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26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大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

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

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

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

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从民族交流融合和民族交流交往两个角度论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

B.文章对古代丝绸之路进行论述,终归指向在于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

C.文章论述丝绸之路的形成时,着重强调了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的重要贡献。

D.对于丝绸之路,文章由形成到发展,从国内到国际,集中论述它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历来被告知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与作家的个人苦难直接相关。

也许歌德是个例外,歌德在美丽的小城魏玛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由这个例外又想起中国盛唐时期的大批好命诗人,以及托尔斯泰、雨果、海明威等很多生活优裕的外国作家,似乎也在例外之列。

如果一个文学规律能把这么多第一流的大师排除在外,那还叫什么规律呢?

今天到了魏玛才明白,歌德在这儿的住宅,比人们想象的还要豪华。

整个街角一长溜黄色的楼房,在闹市区占地之宽让人误以为是一个重要国家机关或一所贵族学校,其实只是他个人的家。

进门一看里边还有一栋.与前面一栋有几条甬道相连,中间隔了一个长天井似的石地空廊,其实是门内马车遭,车库里的马车一切如旧,只是马不在了。

车库设在内楼的底层,楼上便是歌德的生活区,卧室比较朴素,书库里的书据说完全按他生前的模样摆放,一本未动。

至于前楼,则是一个宫殿式的交际场所,名画名雕,岁陈有序,重门叠户,装潢考究,好像走进了一个博物馆。

脚下吱吱作响的,是他踩踏了整整五十年的楼板,那声音,是《浮士德》一句句诞生的最早节拍。

我一间间看得很细很慢,在歌德家里一遍遍转。

直转到每级楼梯都踏遍,每个角落都拐到,每个柜子都看熟,才不慌不忙地出来,慢慢向歌德档案馆走去。

档案馆是一个斜坡深处的坚固老楼。

在二楼上,我看到了他们的笔迹。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潇洒,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

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

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狂放不羁的思想,手稿却板正、拘谨,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歌德到魏玛来是受到魏玛公国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的邀请,当时他只有二十六岁。

德国在统一之前,分为很多小邦国,最多时达到二三百个。

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风气的开化,但对文化却未必是祸害。

有些邦国的君主好大喜功,又有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就有可能做一些招纳贤达、树碑立传的好事,很多文化精英也因此而获得一个安适的创作环境,留下佳绩。

德国在统一之前涌现的惊人文化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就与此有关。

歌德在魏玛创造的文化业绩,远远超过魏玛公爵的预想,尤其是他与席勒相遇之后。

歌德和席勒在相遇之前,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主将,歌德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以《强盗》,还有他们的其他作品,对封建意识形态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扫荡气势。

他们的精神前辈,应该是那位现实身份低微而历史地位崇高的莱辛。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特意让主人公自杀前还在读莱辛的作品。

歌德和席勒在魏玛相遇之时,“狂飙突进运动”的锋头已经过去,而他们已在开创一个古典主义时代。

历史将承认,德国古典主义的全盛时代,以他们的友谊为主要标志。

这三个人,构成了我们对德国文学起点性的印象。

他们几乎都是哲学家,不仅深思,而且宏观,有极高的学术素养。

这使他们的作品有一种罕见的终极沉思的品格。

这种品格有两个走向,既有可能走向概念嶙岣的学者化方向,又有可能走向吞吐万汇的巨人化方向。

相比之下,歌德是全然走向了后一个方向,莱辛、席勒两者兼融,在后一个方向上却没有歌德那样圆满。

当然,这与歌德的优裕和高寿有关。

无论如何,德国文学以后浓郁的哲理素质,就这么定下了。

荣格说,每一个德国人灵魂深处都有浮士德的影子。

因此,当歌德他们定下了德国文学的素质,同时也定下了德国人的素质。

也许反过来,他们的素质原本就是德国人本体素质的产物,他们只是经过天才的吐纳,把它凝固住了。

那么还是荣格说得对: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其实,此间是一种宏伟的互创关系。

魏玛是重要的互创现场。

(节选自余秋雨《谁能辨认》)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德国小城魏玛的一段经历,详细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莱辛等德国古典主义时代文学巨人的形象。

B.作者对“苦难出佳作”这个规律并不认同,他认为德国能够取得惊人的文化成就,是因为文化精英们都获得了安适的创作环境。

C.作者从历史和文学史的角度述评歌德,视野宽广,凸显了歌德的巨大贡献和崇高地位,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D.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饱含深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学的理性思考,意蕴丰富,表现了情理交融的行文风格。

5.作者详细描述了歌德的住宅以及自己专注细致的参观过程,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6.如何理解“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港媒称,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空气污染类别中都排在世界首位,包括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碳排放也是如此。

媒体援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的话说,要在明年之前实现中国减少污染的目标,需要投资1.75万亿元,但投资缺口给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障碍。

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王金南说:

“几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的压力前所未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雷文说,近10年来,国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

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

雷文说,虽然中国大部分火电站都安装了先进的过滤装置,但工厂的燃煤未受到很好监管,它们继续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

工信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说,2015年非电工业领域耗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6%,这些工业炉窑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

王金南还说,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央政府承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5%左右,但近几年真正投入环境保护的没有那么高,大致只有1%左右。

材料二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新闻网】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多地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企业限停产等措施强力应对。

环保部表示,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效果初步显现。

从目前看,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

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

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均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

环境保护部派出了13个督查组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督查发现,部分企业、工地未严格落实停产停工要求,还存在露天焚烧治理不到位、中小企业违法排污等问题。

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依法严肃处理。

环境保护部表示,将加大督查力度,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违法排污行为,尽最大努力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材料三

【2016年12月18日,新京报】今秋以来最严重一次重污染来袭。

京津冀及周边40个城市发布橙色及以上预警,其中北京等23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

17日,环保部通报,13个督查组已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份,于16日全部到位,展开督查工作。

昨日,本报记者随环保部第四督查组在山西临汾及运城督查发现三家化工、焦化企业存在超标问题。

昨日13时,走出临汾西站,笼罩着灰白雾霾的空气里弥散着微呛的气味,空气质量指数(AQI)342,属严重污染。

督查组工作人员指出,微呛气味的形成来源主要是二氧化硫,作为中国知名的焦煤基地,临汾坐落着多所焦化厂,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脱硫改造,但在较差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之下,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和清除,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为应对本次红色预警,此时的临汾市区已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等都实施了管控措施,不承担供暖任务的20蒸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荼浴炉一律停运,至2017年3月31日水泥企业一律停产。

督查发现:

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曾在15日夜间至16日凌晨二氧化硫超标排放8小时.最大超标倍数1.2倍。

此外,万鑫达焦化有限公司和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个别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存在轻微超标现象。

环保部第四督查组组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保洁和煤堆场喷淋设施建设,同时加强运行管理,控制生产负荷,确保达标排放。

临汾市环保局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整改,并决定对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实施从重处罚。

今日,第四督查组还将在临汾展开随机督查,随后将前往运城。

(以上有删节)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B.从材料二来看,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积极作为,措施得力,空气污染程度明显下降。

C.材料三以临汾市为例,表明大气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对本地污染企业进行保护,甚至姑息纵容。

D.材料二侧重点在于报道各地应对效果初步显现;材料三侧重点在于报道环保部在对临汾的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三则新闻来源不一,有新媒体,有传统媒体,三家在同一月份,报道了相同的话题,这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从三则材料看,在环保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地方乃至中央的治污督查、监管不能一阵风,要永远在路上。

C.三则新闻均用概括的叙述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了国民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D.三则新闻在结构上均是先总述各自的新闻要点,然后具体列举了新闻事实,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

E.三则新闻稿都引用准确详实的数字,给人以专业、负责的印象;分析说理既具体又全面;语言平实、严谨、准确。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人为原因,并阐述哪一点最关键。

(5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课文《荆轲刺秦王》)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一项是(3分)

A.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善:

好好地

B.乃今得闻教乃: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

匣子

D.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迟:

认为…行动迟缓

11.下列对本单元的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大夫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C.坐:

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1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符合客观事实的一项是(3分)

A.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B.荆轲之所以追着秦王在大殿内跑,是秦王身边的大臣侍卫胆小怕事,自私自利。

C.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是荆轲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然后跟秦国订立条约。

D.荆轲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自己武功不够高超,谋事不周,二是缺乏得力助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5分)

译文:

(2)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联运用夸张手法,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无力屠热,落日着翅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B.第二联用人意推测天心,从人间忧惧江海之枯竭,联想到天上也该怜惜河汉的将干。

以天人对照,显示天心不可理解,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

C.第三联中,诗人由名山昆仑联想到仙岛蓬莱。

昆仑山高大雄伟有积雪,蓬莱岛远离人间常遗寒,这样的清凉世界,正是诗人远离浊世的理想归隐之地。

D.结尾两句,紧承上联“昆仑”两句,诗人表白,虽有这样的清凉世界,但当天下人都在苦热之时,如果不能和天下人共同前往,自己也便不忍独游其间。

E.这首诗想象奇特,气魄宏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在诗中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难能可贵,可谓“识度高远”。

15.为了强化感情,诗中运用了反问的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了三条建议,其中一条是严明赏罚,将宫府视为一体,做到“,”。

(2)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两个句子是“,”。

(3)《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据中医师施孝文介绍,梅雨季节还未结束,不少市民已经      前往医疗机构咨询关于冬病夏治的事情了。

②过去五年间,中国快递市场的规模经历了一场疯狂增长,而国外快递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后,国内快递业的转型已       。

③官兵们一直冒着酷暑坚持在消防车旁为群众取水,及时缓解了当地群众用水的       ,保证了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用水。

A.迫在眉睫迫不及待 燃眉之急   B.燃眉之急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迫在眉睫 燃眉之急   D.迫不及待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民俗学者表示,如果仅仅把过中秋节看成是3天假期,就是吃月饼,那就误解了国家将其设立为法定节假日,中秋节还有很多美好的习俗。

B.对长城保护维修,国家文物局将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于预原则,妥善保护长城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

C.更多的中国人如果能够多读书,能够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能在这里慢慢找到幸福感并且找到自己的话,中国就会变得更好。

D.中国古代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吟诵它,能陶冶情操,提升知识,给人美的享受。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人们为什么重视邻里关系呢?

因为它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之需,而且守望相助,危难时还可以互相保卫,这是客观的实际利益需要,也受到了基层政治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

搞好邻里关系,          。

良好的邻里关系还使人体验到了我们同住在一起的亲近感所产生的人生意义感和幸福感。

A.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精神家园之感,继而才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B.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

C.不仅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

D.不仅让人会有精神家园之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可燃冰是一种深埋在海底的能源,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在特定条件下,它由水分子构成一种笼状结构,将甲烷困在其中,当遇到火时,甲烷气体被释放出来便能点燃,①,人们称之为“可燃冰”。

可燃冰在地球上分布甚广,储量巨大,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多出数十倍,②,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

因此,人类如获至宝,视其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③,抢占可燃冰为我所用的先机,以便解决能源紧缺的燃眉之急。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儿歌具有游戏、审美、认知和教化的作用。

作为孩子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儿歌才能让儿童开始了解世界。

我们的儿歌作品要让孩子喜欢,首先要研究孩子们的心理。

对孩子的生活、心灵深入研究了,写出的作品就一定能够打动孩子。

有了优秀儿歌,孩子就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