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803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2011年—2015年),是湘阴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加速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述“十二五”期间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全县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行动纲领。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010年实现GDP159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9.1%,超过“十一五”预期目标4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7亿元,年均增长32%,超过预期目标6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亿元,年均增长18.2%,超过预期目标28%。

财政总收入达4.3亿元,年均增长11.5%;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77%,比2005年提高26个百分点。

2009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31.6︰38.4︰30调整为20:

52:

28。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年均增长29.5%;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亿元,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

完成农业总产值47亿元,年均增长7%。

房地产五年累计完成开发面积149万平方米。

漕溪港码头一期投入使用,二期和物流园建设全面铺开。

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

洋沙湖、龙凤缘等休闲旅游项目动工建设,“农家乐”发展势头良好。

商贸流通业持续活跃,连锁、代理、中介等新型业态加速发展。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交通通达能力提升,临资口大桥建成通车,S308线完成拓改,高岭汽车站投入使用,柳林江大桥竣工通车。

芙蓉大道北拓湘阴段开工建设,京珠高速复线湘阴段启动,湘阴沿湘江风光带、湘阴湘江二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县城扩容提质,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近30亿元,通达湖得到治理,宗棠广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重点工程建成,有望通过省级卫生县城验收。

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实施了重点垸堤防加固、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蓄洪垸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水利工程,城西渠改造、燎原水库补水工程基本完成,防洪抗旱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硬化乡村组道路2300公里,全县省市级新农村示范村达43个。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依法关停“五小”企业20余家,5家重点整改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城区封井改水全面完成。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650元、6330元,年均分别增长8.8%、10.4%。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78万人,新增农村劳力转移就业7.66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五大社会保险新增参保9.6万人,2010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8%、95%。

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全面推进。

建成24所敬老院,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每年1000元。

社会救助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

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实事办理、慈善助学、移民后扶开发扎实开展,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基本实现零负担。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科技支撑力度加大,获批省知识产权试点县,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教育强县步伐加快,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全面落实,“普九”化债扎实开展,启动了城区教育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血防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办院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文化惠民扎实开展,数字电视实现整体平移并向农村发展。

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优生优育、人口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其它各项社会事业统筹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发展环境

1、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分工继续深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新一轮发展浪潮正在形成,以低碳经济、绿色产业、绿色能源为主导的“绿色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这既加大了我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也为我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格局加快调整,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深入实施,沿海产业转移力度加大,为我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实现加速赶超、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从省内看,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四化两型”战略全面实施,两型社会建设强力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加快,省直管县改革纵深推进等等。

这些重大战略部署都将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从自身看,“十一五”期间湘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展基础明显夯实,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发展实力明显提升,发展动能十分充足,正处于“经济起飞前加速阶段”。

特别是全县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空前强烈,赶超发展的信心十分坚定,推进发展的合力已经形成,这些都将转化为加速赶超、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2、主要挑战。

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经济发展还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区域竞争日益激烈。

国家对土地利用、节能减排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县产业结构质态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偏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压力突出,社会建设任务繁重,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

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四化两型”战略,认真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滨湖示范区建设机遇,围绕“敞开南大门、对接长株潭、建设新湘阴”,突出“两带、三港、四区、五基地”建设,加快融城对接步伐,努力把湘阴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长沙北部卫星城,岳阳经济次中心、岳阳制造次中心、岳阳消费次中心,现代滨湖生态宜居城市。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坚持两型发展。

把两型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坚持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强化保护并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好湘阴的青山绿水。

合理配置资源,实施节能减排,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统筹发展。

把统筹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规模、速度和结构,优化要素配置,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

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两型社会”,不断完善创新主体动力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

依托省会长沙科教资源,抓好创新平台打造和人才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形成竞争优势。

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善于创新、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社会体制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转型,实现创新与转型的有机统一。

——坚持共享发展。

把民生建设作为“十二五”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富民惠民安民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积极促进充分就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

——坚持跨越发展。

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二产业与三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水平,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有机统一。

(二)发展定位

1、岳阳经济次中心、岳阳制造次中心、岳阳消费次中心。

整合全县多种资源,以“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构筑全新发展平台,下大力气引进新兴产业大项目,打造集团型战略性大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成为岳阳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对接、服务、配套长株潭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界头铺经济片区、洋沙湖经济片区、临港经济片区、虞公庙经济片区建设,形成芙蓉大道湘阴段经济产业带和湘江生态产业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光伏电子信息、装饰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产业,改造提升船舶修造和变压器制造产业,打造长株潭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

利用山水人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景点,建设度假新村,做美现代农庄,构建“一心、三带、五区、多点”的旅游格局。

同时,提升发展房地产业,培育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科研信息、金融服务、宾馆度假、会展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把湘阴打造成区域性物流中心、生态生活居住区、休闲度假目的地、金融后援服务中心。

对接长株潭市民“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做大特色基地板块,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长株潭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基地。

2、省会长沙北部卫星城。

主动对接长沙北拓,按照“60平方公里、50万人”的县城远期发展规划,坚持“南拓、中提、北扩、东延”的发展思路,拉开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市政设施,推动县城扩容提质。

加快融城对接步伐,推进湘阴滨湖示范区界头铺片区建设,以界头铺、袁家铺、樟树镇、文星镇为核心,加快形成“一环串联、两带延伸、三极拓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一环串联”即利用芙蓉大道湘阴段、湘樟路、袁樟路形成交通干道环,串联界头铺、袁家铺、樟树三镇为一个空间整体;“两带延伸”即芙蓉大道湘阴段城镇发展带和湘江生态产业带向外延伸;“三极拓展”即由界头铺、袁家铺、樟树镇形成集中发展的三极城镇空间,向周边乡村拓展,构建相对独立、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组团式发展格局,努力建设现代滨湖生态宜居城市。

3、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

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生产要素流动自由化,抓好各区块中心镇和边界集镇发展,以生态走廊和高效交通网连接组团,形成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山水环抱、风光秀美的城镇体系,实现城镇组团式布局,城乡田园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样板示范区和生态宜居家园。

(三)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湘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湘阴片区建设,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友好、城乡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富民强县跃上新台阶。

全县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到2015年GDP突破38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2亿元,年均增长3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6亿元,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50亿元,年均增长25%。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通过建设大平台、集聚新产业,引进优质项目,培育优势企业,到2015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

63.2:

26.3左右。

工业带动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所有制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两型建设迈出新步伐。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耗氧量累计减少1.96%、二氧化硫累计减少1.3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减少1.82%。

地表水省控断面Ш类水质比例达90%,全县空气质量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在290天以上。

全县森林覆盖率15.2%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两型”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基本建成界头铺起步区。

——改善民生步伐加快,社会和谐得到新增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事业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82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30元,年均增长15%。

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养老服务为主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三、优化县域空间布局,提升区域发展地位

优化县域空间总体开发格局,科学规划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联动,努力提升我县在长株潭经济圈建设中的发展地位。

按照“创新引领、统筹联动、集聚集约”的思路,积极推进“两带、三港、四区、五基地”建设,承接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打造我县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加速崛起的核心区、宜居宜业的和谐区。

“两带”即芙蓉大道湘阴段城镇发展带、湘江生态产业带;“三港”:

即3000吨级漕溪港码头、1000吨级樟树港码头和5000吨级虞公庙深水码头。

“四区”即“四大经济片区”:

以湘阴工业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和洋沙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村等项目为依托,建设洋沙湖经济片区;以界头铺先进制造产业园和青龙湖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村、龙凤缘度假村等项目为依托,建设界头铺经济片区;以漕溪港深水码头、港口物流园和远大低碳科技园等项目为依托,发展临港产业,建设漕溪港临港经济片区;以虞公庙5000吨级深水码头为依托,建设虞公庙临港经济片区。

“五基地”即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和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和休闲旅游度假服务基地。

四、推进滨湖示范区建设,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滨湖示范区建设是“十二五”期间引领湘阴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先行先试,稳步推进滨湖示范区建设,加速发展以界头铺镇、袁家铺镇以及紧邻地区8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

力争到2015年,两型规划区GDP达到53亿元,人均GDP达到4万元,万元GDP能耗降到1.2吨标煤,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100%,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达标率达100%,城镇化率达55%以上;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新型城市化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全面启动综合配套改革,力争在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投融资、产业导向、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土地市场、征地用地与安置机制初步建立,土地管理改革和林地产权改革稳步推进;城建投融资平台运营良好,投融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型政府初步建立。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基础先行、功能配套”的要求,以交通建设为重点,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构筑坚实的发展平台。

重点抓好漕溪港码头二期、京珠高速复线、芙蓉大道北拓湘阴段、工业园区工业大道延长至界头铺、湘樟路改扩建、袁家铺至樟树新建道路工程、乡村路网通畅工程、界头铺片区公共交通线路及设施建设工程等8项工程。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抓好燎原水库补水及保护工程、界头铺片区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界头铺片区天然气建设工程、界头铺片区信息网及空间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工程、界头铺水厂扩建工程、界头铺和樟树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工程、城镇雨水管网建设工程、乡村居民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与县城共享的垃圾处理场工程、湘江湘阴段城镇和郊野整体防洪堤建设9项工程。

(三)加快两型产业发展

以“产业两型化、两型产业化”为目标,以引资、引智为核心,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依托,着力承接和提升装饰建材、纺织服装、船舶修造等传统产业,主动配套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现代制造业,大力培育发展港口物流、休闲度假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建立以传统产业和高效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两型”产业体系。

(四)深化环长株潭城市群协作

积极探索建立与长株潭城市群加强区域合作的运行机制,搭建共建共享平台,促进区域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开发建设。

重点推进区域规划共绘、产业共兴、设施共建、环境共保、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建立健全政府间信息交流机制、部门间合作交流机制、区域信息交流机制,统筹对外宣传工作,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滨湖示范区品牌。

五、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发展现代工业

重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

一是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积极引进中联重科、长丰集团、中铁轨道等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重型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等产业,改造升级变压器、船舶修造业,形成先进制造业集团板块。

二是培育光伏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扶持驿通电子、志宇电子、宏耀工业、英思特电子等企业做强,引进光伏电子信息、优视投影仪、科力远、远纳高科等项目,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电子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板块。

三是培育轻工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轻工产业园建设,引进汽车车用电池、自动控制技术产品、传感控制技术产品、电力电子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业项目;吸纳有核心品牌的家具产业、机电和印刷类国内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轻工机械、环保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家具家居、精品纸业、电动工具、电气设备、水暖器材、机电五金等产业,打造全国轻工业产业基地。

四是培育壮大装饰建材产业集群。

以远大低碳科技园为龙头,培育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企业;以湖南建华管桩有限公司为龙头,推进资源整合,发展培育多种水泥制品集团;以大金钢结构、百信钢结构等为龙头,推动建筑型钢材企业集团发展;以福湘木业、湖湘木业等为龙头,推动板材企业集团发展。

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壮大装饰建材产业集群。

五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重点,依托长康集团、义丰祥实业、温氏集团、春云科技、兴科米业等,重点发展油脂及调味品、茶叶、粮食加工、畜禽及水产品加工、蔬菜等五大行业,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长株潭城市群绿色食品供应和加工业基地。

六是培育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支持菲菲毛巾、士达纺织、英波达服饰等企业改造,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强力推进湘阴县工业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界头铺先进制造产业园、漕溪临港产业园四大园区建设,把产业园区打造成财富洼地。

“十二五”期内,县工业园按照打造100亿园区目标,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项目建设。

轻工产业园按照“中国轻工行业示范园区、全国两型社会生态园区、湖南千亿产值创新园区”的定位,引导企业集聚入园,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

界头铺先进制造产业园,以发展先进制造、重型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2011年启动,力争3年基本形成规模,总产值达300亿元。

漕溪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大耗水、大运量工业,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五年内形成350亿元左右的总产值。

实施工业“513工程”,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育10个左右税收过5000万、30个左右税收过1000万的企业。

积极扩大招商选资。

始终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树立“选优、招大、引强”理念,把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突出产业链招商,提升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积极对接跨国公司、央企、国企、行业大企业和省外湘商优势企业,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更加注重“招商选资”,严把项目引进关口,严格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发展,限制层次低、空间窄的行业进入。

积极探索“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路子,鼓励本地企业与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嫁接合作,培养本土大企业。

加强湘阴异地商会建设,深入实施“回归工程”,吸引更多在外湘阴人回乡创业。

把引智、引才、引行(银行)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招商层次和内涵,综合利用好外资、外脑、外力,拓深开放发展空间。

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环境,加强土地、电力、水资源等要素保障力度,确保引进项目留得住、发展好。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港口物流业:

加快漕溪港码头二期和漕溪物流园建设,尽快启动樟树港1000吨级码头和虞公庙5000吨级码头建设,增强港区吞吐能力和承载能力。

利用岸线和土地资源,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大运量、大耗水工业。

积极加强与金霞物流园的合作,把湘阴港建成长株潭的组合港、霞凝港的姊妹港。

到2015年,港口吞吐能力达3万标箱,散货吞吐能力达60万吨。

休闲旅游度假业:

按照“度假胜地、休闲天堂”定位,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构建“一心、三带、五区、多点”的旅游格局。

“一心”即县城休闲娱乐度假中心;“三带”即芙蓉大道、S308线、沿湘江休闲旅游观光带;“五区”即洋沙湖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鹅形山自然风景旅游区、青山岛湿地生态旅游区、以青龙湖为重点的界头铺休闲度假区和西部湖区以鹤龙湖为重点的休闲农业体验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长株潭地区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做大做强并打响“左宗棠故里”文化旅游品牌。

切实挖掘保护好文庙、岳州窑等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

到“十二五”末,完成旅游开发投入40亿元,年旅客接待量达30万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

房地产业:

结合旧城改造和白水江南岸新城开发,加快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高档次的精品楼盘,吸引省会住房消费,力争五年累计完成住房建设投资70亿元以上。

金融保险业:

推动福湘木业、湖湘木业、长康实业、洞庭黄龙、义丰祥等一批优质企业上市,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稳步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到2015年,力争引进股份制银行3家,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4家,扶持5家企业上市,资本市场累计融资8亿元,县级保险机构达20家。

激活国有资产,提升经营融资能力。

商贸服务业:

重点培育发展宾馆酒店服务业,建设一批四星级、五星级酒店;着力培育汽车、农机、机电、家电、家具、建材、农产品等专业市场;打造高档购物超市,提升消费水平;稳步发展烟草、食盐等专卖专营业务,培育文化创意等服务企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形成对周边县市区消费的强大吸引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把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型、绿色型、环保型方向转变。

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立足长株潭休闲度假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凯佳生态园、九洲生态城、左公水乡、洞庭黄龙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建设湘江渔都、鹤龙湖河鲜美食基地,打造一批规模以上星级农庄,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占旅游业的比重大幅提高。

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以优质稻高产示范片建设为抓手,重点建好40万亩优质稻高产示范片和20万亩杂交稻高产示范片,稳定发展粮食产业,确保粮食安全。

以温氏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牲猪养殖业。

以洞庭黄龙公司为龙头,推进百里特色湖鲜水产走廊建设。

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以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为支撑,努力建好万亩标准茶园和万亩标准菜园示范片,扩大樟树辣椒、南湖土菜、杨林寨大棚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