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61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3.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右侧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新中国的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

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

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4.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指出:

“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人心……理由之一,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

”这表明1954年宪法(  )

A.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B.得到了全国人民一致拥护

C.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D.是民众行使立法权的结果

5.根据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共同之处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6.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于2015年2月13日说:

“两岸关系要看长、看大、看远,大的趋势很清楚,只要往这个方向运作的话,两岸能够找到永续的和平。

”“大的趋势”应是基于(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九二共识”的达成

C.“一国两制”的提出D.两岸三通的实现

7.“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

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

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

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

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

”这首网络诗歌赞扬了(  )

A.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

B.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C.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8.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

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  D.村民自治

9.《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为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反映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1954年,尼赫鲁在谈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说:

“这些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些原则可以作为一个榜样。

”下列各项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这是中印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超越社会制度的包容性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处理大国关系的灵活性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不结盟运动的指导思想

11.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

“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2.下列两幅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

1954年3月10日的封面2007年1月22日的封面

《边参与战争,边谈论和平》《中国:

一个新王朝的崛起》

①与美国握手言和 ②中国崛起 ③多极化格局 ④灵活的外交策略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据1978年11月19日的《华盛顿邮报》报道:

“仅1978年上半年,欧洲共同体对中国的出口比美国高3倍,日本对中国的出口比美国高5倍。

”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美国经济实力已低于欧共体和日本

B.美国政府欲制裁欧共体和日本

C.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对美扩大进口

D.美国希望扩大对华贸易是推动中美建交的重要因素

14.201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

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15.2014年11月,中国设立“新丝绸之路开发基金”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助力。

有人说:

“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这是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

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的根源

C.以隐蔽的手段稳定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持西德

16.观察下列图片,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1 柏林墙 图2 古巴导弹危机

①图1是东西德共同修建的,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 ②图2的事件发生在1961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③两图都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 ④图2危机中,美苏相互妥协使危机逐步降温并解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③④

17.二战后美国强制日本拆迁设备赔偿战胜国。

1948年后,美国削减直到免除日本的战争赔款,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  )

①鉴于中国内战形势的变化 ②成为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 ③说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④是美国“冷战”思维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18.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

“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

”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19.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访华受到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当时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说:

“人们看到,奥巴马在中国的演出是多么的温顺和谦虚,这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已经远去。

我们必须转向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表明美国已开始放弃其霸权主义政策

B.表明中国成为能抗衡美国的超级大国

C.反映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D.说明国家实力强弱影响着其国际地位

20.2014年4月23日到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了亚洲四国。

在日本,奥巴马在回答“如果中日发生钓鱼岛冲突,美国是否会出兵支援日本?

”时说,不是每一场战争美国都要参加。

在菲律宾,奥巴马在回答“一旦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爆发武装冲突,美国是否会保卫菲律宾?

”时又说,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建设性的”,美中之间拥有庞大的贸易与商业,美国还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就各种问题展开合作。

奥巴马这样表态主要是(  )

A.想获得亚洲盟国支持,建立单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C.谋求和中国联合,建立一个两极世界

D.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3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材料四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的背景?

(2分)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概括两部法律文件的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变化的原因。

(6分)

(3)材料三与前两则材料内容一脉相承的是什么?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依法治国”的认识。

(2分)

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

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

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

1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

……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

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

……“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材料四 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摘自《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3分)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原因。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

(2分)

(3)据材料三,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

(2分)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在新时期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在当今时代,中国应该如何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4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这个伟大的大陆,曾经是西方世界一切伟大民族的祖国,是基督教信仰和伦理、古代和现代几乎所有文化、艺术、哲学的源泉。

为了继承这份共同遗产的各个部分,应当使欧洲统一起来,这将会使3亿乃至4亿人享受到无限幸福、繁荣和光荣。

……我现在要说的会令你们吃惊。

使欧洲大家庭康复的第一步必须是法国和德国建立一种伙伴关系。

我们必须在一种地区性的结构中重新建立可能被称为欧罗巴合众国的欧洲大家庭。

(丘吉尔1946年9月19日)

——张淑静《欧盟东扩后经济一体化》

材料二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世界舞台中的分歧发展成为紧张局势时,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瑞士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

对右图“冷战”后发生的历史现象的解读。

材料四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在接受采访时说:

“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和客观条件?

(4分)

(2)看图回答问题,请举一例说明图片反映的内涵是什么?

(3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

(3分)发展趋势如何?

(2分)

 

【检测卷答案】

阶段检测卷(第五第六单元)

1.C 【解析】 漫画反映的时间是1949年,《大旗招展全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对世界的影响,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1954年,与材料反映的时间不符合,故A、B、D三项错误。

2.B 【解析】 “中国之所以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关键原因就在于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A、C、D三项内容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C、D三项错误。

3.D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中“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信息可知,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故D项正确;当时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刚刚起步,谈不上完善,故A项错误;1953年三大改造已经开始,指导方针之前已经确立,故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才完成,故C项错误。

4.A 【解析】 “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可见1954年宪法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故答案选A。

5.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我国一个中国原则的理解。

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故选B。

A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C项不符合特别行政区;D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

6.B 【解析】 本题考查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即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发展两岸关系,所以“大的趋势”应是基于1992年“九二共识”的达成,海峡两岸均承认一个中国的共识。

7.A 【解析】 从题干中“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的信息可知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解决了历史的遗留问题,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的信息不符,排除。

8.D 【解析】 我国从1998年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实现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材料中“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正是这种形式的体现,故本题选择D项;A、B两项属于中央机构,C项属于基本政治制度。

9.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材料内容正与这一方针相符,故选C。

10.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立足于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承认各国和地区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以此为基础开展相互之间的正常关系和各领域交流合作,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可靠保障。

故选B。

11.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这次会议使得“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可以知道这次会议主要涉及的是越南和法国之间的关系,所以B项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12.B 【解析】 第一幅图片《边参与战争,边谈论和平》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维护国家利益;第二幅图片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平崛起。

所以选②④。

13.D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以排除;题干材料反映出中日建交和中欧关系改善后,日本和欧共体的对华贸易增长,美国人迫切希望实现中美建交以扩大对华贸易,D项正确。

14.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上合组织性质的理解。

上合组织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宗旨,属于大小国家之间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故本题选择B项。

15.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为了遏制苏联,为美国称霸世界服务的。

故答案选C。

16.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及对图片的解读能力。

①错误,柏林墙是民主德国修建的;②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排除①②,故选D。

17.D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战后日美关系变化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控制到扶持的政策其原因是鉴于中国内战形势的变化,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冷战”的需要;成为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是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体现了国家利益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美国“冷战”思维的具体表现。

故答案选D。

18.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从材料“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实现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D 【解析】 美国一直奉行霸权主义政策,题中并未反映他放弃,故A项错误;中国的崛起只是推动了世界局势朝多极化趋势发展,从而影响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并不能抗衡美国,中国更没有成为超级大国,故B项错误;世界政治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早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奥巴马之所以在中国表现的温顺、谦逊,主要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国家实力的强弱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即“弱国无外交”,故D项正确。

20.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由题干“不是每一场战争美国都要参加。

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可知A、C两项错误;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奥巴马的思想。

题干问的是美国之所以持上述态度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世界形势的变化。

21.

(1)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被推翻(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或新中国即将成立)。

(2分)

(2)不同:

宪法性质不同:

临时宪法;正式宪法。

体现原则不同:

人民民主原则;人民民主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体现的国家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任两方面4分)原因:

新中国经济建设大规模展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进行;一届人大的召开。

(2分)

(3)一脉相承: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或国体)、人民的民主权利、奋斗目标(为中国的富强而奋斗,努力建设新中国)。

(3分)

(4)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是保障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深化改革的需要;依法治国必须始终维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任一点2分)

【解析】 第

(1)问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从国内来看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被推翻是会议召开的背景;第

(2)问考查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通过对比两者的性质、原则、体现国家性质存在不同。

从两部宪法产生的背景,分析造成变化的原因。

原因:

新中国经济建设大规模展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进行;一届人大的召开;第(3)问考查了《1982年宪法》与《1954年宪法》“共同纲领”的内容。

相同之处有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或国体)、人民的民主权利、奋斗目标(为中国的富强而奋斗,努力建设新中国);第(4)问考查了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依法治国是保障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深化改革的需要;依法治国必须始终维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22.

(1)两大阵营对峙,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独立;新中国需要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3分)

(2)中美都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此作为解决双方分歧和处理双边关系的基础。

(2分)自身原因:

经济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等。

(2分)

(3)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破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分)不结盟政策。

(2分)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中依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

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等文字信息来概括原因;第

(2)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双方利益关系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从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政治、经济以及军事角度分析原因;第(3)问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