,轻打)

五小手。

抓抓抓。

(五指分开,然后做抓的动作)

六烟斗,抽抽抽。

(拇指和小指伸开做抽烟状)

七镊子,夹夹夹。

(拇指、食指、中指捏一起,在宝宝身上捏捏)

八手枪,啪啪啪。

(拇指食指做手枪状,啪啪啪射击)九钩子,钩钩钩。

(食指弯曲做钩状,在宝宝胸前钩钩)

十麻花。

转转转。

(中指搭在食指上,食指伸直。

双手转动。

每次做,宝宝都是笑的花枝乱颤的。

呵呵

11.白色的小幽灵

拿一张白色的餐巾纸顶在食指尖,把手指团团抱住,用线在手指上缠一圈,用笔在餐巾纸上画上眼睛和嘴巴,这样就扮成了一个小幽灵。

让你的手指在空中移动,假装小幽灵在飞舞,随便你编什么样的故事情节都可以,比如:

一个白色的小幽灵在空中飞行飞啊飞啊,飞得好高啊

碰到了星星碰到了月亮然后飞下来,落到宝宝的头上!

这是一个启发孩子想象力的游戏,比较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宝宝。

12

.我有一双小小手,

(留有时间让宝宝想一想)

小脚在这里,小脚在这里。

(把小手拿开,小脚欢快的踏一踏)

13.手指谣手上有个大木桶,(左手掌弯曲成桶状)

桶上有个盖,盖上有个孔,(右手平盖在桶上,食指与中指稍分开)

让我看看有什么,(用眼睛看孔)

原来躲着毛毛虫。

(左手食指穿过孔,做蠕动状)

【篇三:

小班音乐游戏《小跳蚤》】

小班音乐游戏《小跳蚤》

执教者:

张璐

一、活动目标

1、手指小肌肉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

2、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3、体验听音乐玩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音乐;知识经验准备——小跳蚤

三、活动过程

2、导入:

热身律动——《我的身体会响》教师跟着伴奏有意识的控

制旋律的节奏,让孩子根据节奏的快慢做相应的动作。

3、《手指变变变》的游戏导入活动,变出小跳蚤引起幼儿兴趣。

师:

刚才你们玩的开心吗?

那我们再来玩个手指游戏吧:

一个手指

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

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跳蚤呀,上跳跳下跳跳左跳

跳右跳跳。

师:

我刚才两个手指头变成了什么呀?

(小跳蚤)你知道小跳蚤是

什么吗?

(跳来跳去的,爬到身上会痒痒的)

教师小结:

小跳蚤是一种很小很小的小虫子,这小虫子不会飞,喜

欢跳来跳去,爬来爬去。

(师用两个手指在自己的身上爬了起来)

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

(1)与幼儿互动,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

“看,我的小跳蚤还想到宝宝们的身上来爬一爬呢,看它爬到哪

了?

(师当“小跳蚤”爬到孩子们的身上,并快乐地和孩子们互动起

来)。

“小跳蚤”跳到不同幼儿的身上,并提问“在xxx的哪里?

”教师用“小

跳蚤”爬到了孩子们的头顶、肩膀、腰、膝盖和小脚丫上。

(2)以游戏环节,加强幼儿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认识。

师:

“现在我要请孩子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比比谁的反应

快》,我用手指指出身体的不同部位,请你用最快的反应告诉我,

准备好了吗。

”(好啦?

?

3、感受歌曲,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1)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念歌词。

师让“小跳蚤”回到了自己的脚上问“看,小跳蚤又到哪里了?

”,

(老师脚上!

)。

师:

“哈哈,它现在要爬咯,爬啊爬啊爬啊爬啊,

看它爬到哪了?

看看。

你的小跳蚤是不是也爬到这里了?

利用伴奏带领幼儿边有节奏地念歌词,同时配合手指动作。

幼儿跟

念,并在最后一句“最后咬到了小脚丫”时轻轻地捏自己脚趾,并轻

轻地发出“啊”的声音。

(每到歌词中的一个身体部位手指就停一

下,观察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停在相应的部位,也可以问孩子们现

在小跳蚤爬都什么地方了。

)——利用伴奏有节奏的念歌词两遍。

(2)教师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上行和下行

a、教师唱起歌曲《小跳蚤》,引导幼儿边听边做动作。

b、引导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玩

师:

“听,我的小跳蚤都快乐地唱起了歌,你的小跳蚤快乐吗?

(孩:

快乐)“那让你的小跳蚤也快乐地唱起来吧!

4、玩《小跳蚤》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1)师幼互动

师:

“哈哈,我的小跳蚤很调皮,它呀还喜欢跳到快乐的宝宝身上,

谁唱得最开心,我的小跳蚤就要到他的身上去爬一爬哦!

(2)幼幼互动

师:

“现在我请孩子们找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玩一玩,在他的身上爬一

爬,看看你的小跳蚤是不是爬的特别厉害。

(2)分角色表演

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只调皮的小跳蚤?

谁想来试试?

请到的小

跳蚤起立,去找你的好朋友身上爬一爬吧!

小跳蚤爬到你身上时请

你快乐地唱起来。

(3)交换角色表演

3、游戏结束:

小朋友当小跳蚤到客人老师身上爬爬吧。

歌词:

爬呀爬呀小跳蚤,

爬过膝盖还有腰,

爬到我的肩膀上,

爬上头顶站得高。

现在它又往下爬,爬过肩膀到腰下,又到我的膝盖上,最后咬了

小脚丫。

啊~~~~~~~~~~~~

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小跳蚤》这首歌曲选自奥尔夫音乐《从头玩到脚》的小班的内容,

歌曲旨在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身体各部位的的名称,同时运用音阶

的上行和下行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和听觉意识,小班第一个学

期刚好是认识了解身体各部位,所以就选择了这个作品。

这首歌曲

看起来有点长,但是仔细一分析,其实就是一个音阶的感知练习,

歌词也是爬呀爬到哪里,突出身体的部位名称。

通过游戏,帮助孩

子发掘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学会在游戏中思考和创造。

整个教学

活动中,音乐、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从中充分体验到音乐游戏给

他们带来的愉悦之情。

活动反思:

一、提问指向应恰当。

在导入环节中,我提问“小跳蚤是什么?

”孩子们虽能回答出我所预

设的答案,但反思其指向性还是有误导成分的。

“小跳蚤是在我们身

上跳来跳去的,爬来爬去的”——这是我所预设的答案,那么根据这

个来反思提问应是“小跳蚤是怎么样的”,而不是“小跳蚤是什么”。

活动中的提问和回应都极其重要,都要为目标所服务。

那么我们在

预设提问的时候,应更有明确的指向,从幼儿的思维角度出发,最

大可能地发挥其效应。

二、学唱可分解学习。

虽然学唱不是本活动的重点,但由于活动中幼儿的手部动作较多,

且大多数时间都以游戏为主,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会顾着小肌肉

动作,却忽略了嘴巴的学唱,所以设想在学唱时再适当预留一点空

间,让幼儿留心听一听每一句歌词,引导幼儿分句来学唱,可能对

之后幼儿跟着老师演唱歌曲帮助更大,幼儿掌握歌曲的程度也会更

好一些。

三、应更多、更广地关注孩子。

在合作游戏的时候,有几名幼儿在犹豫选择谁做朋友,考虑到时间

的紧迫,我急急地拉着几名幼儿坐下,忽略了孩子们的想法。

虽然

是小细节,但活动后反思,教师在活动中应敏锐地察觉孩子的需要,

并适时地为孩子解决难题。

在这时,如果我能用言语进行引导可能

比行动更来得合适。

困惑:

同时渗透层层递进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