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73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9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处理调试方案.docx

水处理调试方案

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

HS03(7.5.1)-16

共37页

修订状态

A/5

标题

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设备操作规程

受控状态

发放号

1.0设计指标及工艺流程……………………………………………………………………2

1.1水量和水质………………………………………………………………………………2

1.2设施和设备………………………………………………………………………………2

1.3工艺流程示意图………………………………………………………………………2

2.0污水处理系统控制工艺………………………………………………………………3

2.1各车间外排水及水处理进水指标………………………………………………………3

2.2斜网过滤器………………………………………………………………………………3

2.3一沉池出水………………………………………………………………………………3

2.7调节、预酸化池运行控制………………………………………………………………

2.8IC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控制………………………………………………………………

2.4外排水指标(内控)……………………………………………………………………3

2.5生化池运行控制指标……………………………………………………………………3

2.6污泥处理…………………………………………………………………………………4

3.0指标检测频率……………………………………………………………………………4

4.0设备的操作及维护………………………………………………………………………4

5.0试水、试车与操作规程…………………………………………………………………13

6.0调试方案…………………………………………………………………………………21

6.1活性污泥的运行管理……………………………………………………………………21

6.2管道与设备的运行管理…………………………………………………………………29

6.3活性污泥的接种…………………………………………………………………………35

6.4活性污泥的驯化期………………………………………………………………………35

6.5试运行……………………………………………………………………………………35

6.6系统的运行………………………………………………………………………………36

6.7水质测定中异常现象及解决对策……………………………………………………36

 

1.0设计指标及工艺流程

1、设计指标及工艺流程

1.1、水量和水质:

本系统处理采用先进、成熟的“预处理+IC厌氧处理+带生物选择器的深层曝气法”的工艺处理,设计处理能力平均为:

10000m3/d(24小时连续运行)。

进水水质设计值:

水质

指标

Q

(m3/d)

CODCr

(mg/L)

BOD5

(mg/L)

SS

(mg/L)

pH

水温

(℃)

进水

10000

5500

2000

3500

6.0-9.0

20-42

出水水质设计值:

水质指标

Q

(m3/d)

CODCr

(mg/L)

BOD5

(mg/L)

SS

(mg/L)

pH

厌氧出水

10000

≤1400

≤500

6.0-9.0

系统总出水

10000

≤150

≤30

≤70

6.0-9.0

1.2、设施和设备:

1.2.1、主要设施有

名称

集水池

初沉池

调节池

预酸化池

IC厌氧反应器

生化池

二沉池

污泥浓缩池

有效容积(m3)

222

2797

1216

998

2400

10440

2467

755

1.2.2、主要设备:

见附页

1.3、工艺流程示意图:

1.3.1、污水自生产车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经格栅后,将较大的污染物拦截后,进入集水池进行水量调节。

经潜水排污泵提升至斜网过滤器去除大部分固体杂物(滤物去浆回收系统)后,进入初沉池。

在初沉池内经自然沉降去除大部分污染物(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后,进入调节池中进行水质均和调节,然后自流进(或泵提升)予酸化池进行厌氧酸化分解。

酸化后的水进入厌氧反应器后进入生化池的厌氧区。

通过厌氧微生物,去除部分污染物,进入好氧区。

通过好氧微生物再次脱去部分污染物后,进入二沉池。

经自然沉降进行泥水分离后(或进入预留的深度处理区),再进入排水计量槽排放或回用。

1.3.2、泥路:

初沉池、二沉池沉淀下来的污泥,经泵送入污泥浓缩池,经自然沉降进行泥水分离(水泵送斜网或回流到集水池)后用泵送至污泥脱水系统,经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85%后外运或送干化场。

1.3.3、气路:

空气经罗茨鼓风机加压后,通过空气管路,送到位于生化池池底的曝气管,通过曝气头均匀分散到池中,为微生物提供足够的氧气。

2.0污水处理系统控制工艺:

2.1各车间外排水及水处理进水指标(参考):

指标

SS(≤)

COD(≤)

BOD5(≤)

PH

温度

备注

单位

PPm

mg/L

mg/L

/

C

一车间1#机外排水

2500

5600

/

6.3-7.0

/

90目网过滤后检测

三车间3#机外排水

2000

4000

/

6.3-7.0

/

三车间5#机外排水

2000

3800

/

6.3-7.0

/

一车间7#机外排水

3200

4800

/

6.3-7.0

/

进水处理车间污水

2600

5000

1800

6.3-7.0

/

2.2提水泵

2.2.1集水池提水流量控制在416±50m3/h。

2.3斜网过滤器:

2.3.1斜网目数90目,60天(参考)更换一次网子,保证斜网滤水正常。

2.3.2浆渣浓度:

按《生产工艺通知单》执行。

2.3.3网下水指标:

(参考)

指标

SS(≤)

COD(≤)

BOD5(≤)

PH

温度

备注

单位

mg/L

mg/L

mg/L

/

C

网下水指标

2000

5500

/

6.3-7.0

/

当网下水COD超过5100mg/l或SS超过2000mg/l时,一沉池进口投加PAC(聚铝),降低进水负荷。

加入要求参照工艺单执行。

2.4一沉池出水:

(参考)

指标

SS(≤)

COD(≤)

BOD5(≤)

PH

温度

污泥

单位

mg/L

mg/L

mg/L

/

C

%

PH

一沉池出水

190

4000

/

6.3-7.0

20-30

≤0.4

6.0-6.8

2.9调节、预酸化池运行控制

2.9.1控制预酸化池出水PH在6.5-8之间,如出水PH值偏低,加碱液调节PH值。

2.9.2根据池中水的VFA值调制控制水在预酸化池中的停留时间,让预酸化池水中的VFA保持在COD总量的30%-50%之间,酸化度较低时加大停留时间,反之则减小停留时间。

2.10IC反应器的运行控制。

2.10.1由于系统缺N、P需补充N、P元素,是进水中C:

N:

P=350:

5:

1;

2.10.2严格按照设计流量均匀进水,使池内污泥能混合均匀,24小时内流量变化不得超过20%。

2.10.3IC反应器指标

指标

SS(≤)

mg/L

COD(≤)

mg/L

BOD5(≤)

mg/L

PH

温度℃

VFA(≤)

mg/L

碱度(≥)

mg/L

备注

进水

800

6000

/

6.5-8

32-38

30%-50%的COD量

/

出水

300

2100

/

7-8

32-38

200

1000

2.5生化池运行控制:

2.5.1由于系统缺N、P需补充N、P元素,使进水中C:

N:

P=100:

5:

1。

2.5.2指标控制:

指标

DO

(溶解氧含量)

MLSS

(污泥浓度)

PH

水温

SV30(污泥沉降比)

SVI

(污泥体积指数)

单位

mg/l

mg/L

/

C

%

/

生化池

2.0-3.5

4000-6000

7.0-8.0

20-40

≤80

50-120

注:

DO数值为:

南、北生化池出水口往东2m处,南北侧各测1个。

SVI(污泥体积指数)=生化池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溶积(ml)/污泥干重(g)

③一沉池出水COD在2800-3200mg/L时,生化池污泥浓度控制在4000-4400mg/L;

一沉池出水COD在3200-3600mg/L时,生化池污泥浓度控制在4400-4800mg/L;

一沉池出水COD在3600-4000mg/L时,生化池污泥浓度控制在4800-5500mg/L;

2.5.3:

曝气膜控制工艺:

2.5.3.1风机运行:

使用台数根据溶解氧含量进行调节,必须首先使用安装变频器的风机。

2.5.3.2进风压力:

总管0.055-0.07MPa。

2.6二沉池指标(参考):

视实际运行情况调整。

回流污泥416±50m3/h,外排污泥180±20m3/h.

2.7外排水指标:

指标

外排标准

SS≤

COD≤

BOD5≤

PH

温度

氨氮

单位

/

mg/L

mg/L

mg/L

/

C

mg/L

外排水

国家标准

400

500

300

6.0-9.0

/

35

公司内控标准

300

400

230

7.0-8.0

/

25

2.8污泥处理:

2.8.1浓缩前污泥浓度1.0-2.0%。

2.8.2阳离子酰胺浓度0.1%-0.3%,加入量根据出污泥浓度进行调整。

2.8.3污泥浓缩出水浓度0.1%以下。

2.8.4污泥经浓缩、脱水后污泥含水率≤85%。

3.0指标检测频次

序号

检查部位

检查人

检查内容

检查次数

记录形式

记录保存部门

1

各车间外排水(90目网过滤后)

化验员

SS、COD、PH值、温度

1次/白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2

格栅前白水(90目网过滤后)

化验员

SS、COD、PH值、温度

1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3

斜网下水

化验员

COD、PH值、SS、温度

1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4

一沉池出水

化验员

COD、PH值、SS、温度

1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5

外排水

化验员

COD、SS、PH值、温度

1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6

南/北生化池

化验员

PH值、SS、温度

1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7

南/北生化池

化验员

DO值、风机频率

3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8

南/北生化池

化验员

沉降比、污泥体积指数

3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9

南/北生化池

化验员

微生物情况

1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10

南/北生化池

化验员

MLSS

3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11

一沉池出水

化验员

BOD、氨氮

1次/周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12

二沉池出水

化验员

BOD、氨氮

1次/周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13

污泥

化验员

干度、出水浓度

1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14

污泥灰分

生产部化验员

灰分

1次/周

污泥灰分、水分原始记录表

生产部

15

一沉出泥

化验员

出泥浓度、PH

1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16

污泥浓缩池

化验员

污泥浓度、溢流水浓度

1次/班

化验记录

水处理车间

4.0设备的操作及维护

4.1格栅除污机安全操作规程

4.1.1开机前各润滑部位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4.1.2安装完毕空载运行数小时,无故障后方可进水投入正常运行

4.1.3定期检查电机、减速机等运转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件;

4.1.4每班检查拨动支架组件,及时排除夹异物。

4.2WQ系列潜水泵安全操作规程

4.2.1使用条件:

介质温度不超过400C,介质密度不大于1.05,PH值范围4-10范围内;

4.2.2泵体必须在液位以下工作;

4.2.3按启动按钮,待启动盘换相正常运行后方可离开;

4.2.4运行过程中,定期检查电控柜报警信号指示,正常累计运行数千小时报警一次属正常现象,报警后要及时更换油室内的油(N10或N15机械油);接线腔内漏水探头报警并挺泵时,必须毫不延误地查清原因并排除进水原因。

4.3潜水搅拌机注意事项

4.3.1决不允许用潜水搅拌机的电缆起吊或悬挂潜水搅拌机。

在搬运或悬挂潜水搅拌机时,可用带钩的链条钩在起吊板上。

4.3.2如果潜水搅拌机仍在使用或浸在水中,在00C以下的气温时,可继续使用。

4.3.3潜水搅拌机使用油脂或润滑油进行润滑。

由于密封磨损,油脂或润滑油会漏出,这时,请赶快将潜水搅拌机送至本厂维修部或委托维修点,更换密封,以免电机进水将其烧坏。

4.3.4未切断电源时,不得移动潜水搅拌机,人不得进入水中。

4.3.5潜水搅拌机安装以后,不能长期浸在水中不用,建议每半个月至少运行4小时以检查其功能和适应性,或提起放在干燥处备用。

4.3.6潜水搅拌机必须保证安全接地。

4.3.7潜水搅拌机的油室在出厂前,已注入适量的润滑油,该油应每年进行更换。

4.4中心传动浓缩机维护及注意事项

4.4.1中心传动浓缩机应连续运转,不能间断,如要停止,间歇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因污泥沉积或形成板结,并使机械过载而产生故障。

4.4.2中心传动浓缩机要停止不用,一定要将池内泥水排净后,在停止中心传动浓缩机的旋转。

4.4.3中心传动浓缩机每年至少清洗一次,并对中心传动浓缩机减速机进行必要的检查、维修。

4.4.4经常检查电机、驱动机运转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尽早停机检查并排除故障。

4.4.5减速机,新机工作400-500小时后更换润滑油一次,换油时应将旧油排尽,并将沉淀物排除干净,以后每运转5000小时换油一次发现油面过低时,应补充润滑油。

4.5周边传动半桥式挂泥机维护及注意事项

4.5.1刮泥机的使用

a将池中注满清水,以保证刮泥机的起动和运转平稳。

b启动按扭开关,进行开车。

4.5.2、刮泥机的维修:

刮泥机要经常进行维护,每年大检修一次,在维护和检修时应经常做到:

a刮泥机运转时应保持减速机内的油标位置和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定期在各活动部位加润滑油;

b检查刮泥机水上各连接零件是否有松动;

c检查转动密封装置的密封性

d每半年应检查集电装置内电碳刷的磨损情况,对磨损严重的应预以更换;

e大检修时要检查水下各零件的腐蚀情况,各密封元件的密封情况、橡胶刮板磨损情况等。

4.5.3刮泥机运行时应注意

a减速机最初投入使用时,应向机内加入润滑油。

b运行150小时后应更换新油,热机换油,并须冲洗干净,以后3-6个月换油一次。

c本机设有过电流保护装置,一旦发生故障能自动停车,以保护电机安全。

d停车排除故障后,须重新开车时如果起动困难应将刮泥机推动后在启动电机。

e刮泥机为连续工作制,遇到故障长时间停机后,再次开启前需放空池中污水、人工去除沉积污泥,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f池内水面结冰,应在解冻或破冰后才能进行,不要将石块等杂务掉入池内。

4.6罗茨风机安全操作规程

4.6.1开机前检查防护设施是否齐全,主、副油箱油位应保证在油位计的两条红线之间;

4.6.2接通冷却水,按启动安钮,待启动盘换相正常启动后方可离开;

4.6.3运转过程中经常检查轴承、润滑油温度、电流表的示值。

进气温度不高于400C,润滑油温度不高于650C,轴承温度不高于950C;

4.6.4、运转过程中,机壳、墙板、油箱等出现异常振动或过热现象时,应立即停车检查;

4.6.5在长期运转过程中,由于叶轮、机壳的锈蚀,致使工作间隙增大,内泄漏加大,机壳温升及排气温度增高,流量减少。

此时应当停机测量间隙,采取校正措施;

4.6.6检查吸气和排气的压力,可确认鼓风机的运转工况是否正常;

4.6.7停机时,必须先卸压,再停机,最后关冷却水。

如操作不当,带负荷停车或突然停电停车时,高压气体回流,造成叶轮与机壳碰撞,甚至损坏设备。

4.7浓浆泵的使用

4.7.1起动:

4.7.1.1准备必要的扳手和工具。

4.7.1.2检查机座,轴承和油腔无润滑油。

4.7.1.3检查空心轴和轴密封程度是否适当,填料压盖不可将盘根压得过紧,允许呈滴状渗出。

4.7.1.4用手或管子钳转动联轴器,注意泵体内有无异物碰撞杂声和卡死现象,如有清除后方可开车。

4.7.1.5将料液注满泵腔,切勿于摩擦运转,以免损坏衬套。

4.7.1.6安全出液管的闸阀。

4.7.1.7开电动机。

4.7.2停机:

4.7.2.1关闭吸水管阀门

4.7.2.2关闭排水管阀们

4.7.2.3停止电机

4.7.2.4当泵处于长期停止工作时,应将泵腔内料液放净,并用水或整齐冲洗。

4.7.3运转:

4.7.3.1经常检查泵和电机轴承温升情况,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50C。

4.7.3.2及时补充润滑油,保证轴承润滑良好

4.7.3.3运转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噪声或过大振动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

4.7.3.4当流量显著减少,说明橡胶衬套已磨损,应更换新衬套后在运转。

4.8氟塑料合金离心泵使用和维护

4.8.1每次开泵前先用手盘动联轴器,检查转动是否灵活,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4.8.2检查支架油室的油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4.8.3开进口阀供给液源,若没有流注高度时,必须先向泵内罐满液体。

4.8.4关闭出口阀及压力表旋塞。

4.8.5上述步骤完成后,启动电机打开压力表旋塞,看压力表指示是否在正确位置。

4.8.6缓慢打开出水阀门,这时压力表指示压力随出水阀门打开的大小程度化,

4.8.7当压力表指针指到所需时的位置时,可停止出水阀门大小调整。

当需要停车时,可停止出水阀们大小调整。

4.9污泥螺杆泵的使用

4.9.1起动

a)准备必要的扳手和工具;

b)检查机座,轴承和油腔无润滑油;

c)检查空心轴和轴密封程度是否适当,填料压盖不可将盘根压得过紧,允许呈滴状渗出;

d)用手或管子钳转动联轴器,注意泵体内有无异物碰撞杂声和卡死现象,如有清除后方可开车;

e)将料液注满泵腔,切勿于摩擦运转,以免损坏衬套;

f)安全出液管的闸阀;

g)开电动机。

4.9.2停机

a)关闭吸水管阀门;

b)关闭排水管阀们;

c)停止电机;

d)当泵处于长期停止工作时,应将泵腔内料液放净,并用水或蒸汽冲洗。

4.9.3运转

a)经常检查泵和电机轴承温升情况,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5℃;

b)时补充润滑油,保证轴承润滑良好;

c)运转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噪声或过大振动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

4.9FlexAirTMMagnumSDM曝气管的使用和维护

4.10.1存储

4.10.1.1FlexAir采用橡胶膜作为曝气的介质。

在操作及储存橡胶膜中要倍加小心,以防止膜撕裂、戳破或弄脏。

曝气器在安装之前要储存,采用最初未开封的纸箱。

置于干净、阴暗的地方,以防止潜在的机械损坏。

4.10.1.2所有曝气管道和曝气器都应避免弯曲、破裂或者软化。

在储存产品时应注意适当的堆放,防止有弯曲,并保证有适当的覆盖物和足够的通风以避免受热或者直接的日照。

4.10.2管道的水冲洗和鼓气清洁

以下步骤可用于清洁微孔或中孔曝气系统的管道。

4.10.2.1水冲洗

当清洁已经装好的管道系统,而管道太长不便于采用手工清洁时,建议采用水冲洗。

当管道安装之前小颗粒的杂质还不能去除的话,建议采用此法,同时此方法还可以与鼓气清洁配合使用。

当同时采用水冲洗和鼓气清洁时,应先进行水冲洗;用水冲洗系统时,使水源与输气管接头连接,或者使每个接头与每个支管连接。

如果冲洗水是通过管道与接头连接的,那么必须堵住或拔掉接头,这样水就不会进入鼓风机了;必须采用洁净水。

没有必要使用饮用水,但是冲洗水必须不含淤泥或杂质颗粒;在用水冲洗支管之前,先用水冲洗接头。

冲洗接头时,先充满水,然后打开末端支管,这样就在接头内产生至少为2ft/s的流速;接下来,一个一个的冲洗支管,建议流速为5~6ft/s。

打开一个隔离阀,由于水是通过接头用泵抽吸上来的,所以能够形成巨大的冲力。

打开支管的端盖或者一两个空气出口钻孔,以便于水连同杂质排出管道;每个支管都按照上述清洁步骤完成,清洁的同时连续打开和闭合每个支管的隔离阀;冲洗主要接头/支管的另一种方法是,每个支管可以脱离主接头来清洁。

使用这种方法时,单个支管应与主接头断开,然后清洁。

4.10.2.2鼓气清洁

在系统最初启动时,将释压阀的重物和端盖移去。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管道系统中阀关闭或堵塞而对鼓风机所造成的危害。

端盖和重物应重新置回释压阀,以保证系统适当的运行压力;注意:

当鼓风系统采用溢流阀时,它应在上述使用释压阀步骤的地方运行;启动鼓风机之前,打开所有支管的阀门。

打开输气支管的末端,使得空气和杂质能够从系统中排出。

这可以通过移开支管末端的端盖来完成;为了增加通过接头和输气管的气流速度,鼓风机应在最大能力下运行。

此外,需要关闭支管的一些截止阀,以达到较高的流速。

高流速对于吹掉沉积的杂质是必要的;随着支管不断地被清洁,隔离阀应保证其余的支管能够通过鼓气来达到清洁的目的;鼓气完毕之后,关掉鼓风机,封住支管。

装上FlexAir曝气器,在往池中充水之前,要打开所有的隔离阀;如果只采用鼓气来清洁管道,那么就可以往池中充水来检验曝气器的运行了。

4.10.3FlexAirTMMagnumSDM曝气管启动

4.10.3.1曝气/混合系统启动

启动的大致步骤如下:

在池子中充满水以确保管子和曝气器在一个水平线上。

按要求调整支撑或曝气器。

继续往池子中充水直到曝气器在水面以下1”~2”。

如果有气体泄漏的话,会影响到曝气器。

打开鼓风机,让空气进入FlexAir系统。

检查管道和曝气器是否有泄漏,并按需要更换。

当有气体持续进入系统中时,继续往池子中充水,直到达到设计水深。

4.10.3.2鼓风系统

在最后通电及启动FlexAir曝气系统之前,鼓风机的元件应该全部安装好,并全部处于服务状态。

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应小心,以尽量避免空气中的颗粒进入曝气系统。

因此应安装进气过滤器,并在鼓风机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运转。

过滤器的效率为99.5%,可去除2微米以上的颗粒。

用于清洁鼓风机所使用的任何溶剂应避免进入曝气管中。

空气中的颗粒或者溶剂进入曝气管道会造成曝气膜的损坏。

在完成鼓风机制造商所建议的工作之后,进行启动步骤。

按鼓风机启动说明进行启动

4.10.3.3输气总管

检查气管和曝气接口有无松动,或者已被毁坏的管道。

在系统运行之前将毁坏的管道和接口更换掉。

4.10.3.4系统启动

启动系统时,打开供气系统中所有的阀,包括鼓风机关闭阀、初始阀和支管分离/截止阀。

这份说明假设由单个鼓风机供气的所有的曝气池中的水面都是齐平的。

如果水平面有所变化,水平面较低的池子就需要用阀进行调节以避免曝气不均匀。

阀没有全部打开会导致鼓风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