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62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Word格式.docx

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

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1厘米=10毫米

教学后记:

牛道口中心小学课堂教学电子教案

分米的认识

袁伟英

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一、复习导入

师:

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练习: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

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

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

谈话:

你怎么知道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

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

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

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

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

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

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

(板书)

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长度单位的换算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课件、口算卡片。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

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1米=()分米10分米=()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

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

(板书:

2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

2厘米=()毫米)我们可以怎样想?

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毫米?

(2)2厘米是()个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

(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

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个10厘米?

(2)()个10厘米就是()分米?

(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

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50毫米=()厘米2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

20厘3毫米=()毫米

80厘米+8分米=()分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

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你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1、完成“练习五”第4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

应该怎么想?

请同学分2人小组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

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2、完成“练习五”第8题。

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

怎样列式?

(4分米÷

4=1分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四、课堂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结果。

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

如果要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

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佛山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

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

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

离南京还有98千米。

图4:

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

(让生答)

(3)小结: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

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

(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

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

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

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学校操场:

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千米。

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

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

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关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测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4、第四关:

改一改:

小明的日记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

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

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

才走了3分钟。

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

“小明,上哪儿去?

”我说:

“去七一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

“七一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

千米。

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

《我心目中的千米》

1千米=1000米

吨的认识和换算

认知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

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

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

吨的认识)。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

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

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物列车载重60吨)

(2)思考:

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

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

100×

10=1000(千克)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4)提问:

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体验1吨有多重。

(1)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

1袋豆子重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1吨?

(100袋)演示:

每次呈现10袋豆子(因为10袋豆子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遍数:

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1000千克。

当100袋数完了,学生会感叹:

哇!

1吨这么重呀!

(2)谈话:

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3)举例: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3、感受1吨水的重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

(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

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谈话:

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8。

4吨=()千克

3000千克=()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

一辆卡车质量5吨,是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

先独立连线,再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这题不仅要会根据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还要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

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

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1吨=1000千克。

解决问题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分析数量关系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

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18表示。

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

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

2=4(次),刚好装完。

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

“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

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