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99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要点一分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1)能闻到花香及品红的扩散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物体的不同状态下分子间间隔由大到小依次是:

气体、液体、固体。

举例: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更容易被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原体积之和;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如:

水与冰的分子性质相同。

4、易错题及解法归纳

左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两个电子

答案:

C,原因:

原子不带电。

解决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有关问题的解法归纳:

(1)不看题设,直接判断该粒子属于分子、原子、(阴阳)离子的哪一类,并做好相同记号;

(2)判断各微粒的带点情况:

带正电(阳离子)、不带电(原子或分子)、带负电(阴离子);

(3)根据题设回答问题,常考查: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微粒的类型、带电情况、得失电子的倾向(或对相对稳定结构的考察)、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该粒子的类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

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2         C.NH3            D.H2O

 

答案:

A

解析:

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上图中有三种原子故选A)

【要点诠释】

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

如: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要点二:

原子

1、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运动;

(3)原子间一般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微粒

分子

原子

区别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联系

(1)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3)分子比它的原子大

微粒

分子

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

可再分

不可再分

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要点诠释】

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就是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要点三:

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改变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改变;

(2)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就变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有新物质生成;

(3)本质区别:

分子在变化前后是否发生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

(1)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2)混合物各成分是不确定的,所以混合物不一定会保持一定的性质;而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所以纯净物具有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经典例题

上图中,表示纯净物的         ,表示混合物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

答案:

纯净物:

ACD   混合物:

B    C由原子构成  单质:

CD    化合物:

A

3、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

宏观角度:

物质的种类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角度:

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课题2原子的构成

要点一:

原子的构成

注意: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由这三种粒子构成(如:

普通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正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中子、原子、分子均不带电。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

卢瑟福用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氢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遇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了斥力而改变了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构成;原子所带的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3、化合物的的质子数等于各个原子的质子数之和,如H2O,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所以它的质子数为1×2+8=10个。

要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

Ar)。

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3、经典例题

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

b,而乙原子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

d,则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案:

解析:

设甲原子的质量为X甲,乙原子的质量为Y乙。

,解之得

注:

质量之比即为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一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g或kg,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含6个质子、6个中子)它质量的

约等于1.66

10-27kg;

4、几种原子的成分的比较及结论: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0

1

1

6

6

6

12

8

8

8

16

11

12

11

23

17

18

17

35.5

26

30

26

56

结论

(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内的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5)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6)整个原子不带电。

要点三:

核外电子层的排布

电子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第六层

第七层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大电子数

2

8

18

32

32

18

8

离原子核的距离

进——————————————————————————远

能量大小

小——————————————————————————大

易错点

最外层电子数≤8

原子核的结构示意图

注意:

最外层电子数≤8

例如:

虽然第三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但最外层不超过8个(即右图为错误画法)

正确画法:

【要点诠释】

1、把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氖、氩等,它们的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有通过得失或共用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2、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

最外层电子数

较少(一般小于4个)

较多(一般4-7个)

8个(氦是2个)

得失电子的倾向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易得到电子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不稳定

不稳定

稳定

注:

若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需要看与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得到或失去电子。

要点四:

离子

1、概念: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OH-、SO42-。

2、离子的分类:

3、离子的形成

(1)阳离子:

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少,原子带上正电荷,变成了阳离子;(阳离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阴离子: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使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多,原子带上负电荷,变成了阴离子;(阴离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原子符号及其意义

【要点诠释】

1、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变成离子,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均不变;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原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阳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举例

 

 

 

联系

3、注意: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

4、离子的质子数的计算:

直接计算其原子的质子数即可,如计算H3+的质子数则只需要,计算H3的质子数,即为1×3=3个,但在计算核外电子数时,则要在质子数上加上(得到,即阴离子)或减去(失去,即阳离子)的电子数。

课题3元素

要点一:

元素

1、概念: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举例:

氕、氘、氚三种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是0、1、2,这三种原子是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统称为氢元素;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和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都统称为碳元素。

▲易错点: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1)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离子:

F、OH-;Na、NH4+

(2)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分子:

CH4、NH3、H2O;N2、CO

(3)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分子:

Ne、H2O;Si、N2

(4)质子数相同的不同离子:

Na+、NH4+

2、元素的种类:

100多种。

3、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

氧、硅、铝、铁;空气中元素含量前两位:

氮、氧;海水中元素含量前四位:

氧、氢、氯、钠;生物细胞中元素含量前四位:

氧、碳、氢、氮气(所有元素的含量都是从质量的角度来比较的)。

4、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要点诠释】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同;

2、元素名称的特点:

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字旁的;

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在通常的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带有石、气等偏旁;

稀有气体元素需要单独记忆:

氦、氖、氩;

3、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名称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既讲种类,也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用于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

用于描述微观物质的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元素与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时,一般用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来描述,其中只涉及到类别,而没有涉及到数量的多少。

如: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当讨论物质的微观组成时,一般用某物质的分子是由多少个什么原子构成的。

如: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描述为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铁、水、元素、组成等都是宏观概念;分子、原子、构成等都是微观概念。

在描述时注意宏观对应宏观概念,微观对应微观概念;

(5)以水为例描述物质:

①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②水由水分子构成;

③水分子由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④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5/判断物质由哪种粒子构成的方法:

①原子构成的物质:

A稀有气体:

氦(He)、氖(Ne)、氩(Ar);

B金属单质:

铁(Fe)、铜(Cu)、锌(Zn)等;

C固态非金属单质:

碳(C)、硅(Si)、磷(P)、硫(S)(不包括碘)。

②分子构成的物质:

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A非金属单质:

氧气(O2)、氢气(H2)、氮气(N2)、氯气(Cl2)、臭氧(O3);

B化合物: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水(H2O)、氯化氢(HCl)、硫酸(H2SO4)。

③离子构成的物质:

一般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的物质:

举例:

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KOH)、碳酸钙(CaCO3)、硫酸镁(MgSO4)、硝酸铵(NH4NO3)(特殊)、高锰酸钾(KMnO4)。

6、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要点二:

元素符号

1、书写方法: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表示宏观的物质(物质必须由原子构成,具体为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碳、硫、磷、硅等),如铁这种物质可用Fe表示;

3、一些常见的元素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l

35.5

He

4

Ar

40

C

4

K

39

N

14

Ca

40

O

16

Mn

55

F

19

Fe

56

Ne

20

Cu

63.5

Na

23

Zn

65

Mg

24

Ag

108

Al

27

Ba

137

Si

28

Pt

195

P

31

Au

197

S

32

Hg

201

I

127

【要点诠释】

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数字,就只表示原子个数(只有微观意义),不能表示该元素(没有宏观意义)。

如:

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表示两个氢原子。

要点三:

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门捷列夫创造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

共有七个周期(每一横行为一个周期)、16个族(共18个纵行,每一纵行为一个族,但8、9、10三个纵行合称为一个族)。

【要点诠释】

1、元素周期表上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每一周期从左到右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行除外),然后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变化就是元素周期表名称的来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3、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横行)、同一族(纵行)所蕴含的规律:

(1)同一周期(横行)

每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递增,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2)同一族(纵行)

每一个族从上到下,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易错点:

若写物质的名称则应该书写汉字,写符号则书写汉字所对应的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