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44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72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

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

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

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

“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

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

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

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

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

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

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

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

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

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

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

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

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节选自吕进《熟读<新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C.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D.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

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

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

B.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

C.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D.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B.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

C.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

D.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他说: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一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荑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

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

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梁实秋晚年回忆说:

“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

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

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

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

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

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

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

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

域均有建树。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

很有力的证据。

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

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

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

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

名家的高度评价。

D.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

作用同等重要。

E.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

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6.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心烛

梅寒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小韦连起码的着装礼仪都不懂。

第一次来公司上班,他居然穿着一件膝盖上破了洞的牛仔裤。

从他第一次闯入我的视野,那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已注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和谐。

可他似乎傻傻的,半点儿都没看出我的不满,每天总是快乐得像兔子似的来上班,而且总是来得早走得晚。

作为小韦的主管,我并没有给他多少工作,可他却很少让自己闲下来,把办公室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说,还跑到别的科室去帮着打水扫地。

我不动声色地看他能把这一切坚持多久。

初来乍到,几乎每一个新职员都会这么做,但没有人会坚持多久,等到在公司立住了脚跟,这一切自然就会让给下一位新人。

小韦每天就这样做着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琐碎事情。

有几次,他实在没什么事情做了,就小心地问我有什么需要他做的。

其实,事情倒不是没有,我手头案边需要整理的材料有一大堆,可我不放心交给他:

“急什么,总会有你的事做。

不过,那些扫地打水的活儿,也不必你那么辛苦地跑着去做,公司里有勤杂工。

你来这儿不会就为做这些吧。

小韦尴尬地笑笑,脸飞快地红了。

一个传媒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我们天桥广告公司,也算对路。

可他的水平,让我实在不敢恭维。

那天早晨一上班,就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那张简单的创意广告,我拿起来瞄了一眼,随手就把它丢到了脚边的垃圾筒里。

身后有一点轻微的响动,回头看正是小韦,他怔怔地站在我身后,眼睛里满是失望。

“是你做的么?

”还是有一点不忍心了,我明知故问。

“是的,做得不好,请您多指点。

“嗯,下次吧。

”说真的,那个创意,实在没有评点的必要。

小韦轻轻地退了出去。

第二天上班,一份同样的创意广告又出现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这一次比前次略微好了一些,但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我再一次把它丢进垃圾筒。

这一次,小韦没在场。

接下来几天,我算领略了这位大男孩的固执。

每天上班时,我的桌上总会有小韦设计的创意广告,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有一点小小的改进,但总体水平并没有多大的起色。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

“其实,你也许没有发现,你并不适合做广告这一行,因为你的创意没有多少新意,这在这一行是很可怕的。

这一次,小韦脸上那种惯常的笑容没有了,他的眼圈慢慢红了,却没让那两股越聚越浓的水滴掉下来:

“谢谢您的指点。

但我也有一点想对您说,不管做得多差,每一次都是我努力的结果,而且,我也相信,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做得好,但您却随便地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筒。

这些设计是我成长的经历,我会珍惜它们。

小韦从背后拿出那些曾经被我丢进垃圾筒的创意广告,我呆住了:

一张又一张,被我揉皱了弄污了,不知何时,他又一张张铺平整好,用订书机钉在一起,有一大摞了。

然后,我看着他高昂着头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以后,小韦没有再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放到我的桌上,在公司里也沉默了许多。

更多的时候,他只紧抿着嘴唇专心做事。

果然如我猜的,他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殷勤备至,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了。

从来没有想到过,小韦的春天那么快就来了。

公司有一笔很大的广告业务,老总派我带着小韦去和对方洽谈。

经过努力,双方谈妥。

但就在我们要去签约的头一天,对方厂家忽然打电话来说有另外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也许更适合他们。

我一听就火了,在电话里很不客气地驳斥对方不守信用。

打电话时,小韦一直立在我的旁边,等我气愤地扔下电话,才小心地问:

“真的无法挽回了么?

“没用了,人家明天就签约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败感袭击了我。

“可是还没有到明天呢,说不定还有转机呢。

我瞟了小韦一眼,拨通了公司老总的电话„„

第二天上午上班,小韦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办公室。

中午快要下班时,只见公司老总满面喜色地走过来,小韦也一脸喜气地跟进来。

“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韦,为我们公司立下了大功劳。

你们可能都想不到,他居然用自己的作品,上门说服了客户,为我们争来了那笔大业务。

今天中午,我们要为他庆贺。

做事情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老总兴奋地说。

我不知道,小韦是如何做到那一切的,但他为那家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句广告语是:

时时点亮心中之烛,希望之火将绵延不息。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小韦不懂得起码的着装礼仪,第一次上班“居然穿着一件膝盖上破了洞的牛仔裤”,小韦的幼稚表现是一开始就让“我”对他有成见的直接原因。

B.小韦刚入职场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可做,只好干些提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杂活,其实这是“我”对小韦的考验,考验合格后自然会委以重任的。

C.小韦为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形象生动,意蕴深厚,既非常契合蜡烛厂的特点,又是小韦自己心声的吐露;同时,小说以这句广告语结篇,巧妙地照应了题目,可谓一石三鸟。

D.小韦背着主管与客户见面,争来了那笔几乎要失去的业务,为公司立下大功,这充分说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韦的成功是对“我”的有力讽刺。

8.“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9.小韦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

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

“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

”侃曰: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杨氏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许之。

乃徇①曰:

“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②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

“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

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

“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李翱《杨烈妇传》)

【注】

(1)发布命令

(2)爨:

cuàn烧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B.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C.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D.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之“左”意指左丘明,春秋时期楚国史官,传说为姜子牙的后裔。

B.《左传》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上承《春秋》下启《史记》,与同体例的《国语》成书时间相当,思想倾向基本一致。

C.《左传》之“传”为“解释”“阐发”之意,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同属儒家经典“十三经”。

D.纪传体是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二十四史绝大多数都属这一类。

12.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将掠其玉帛 掠:

抢劫。

B.侃率之以乘城 乘:

登上。

C.不如亟去   亟:

赶快。

D.则人谁肯固矣 固:

坚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坟墓存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B.府库皆其财也吾其还也

C.重赏以令死士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D.与之千钱失其所与,不知

14.将下面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分)

译文:

(2)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7题。

宿洞霄宫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15.找出诗中所用的意象。

(3分)

答:

16.“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是写景的诗句,很有特点,请至少从两个方面作具体赏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在毛泽东的眼中,秋天不再是萧条愁苦的季节,而是“,”充满了强劲的生命力。

(2)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用“__,        ,        ”

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3)徐志摩深爱康桥,《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自己化为康桥的一部分的强烈愿望。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5),换了人间。

(6)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第Ⅱ卷 表达题(共7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选出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百舸(gě)峥嵘(zhēng)百侣(nǚ)挥斥方遒(qiú)

B.彷徨(páng)彳亍(chù)颓圮(yí)凄清惆怅(chàng)

C.长篙(hāo)青荇(xìng)漫溯(sù)星辉斑斓(lán)

D.咒语(zhòu)火钵(bō)团箕(jī)天伦叙乐(lún)

19.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上阙苍茫寥廓浪遏飞舟

B.哀怨篱墙消散凄惋迷茫

C.招摇榆阴彩虹艳影荡漾

D.保姆瓦菲钮扣忸怩不安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两项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虽然“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国庆小长假”期间各大景区里活跃着的那些精神矍铄的退休老人,依然让人感到风华正茂,老当益壮。

②2017年10月1日晚10时许,美国拉斯维加斯再次突发恶性枪击事件,一瞬间64岁的白人枪手帕多克成为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

③我们的语文老师,喜欢把同学的好作文贴出来,称之为奇文共赏。

④一个月的高中学习生活,同学们结识了新的伙伴,认识了新的老师,感受的全新的学习生活,所以很自然地,在这个难得的假期里,对这一切津津乐道。

⑤“复兴号”动车组国庆期间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了350公里时速运营,中国的高铁发展使得西方发达国家也难以望其项背。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⑤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6年食品调查结果显示,许多速食面含有食用色素、防腐剂等物质对人具有导致消化不良、智力发育有迟缓的危害。

B.“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C.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D.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服装的审美主要有三个方向:

①、与社会和谐、与自身和谐;与自身和谐又分为与心和谐、与身和谐。

西方注重与身和谐,②,也就是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这种简单可见的追求,很容易赢得广泛认同。

而中国传统服装的审美,③,而且更追求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这就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后才能深入体会。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

“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

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

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10月月考参考答案:

1.D(“倡导传统主义”属偷换概念,应为“接通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