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现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89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沂源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沂源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沂源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沂源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沂源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沂源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沂源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沂源现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沂源现象.docx

《沂源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沂源现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沂源现象.docx

沂源现象

“沂源现象”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

重要启示

中共山东省委政研室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弱差距明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板块,既要促进强县更强,更要推动弱县跨越发展、变大变强,这是发展潜力所在、后发优势所在,也是工作难点所在。

最近,我室组织人员到沂源县进行了调研。

近年来,该县从当地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思路,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发展特色,大力推进工业高端化、农业品牌化、环境生态化,努力打造自身发展优势,在短期内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加快崛起、跨越发展的路子,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被称为“沂源现象”。

我们认为,沂源县的实践做法,率先回答了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竞争更趋激烈的现实背景下,经济弱县“能够加快崛起、怎样实现崛起”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一个对全省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学习借鉴、示范启示的好典型。

建议在全省宣传推广该县的经验做法。

沂源县地处鲁中沂蒙山区,偏远闭塞,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基础差、底子薄,曾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贫困县、山东省10个重点贫困县之一,综合经济实力长期处于淄博市后位。

在较短时间内,该县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8.4亿元,是2003年的3.7倍。

地方财政收入7.55亿元,是2003年的3.8倍,由原来的淄博市后位上升到中游水平,位居全省第64位。

农民人均纯收入6509元,是2003年的2.2倍,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90元。

2008年以来,该县先后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循环经济示范县、省技术改造先进县、省旅游强县、省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县、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省经济林建设示范县、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如今,一个令人瞩目的“沂源现象”彰显出全县发展的新变化新优势。

----沂源是全省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县份之一。

在标志企业总体发展水平高、内部治理结构好、未来发展前景优的上市企业中,拥有4家上市公司,国家开设创业板前一度全省最多,现居全省前列。

目前,还有1家企业年内可上市,预计到2012年上市公司可达到8家。

----沂源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最高的县份。

高新技术企业43家,其中国家级9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3.4%,高出全省20.5个百分点。

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9个,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27个,在全省拥有数量位居前列。

----沂源是全省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最多的县份。

建立院士工作站1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处,今年可望再增加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与60余所知名校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20多处产学研基地,10位院士、80多位著名专家教授担当技术顾问。

----沂源是全省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最多的县份。

在全省率先整建制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县,64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三品”、“一标”量均为全省最多,基本代表着全省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先进水平。

----沂源是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份。

森林覆盖率51.3%,高出全省20多个百分点。

绿地率44%,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标率100%,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

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和“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的县份。

何以出现这一“沂源现象”?

我们调查发现,关键是沂源县委、县政府深入分析和把握县情,始终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科学谋划发展思路,正确选择发展路子,提出实施重大战略,凝聚各方力量,聚集要素资源,通过工业高端化、农业品牌化、环境生态化,打造自身发展优势,一举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一)着力以高端化抢占制高点,打造工业发展竞争优势。

沂源作为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发展工业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制约。

该县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打破常规式发展定位、路径选择和措施谋划,选择高端化突破,既向“高端产业”进发,也向“产业高端”行进,抢占发展制高点,形成工业竞争新优势。

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0多家,是2003年的近3倍;工业增加值245亿元,销售收入233.9亿元、利税40.8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6.3倍、6.3倍和7.7倍。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1家亏损。

一是资本筹集高端化。

针对县域内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小、投入资金难筹集问题,跳出一般化资金筹集模式,把目光瞄准高端资本市场。

县里较早制定企业上市融资规划,按上市要求改制改组,做好“包装”推介。

先后培育了药玻、鲁阳、瑞阳、联合化工4家上市企业,一度成为全省上市公司最多的县之一。

公司上市收到“一石三鸟”之效。

打开了企业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的融资渠道,4家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近30亿元;强化了对企业的激励约束,促进了企业滚动发展,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00亿元,是上市前净资产总额的14倍;树立了沂源企业质地良好的形象,发挥了投资引导作用,仅全县工业新增各项贷款一项,2008、2009年分别达到11.7亿元和14.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

近3年来全县过千万元工业重点项目投资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9年投资总额达到60亿元,有力地支撑了工业发展。

二是科技创新高端化。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下大气力突破和掌握能够占领发展制高点的核心技术、“过人技术”,以“高”补“晚”,以“高”补“快”。

突出抓了以下方面:

在创新环境上,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创新扶持和奖励,仅2009年全县就兑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奖金1100多万元。

在创新平台上,政府积极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有3家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全省首批设立了1处院士工作站,发展了一批高水平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结成战略联盟、技术创新组合和利益共同体,建起了产学研基地,形成创新综合优势。

在成果转化上,遵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成长规律,每年排出重点,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品转化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近4年来,全县累计申请专利1348件,有1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2009年科技成果转化率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50%以上。

有2家企业获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是项目投入高端化。

对新上项目、技改项目都坚持高端化目标定位,集中式、密集式、连续式资金投入,促进产品、产业不断向做强、做精、形成“垄断”迈进,培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

2007年以来,全县新上工业重点项目160多个,总投资180多亿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占到70%以上。

主要三个着力:

着力在“小行业”中培育“大龙头”,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掌握行业“话语权”。

如抗生素玻璃瓶是医药包装中一个不起眼的行业,药玻公司连年集中投入,模制抗生素玻璃瓶、高档棕色瓶、丁基胶塞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70%和25%以上,成为了亚洲最大的药用玻璃包装生产企业。

着力在“大行业”中形成“硬拳头”,靠拳头产品增强竞争优势,在同行业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瑞阳公司专注于头孢原料的研发,几种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在60%以上,跨入了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前30强。

着力在“优势产业”中打造“大集群”,对相对比较优势产业,加快链条延伸,形成集群发展效应。

全县活化存量资产组建起12家集团,在此基础上又规划发展新医药、新材料两个产业集群,2009年这两个集群销售收入分别为70亿元和45亿元,形成竞争新优势。

(二)着力以品牌化提质增效惠民,打造农业发展比较优势。

长期以来,农业比较利益低,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重大难题。

为此,沂源县准确把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品牌竞争、现代农业发展等发展变化趋势,扬长补短发挥优势,认真作好农业发展的“三篇”文章,逐步把农业这个“吃饭产业”变成“赚钱产业”,形成了比较发展优势。

第一篇文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叫响“果品生产基地”品牌。

沂源山多地少,人均3亩山、9分田,土地瘠薄,但在山东平均海拔最高、光照时间最长、昼夜温差大,是北方地区最佳果品生产区域。

过去由于种植规模小、产量小,果品生产没有名气,市场打不开。

全县实施“调整富民”战略,大力发展林果业,依靠林果经济富民,全县粮经比例调整为1:

9,果品种植面积达到70多万亩,年产各类果品突破10亿公斤,一举进入“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行列,并成为“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县”,使沂源果品迅速叫响,市场竞争优势、销售价格优势、综合效益优势日渐明显。

现在每到果品上市季节,持订单前来沂源购买者骆驿不绝,真正实现了从“提篮叫卖”到“订单销售”的跳跃。

目前,全县农民收入的70%来自林果业。

第二篇文章,通过主打有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在成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把眼光适时投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前沿----发展有机品牌。

全县大力实施“品牌惠农”战略,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二次革命”,坚持以科技提升质量、以品牌提升效益,改革生产方式,全县实施统一规划,突出有机特色,主打有机品牌,加大政策引导、科技服务、资金投入等力度,在全省率先整建制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沂源品牌”特色,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取得明显效果。

目前,全县建成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30个,总面积近5万亩。

全县有机认证农产品47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3个,制定的有机苹果生产标准成为全省标准,大大提升了沂源农产品的影响力和附加值。

沂源“北京奥运专用果”和“世博会专用果”每斤售价达到10元以上,带动普通苹果价格高出外地1元左右,沂源有机韭菜每斤售价达到60元,带动普通韭菜增值1.5元左右。

2009年全县有机农业产值达到1亿元。

第三篇文章,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品牌放大效应。

全县以建设区域性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基地和加工生产中心为目标,围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强化政策扶持,着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产业带动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发展格局,既为品牌培育提供载体、创造成长条件,又扩大品牌覆盖、发挥带动作用,收到了“创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的效果。

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率达80%以上,80%以上的产业化生产体系都有特色品牌,实现了品牌的放大增值。

2009年全县农产品产值增长20%以上,品牌带动农产品增值30%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6509元,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90元,增幅达到12.5%,(增幅是否居全省第1位?

)农业开始走上品牌增效之路。

(三)着力以生态化培育环境高地,打造可持续发展独特优势。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绿色价值观、生态政绩观、长远发展观,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和事关区域竞争的最大资本,作为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来抓,大力实施“环境兴县”战略,坚持不懈地举全力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加快打造鲁中生态高地,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主要“四个坚持不懈”:

一是坚持不懈实施造林绿化。

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实施科学规划布局,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和专项检查监督制度,构建县领导带头、有关部门协调、全社会联动绿化的工作格局,坚持不懈造林绿化。

近3年来,每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万亩以上,已完成造林补植12万亩。

目前,森林覆盖率51.3%,高出全省20多个百分点,绿地率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2平方米。

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二是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

把节能减排作为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新上项目实行严格环保评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县。

全面落实“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企业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出重拳关停污染企业,凡是解决不了污染问题的企业,不管效益多高多好,都逐一关闭。

如沂源县造纸厂是建厂50多年、拥有1400名职工的一家老企业,但COD排放占到该县的6成以上,2007年毅然进行了关闭。

目前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河流断面、工业废水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标率均达100%,环境质量为淄博市最优、全省最优之一,获全省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称号。

三是坚持不懈改善城乡环境。

注重提高县城品位,按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山水县城定位,实施了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

坚持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在全省山区县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

从2007年开始,深入开展“打造生态高地、建设美好家园”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突出“治脏、治乱、增绿”,在全县上下营造了保护生态、优化环境的浓厚氛围,获得了“山东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称号和“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四是坚持不懈推动生态与文化“融合”。

强化生态和人文相融合理念,注重以独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增添环境生态新魅力。

2007年以来,该县对沂源猿人生命文化、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等独特文化资源,经过精心发掘、策划推介,被确定为“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和“山东古人类发源地”,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先后建设了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园区、沂源溶洞群景区等一批地域文化色彩浓郁、生态环境良好的景区。

同时,加大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力度,使沂源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迅速成名,填充了生态环境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环境吸引力,进而带动了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2009年全县各景区接待游客数量1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6亿元,旅游业正成为沂源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新亮点,进入“山东旅游强县”、“山东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县”行列。

“沂源现象”的出现并不偶然,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薄弱县发展,沂源县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

“沂源现象”给我们一些重要启示。

启示之一,经济欠发达县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寻求突破。

由于自然、历史、发展基础、文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弱明显,30个强县的GDP、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6%和64%,分别是30弱县的4.2和4.6倍,全省还有31个县吃财政补贴。

这些弱县能不能加快膨胀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发展,是关系我省经济发展实力壮大、发展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的重要问题。

沂源县由一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综合经济实力全省后10名的县,一跃进入全省中等以上发展水平行列,成功走出一条快速跨越发展的路子,而我省一些县域经济弱县的综合发展条件并不比沂源差,也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发展。

当前,经济弱县要跳出传统思维圈子,彻底摒弃长期以来的“等、靠、要”思想,坚定发展信心,树立新的标杆,营造良好风气,培育进取精神,奋发有为,艰苦创业,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加大工作力度。

特别要把握当今各类资本打破区域界限快速流动、高效化配置给欠发达地区发展带来的可利用机遇,真正像沂源那样,敢于在资金融通、科技要素引入、人才智力引进、创造特色品牌上寻求高端突破,努力推动发展的“大步跨越”。

启示之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是县域加快崛起的要诀,关键是积极付诸行动,大力攻坚破难。

沂源县组织实施结构调整优化提升计划,突破难点制约,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推进工业高端化、农业品牌化、环境生态化,使转方式调结构不断达到新高度、新水平,这是该县县域经济加快崛起的要诀。

我省县域经济板块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0%以上,产业结构层次低、装备技术落后、生产布局分散、经济规模偏小,转方式调结构压力大、任务艰巨。

目前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已到了必须转、加快转的时候,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甚至被淘汰落伍。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借鉴沂源县高端化、品牌化、生态化的思路,坚决不再走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子,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在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发展。

要按照省委提出的“打好六个攻坚战”的要求,对照分解细化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选准突破口、着力点,组织打好自己的攻坚战,积极攻坚破难,务求取得实质性效果。

启示之三,突出发展特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和竞争力所在,关键是善于扬长补短,持续培育优势。

县域经济处于微观发展层次,且具有主要依赖于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这决定了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县域经济发展应当坚持特色化,发展特色经济。

沂源县域经济发展之所以有活力、有优势、有竞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正确论证决策,集中要素投入,打造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如工业上呈现“小产业”中“大龙头”、“大行业”中“硬拳头”的特色,农业上呈现林果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特色,第三产业上呈现文化旅游特色,而整个经济发展系统也呈现独特的产业链条生态循环特色。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寿光、龙口、邹平、高唐等县市也都呈现特色化发展特征。

全省各地特别是中西部一些县市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各具优势、各有特点,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子,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加快形成发展特色。

全省要加快实施40个特色产品规划,各县域要明确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制定投资、政策引导等配套规划方案,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发挥优势、创造优势、放大优势,形成各具发展特色、各有发展强项的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新格局。

启示之四,良好生态环境是事关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关键是强化生态理念,推动经济与生态双赢。

很多到过沂源的人,都会被这里山青水秀、绿树成荫、风清气爽的良好生态环境所吸引,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沂源的亮丽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休闲度假、投资兴业。

沂源的实践说明,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并不矛盾,经济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就全省而言,各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尽管也注重生态环保,但环境生态形势比较严峻。

要像沂源那样,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观点,全方位保护绿树、青山、空气、水体和自然生态产业链,打造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独特小气候。

要着眼于后金融危机时期,推动“绿色复苏”,实现绿色发展,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新态势,从各自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子,努力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