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66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1

各位老师:

按教研部领导的要求,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成绩评定的原则要求及其复习大纲转发给大家,请遵照执行。

谢谢!

一、成绩评定原则要求

1、平时成绩的评定要体现正态分布的规律。

2、平时成绩要根据学生平时参与教学研讨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参加实践教学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且评定的成绩不要固定在95、90、85、80等分值上,务必有所区分。

3、平时成绩最高不能高于95分。

二、2012级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大纲

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 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3、物质的概念及其特性。

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的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特性:

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

4、实践的特征及其基本形式。

客观实在的特征: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1

2

3

4

唯物辩证法

联系

全面

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形而上学

孤立

片面

静止

否认矛盾,确信外力推动

 

6、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根本意识,相反,人的根本意识要受规律的支配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7、联系的特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1)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中所不能添加的新内容

8、对立统一规律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一、对立统一规律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  。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C、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A、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二、方法论意义:

 

   1、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3、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9、质变、量变的区别。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是判断事物是否质变、量变的依据

10、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基础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概念及其特征、形式。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特征:

直接性、具体性、生动性、形象性、不深刻性;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特征:

抽象性、间接性、深刻性;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3、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4、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好客观

相符合 

2、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唯一性)与不确定性(相对性)(条件性))

第三章

1、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

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B、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革命对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B、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C、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而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好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B、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C、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期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 方法论意义 

  1、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章

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外在表现形式。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外在表现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2、正向作用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负向作用 

   A、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B、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C、可能出现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3、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购买的劳动力能带来剩余价值 

5、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划分的依据。

依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

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

7、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延长劳动时间)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效率)

8、资本积累的概念及其本质。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第五章

1、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

垄断利润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规制

3、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

第一种是借贷资本的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

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创办独资或合营的企业,或者购买外国已有的企业等。

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

在资本输出的三种形式中,商品输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则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

 

4、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表现及其动因。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不断加深、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三、动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六章

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实现的途径。

无产阶级革命

2、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及其目标。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进到无阶级社会

3、社会主义根本和首要的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特点    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3、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第七章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