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46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docx

学府路小学项目申请报告

 

镇江市学府路小学

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建设

项目申请报告

2014年12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镇江市学府路小学校安工程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

镇江市学府路小学

项目负责人:

王芳

1.1.3建设地点

象山街道丹徒社区西寺巷64号镇江市学府路小学内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

1.2.1研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

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立完善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意见》(苏政办发〔2014〕5号)

3、《京口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2012-2015)的通知》(镇京政发2013.31号文);

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

5、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

1.2.2研究内容和范围

本报告根据国家对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对其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和条件进行了论证;对其建设规模、方案、公用工程、环保、消防、节能、招标、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划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1.3方案概况

1.3.1项目的提出

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培养和造就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从总体上看,基础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中小学校舍建设的安全问题就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大问题。

我国很多农村和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校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建设条件落后设施不完善,加上近几年自然灾害和天气因素,造成许多校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2008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校面貌有很大改善。

但目前仍有一些地区中小学校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

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

在全国范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生命安全是最重大的安全。

特别是中小学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必须引起非比寻常的重视。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3.2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学府路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共涉及学校四幢建筑,包括1-3号教学楼、综合楼。

建设内容主要为学校建筑物的加固。

学校具体建设内容如下表:

 

学校建设面积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建设

内容

校舍建设面积(平方米)

备注

1

一号教学楼

校安加固

1221

二层

2

二号教学楼

校安加固

954

三层

3

三号教学楼

校安加固

938

三层

4

综合楼

校安加固

999

三层

合计

4112

1.3.3选址概述

本项目是在原校址上对问题房屋进行校安加固,学校有较为完善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和使用的需要。

1.3.4交通条件

本项目的学校在村镇中,远离商业区,交通便利,便于项目的建设和使用。

1.3.5水、电供应

学校可利用现有的供水、供电设备,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的需要。

1..6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2个月,根据学校的特点,计划在2015年暑假期间进行建设并竣工。

1.3.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830万元,所需资金由京口财政投资。

序号

名称

单位

金额

备注

1

总投资

万元

830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改造面积

平方米

4112

1.5结论及建议

1.5.1结论

本项目各学校的建设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切实可行,资金来源有保障。

本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解决本项目中学校的校舍安全问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生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推动京口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效益较好。

因此,本项目切实可行,应早日实施,尽快发挥其良好的效益。

1.5.2建议

为保证本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政府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使学校建设和发展能够稳步进行。

2、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善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形成长期稳定的生源。

3、本项目待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抓紧做好设计、施工工作。

同时建设期间应做好施工和教学的协调、衔接工作,防止互相干扰,以使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本项目大部分工程在中小学校区内建设,并且工期较紧,承办单位应做好其中的协调、衔接工作,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按环保“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环境治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必要性

2.1学校情况介绍

镇江市学府路小学创办于1921年,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农村名校。

创办之初,根据古训“童蒙养正”而取名为丹徒私立养正小学,2002年8月学校迁入新址,学校办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0年更名为镇江市学府路小学。

学校现占地面积10331.2平方米,校舍面积4700平方米,教职员工48人,学生730人,18个教学班。

现在的学府路小学整个校园净化、美化、绿化、教育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现代化设施不断增设,学校装备了电脑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劳技室、科学教室、媒体教室、舞蹈房等功能教室,这一切使得学府路小学在硬件设施上,完全达到了现代化学校的标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常规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创新的方法引导人,用丰富的情感激励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现有18个教学班级,700多名学生。

学校现有45名教职员工,其中43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41人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区级骨干教师9名。

学校历经百年的发展历程,几代人风雨兼程,塑造了学府路小学教师不畏艰难、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坚韧品格和学校良好的办学声誉。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镇江市学生行为规范化示范学校、镇江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镇江市绿色学校、镇江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京口区文明单位、京口区模范学校等众多荣誉。

2.2项目提出背景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人才的培养则要依靠教育。

进入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大力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搞好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是整个国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

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

近年来,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普遍改善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镇江市作为苏南城市,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驶入了快速道,城市框架在拉大,市政建设日新月异,镇江市正在朝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根据规划,在近年,城市人口增加。

在此基础上入学人口也会相应增多,随之对基础教育在规模上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迫切需求所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对“两基”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教育在经济发展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多方筹措资金,使许多中小学在校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变化。

政府的做法得到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赞誉。

京口区隶属镇江市的主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也大幅度的提高,区政府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从未间断过,基础教育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校舍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首当其冲,而校舍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校舍安全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空白到起步,再到逐步发展的过程。

1986年国家计委发布《关于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首次确立中小学校校舍建筑设计的规范。

1989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中小学危房修缮、改建工作的通知》,对校舍安全的投资、监管、危房鉴定标准进行规范。

1999年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舍危房修缮和改造的紧急通知》,关注校舍安全的资金问题。

2001年发布《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意见》,“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由此出台。

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意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在这30年中,就校舍安全政策指定的水平和实施的效果来看,校舍安全政策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我国校舍安全政策质量不断提高,中小学校校舍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校舍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农村中小学校校舍问题也开始被重视。

2008年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大量校舍倒塌,数以千计的师生被埋葬在废墟中,成为我们的锥心之痛。

校舍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国家相关部门又一次重申:

重构我们的校舍安全政策。

5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6月8日,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共同发布了《关于做好学校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及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级各类学校校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为保证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借鉴唐山地震后建筑设施抗震加固及近年来一些地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提高综合防灾能力的经验,200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

此次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和《江苏省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在全市开展中小学校舍检查确认工作。

经排查鉴定,学校4112平方米达不到本地抗震设防要求。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搞好基础教育工作的需要。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要加快发展,科教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各级各

部门都把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既要注重教育资源布局的合理性,

又要注重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把

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作为人才战略的基础工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增加教育投入。

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广泛普及,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校舍和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脱节,陈旧的校舍已经不能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入学儿童的需要,因此建设新校舍和改善旧校舍就显得尤为迫切,只有保证硬件设施齐全才能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积极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对创造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民族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增加居民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

2、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全国中小学校舍综合防灾能力的需要。

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校面貌有很大改善。

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

我国很多农村地处边远山区,气候多变,地形结构复杂,加之前

几年环保意识落后,树木乱砍乱伐,环境破坏严重。

自然因素与人为

破坏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灾害的破坏更具毁灭性。

2009年的汶川地震,大量校舍遭到破坏甚至倒塌,许多学生因此遇难,举国震惊。

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国范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提高中小学校校舍的抗灾防灾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该项目的建设,能依据现在的办学标准和建筑要求,在灾害防御上加入更多先进技术和措施,提升校舍的防灾抗灾能力,降低灾害的破坏性,保证师生生命安全。

经排查鉴定,学府路小学4112平方米达不到本地抗震设防要求。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无疑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学校校舍的安全问题,为孩子们上学提供一个稳定的受教育环境安心学习。

本项目所涉及的学府路学校鉴定情况如下:

学府路小学:

教学楼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抗震要求,需进行重建。

3、本项目的建设是保证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教育权利和接受优质教育是

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利益。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

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接受必要的教育不仅成为人们生存、

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随着我

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本项目

的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了基础教育能够顺利开展,满足人们受教育的

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保证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教育作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提

升有促进作用。

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为城市的发展增加动力;反之,

落后的基础教育会成为发展的障碍。

该项目的建设地区,多为农村和

边远山区,这些地区往往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缓慢。

良好的教育也是

招商引资和聚敛人气的一面旗帜,能吸引投资,发展生产。

对于投资

商而言,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对生产发展影响特别大。

其中

的软环境就是人文环境和教育环境。

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作为铺垫。

这就说明了教育对一个地区的商业价值提升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工作水平才能提高,才能有更多精力关注教育,进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使教育和经济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生活是所有家庭的核心,只

有孩子安全了,家庭才能美满幸福,只有每个家庭和睦我们整个社会

才能和谐进步。

关注孩子的安全,就是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将来。

此该项目的建设是保障整个社会安定的根本所在。

第三章场址概况及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

本项目涉及镇江市学府路小学。

是在原有校区规划的基础上对部分校舍进行抗震加固,建设地点周边都有较为完善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和使用的需要。

具体位置如下:

位置:

象山街道丹徒社区西寺巷64号

3.2城市概况

京口区教育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抓教育热点难点和涉及教育发展全局的重大工作,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3.3基础设施条件

1、供水

本项目学校用水均可利用学校现有的给水系统,可保证本项目用水需求。

2、供电

电力充足,市政供电设施完善,项目所在的各乡镇学校供电均由保证。

3、排水

本项目各学校所排污水均属于生活污水,排入学校原有场地内的污水管网。

4、通讯

本项目各学校所在区域已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整个区域,可满足项目区域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

5、交通运输

本项目位于京口区象山街道,学校所在地周边均有街道,交通便利,教师和学生出行便利。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4.1设计依据

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86);

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5、《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l33—90);

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4、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等;

l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4.2总体概况

根据《国务院公关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和《江苏省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

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及镇江市实际,特制定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目的是通过在镇江市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避险安全要求。

本项目需要加固的建筑分别是:

一号教学楼1221平方米,二号教学楼954平方米,三号教学楼938平方米,行政办公楼999平方米。

建设面积合计4112平方米。

4.3建设内容

本项目涉及建设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原有建筑的抗震加固。

学校的建设情况如下:

学府路小学改造建筑一览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建筑结构

层数

抗震设防烈度

数量

面积

(平方米)

加固部分

1

1号教学楼

砖混

2

8

1

1221

2

2号教学楼

砖混

3

8

1

954

3

3号教学楼

砖混

3

8

1

938

4

综合楼

砖混

3

8

1

999

学府路小学位于京口区象山街道丹徒社区,占地面积10332平方米,校区场地为标准矩形。

学校大门设在场地南侧中部,通向南侧村路。

加固的教学楼位于校区北侧和西侧。

4.4加固方案

本学校的加固项目主要是在学校原有建筑基础上抗震加固,在其原址上进行。

本项目加固建筑均属于砖混结构。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有关规定及项目使用功能,确定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该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4.4.1基础施工

1、施工顺序施工放线——基槽开挖——检查轴线、标高——浇垫层砼——养护——砌条石基础——地圈梁

2、施工工艺

(1)地槽开挖采用人力开挖方式进行,开挖过程中其土石方应及时运至现场指定位置放置,严禁场内土石方乱弃。

(2)地槽开挖施工应有序进行,不得随意切断场内临时排水沟道,开挖某处地槽前应将要切断的临时排水沟道改道后再行施工,以免造成现场排水不畅。

(3)垫层砼浇好后,在垫层上抄平并弹好中心线,经检查合格,做好隐蔽验收资料,再砌条石基础、关模扎筋浇地圈梁。

条石基础的组砌要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施工时,砂浆打座灌缝应密实,组砌得当,收阶合理,不得有松动、通缝,漏灌砂浆等现象。

(4)基础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土方回填。

基础工程完成后,用经纬仪放出各条轴线墨线,用水平仪侧出基础设计表面标高,经建设、质检、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对基础进行全面验收,作出鉴定并签字后,才能进行主体施工。

主体施工前应将开挖基槽剩下的土外运出场,以免影响主体的砌筑。

4.4.2主体结构施工

钢筋砼工程

1、钢筋绑扎均采用就位绑扎,绑扎前先将操作面清扫干净,认真考虑好绑扎顺序,与水电预埋管安装紧密配合,交又穿插一次绑扎就位.钢筋半成品入场后,按设计图、计划检查规格、数量,并复核质量合格证,抽检报告,焊接报告资料,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加强对钢筋成品的保护,钢筋在绑扎过程中,必须保护好预埋管件、铁件,严禁乱踩钢筋。

2、混凝土施工本工程现浇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现场搅拌混土满足施工需要,施工时注意控制噪声污染和粉尘飞扬。

本工程混凝土为自拌混凝土塔吊运输就位。

现场混凝土制备与浇筑方法如下:

(1)施工准备

1)材料

①水泥泥选用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各种指标应分别符合《硅酸盐水泥·通硅酸盐水泥》标准。

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

②砂根据特细砂砼规范。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及其以上的采用渠河砂,其余的采用特细砂。

③石子(碎石)

石子宜选用石灰岩并取样确定.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石子中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C1O和C1O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0和C10以下,可放宽到40%。

④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

2)机具

①混凝土搅拌机,按搅拌方式采用强制式。

②振动器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和平板式振动器。

③台秤.能称量200Kg以上材料,且有CMC标志。

④斗车(手推车)。

3)操作工艺

①浇筑前对模板浇水湿润,柱模扳的清扫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并检查钢筋接头是否焊好,垫块是否加好。

②根据配合比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要过称。

③装料顺序:

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④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

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至开始卸料时止规定采用。

⑤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在现场运输工具采用混凝土吊斗。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采用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