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37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作者】: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

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

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

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

外一首: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作者】: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作背景】

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

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

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

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

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

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赏析】

老朋友准备好了饭菜,邀请我到他朴实的田家作客。

村子外围被一片绿树环抱,而郊外则是苍翠碧绿的小山包平斜着。

打开窗户面对着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两个端着酒杯边喝酒边谈论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就再来这里边欣赏菊花畅饮美酒。

江行无题

(唐)钱珝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乡。

【作者】

钱珝,字瑞文,吴兴人。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尚书郎得掌诰命,后进中书舍人。

【赏析】

诗从与秋收农忙想到家乡稻熟情景。

秋天到了,树叶上已有清霜,江边稻子熟了,农民们正在忙着收割。

此时家乡苕溪两岸,也是稻熟金黄了吧,昨夜睡梦中还闻到金谷飘香呢!

此诗是作者在乾宁年间因宰相王薄的倒台而被牵连,由中书舍人被贬为抚州(今江西抚州市)司马时,到抚州就任途中写下的。

诗中洋溢着诗人对家乡的爱,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他伫立船头,目睹两岸万物洒上了一层薄霜,江边已是农事繁忙。

被贬的孤愁加上萧肃的秋色,此时此地,怎能不令人感触重量?

作者自然也会想到家乡稻熟的情景。

眼前的景物使他对故乡心往神驰,“一夜梦中香”就是当时心境的写照。

那么,是作者在梦中回到故乡,尽闻稻香扑鼻,还是阵阵秋风从远方把故乡的稻香吹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梦中?

这倒是无足轻重的,可以把自由想象的天地留给读者。

令人拍案叫的是,全诗四句,无一字言思乡,而思乡之情自现。

“一夜梦中香”一句,生动、新颖、充满感情,余味无穷,把相思写透、写绝了!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便是作者善酿浓醇诗味之功力所致。

遗爱寺

(唐)白居易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石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译文]:

我拿着石子面对小溪坐着,为了赏花,我绕着寺庙周围的小路行走。

不时听到小鸟的啼叫声,又到处听到泉水的叮咚声。

[题解]:

遗爱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以“石”“溪”“花”“鸟语”“泉声”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①,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②。

日照虹霓似③,天清风雨闻。

灵山④多秀色,空水共氤氲⑤。

【作者】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注释】

湖口,与九江隔江,因地处鄱阳湖入江之口,故称。

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

①红泉:

指日光映照下色彩灿烂的瀑布。

②重云:

层云。

③在日光照耀下,瀑布像雨后的彩虹。

④灵山:

道家称蓬莱山的别名,这里借指庐山。

⑤氤氲:

云气弥漫。

【赏析】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

乍一读,它好像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

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

“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注释】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

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

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

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背景】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

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1、郭:

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2、蓬:

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3、兹:

现在。

4、班:

分别。

【译文】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

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惨的呜叫声!

【赏析】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

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

先写作别处的山水:

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

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

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

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作者简介】

常建(708-765?

),唐代诗人。

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诗文赏析】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首联起居平平“清晨入古寺”简直如同平白说话,毫无诗意。

但却简单地交待了时间地点。

缓之又缓,平之又平,不是孤峰突起,也不是一泻千里,仿佛轻松愉悦地步入山阴道上。

继而“初日照高林”亦是不加粉饰的句子,却在眼前铺开了幅“山林晨景图”。

树密,但不是密不透风;林高,但不是高不可及。

密密匝匝的树林伴着初升的旭日,“初日”亮而微红,红又间黄,从树缝、树头间漏下道道光柱,袅娜着林间微微的雾气,氤氲着别样的轻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言一出足令人瞠目结舌、啧啧称赞。

步出高林是一丛翠竹,翠杆碧叶下是仄仄的小径,竹影微摇,小径隐现,前路深幽,不可轻现。

隐隐有一角挑檐露在花木深处,幽僻之所,非高僧不可得也!

花木、禅房、曲径、竹林仿佛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既点题,又显意,无怪乎令人叹赏至今。

颈联两句对仗工整,比兴巧妙。

一个“悦”字,高雅了“鸟性”,写活了“山光”。

鸟竟犹人,可识、可赏、可悦这山光。

一个“空”字,沉寂了“潭影”,澹定了“人心”。

潭影幽暗而似空无一物,人心无所求无所欲,空空中而异常的满足。

尾联巧妙的把全诗化为一曲淡雅的乐章。

起先有丝弦竹肉,金革匏陶,到此一节,万籁俱寂,只在那钟磬上一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如缕的金玉声萦绕在禅院上空,与那日光相融,与那紫烟相缭,仿佛梵音入耳,涤荡尽胸间尘垢,悠远悠长,回味无穷。

钓鱼湾

(唐)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作者】

储光羲(707~760),字不详,兖州(今山东兖州)人。

唐代诗人。

开元年间中进士第后,曾任太祝、监察御史。

安史乱中,储光羲被俘,被迫接受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被定罪流放岭南。

储光羲和王维是好友,擅长作山水田园诗,体裁多为五言古诗,格调高逸,意趣深远。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在潭边钓鱼等待好友时所见景色,满纸皆为春意春色,绘景如画,风调清悠,且充满浓郁的情感,读之使人不禁沉迷陶醉。

诗中选取的杏花、清潭、荷叶、绿杨,都是最能表现春天特点的景物,而且全诗仅短短三十个字,竟用了两个“春”字和两个“绿”字,由极浓的绿色绘染出极浓的春意。

一湾碧绿的水潭,杏花缤纷,垂柳轻拂,诗人在绿湾边垂钓,自身已融入这浓浓的春意春景之中,而由于静心垂钓,所以观察景物尤为精细。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凝望一湾潭水,潭水清澈见底,一览无余,使人感到潭水极浅,稍远处一片青荷,田田相依,突然间荷叶摇动起来,是因为鱼群受惊游散所致。

一静一动,趣味盎然。

而一个“疑”字和一个“知”字,用得极具匠心,耐人寻味。

题三闾大夫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

贞元进士,曾官容管经略使。

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

有《戴叔伦集》。

【赏析】

诗首句“沅湘流不尽”发语高亢。

如天外奇石陡然而落,紧接着次句“屈子怨何深”又如古钟震鸣,沉重而浑厚,两句一开一阖,顿时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从字面上看,“沅湘”一句是说江水长流,无穷无尽,意思当句自足。

但实际上“流”这里是双关,既指水同时也逗出下句的“怨”,意谓屈子的哀愁是何等深重,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也流淌不尽、冲刷不尽。

这样一来,屈原的悲剧就被赋予了一种超时空的永恒意义。

诗的后两句轻轻宕开,既不咏屈原的事,也不写屈原庙,却由虚转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景: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这并不是闲笔,它让我们想到屈原笔下的秋风和枫树。

如今骚人已去,只有他曾歌咏的枫还在,当黄昏的秋风吹起时,如火的红枫婆娑摇曳,萧萧絮响,像在诉说千古悲剧。

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①青云志,蹉跎白发年②。

谁知明镜里,形影③自相怜。

【注释】

①宿昔:

从前。

②蹉跎:

光阴白白地逝去。

③形影:

指形体和身影。

【简析】

以前我一直就有很大的志向,但岁月流逝,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满头白发的年龄。

谁知道那明亮的镜子里,惟有我的形影自相怜悯。

这首诗感情真挚,既抒发了自己的宏图壮志,又慨叹自己老来一事无成,很能启发人。

【古诗积累】

成才的格言警句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有志者,事竟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龌龊:

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放荡:

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写作背景】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赏析】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

1、碛:

沙漠。

2、走马:

跑马。

3、绝:

没有。

4、平沙:

广阔的沙漠。

5、万里:

无边无际的样子。

【译文】

告别了亲人,驰马西行踏上卫国戍边的征程,广袤空旷的西北大地一望无际,天地相接,人们好像走到了天之尽头。

又一轮满月冉冉升起,我已经离开故土整整两个月了。

又是一天的急行军,又是一个月圆夜,旅途的劳顿自不待言,眼下连宿营睡觉的地方都没有着落,看来,我们又要伴着月光,在这人烟绝灭的荒漠之上风餐露宿了。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赏析】

本诗是司空曙(720—790)的名篇。

诗人以清新、灵动之笔,抒写了幽雅闲适的情趣,并通过情趣化的描写,使人感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钓罢归来不系船”,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

“江村月落正堪眠”,直接承前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和人物的行动及心情。

渔船靠在江村,时候已是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早已疲倦,应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了。

这一切显得随性而又自然。

但是,不系船怎能安然入睡呢?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诗的后两句回答了人们的这一疑问:

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水边,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但是钓者的悠闲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已跃然纸上。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拜新月

(唐)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赏析】

古诗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

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

李端的《拜新月》即其一例。

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

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

“便即”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

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

“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

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

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

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

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

这正是诗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

怀念你在这秋天的夜晚,在清凉的夜里散步吟咏。

空山中不时落下松子,幽居的人应该还没有入睡。

【注释】

君:

指丘丹。

丹曾官仓部、祠部员外郎。

属:

适,正值。

幽人:

隐士。

此时丘丹隐临平山学道。

【诗文赏析】

清凉的秋夜中诗人怀念友人,徘徊吟咏,推想友人也一定没有安眠,把两地相思连在了一起。

这首诗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语言浅显,情意深厚,回味无穷。

这首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即所怀之人。

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

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

“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

“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

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

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

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

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

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

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

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临沂地处东经117度24秒─119度11秒,北纬34度22秒─36度22秒,位于山

东省的东南部,东部连接日照,地近黄海,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

地跨南北最大长距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

有900多万人口。

临沂市现辖兰山、罗庄、河东3个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等9个县,共计181个乡镇办事处,9549个行政村。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

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省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一)沂蒙历史名人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

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韩雪)、等。

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

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中国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于太安二年(303),卒于升平五年(361);一说生于永嘉元年(307),卒于兴宁三年(365);又说生于大兴四年(321),卒于太元四年(379)。

曾任秘书郎、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因任过右军将军,故后人称他为王右军。

自幼学习书法,曾师从卫铄,后遍学众家,整日临池不辍,书艺大进。

其书法长于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

在汉魏质朴淳厚书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书风。

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书法无真迹传世,今日所见之墨迹大都为响拓勾摹本。

作品有:

《兰亭序》,为记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与谢安等41人宴集山阴兰亭修禊事所作。

书风劲健遒媚;《姨母帖》、《初月帖》结体端庄凝重,笔锋遒劲浑圆;《寒切帖》书风腴润遒劲,沉着流动;《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侧媚多姿;《快雪时晴帖》行笔流畅,妍媚浑圆;《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结构紧劲内,险劲沉着;以及《孔侍中帖》、《远宦帖》、《上虞帖》等帖。

另外,唐代还有集王羲之书法的《圣教序》、《兴福寺碑》、《集王羲之书金刚经》及《十七帖》等。

颜真卿

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

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

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

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

“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