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361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1)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一.预习导学

1.湿衣服为什么可以晾干?

为什么能够闻到远处的花香?

2.科学家经研究,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3.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温度升高,间隔______________;温度降低,间隔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研讨

1.为什么少量品红能染红整杯水?

为什么白糖在水里消失不见?

2.通过课本结合上一个问题可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____________,我们看得见么?

真的存在?

3.我们来看:

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

怎样才能把他们数完?

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

由此得出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书P49)注意:

酚酞遇氨气分子会变红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讨论:

1.为什么A烧杯中的酚酞变红而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

B烧杯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香?

晒衣服时,是阴暗处干的快些,还是太阳下干的快些?

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__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量取100mL水,100mL酒精倒进200mL量筒里,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分子间有_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温度升高,间隔______________。

四.学习反馈:

()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

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

D.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酒精和溶水互溶,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解前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糖溶解后,一杯水都变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

”____________________

(4)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常压下体积为25m3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知识拓展

 

课题1分子和原子

(2)

学习目标:

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

一.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

分子有哪些性质?

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_________粒子。

3.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二.自主探究:

1.分子的概念

思考感悟:

水蒸发与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有什么本质区别?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该物质的分子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该物质的分子__________,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便无法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前提:

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是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只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才是保持其化学的性质的_________。

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如一个氧化汞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原子的概念

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以氧化汞分解为例:

氧化汞受热时,__________分解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每2个_______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_______聚集成金属汞。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解成__________,原子重新组成新的__________。

思考感悟: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有没有再分呢?

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变了没有?

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1)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分。

(2)联系:

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相同点:

①质量.体积都_____________

②都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

③微粒间都有_________

④同种微粒性质_____________,不同种微粒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认真思考课本第51页讨论题(考点:

没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

三、学习反馈:

()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分子间隔变小

C.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      )3.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D.两个氧原子

()4.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5.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是混合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C.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7.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直接构成的,如汞。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8.按要求写出相关文字表达式,并写出其符号

(1)用一种纯净物制氧气的方法

(2)有金属生成的分解反应

(3)有白烟生成的反应

(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5)没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

(6)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

(7)有火星四射现象发生的反应

(8)黑色固体转化成无色气体

(9)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蜡烛燃烧

 

课题2原子的结构

(1)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一、预习导学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吗?

4、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这些粒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整个原子显电性吗?

5、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有没有质量?

6、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什么粒子上?

二、自主研讨

(一)原子的构成

【观察】P53原子构成示意图:

认识原子的各部分结构,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带____电)

__________

原子

(带____电)________(不带电)不显电性

______________(带______电)

(二)原子结构的规律(打开课本53页,阅读表3-1回答系列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0

1

1

6

6

6

12

8

8

8

16

11

12

11

23

17

18

17

35

核电荷数与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小结:

(1)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_______核内质子数______核外电子数______原子序数

(2)质子数__________中子数

(3)所有原子都有中子吗?

(三)相对原子质量(课本第56页)

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质量?

原子的质量该如何去衡量?

我们通过阅读课本可知原子很小,他们的质量更小,如氢原子(H)的质量为1.67×10-27kg,氧原子(O)的质量为2.657×10-26kg,这些数值太小,书写计算都很不方便,怎么办?

能不能找个方法把这些后缀如10-26、10-27之类的约掉呢?

不过约掉后所得的数值已经

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了,于是我们将所得数值称其为相对原子质量。

某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12质量的1/12

定义:

既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__________作为该原子的________

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用符号“Ar”表示,单位是“1”,一般不读出来,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思考:

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学习反馈:

1.从第62页表3-4中找出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氢(H)____________氧(O)____________硫(S)____________氯(Cl)____________

()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gB.1KgC.1D.1.67×10-27Kg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可以用千克作单位C.没有单位D.单位为1一般不写

()4.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核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

()5.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原子量

6.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A.原子B.分子C.电子D.原子核

()7.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A.质子数和电子数B.质子数和中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

8.用下列各种粒子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填空:

(填序号)

分子是由_______构成的;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

带电的粒子有_______;不带电的粒子有______;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能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___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

9.按要求填空

(1)硫粉的颜色_______

(2)胆矾的颜色_______(3)高锰酸钾的颜色_______

(4)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需要_______(5)固液混合制氧气需要_______

(6)密度最小的气体_______(7)空气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

10.按要求写出一个文字方程式,并标出相应的符号

(1)有黑色物质生成的化合反应

(2)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粉末

(3)氢气燃烧的反应式

(4)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式

(5)固液混合制氧气的表达式

课题2原子的结构

(2)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一、温故知新

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能够再分,_________不能再分。

3、原子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二、自主研讨:

不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么?

电子在原子核外如何运动?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__________层,最多有__________层;

(2)第一层不超过个__________电子,第二层不超过__________个电子,

(3)最外层不超过__________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4)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书上的关于原子结构的彩图太复杂,不好记忆,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呢?

(以钠原子为例)

表示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

表示_________表示_________

表示_________表示_________

注意:

要记住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位元素,才方便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1、请画出氯原子、铝原子、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则该原子是什么原子?

(三)、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为什么稀有气体被称为“惰性气体”?

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

2、相对稳定结构:

最外层具有__________电子(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因此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相对稳定结构有什么好处?

怎样可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原子在结合形成分子时,为了保证形成的分子的结构是稳定的,首先要保证原子本身先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需要原子通过得失最外层电子的方式来达到。

哪种元素的原子一般要得电子,哪种元素的原子一般要失电子呢。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的原子

一般为_____个(氦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稳定

金属元素的原子

一般____4个

易____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的原子

一般____4个

易____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关系?

(1)原子的种类由__________决定

(2)原子(元素)的化学性质由_________数决定,___________相同,则________相似。

三、学习反馈:

()1.以下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

()2.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B.质子数C.中子数D.电子层

2

8

2

8

2

2

3.

6

C

B

8

D

以上为四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非金属的原子的是__________,

与A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填空)

4、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个,核外有__________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________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__________个电子,该原子为__________的原子。

()5.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

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15  B.49  C.66  D.164

()6.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

C.任何原子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D.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分子小

()7.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8.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9.一个原子的原子核里必定含有的是

A.质子、中子B.中子C.质子D.电子、质子

()10.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

A.不显电性B.显正电性C.显负电性D.无法确定

 

课题2原子的结构(3)

学习目标:

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一、预习导学

1、什么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什么原子易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2、什么是离子?

什么是阴离子?

什么是阳离子?

二、自主研讨

1、钠原子与氯原子怎么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2、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与氯原子彼此会发生什么变化?

(一)离子的形成。

当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以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便不再相等,正负电荷便无法完全的相互抵消,于是原子就会显出电性,带上电荷。

(1)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______。

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

____________(原子____电子形成,用“+”表示,核内质子数___核外电子离子数)

阴离子:

____________(原子____电子形成,用“-”表示,核内质子数___核外电子数)

(二)离子符号的书写

1、钠离子和氯离子带几个单位的什么电荷?

怎样判断离子带的电荷量是多少呢?

物质的原子失去多少电子,就带多少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多少电子,就带多少单位的负电荷,如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所以钠离子为Na+;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所以氯离子为Cl-

2、离子符号的写法:

在原子的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荷数和电性,数字在前,符号在后(电荷数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

Na+、Mg2+、Al3+;Cl-、S2-、O2-……

3、画出铝离子、镁离子、氧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写出它们的离子符号。

4、什么是原子团?

有哪些常见的原子团?

常见需熟记的原子团及原子团形成的离子:

SO4硫酸根—SO42-硫酸根离子;NO3硝酸根—NO3-硝酸根离子;CO3碳酸根—CO32-碳酸根离子

OH氢氧根—OH-氢氧根离子;PO4磷酸根—PO43-磷酸根离子;NH4铵根—NH4+铵根离子;

ClO3氯酸根—ClO3-氯酸根离子;MnO4-高锰酸根离子—MnO42-锰酸根离子

容易弄混的离子:

Fe3+铁离子;Fe2+亚铁离子

(三)离子符号的意义

(1)离子符号可表示一个某离子或一个某离子带几个单位正/负电荷

(2)离子符号前有数字时,表示几个某离子

如Mg2+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Mg2+表示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相应的符号

(1)Al3+______________

(2)S2-______________(3)4Cl-______________(4)3Fe3+______________

(5)2SO42-________________(6)5NH4+________________(7)7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

(8)3个氯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

(9)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______________;(10)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________________;

(四)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钠离子与氯离子会结合生成什么?

按什么原理结合?

结论: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

(1)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

(2)少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氖气等(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3)还有少数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NaCl是由Na+和Cl-构成(氯化钠就是生活中吃的食盐)

(五)化学史小知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____________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巨大贡献。

学习反馈:

()1.某粒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

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

()2.关于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C.Na比Na+少一个电子D.Na+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

()3.下列离子中,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是

A.S2-B.Mg2+C.Cl-D.H+

( )4.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原子种类

(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6)电子层数(7)最外层电子数

A.

(1)(3)(5)  B.

(2)(4)(6)(8)  C.

(2)(5)  D.

(1)(5)

()5.某原子的阳离子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和原子量分别是

A.23、53B.26、30C.26、56D.23、46

()6.某粒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质子数为n个,则它所带的核电荷数有

A.10B大于10C小于10D三种都有可能

()7.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本质区别(不同)是

A.电子B.原子C.最外层电子D.质子

()8.决定碳原子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电子B.中子C.最外层电子D.质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元素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