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786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docx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研究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保障就业民生的源头活水。

当前,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帮助其顶住压力、渡过难关,最大限度提高复工复产质量,对于稳定大庆经济基本盘意义重大。

一、总体形势和基本状况

大庆各类中小微企业及市场主体已发展到21.5万户,创造了全市40%以上的gdp,提供了50%的城镇就业岗位,贡献了40%的税收、6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是维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但由于中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等先天不足,与大型企业相比,受疫情冲击更重、损失更大、影响也更直接。

一是增速明显下滑。

一季度,全国46万家公司注销或停止营业,新注册企业数320万家、同比下跌29%。

大庆前三个月总量实现小幅增长、增速10.57%,为6年同期最低;新增注册企业和市场主体大幅下降、跌幅达到49.82%,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恢复,4月份降幅收窄19.73个百分点、达到-30.09%。

二是效益大幅下跌。

全国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以上的企业比重高达58.25%。

我市中小微企业和市场主体多分布在零售批发、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劳动密集行业,受疫情影响更为突出,比如,住餐个体业户营业额同比下降约91%,171家法人住餐企业营业额同比下降约87%,一季度非公经济增加值下降幅度超过20%。

三是产能释放不够。

目前,全市企业和个体户虽然复业率超过95%,但员工返岗率不足90%,三次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7.36%,公路货运量下降25.35%,交通客运量下降60%以上,市区网约车在线运营同比下降13%、日完单同比下降38%,新玛特、万达广场、唐人中心等大型商企进客率不足往年50%、商户退租率达到30%。

四是行业影响较大。

重点从现行行业分类中选取5个在我市具有代表性的领域进行分析(数据截至到4月末):

——制造业。

共有法人企业3775户、其中规上372户,实现营业收入292.3亿元、同比减少77.8亿元、下降21%,实现增加值95.2亿元、同比下降6.9%。

——住宿餐饮业。

共有市场主体2.7万户,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11家、数量同比下降8.3%(同期121家),限额以上营业额同比下降60%,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但整体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批发零售业。

共有市场主体近11万户,其中限额以上企业285家、数量同比下降2.4%(同期292家),除部分商超、药店营业额实现增长外,其他主体收入均大幅下降,销售额(含零售额和批发额)同比下降20.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共有市场主体11659户,铁路、公路、航空客运量282.7万人,同比分别下降70.3%、51%、42%;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9.2%、公路货运量同比下降26.2%;邮政函件、包裹同比下降46.7%,快递业务同比下降18.5%。

——房地产业。

共有企业1658户,开发投资总额5.26亿元,施工面积578.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2%和16.4%;商品房成交量、销售面积、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了52.7%、53.4%、50.2%。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在抓好常态化防控基础上,始终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政策供给,落实国家、省各类扶持政策,打捆推出中小微企业“惠企20条”和个体工商户“复工18条”措施,安排中小微企业稳企稳岗专项资金5亿元、为70户重点企业发放2.4亿元,为工商业用户减免缓退税费9000余万元;强化金融服务,发挥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吸引22家金融机构入驻,上线金融产品115个,为1947户企业新增贷款32.8亿元,为793户企业办理延期贷款11.5亿元,为165户重点企业提供征信保护25.9亿元;强化全程帮扶,创新推出容缺可办、代理帮办、网上会办、提级包办“四办”举措,为企业解决物流运输、员工返岗问题381个,为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点对点”输送劳动力1.6万人。

经过前期努力,全市中小微企业和市场主体经营形势逐步好转,但克服疫情影响非一日之功,预计市场信心重构、供需通道重启、竞争优势重建仍需一定周期。

二、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中小微企业处于经济“毛细血管”末端,承接政策转化时间长,企业自救能力差,尽管大部分已实现复工复业,但完全打通产业和市场循环还有不少制约。

一是政策链的效能尚未充分释放。

截至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文件125个,其中国家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等64个,省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等45个,市出台“惠企20条”等16个,涵盖金融、财税、就业、社保等多个领域,各层面累计条款多达数千条,且陆续还有新的政策出台,单靠市场主体自身既掌握不全、了解不透,也很难对号入座、申请落地。

比如,经初步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中小微企业减补条款就有163项(国家49、省72、市42),企业很难完全掌握、精准运用。

二是资金链的瓶颈尚未彻底打通。

一方面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疫情直接导致企业周转资金断流、还债压力上升,60%的企业出现资金需求,但中小微企业往往缺少抵押物,同时信用数据相比大企业严重不足,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还有一些堵点。

一方面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出,初步测算,我市中小微企业平均毛利率大致在20%—30%之间,一季度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平均加权利率为5.09%,对中小微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普遍为6%—7%左右,叠加融资性担保公司1.5%的担保费用,以及手续费、保证金等隐性融资成本,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实际成本要在8%—10%之间,企业“借得起、还不起”的状况很难短时间改变。

三是产业链的短板尚未完全补齐。

全市4.4万户法人企业中,绝大多数为批零住餐等服务业企业,制造业企业仅372户、不足1%,且大半为服务油田生产及上下游周边配套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仅212户、不足0.5%,产业链延伸程度、价值链丰富程度都比较弱,对疫情冲击、市场波动抵抗能力差。

比如,服务油田的华翰邦石油装备制造、庆泰井下作业、试采劳保服装等企业产值均下降50%以上,依附性强、附加值小的缺陷愈加凸显。

四是流通链的堵点尚未有效疏解。

受关联企业复工不同步、物资运输不畅通以及上下游供需渠道受阻等制约,企业产能利用率多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大环境尚未完全企稳,三聚能源、亿鑫化工、宏伟庆化等石油石化吃配企业产能普遍降幅都在10%以上,乳制品、肉制品、皮革加工等销售收入平均降低近20%。

比如,受德国、瑞典等零配件厂商“断供”影响,沃尔沃停产风险骤升,每停产1个月,就会拉低座椅、汽车外饰、零部件等配套企业年营业总额下降10个百分点。

五是服务链的触角尚未延伸到位。

“首席服务员”和“服务专员”更多照顾的是大项目、大企业,针对中小微企业“点对点”的帮扶做得还不够。

比如,个别县区执行防疫措施简单机械,仍存在“一封了之”“一关了事”情况,没能完全做到从企业角度出发。

再比如,很多中小微企业对“四办”举措不清楚不明了,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受理业务时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尽管实现了流程“网络化”,但企业办事过程中仍需“多次跑”“现场问”。

三、外埠经验和有益借鉴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中小微企业复苏发展,全国各地陆续推出系列举措,探索出许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做法。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输血”。

坚持银行信贷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双向发力,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

比如,厦门市设立16亿元“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为单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额度的增信服务,撬动15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广州市利用金融控股集团、科学城投资集团、开发区投资集团等政府平台,分别发行了20亿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疫情防控债、票面利率3.16%)、18.5亿元科技专项债券和6亿元一般债券;深圳市升级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对各商业银行2月1日至6月30日新增的本地贷款,风险损失(不良贷款本金)给予最高80%的风险补偿。

二是降低经营成本“止血”,聚焦本地重点产业、特色行业、关键税源,多管齐下保建设、保生产、保运转、保经营。

比如,广安市对属于省优先发展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按国家规定工业用地最低标准价的70%出让,累计优惠土地出让金21.3亿元;东营市全面降低企业用电用气费用,“工商业及其他用电”企业在国家、省降费基础上再优惠5%,非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不设门槛下调10%,累计减免费用2亿元。

三是促进稳岗就业“活血”,制定更加积极的用工政策,多极发力稳定就业岗位、强化培训服务、促进创业创新、激发企业动能。

比如,北京市出台中小微企业“以训稳岗”培训补贴等援企稳岗补贴政策,单人岗前技能培训最高可申请4540元政策补贴,对不裁员、少裁员的社保参保中小微企业,100%返还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金;济南市出台疫情期间未返工农民工和离校2年未就业大学生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对线上培训和机构培训实行全额费用补贴,并按照5元/学时给予参训人员生活补贴,确保停课不停学不停训,最大限度保障就业。

四是优化服务环境“造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比如,宁波市开展“万员助万企”行动,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干部和金融机构业务骨干共同担任“金融服务员”,深入万家主要企业问需问难,为复工复产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南京市实行“先进制造业项目100%确保供地、重要论坛活动100%嵌入招商、签约承诺事项100%跟踪落实、重大产业项目100%专班服务、企业高管人才100%优先保障”的五个“100%招商”,累计开展各类招商活动528场次,“一把手”带队招商295次,重大招商项目落地343个。

四、对策建议和举措招法

保市场主体是落实“六稳”要求、推进“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现实需要。

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牵动,以供需双方充分对接流通为目标,以全要素供给为支撑,全力以赴给扶持、减负担、促转型、优服务,多措并举打好中小微企业保卫战,促进市场信心全面恢复、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重点推进“助企抒困五大举措”。

一是推进“政策服务举措”。

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免、降、缓、返、补”等系列扶持政策,细化落实“惠企20条”和个体工商户“复工18条”措施,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助力。

发挥市县两级抓非公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落地生根;系统梳理企业能争取可落地的政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向企业进行简明化、全方位推送;搭建政策答疑平台,逐企明确适用政策、可用条款、申报条件;专班专责推进政策落实,逐条逐款兑现到位,帮企业“活下来、缓过劲”。

二是推进“效能提升举措”。

以落实《黑龙江省20xx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实施方案》为抓手,补齐营商环境18项一级指标和87项二级指标短板;加快推进106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全覆盖,优化再造18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确保“网办率”和“跑一次率”均达到90%以上;建立工业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浮动和协商机制,加快实施经开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适当延长国有资产经营用房租金减免时限;党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包保解困,让企业“丢包袱、快发展”。

三是推进“金融惠企举措”。

落实省《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二十项政策措施》,用好省稳企稳岗基金政策窗口期,筛选归集、应报尽报融资需求“白名单”,争取更多企业纳入基金“企业池”;增强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承载功能,创新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补助激励、财政周转金借款等方式,常态化推动“政银企保”合作;支持东北再担保公司在大庆开展业务,用好省农信联社500亿元规模综合授信支持,为企业“输活水、解难题”。

四是推进“就业援助举措”。

发挥“星空众创”承载功能,加快高新区智能制造孵化器、猪八戒双创产业园等载体建设,以创业带就业、以创新促就业;开展“打捆引才”,组织开展“百企进校园”“万名产业人才引进高校行”等活动,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2万、驻庆高校毕业生留庆比例提高到30%以上;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组织企业和求职者进行全程无接触“线上对接”,全年新增就业2.4万人次以上,给企业“搭载体、送岗位”。

五是推进“技术升级举措”。

发挥“油头化尾”、汽车、金融等招商专班作用,广泛开展“不见面招商”、“云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项目和企业主体快落地、快增长;积极争取享受自贸区片区政策,引进和组建一批进出口贸易公司、代理公司,培育更多辐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瞄准国家重点布局的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术与产品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壮大远程办公、智能制造、线上营销、云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促企业“勇创新、真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