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498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docx

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

XXXXXX镇卫生院

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增高为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古代文献记载的“头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等症,部分相当于现代的高血压病。

为将高血压病日常健康管理和中医药保健有机结合,我院制定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

一、目的意义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属身心疾病之一,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影响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医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各个阶段均有其优势点和优势环节,特别是将中医药理论、技术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医药参与高血压病的管理和高危因素的干预,可以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治疗、防治并发症的目的。

对于正常高值血压,食疗、引导、养生功法等可使平均血压下降。

对于高血压病人,食疗、引导、养生功法等有助于血压的控制,配合中药内服,能使部分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对顽固性及合并有较多症状患者,中医药方法可起到减轻症状,协助降压,减少减缓靶器官损伤的作用,从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覆盖我镇管理高血压病人总数的95%。

结合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1次中医健康指导和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

三、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XXX院长

副组长:

XXX副院长

XXX副院长

成员:

XXX办公室主任

XXX医务科主任

XXX公卫科主任

XXX、……、村站医生

职责分工:

组长负责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与保健工作的整体工作。

副组长负责推进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与保健工作的相应的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及监督考核。

成员负责辖区内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与保健工作的具体开展与落实。

2、成立质控监督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XXX

成员:

XXX、XXX

质控监督小组负责每季度对高血压病中医药保健服务工作进行督查,确保中医药保健服务工作真实有效。

3、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XXX

成员:

XXX、XXX

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每季度对高血压病中医药保健服务工作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年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评定依据,针对高血压病中医药保健服务工作开展具体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整改。

考核内容:

相关工作记录是否保存完善,服务内容是否真实有效,居民是否对应用高血压病中医药提高保健意识有所增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发病率、并发症、致残率有显著下降,高血压病疗效显著提高,参加健康教育、高血压病管理积极性有较大增加等。

4、明确工作制度:

结合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服务工作,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与保健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统一文明用语、着装胸卡、服务流程、服务要求,统一、规范地提供服务,打造签约服务品牌,要优化签约流程,简化签约手续,实化签约承诺,让居民能享受到方便、有效、安全的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与保健服务,要在所辖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公示服务医生的姓名、工作单位、专长、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联系方式和监督投诉电话等,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把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纳入日常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做到有人分管、有人专管,年初有计划、平时勤督查、年终有总结、年年有提高。

5、确定效益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逐步达标。

评估标准是居民是否对应用高血压病中医药提高保健意识有所增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发病率、并发症、致残率有显著下降,高血压病疗效显著提高,参加健康教育、高血压病管理积极性有较大增加等。

以此来确定和评价开展服务活动的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6、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做好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制定适宜的相关的高血压病中医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表,完善服务流程,把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服务贯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去,着重发挥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预防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7、主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高血压病健康讲座、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处方、义诊。

计划每年在每个村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义诊1场次,总计22场次。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五)、中医、中药保健指导

中医健康管理程序

结合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1次中医健康指导和1次有中医内容的,主要内容为:

1、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证候辨识;

2、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3、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

4、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高血压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1、高血压常见辨证分型

1.1阴虚阳亢证

主症:

头部胀痛、烦躁易怒、腰膝痠软。

次症:

面红目赤,胁痛口苦,便秘溲黄,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失眠梦遗。

舌脉:

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1.2气血两虚证

主症:

头晕时作、少气乏力。

次证:

动则气短,头部空痛,自汗或盗汗、心悸失眠

舌脉:

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1.3痰瘀互结证

主症:

头重或痛。

次症:

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胸痛心悸,纳呆恶心,身重困倦,手足麻木。

舌脉:

苔腻脉滑

1.4肾精不足证

主症:

心烦不寐、耳鸣腰酸。

 

次症:

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口干口渴等症。

舌脉:

舌淡暗,脉细大无力

1.5肾阳亏虚证

主症:

背寒恶风,腰膝酸软。

次症:

头痛遇冷加重,手足发冷,夜尿频数。

舌脉:

舌淡,脉沉细

1.6冲任失调证

主症:

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

次证:

心烦、失眠、胁痛。

舌脉:

舌淡暗,脉弦细

以上凡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症状,即可诊断该证候成立,采取相应治疗。

证候计分及疗效评价方法:

中医证候计分定量标准

0分:

无证候;

1分:

上证较轻,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2分:

上证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3分:

上证明显,经常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4分:

上证持续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

2、常用代茶饮推荐方

2.1阴虚阳亢证

1.茶饮:

菊花茶:

白菊花、绿茶,开水冲泡饮服。

苦丁桑叶茶:

苦丁茶、菊花、桑叶、钩藤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菊楂决明饮:

菊花,生山楂片,草决明子各适量。

开水冲泡饮服。

2.推荐食物:

芹菜、绿豆、绿豆芽、莴苣、西红柿、菊花、海蛰、山楂、荠菜、西瓜、茭白、茄子、柿子、胡萝卜、香蕉、黄瓜、苦瓜、紫菜、芦笋。

3.推荐食疗方:

葛根粥:

葛根、粳米、花生米,加适量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小时,分次食用。

菊花粥:

菊花摘去蒂,上笼蒸后,取出晒干或阴干,然后磨成细末,备用。

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细末,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

每日两次,晚餐食用。

2.2气血两虚证

1.茶饮:

龙眼红枣茶:

龙眼肉,红枣,白糖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党参红枣茶:

党参,红枣,茶叶各适量。

开水冲泡饮服。

亦可将党参、红枣、茶叶加水煎沸3分钟后饮用。

2.推荐食物:

大枣、银耳、芝麻、桑椹。

3.推荐食疗方:

当归炖猪蹄:

将猪蹄洗净切成大块,在开水中煮两分钟,去其腥味,捞出。

然后再在锅内加水烧开放入猪蹄,加入当归及调料适量,用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煮至猪蹄熟烂。

归芪蒸鸡:

炙黄芪,当归,嫩母鸡1只。

将黄芪、当归装入纱布袋,口扎紧。

将鸡放入沸水锅内氽透、捞出,用凉水冲洗干净。

将药袋装入鸡腹,置于蒸盆内,加入葱、姜、盐、黄酒、陈皮、胡椒粉及适量清水,上笼隔水蒸约1小时,食时弃去药袋,调味即成,佐餐食用。

2.3痰瘀互结证

1.茶饮:

降脂益寿茶:

荷叶、山楂、丹参、菊花、绿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陈山乌龙茶:

陈皮、山楂、乌龙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2.推荐食物:

白萝卜、紫菜、白薯、玉米、花生、洋葱、木耳、山楂、海带、海蛰、大蒜、冬瓜。

3.推荐食疗方:

马兰头伴海带:

马兰头洗净,用沸水烫至色泽泛青,取出后沥水,切成丝备用。

海带用温水浸泡12小时洗净,用沸水烫10分种,取出切成丝,与马兰头同伴,加盐、味精、糖、麻油拌和均匀,佐餐用。

绿豆海带粥:

绿豆、海带、大米适量。

将海带切碎与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当晚餐食用。

2.4肾精不足证

1.茶饮:

杞菊茶:

枸杞子、白(杭)菊花、绿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黑芝麻茶:

黑芝麻、绿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2.推荐食物:

银耳、枸杞子、黑枣、核桃仁、海参、淡菜、芝麻。

3.推荐食疗方:

桑椹粥:

桑椹、粳米各适量,煮成粥,可早晚2次分服。

首乌豆枣香粥:

何首乌、加水煎浓汁,去渣后加粳米、黑豆,黑芝麻,大枣3—5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服用不拘时。

2.5肾阳亏虚证

1.茶饮:

杜仲茶:

杜仲、绿茶各适量。

用开水冲泡,加盖5分钟后饮用。

胡桃蜜茶:

胡桃仁、茶、蜂蜜各适量。

将胡桃仁捣碎,与茶、蜂蜜共放入茶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

2.推荐食物:

韭菜、芝麻、胡桃仁、龙眼肉、羊肉、狗肉、鹿肉。

3.推荐食疗方:

复元汤:

淮山药、核桃仁、瘦羊肉、羊脊骨、粳米、葱白各适量,先羊脊骨半小时,加羊肉煮开,撇去浮沫,再加生姜、花椒、料酒、胡椒、八角、食盐即可。

杜仲羊肾汤:

杜仲,五味子,羊肾,姜、葱、盐、料酒适量。

杜仲、五味子洗净包好,加水煮约1小时后加入羊肾片(已去筋膜),加姜等调料再煮30分钟,去药包调味即成。

2.6冲任失调证

1茶饮:

归杞梅花茶:

当归、枸杞子、白梅花各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2体穴按压:

冲任失调者,可选用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蠡沟、中都。

3、中医足浴疗法:

冲任失调者,可选用三藤汤:

香瓜藤、黄瓜藤、西瓜藤各30g。

水煎取汁,侯温足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一剂,连续7-10天。

以上所有的代茶饮及食疗方仅为推荐服用,中医为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因此社区医师在为患者做推荐时切勿盲目,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常用中医针灸保健疗法

3.1耳穴疗法

1.材料:

一般常选用生王不留行。

2.选穴:

降压沟、降压点、肝、皮质下、高血压点等。

3.操作方法:

将王不留行置于相应耳穴处,用胶布固定,每穴用拇、食指对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30—40次,达到使耳廓轻度发热、发痛。

疗程:

两耳穴交替贴压,3—5天一换,14天1个疗程。

3.2体穴按压:

1.原理: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可辨证施穴,穴位按压可起到以指代针、激发经络、疏通气血的效果。

2.选穴:

阴虚阳亢证者可选用太冲、太溪、三阴交、风池、内关;

气血两虚证者,可选用气海、血海、中脘、太阳、合谷、足临泣等。

痰瘀互结证,可按压中脘、丰隆、足三里、头维、血海、公孙;

肾精亏虚者,可选用肾俞、命门、志室、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肾阳亏虚证者,可选用关元、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神阙、大椎;

冲任失调者,可选用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蠡沟、中都。

3.方法:

用指尖或指节按压所选的穴位,每次按压5—10分钟,以有酸胀感觉为宜,14天1个疗程。

4、推荐中医足浴疗法

4.1基本原理及要求

1.原理:

泡脚水选用温热(热水),通过温热刺激使腿及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周围血液分布增多,循环阻力减少,全身血压也随之下降。

可以减轻高血压的症状。

2.材料:

足浴盆或桶尽量选用木质的为好,桶高应不小于40cm,泡脚水选用温热(热水),水温为40℃。

3.足浴时间:

泡脚可每天2次进行,下午与晚间各1次,每次30—40分钟。

4.方法:

双足浸泡,尽量让水没过足踝(有足浴桶者可至膝以下),水温保持在40℃。

4.2中药配方:

阴虚阳亢证者可选用磁石降压方:

磁石、石决明、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

将诸药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每剂药可用2—3次。

痰瘀互阻证,可法夏三皮汤:

法半夏、陈皮、大腹皮、茯苓皮各30克。

水煎取汁,待温时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连续3—5天。

肾精亏虚者,可选用杜仲木瓜汤:

杜仲、桑寄生、木瓜各30克。

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用毛巾蘸药液热熨腰痛部位,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3—5天。

肾阳亏虚证者,可选用杜仲木瓜汤:

杜仲、桑寄生、木瓜各30克。

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用毛巾蘸药液热熨腰痛部位,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3—5天。

冲任失调者,可选用三藤汤:

香瓜藤、黄瓜藤、西瓜藤各30克。

水煎取汁,候温足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剂,连续7—10天。

附:

高血压足浴通用方——邓铁涛教授“浴足方”

怀牛膝、川芎各15克,天麻、钩藤(后下)、夏枯草、吴茱萸、肉桂各10克。

上方加水2000ml煎煮,水沸后10分钟,取汁趁温热浴足30分钟,上、下午各1次,2-3周为1疗程。

5、季节更替养生

中医理论中有“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季节更替时天气变化无常,如夏秋交替,冷热更迭,患者容易因气候突变而加重病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心悸等症状。

中医重在治未病,如能在气候多变的季节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在情志、饮食及运动方面加以调节,则可能起到比服用药物更好的效果。

5.1情志调摄

人顺应四季变化规律,遵循四季养生法则,调摄情志,精神乐观、心境清净。

孙思邈在《千金方•养性》中告诫人们“莫忧愁、莫大怒、莫悲恐、莫大惧……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若能勿犯者,则得长生也。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均可益人心智、怡神养性,有助于高血压病的调治。

5.2平衡饮食

高血压患者在季节变换中要少吃酸性食品,多吃能补益脾胃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水果、干果等;多吃韭菜、菠菜、荠菜和葱等新鲜蔬菜,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利于血压的调控;多吃甘温食物,如大枣、花生、玉米、豆浆等。

5.3运动调治

高血压患者在季节变换中应当遵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原则。

坚持户外锻炼,以户外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锻炼等节律慢、运动量小、竞争不激烈,且不需要过度低头弯腰的项目为宜,并以自己活动后不觉疲倦为度。

5.4顺应季节

在季节变化中,通过顺应四时变化,调整阴阳,使人与自然相和谐,从而达到阴平阳秘,养生保健之功效,使高血压患者在四季更替的过程中泰然自处,血压平稳少波动。

春季肝气当令,万物生发,血压易偏高,应多做户外活动,注意戒怒;夏季炎热,暑湿为邪,注意饮食勿过油腻及生冷,勿使大汗伤津;秋季干燥,阴虚之人当注意勿使津伤阴亏;冬季寒冷,肾阳不足之人当注重保护阳气,宜足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