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76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境改造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项目名称1

1.2项目选址1

1.3建设规模及内容1

1.4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

1.5编制依据1

1.6项目业主2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1

2.1项目提出的背景1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4

3.1建设规模4

3.2建设内容4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7

4.1项目场址的选择7

4.2场地建设条件7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节能10

5.1环境保护10

5.2节能与节水13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

5.1投资估算15

5.2资金筹措初步方案15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16

第八章效益分析17

8.1效益评价17

8.2社会效益分析17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19

8.1结论19

8.2建议19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名称

XXXX环境改造工程项目

1.2项目选址

位于XXX富民三路82号,XXXX校园内后山。

1.3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植物园总种植面积40公顷,其中乔木区种植面积15万㎡,灌木区种植面积10万㎡,藤本区种植面积10万㎡,草本区种植面积4万㎡,绿化面积1万㎡;配套建设相关的道路、给排水等工程。

1.4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约225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2045万元,占总投资90.89%,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5万元,占总投资6.89%,基本预备费用50万元,占总投资2.22%。

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拟申请市财政专项资金办法解决。

拟申请市财政专项资金2250万元,占总投资的100%。

1.5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11]20号)

2、《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建城[2000]106号)

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7、XXX现状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情况对比和任务分解表

8、《XXXX二期扩建总规划》(2006年)

9、《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XXX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11、《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6项目业主

XXXX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11]20号)提出:

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

各地必须增强对搞好城市绿化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

《XXXX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桂政发[2011]51号)提出:

城市绿化建设工作是造福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要明确目标,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大城市绿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城市绿化的重要意义,提高人民群众的城市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动员全社会理解和支持城市绿化事业,营造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绿化城市、美化家园的良好氛围,使城市绿化建设工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XXX是一个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绿化工作十分重要。

近年来,XXX积极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城市绿化工作成效显著,初步构建起一个城郊森林、城边林带、城中绿地有机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打造了一批绚丽多姿的森林景观,呈现出古老城市迈向生态文明社会的一派崭新风貌。

2011年6月,XXX获得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XXX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唱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花园城市“三部曲”的目标,XXX积极开展“创园”申报工作,并计划于2012年8月前完成筹备和编写有关申报材料。

根据《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建城[2000]106号)、《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等文件规定,“创园”评选主要根据城市园林绿化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市政设施五大等级评价类型及相关内容进行。

近年来,XXX绿地率和绿化存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011年XXX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03%,建成区绿地率为34.58%,人均公园绿地为9.44㎡/人,个别指标与创园指标还有一些差距。

为此,XXX对照有关要求,对尚未达标的内容,加快实施城市绿地建设、市政设施建设改造、生态环境建设改造、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保障等工程,并依据相关的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要求、评价程序等,拟定工作方案,并将建设方案印发全市主要责任单位,以加快落实各项绿化工作,计划在2012年,XXX将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力争使建成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实现居民出行300至500米有500至1000平方米休闲绿地、出行500米以上有一个5000平方米休闲绿地的目标要求。

目前,各个项目已陆续开展前期工作。

在此背景下,提出了XXXX环境改造工程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有利于推进XXX城市绿化建设,美化城市环境。

XXX是一座山城,市区山多平地少,大部分市民聚集在人口密集区居住,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改造及发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日益重要,特别是山坡地带和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对市区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较大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将在XXXX校园内后山建设植物园,增加公共休闲场地绿化美化面积,有利于美化环境,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2、项目建设有利于XXX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创建花园城市。

近年来,XXX积极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城市绿化工作成效显著。

2011年6月,XXX获得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XXX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唱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花园城市“三部曲”的目标。

本项目的建设,将丰富XXX区原有的绿化层次和园林景观,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达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关要求。

3、项目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XXX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XXX位于广西东部,是广西的东大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XXX作为西江黄金水道的主要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其重要性日益显现。

但是,由于城市绿化美化设施尚未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丰富城市原有的绿化层次和景观,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及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XXX社会及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

3.1建设规模

项目总种植面积为40公顷,由乔木区、灌木区、藤本区、草本区组成的植物园;配套建设相关的道路、给排水、绿化等工程。

3.2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

建设植物园总种植面积40公顷,其中乔木区种植面积15万㎡,灌木区种植面积10万㎡,藤本区种植面积10万㎡,草本区种植面积4万㎡,草坪区面积1万㎡。

配套建设相关的道路、给排水等工程。

1、乔木区

种植面积15万㎡,主要种植木棉、美丽异木棉、海南蒲桃、水蒲桃、红枝蒲桃、红花紫荆、宫粉紫荆、硬骨紫荆、细叶榕、垂榕、黄葛榕、高山榕、橡胶榕、吊丝榕、琴叶榕、金钱榕、柳叶榕、大叶樟、香樟、花叶垂榕、仁面、麻楝、苦楝、芒果、扁桃、石栗、构树、腊肠树、盘架子、灯笼树、小叶榄仁等乔木类植物。

2、灌木区

种植面积10万㎡,主要种植月季、木橄榄、小叶女贞、法国冬青、福建茶、三角梅、九里香、黄杨、海桐、决明、黄蝉、软枝黄蝉、小花紫薇、铁海棠、一品红、米兰、含笑、白蝉、龙船花、杜鹃、比利时杜鹃、茉莉、灰莉、夹竹桃、棕竹、李、红叶李、红桑、苏铁、变叶木、红背桂、红杏、希美莉、龙舌兰、针葵、巴西铁、三药槟榔等灌木类植物。

3、藤本区

种植面积10万㎡,主要种植紫藤、凌霄、常春藤、葫芦、爬山虎、葡萄、西番莲、番薯等藤本类植物。

4、草本区

种植面积4万㎡,主要种植美人蕉、鸭趾草、文殊兰、蜘蛛兰、满地黄金、麦冬、银边草、龟背竹、天门冬、一叶兰、春羽、广东万年青、吊兰、白蝴蝶、花叶良姜、红绿草、蚌花、鸭跖草、吊竹梅、唐菖蒲、粉单竹、挂绿竹、凤尾竹、观音竹、撑篙竹、表皮竹、佛肚竹、黄金间碧竹等草本类植物。

5、草坪区

种植面积1万㎡,主要种植台湾草、大叶油草等。

6、道路工程

主要建设植物园内道路3千米(宽3m)。

7、开垦工程

为达到树木的种植要求,需要对山坡进行锄杂草开垦;开垦土地40公顷。

主要建设内容及设备购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种植工程

m2

40万

1

乔木区

m2

15万

2

灌木区

10万

3

藤本区

10万

4

草本区

4万

5

草坪区

1万

道路工程

m

3000

宽3m

开垦工程

40万

配套工程

1

蓄水池

4

蓄水量为50m3

2

供水管

m

2000

3

排水沟

m

2500

4

喷淋机

50

5

枝剪

100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项目场址的选择

本项目的建设场址位于XXX富民三路82号,XXXX校园内后山。

4.2场地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

本项目的建设场址位于XXXX校园内后山。

地基土质为棕黄色杂色土,地质条件简单,地层性质良好,山势较高,地势不平缓,山坡地除了极少量小松树外,都是杂草、杂树。

2、气象

XX地处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21℃,极端最高温度39.7℃,极端最低温度-2.4℃,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33.9℃,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11.9℃,年平均降雨量1900mm。

年均无霜期331天,年平均风速1.4m/s,主导风向NE。

6、7月份雨水较多。

3、水文

XXX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浔江、桂江在市区汇合后称西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水系较为发育。

整个广西的大小河流,有85%以上的水流集经XXX汇入西江。

西江水系XXX上游的流域集水面积32.97×104km2,河流坡降为1.14%,西江XXX最高水位27.07m,最大流量5.87×104m3/s,最低水位1.9m,最小流量720m3/s,每年6~7月为洪水上涨期。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场址内为丘陵地带,土质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未见新鲜岩石出露,岩性以亚粘土为主,局部含砂量大,呈硬塑状态。

场内无严重不良地质地段,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5、地震

从历史资料看,XXX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该区不属于地震强烈活动地带,因此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XXX的地震基本烈度定为6度

6、交通

XXXX位于富民三路,有G207国道和富民三路与外界相连,交通道路四通八达,项目选址的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7、供水

学院已有完善的市政供水管网,本项目用水由原市政供水管网提供,能满足本项目建设及建成后用水需要。

8、供电

学院已有完善的供电系统,本项目用电由原市政供电线路提供,能满足本项目建设及建成后用电需要。

9、环境保护

本项目选址于XXXX校园内,区域内及周围无名胜古迹,无自然保护区,无矿床和文物,拟建项目的建设不会影响到生态环境,也不会影响到城市的防洪和排涝。

10、法律支持条件

本项目是为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要,结合XXX总体规划,并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及各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确定项目总占地面积和拟建设内容。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法规、政策,符合XXX城市总体规划,在法规上是合理可行的。

11、施工条件

项目位于XXXX校园内,施工场地宽阔,便于存放施工设备,也便于搭建临时建筑供施工办公、居住用。

项目施工用建筑材料在附近有供应,施工用水、用电供应充足,可满足项目施工的需要。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节能

5.1环境保护

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无不良影响。

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土方开挖、平整、种植,有可能造成局部植被破坏,但项目建设不采用全垦全伐的方法,其影响可降低到最小限度。

其环境影响和措施如下:

(一)水土保持措施

(1)凡坡度15°以上的林地,不准全垦整地,实行带状或穴状整地;整地时要沿等高线进行,带间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

(2)在局部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应采取修筑反坡梯田、水平阶等整地方式;

(3)在与农田相邻的林地,其边缘到农田之间要保留一条10m宽的生草保护带;

(4)在长坡面(>200m)上整地,每隔100m要保留一条4~6m宽的生草保护带。

(5)项目基本建设施工前进行挖填方周密计算,力争挖方与填方基本平衡,尽可能减小开挖面积。

(二)环境影响

项目为生态型产业化农业项目,相应会产生一些废弃物、污(糞)水等污染环境的物质。

但种植的植物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促进和改善作用,可改善不良的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各种短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空气污染

粉尘:

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及扬尘,以无组织排放的形式,如交通运输、地面开挖、混凝土搅拌等。

废气:

废气污染主要源于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

施工产生的扬尘、烟气、沥青烟等施工废气会污染周边空气环境质量。

2、固体废弃物

主要为废弃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肥料包装袋、农药瓶等,若不妥善处置会对周边环境及环境卫生产生不利影响。

3、噪声

交通运输过程中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居民生活将受到一定影响。

生产中的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附近学院学生及居民将产生不利影响。

4、废水

主要产生的废水为地面开挖、边坡防护等产生松动土,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冲刷进入城市雨水管网或地表水体,会增加雨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堵塞城市管网或影响地表水质。

5、其他

松土除草活动在清除这些有害病虫及其寄主的同时,可能会对某些有益昆虫及寄主造成影响;在陡坡处如果抚育松土措施不当,也可能引起地表土壤和养分的流失。

化肥、农药施用方法不当或过量,均可能会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杀伤有益生物,影响人畜安全。

(三)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空气污染:

尽量避免在干燥、大风天气进行植物运输,必要时运输现场可配备洒水车,在干旱多风天气向种植现场和运输公路沿线洒水降尘。

2、噪声:

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运输种植植物的车辆经过居民区时要减速行驶,并禁止鸣笛,避免噪声干扰居民的生产生活。

3、固体废弃物:

肥料包装袋、农药瓶等固体废弃物要统一清运或掩埋,不得随意丢弃。

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要及时运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4、废水:

道路施工时应建设施工废水临时沉淀地,施工废水经处理后方可排入雨水系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排水系统。

5、其他

(1)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2)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水肥管理技术和方法;合理使用肥料、农药,不随意洒湿肥料在土壤表面和喷洒长效剧毒农药,避免浪费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药瓶等重复利用的包装物要回收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包装袋、农药瓶以及简易工具等也要回收处理,不得遗弃在林地内。

(3)严格植物检疫制度,有害生物的防治原则上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少用或施用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以不引起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为原则。

(4)项目提倡施用有机肥和埋青作业,尽量减少使用化肥,以减少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5)植物园建设选取用优质苗木,严禁使用带有病害种苗;抚育时要清除病虫感染木。

(6)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适时铲草、松土、施肥,为植物林健康生长创造优良的环境;在成林阶段适时进行修剪、疏伐、防虫防病,保持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维护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植物园的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森林防护功能。

(7)成立植物科研与管理专门队伍,对植物种植、浇水、引种等进行科学管理,使园内植物正常与持续生长繁衍。

5.2节能与节水

(一)项目能耗指标及能耗状况分析

主要能耗为建设用材、植物园灌溉用水等。

(二)节能措施

本项目利用建设好的给排水系统,采用天然雨水或人工浇水,水资源损耗量不大。

另外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参照无公害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要求,种植初期阶段应选用抗虫、抗病性强的优良植物品种,从而减少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更新淘汰部分老旧农业机械、实现农业机械节能、保护性耕作和生活节能。

(1)建筑节能:

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制裁机制,实现工地和灌溉节能。

建筑工地采用节能灯、节水龙头,减少跑冒滴漏;注意节约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土方充分利用形成堆坡造景,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运输量、运输距离;对施工工地用水进行合理使用,减少直接排放量。

(2)设备节能:

植物园中经常运行的动力设备,应采用高效率产品,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取节电措施。

设置一定的自控装置,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节水措施

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途径必须充分考虑植物园区的自然条件、灌溉方式、水资源状况及植物的生长发育习性、特性等各项因素。

项目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下面的节水措施:

(1)利用天然降水,积蓄雨水或深耕蓄水,巧用雨水进行灌溉。

(2)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在播种时就给予精细管理。

(3)合理安排植物的种植结构。

(4)节水技术的选择十分重要。

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缺乏现状和植物的种植结构及植物特性确定不同的节水技术。

还有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等确定不同的节水技术。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金额

(万元)

单位价值(万元)

比例(%)

一、

工程费用

1

建筑工程

2045

1.1

道路工程

m2

9000

45

0.005

1.2

开垦工程

m2

40万

200

5

1.3

种植工程

m2

40万

1600

40

1.4

配套工程

1

200

二、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1

建设单位管理费用

1

30

2.2

其他费用

1

125

基本预备费用

50

总投资

2250

5.2资金筹措初步方案

项目估算总投资约225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申请市财政专项资金办法解决。

拟申请市财政专项资金2250万元,占总投资的100%。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

拟建项目地址位于XXXX校园内后山坡,主要进行道路建设、绿化工程、灌溉系统,项目建设时间为1年。

2012年11月开工建设,2013年10月完成交付使用。

1、2012年4月—2012年5月项目建议书编写及审批

2、2012年6月-2012年7月可研报告编写及审批。

3、2012年8月—2012年9月初步设计审批及施工图纸设计及审批。

4、2012年10月-2012年10月工程招投标。

5、2012年11月开工建设,

6、2013年10月竣工。

第八章效益分析

8.1效益评价

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

本项目建成后,能够大大改善XXXX生态环境,树立起文明、整洁、现代化的高校形象。

校园环境改造能够体现现代高等学校特点和校园文化特色,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高等学校校园环境,满足师生学习、活动、交流与休闲的需要。

该项目能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

由于项目的建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故本项目不作财务分析,仅作社会效益分析。

8.2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校园生态系统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

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

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

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2、环境文化的美化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作用

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

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

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

环境文化影响学生的心理平衡、智力发展、习的内容和方式。

3、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教育工程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

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各类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

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4、项目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有着积极影响

当前,XXX经济建设取得巨大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迫切的需求。

项目的建设,将为XXX增加一个公共休闲绿化景观,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从而影响XXXX周边的环境质量,起到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我市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有利于推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利于XXX投资环境和社会稳定。

项目的建设,将能间接影响我市综合管理、绿地建设、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各项指标。

为我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迈出重要的一步。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1、项目为非盈利性项目,主要体现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将极大地改善XXXX的环境,提升XXXX的社会形象,项目建设基本上不存在社会风险问题,是一个具备社会可行性的项目。

2、项目的建设规模按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建设规模是基本合理的,同时也符合XXXX今后的发展需求。

3、项目场址选择符合XXX城市总体规划和XXXX二期扩建总规划。

项目建设选择场址位于XXXX校园内后山,项目供水、供电、排水、运输等方面比较配套,场址条件符合建设要求。

4、项目总投资为225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申请市财政专项资金办法解决。

项目投资基本合理,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可行。

8.2建议

1、抓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按进度计划要求,按时开工、完工,争取项目早日建成,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

2、抓紧资金筹措,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按时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