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86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课外文言文2.docx

中考课外文言文2

中考课外文言文2

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适:

满足。

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

同“蓄”。

弦徽: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渔人甚异之(

阡陌交通(

颖脱不羁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

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

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答案:

24.对……感到惊异交错相通束缚,约束

停止(2分)

2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

(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意对即可)(2分)

27.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

“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

“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

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房玄龄:

唐太宗时任宰相。

阅:

查看。

上:

指唐太宗。

炀帝:

指隋炀帝。

乂(y):

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

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

10.

(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4)终于

11.

(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1:

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

《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

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

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济宁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子曰:

“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谈笑有鸿儒

鸿儒

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答案:

8.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无法忍受。

9.答案: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10答案:

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11.答案:

刘禹锡:

陋室不陋;颜回:

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厦门市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益:

长进。

损:

减损。

贤己者:

比自己贤良的人。

说:

谈论。

视:

看,比照。

化:

融和。

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3分)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

(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

14.(3分)每个解释1分。

酌情给分。

博学的人

使身体劳累

所以,因此

15.(2分)D

16.(4分)每句2分。

酌情给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

(1)(2分)各1分。

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

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内容2分,语言1分。

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

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

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

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牧竖:

牧童。

竖,童仆。

跑:

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

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分)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答案:

12.B

13.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4.D

15.开放题:

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南京市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

(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虎丘:

苏州名胜。

红粉笙歌:

指歌女奏乐唱歌。

钩月矶:

在虎丘山顶。

风铎:

悬于檐下的风铃。

无际、仲和,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不复饮

酒亦不

复谈以

静意对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2分)

答:

答案:

7.D8.A9.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静。

浙江省宁波市

文言文阅读(16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故称瑞耳。

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取:

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氲氲(yny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瑞:

吉,善。

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

香味:

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答案:

18.树立少

说出

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

每格l分)

19.B(2分)

20.A(2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分。

“染”、“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

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黄冈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

〔浣衣〕洗衣服〔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意〕估计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惩山北之塞(

(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

(4)虎亦寻卒去(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1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云哟内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任务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简要谈谈。

(2分)

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以其境过清

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试举一例说明。

(2分)

10.答案:

因为

说出

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甲文:

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

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