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84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docx

枣园隧道开工报告

宛坪高速公路B7合同段

K47+685K47+955

枣园隧道

 

承包单位:

山东通达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武汉市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

 

二00五年三月三十日

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枣园隧道起讫桩号为K47+685-K47+955,全长270米(其中隧道进口有8米的明洞,出口有15米的明洞),隧址区属于中低山地貌,隧道进出口段基岩裸露。

山坡坡度20-30°,地面标高在290.00-350.00m之间,相对高差60.00m。

隧址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K2)细砂岩夹泥质砂岩。

黄褐色-棕红色,细粒结构,厚层状结构。

全-强风化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呈微张状,岩体呈块状;弱-微风化岩体,节理偶见,呈闭合状,岩体呈巨块状。

隧道进出口岩体均为全-强风化细砂岩,风化强烈,裂隙较发育,稳定性较差,开挖施工不当时易坍塌。

二、施工队伍组织

安排一个队伍从进口开始施工,具体人员安排如下表:

施工队人员配置一览表

1、主要管理人员

队长1人、副队长1人、技术主管1人、试验员2人

、质检员2人、安全员1人

2、洞身掘进

钻爆46人、出渣20人、其他8人

3、初期支护

钢支撑28人、喷锚24人、其他6人

4、二次衬砌

前台15人(后台及运输由砼拌合站负责)

5、其他

10人

6、合计

165人

三、施工技术方案

枣园隧道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架支护,二次衬砌及中隔墙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同时增加管棚、小导管、超前锚杆等预加固措施,各类围岩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如下表:

枣园隧道围岩复合式衬砌支护设计参数表

项目

单位

围岩类别

类(浅埋)

类(深埋)

Ⅲ类

超前支护

类型

Φ89大管棚

Φ50小导管

Φ50小导管

间距

cm

40

40

40

长度

m

20

5

5

喷射混凝土

C25混凝土

cm

30

30

25

径向锚杆

直径

mm

Φ25

Φ25

Φ25

长度

cm

400

400

350

锚杆布置

cm

100×75

100×75

100×100

钢筋网

直径

mm

φ8

φ8

φ8

钢筋布置

cm

20×20

20×20

20×20

钢架

工字钢架

型号

I25a

I25a

I20b

间距

cm

75

75

100

二次衬砌

C25钢筋混凝土

cm

50

50

45

仰拱厚度

C25钢筋混凝土

cm

50

50

45

1隧道洞口段施工

洞口段土石方采用挖掘机明挖施工。

开挖前先施工洞口边仰坡外的截水沟,开挖过程尽量避开雨天施工。

孤石和挖掘机挖不动的围岩,采用小型控制爆破。

开挖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坡度,从上至下进行,随挖随支护,施工过程中加强防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

边坡、仰坡上浮石、危石及时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处予以修整平顺。

当开挖至管棚套拱的位置和标高时停止开挖,以作为洞口段管棚施作平台,待管棚施作好后继续开挖。

明洞段和洞门一次开挖完成。

开挖完成后,先施作明洞段仰拱、中隔墙和两侧边墙基础混凝土,再模筑进行明洞洞身衬砌和洞门施工。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及时进行洞背回填。

施工工艺见表1-1《隧道洞门和明洞段施工工艺框图》。

2隧道开挖

根据设计要求及围岩情况,本隧道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

(1)中导洞开挖

Ⅱ类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5~8m,上下台阶均利用简易台架进行开挖作业,并及时施作临时支护。

Ⅲ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

(2)侧导洞开挖

中导洞开挖一定距离后,适时进行侧导洞的开挖,开挖方法和台阶长度同中导洞。

右导洞滞后中导洞8~10m,左导洞滞后左导洞8~10m。

(3)中隔墙施工

中导坑贯通后,采用中隔墙衬砌台车模注中隔墙钢筋混凝土。

为加快施工进度,中隔墙衬砌施工时均与正洞开挖方向相同,以利平行进行正洞的开挖与支护作业。

 

表1-1隧道洞门和明洞段施工工艺框图

 

中隔墙顶及墙基采用RD25中空注浆锚杆进行加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端头嵌入墙基50cm,间距100×75cm,L=3.5m。

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预埋件及φ100mmPVC塑料泄水管,并预留压浆管。

(4)正洞开挖

待中隔墙施工砼达到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正洞洞身的开挖施工。

正洞洞身采用环形开挖,中心预留核心土法,施工采用机械开挖,必要时进行光面爆破;

施工中软弱围岩必须坚持“短进尺、弱爆破、管超前、严注浆、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

开挖时注意少扰动岩体,严格控制超欠挖,初期支护紧跟工作面及时封闭成环,以保证结构稳定。

隧道右(左)侧主洞室开挖支护时,先采用I20b工字钢支撑做好中墙右(左)侧空洞的支护,以防中墙不平衡受力压弯破坏。

详见图1-2《隧道开挖方法示意图》。

3隧道出碴运输

隧道出碴采用无轨出碴方式,导坑采用人工或装载机配合运输机械出碴;正洞采用ZLC-50C侧卸式装载机装碴,5T自卸汽车运碴至弃碴场。

4隧道施工支护及超前支护

4.1隧道施工支护

喷砼:

采用湿喷机作业,喷料由洞外拌合站集中拌料,砼运输车运到工作面。

锚杆安装:

在初喷砼初凝后及时进行,确保锚杆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钢筋网:

钢筋网施工在锚杆施作好后进行。

将洞外加工成片的钢筋网随高就低紧贴初喷面,并固定牢固。

拱架安装:

采用人工安装,用纵连钢筋连接,拱脚置于牢固的基础上,拱架背后间隙用喷砼喷填。

详见表1-3《隧道锚、网、喷支护施工工艺框图》。

4.2隧道超前支护

(1)、超前大管棚

钻孔前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准确定位。

钻孔采用钻机从导向管钻进,每钻完一孔即顶进一根钢管,注一孔浆。

管棚钢管采用Φ89×5无缝钢管,采用机械顶进。

注浆采用液压注浆机注浆。

施工工艺见表1-4《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框图》。

表1-3隧道锚、网、喷支护施工工艺框图

 

 

表1-4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框图

 

(2)、超前小导管

小导管管口设止浆塞,钻孔后安装时用带冲击套的风钻钻杆钻进顶入,注意保护管口不受损变形。

小导管布设后,注浆前对开挖面及5米范围内的坑道喷射厚50~100mm的混凝土予以封闭。

注浆材料配合比根据地层情况和胶凝时间要求,并经过试验而定。

注浆压力为0.5~1.0Mpa,注浆4~8小时后方可进行开挖。

施工工艺见表1-5《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

5隧道施工排水

隧道反坡排水采取设置临时积水坑,泥浆泵抽水,通过排水管路排出洞外污水处理池;顺坡排水施工时则在开挖面设临时积水坑,通过一侧设置的临时排水沟顺坡排出洞外污水处理池。

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排至指定排污渠道。

6隧道结构防排水

隧道结构防排水遵循“以排为主,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隧道结构防排水包括衬砌砼自防水、设置纵、环向盲管,铺设1.5mm厚改性LDPE防水板(内贴土工布)以及砼结构施工缝、变形缝的橡胶止水带及拱墙基础横向泄水管的设置。

(1)盲管施工

施工时,用钢筋夹固好并在接头处外缠无纺布并用麻絮堵塞两端,防止在浇注砼时移位及堵塞管子。

 

表1-5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

 

 

 

 

(2)防水板施工

施工时采用作业台架,进行基面处理和铺设防水板,基面处理超前防水板铺设两个循环。

土工布用射钉固定,防水板焊接在专用塑料固定片上。

铺设时,先固定拱部,从拱部向两侧固定,边铺边用电热压焊器将防水板与垫片加热粘合。

两幅防水板之间采用专用熔接器热熔粘结。

防水板接头时,下部防水板反压上部防水板、下坡处防水板反压上坡处防水板。

防水板铺设时在凹凸处适当增加固定点,点间防水层不紧绷,保证二次模注砼浇注时不损坏防水板。

施工方法及工艺详见图1-6《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方法示意图》。

(3)橡胶止水带的施工

连接采取搭接或复合接,施工过程中加强混凝土振捣,排除止水带底部气泡和空隙,使其与砼紧密结合。

7隧道二次衬砌施工

二次衬砌施工与开挖作业面的距离控制在50m之内并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

采用9m长液压整体钢模衬砌台车,衬砌砼由洞外自动计量站生产,砼输送车运到工作面,砼输送泵泵送入模。

施工方法见图1-7《隧道衬砌施工方法示意图》。

 

 

(1)边墙基础、仰拱及回填、路面砼基层施工

仰拱采用大样模板,由仰拱中心向两侧对称浇注成形。

当仰拱拆模后即进行仰拱填充、边墙基础。

基层先于衬砌浇注,开挖后尽快施作边墙基础、仰拱、隧底填充及路面砼基层。

路面砼基层采用砼运输车运送,平板振动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振动梁振动找平。

(2)拱墙衬砌施工

台车就位前先绑扎好钢筋,钢筋在洞外加工成形,洞内安装,然后进行台车定位。

模板台车就位后砼由洞外拌合站集中生产,砼运输车运至工作面,泵送入模。

在模板台车上开工作窗,内侧面安设附着式振捣器,浇注过程中利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振捣器及输送泵压力使砼密实。

根据试块强度由工地中心试验室确定脱模时间。

脱模后砼表面采用洒水养护,养护期≮14天。

施工工艺见表1-8《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框图》。

 

表1-8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框图

 

 

 

 

 

8隧道施工通风、防尘方案及管线布置

8.1施工通风及防尘方案

本隧道长度较短,根据施工特点导洞开挖时采用“压入式通风”方案。

正洞施工时因导洞已贯通,自然通风即可。

采用轴流风机,φ800mm拉链式软风管。

风机摆放于距洞口25m之外,风管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15m。

以利避免污风循环和提高通风效果。

为改善洞内施工环境,减少粉尘污染,必要时辅以水幕降尘器降尘。

水幕降尘器喷水颗粒细,产雾量大,能够封锁整个隧道断面,除降尘外还可以吸收易溶于水的有害气体(硫化物及氮化物等)。

8.2管线布置

洞内管线悬挂详见图1-9《隧道施工通风及管线布置示意图》。

9隧道路面施工

隧道路面设计为水泥砼和沥青砼复合路面。

本次工程招标范围为水泥砼

路面施工。

砼路面模板采用钢模,砼在拌和站集中拌制,采用6m3砼运输车运输,人工配合机械摊铺,用平板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施工工艺见表1-10《隧道路面施工工艺框图》。

表1-10隧道路面施工工艺框图

 

 

 

 

 

10隧道洞内预留、预埋及装饰施工

(1)隧道预留、预埋工程施工

施工过程中先准确放出预埋件的位置、制作好需预埋的构件,衬砌台车就位后,测量放样,固定好预埋件,保证位置准确。

预留部分则在衬砌时依靠模板台车固定模型,灌注过程中也随时观察随时纠正偏差。

模板台车脱模后及时脱去预留洞室的模型,修整预留洞室的棱角,检查洞室的尺寸,保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隧道装饰工程施工

自制可移动、可升降式作业台架,采用空气压缩机、高压无气喷涂机(含配套设备)施作。

防火涂料喷涂操作在一个分区内连续进行,分次喷涂完成。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漏涂、透底、流坠”等弊病,边施工边修整。

11隧道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和光面爆破、喷锚支护是新奥法施工的三大支柱。

由专门的量测小组实施量测计划,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1)量测计划

量测项目、方法和频率及测点布置严格按设计进行。

除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锚杆抗拔力等必测项目外,还备齐选测项目所用仪器、设备等,必要时立即实施选测项目。

(2)数据处理

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当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掌握位移变化规律,指导施工。

(3)量测管理

将量测结果迅速、正确地反馈到设计及施工中去,并在整个隧道施工中积极、连续地进行量测,以获得良好的成效。

详见表1-11《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框图》

 

表1-11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框图

 

12隧道超前地质预探、预报

从超前预报中可获取详实可靠的地质信息,能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为正确地选择施工方法、优化支护设计提供依据,指导施工。

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拟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工作面钻探测孔、工作面地质素描为主等手段对岩体特征、隧道水文变化情况等作地质超前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项目见下表: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项目综合表

项目

预报主要内容

主要方法/仪器

重点预报地段

常规预报

围岩

类别

岩性特征,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和岩体结构特征

地质素描法,TSP203,物探法

断层破碎带

软弱围岩地段

水文

状况

水量大小、压力、变化规律,环境水文地质特征

钻探孔/测流计,TSP203,压力计

富水地段

异常预报

破碎带

位置,规模,破碎程度,充填情况,含水情况

钻探孔,TSP203,地质素描法,物探法

软弱、破碎围岩地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