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721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作业指导书.docx

企业作业指导书

岀导书

 

 

1目的规范、指导本企业的生产作业。

2范围属于本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生产工序3职责本指导书由公司本部制定,各厂负责组织实施。

4.1备料4.1.1进料料场管理员负责料场的管理工作,随时保持适量的入炉原料储备,保证储备的原材料质量符合《工艺控制技术标准》要求;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掌握进场原料的质量变化,保持入炉原料质量的稳定;按照矿石来源、矿石品种、是否需要再加工破碎;堆放在指定料场,各种原材料应插挂标示牌、标示名称、规格、待用状况;通报原材料信息。

4.1.2原料加工

料场管理员规划原料使用顺序,做到界限和车辆通道明确,及时清

证原料粒度符合《工艺控制技术标准》要求;料场管理员负责监管不同焦碳搭配破碎的比例,以保持加工后焦碳的质量稳定。

4.2配料421原料配比的确定主管冶炼技术人员负责根据生产策略及对炉况的系统判断确定原料配比,炉台长可以根据主管冶炼技术人员的授意或授权适当调整料比、确定辅料的附加数量;为了保持产品质量与炉况稳定,在变更料比后未能获知变料结果的16小时内,除有特殊情况,不宜第二次变料,所有变料、调料应在《配料记录》上作原因说明,注明变更时间,并签名;生产班长应将用料情况(包括用料批数、交班料、调料及附加料情况)记载在《配电运行日志》表上,并签名。

4.2.2配料和计量配料人员应按照富锰渣、粗粒锰矿、细粒锰矿、焦碳、硅石和白云石的顺序配料,按照原料标识牌规定的位置铲料装车,装车原料粒度不大于80mm按照要求准确计量附加的辅料(禁止附加矿石),计量工如实填写《配料记录》,认真检查每车所拉的料是否相符并签字,最后由生产班长签字认可。

4.3盖火操作4.3.1不许冲白火盖火操作应做到“勤、轻、准、匀”,不准冲白火;出现棚料时,可用铁杆或其它工具捣破、捣塌棚结料,并及时补料;发生翻渣、吐红料时,应撬破、捣碎翻吐的凝结料,保证料面有良好的透气性,再及时补盖新料并及时向相关生产管理人员汇报。

4.3.2料面应呈馒头型,其中心高度与炉口平齐

为维护炉况,应当按照“厚料层、深电极、满负荷”的要求进行冶炼操作;出炉前的料面高度应与炉口平齐,料面的最高位置不得触及铜瓦下缘。

4.4透气441出炉后应快速撬料、收料出炉停电压放电极的时候,应集中人力快速撬料、收料,沿着炉墙边沿要显出明显的塌料线。

4.4.2沿炉墙边缘扎气眼增加炉料透气性在盖火的过程中,每隔1小时用钢钎或圆钢沿炉墙边缘扎气眼一遍,以增加炉料的透气性。

4.5出炉达到规定的出炉时间或出炉电度时可以出炉,超出规定时间或电度时出炉应当在《生产记录》表上注明原因;用电量低于2/3平均用电量的班次不得强行出炉,有关班次的产量调节由炉台长事后裁决。

4.5.1泥球准备

泥球要事先准备好,泥球中焦粉与电极糊的比例一般为50%黄泥、焦粉、电极糊应掺水捣拌均匀,拍打成与炉眼大小对应的圆锥体后阴干待用;要根据炉眼的孔径调整焦粉与电极糊的比例,炉眼小时多用焦粉,炉眼大时多用电极糊,以保证泥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便于开眼堵眼。

4.5.2开炉眼炉眼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是保持正常炉况的关键环节,炉眼应开在出铁

口中上部并与炉眼平行,待铁水流出后,逐渐向下扩大;各班组不可为贪图一时的小集体利益,破坏性的向下开眼,避免造成炉眼拉槽,里大外小、里低外高,炉眼难堵难开以及跑眼事故的发生。

4.5.3拉眼操作当渣铁不能顺利排出时,应进行拉眼操作;炉台长和生产班长应根据拉眼情况,通报主管工艺人员适当调整或附加辅料,以保证炉况的顺行与产品质量的稳定。

4.5.4堵眼当流股变小,炉眼冒出长火焰时,应通知配电工分闸停电;接班的炉前工负责堵眼,堵眼前要清理掉炉眼边的渣铁,炉眼要深堵,堵完后要留下200毫米左右的余量,以便下次开眼。

4.6电极的操作与维护4.6.1压放电极的时间压放电极一般在出完炉后,接到炉前分闸停电通知时再逐步进行。

4.6.2确定电极的压放量料面(出炉之前)距离铜瓦间隔不到200毫米的电极需要进行压放,正常压放电极应在200毫米左右,电极的一次性压放量不宜超过300毫米;压放量大于300毫米时,应进行延长低负荷焙烧时间,直至死相焙烧。

4.6.3电极的维护当电极的一次压放量过大时,应当成倍的延长电极培烧时间;加糊工应将电极糊粒度、糊柱高度、数量等主要指标如实填写《电极运行记录》以便进行电极质量分析;生产班长应将电极压放长度和时间记入《生产记录》;炉台长应逐日巡查电极糊柱高度、电极壳直径及其电极壳焊接质量,预防抽筒、悬糊、漏糊等电极事故的发生。

4.7电极的事故处理4.7.1过早烧结a.原因:

①铜瓦对电极的冷却强度不够,冷却水流量小;

2铜瓦与电极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大;

3电极糊柱太高或者一次添加电极糊太多,导致电极糊在电

极筒出现颗粒分层,大颗粒下沉;

④炉口刺火严重,电极周围的热量过分集中;

⑤下放电极的周期长或者一次下放量少。

b.处理方法:

1调大冷却水流量,清除冷却水管路中的堵塞物;

2增大电极下放长度、相应地缩短压放电极的时间间隔;

3按时添加电极糊,适当降低电极糊柱高度;

4改善炉料透气性,勤加覆盖,减少刺火现象。

5长期出现过烧,调整电极糊成分。

4.7.2电极硬断a.原因:

①电极压放或故障停电后,恢复供电时,用电负荷过急;

2电极筒没有加盖,灰尘夹杂落入较多;

3不按时添加电极糊,糊柱高度变化量过大;

4电极糊质量不好。

b.处理方法:

1断头较短时,拖出断头,下放电极至基本够用,缓慢增负

荷焙烧电极;

2断头较长时,拖出断头,下放电极用低电压死相焙烧;

C.预防措施:

1电极压放或故障停电后恢复用电时,缓慢控制负荷的增长

速度;

2添加电极糊应使用干净、破碎过的电极糊块,电极糊的粒

度控制在80-100mm加糊工作完成后,要对电极筒加盖;

3每天测量各相电极糊柱高度一次,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并

作出处理;

4严把电极糊质量关,不用劣质糊,及时向上级反映电极糊

质量情况。

4.7.3电极漏糊a.原因:

①电极壳制作与焊接质量不好;

2电极焙烧不良或一次下放量过大,用电负荷过急;

3铜瓦抱紧电极的力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电流过大,击

穿电极壳;

4电极糊挥发份高或软化温度高,电极欠烧。

b.处理方法:

发生漏糊后,要尽快找出漏洞,防止事故扩大。

1漏糊呈点滴状,降低用电负荷后不继续漏时,焙烧一段时

间后恢复正常负荷;

2小的漏洞用耐火泥拌石棉绳堵漏,然后倒夹电极用铜瓦盖

住漏洞,或者用薄铁皮盖住漏洞,然后倒夹电极、把薄铁

皮压在两块铜瓦之间,低负荷焙烧电极一段时间,再恢复

正常用电;

3漏洞较大时,清理掉炉内漏糊,用铁皮打箍焊好漏洞,补

加电极糊后坐死焙烧电极。

C.预防措施:

1打磨掉电极壳表面锈斑,严把焊接质量关;

2欠烧时适当降低电极糊柱高度;

3按照规定长度下放电极,检查下放的电极焙烧质量,稳定

升高用电负荷,20-30分钟后用满电负荷;

4把每块铜瓦调节到等高位置,新铜瓦应在打磨并剔除毛刺

后使用;

5停用挥发份含量超标的电极糊,及时通报反映电极糊质量

问题。

4.7.4电极软断

a.原因:

①电极壳制作与焊接质量不好;

2电极下放过长后用电过急,焙烧时间不够;

3电极糊块度过大,造成电极糊架空(悬糊),出现空洞;

4电极糊软化温度偏高,不易烧结。

b.处理方法:

1立即停电;

2当电极糊不再外流时,松开铜瓦,将硬头套入铜瓦内(注

意把电极头扶正),倒夹电极到断裂位置;倒夹不到原来位置时,在接上的电极硬头周围塞上薄铁皮,使电极糊不再外流;

3关小铜瓦冷却水;

4对软断电极进行死相焙烧;

5在焙烧过程中,密切注意电极烧结情况,缓慢增加负荷,

待电极焙烧好转入正常生产;

6如电极糊流完,无法接上硬头,则拖出断头,进行接底加

糊,死相焙烧。

C.预防措施:

1经常检查电极壳制作、焊接质量,及时处理各个缺陷;

2一次下放电极过长时,缓慢用电焙烧电极;

3严格控制电极糊添加粒度,避免出现悬糊;

4对比分析糊柱高度记录,敲击检查把持筒下出口处的电极

壳,及时发现、处理悬糊事故;

5选用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电极糊。

4.7.8配电操作

配电工的判断能力、操作水平对炉况对设备的影响程度很大;配电是设备管理、炉台长、生产班长需要注意重点培养和管理的岗位,配电工应胆大心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证生产的正常

进行。

4.8.1配电的分闸(或合闸)电流应小于电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3;

482配电工首先应当听从设备人员的管理与指挥,其次是炉台长、生产班长的管理与指挥,以保证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发生不应有的人身或设备安全事故。

1#、

483没有维修人员的特别准许,禁止在维修电极升降和压放设备时,操作配电设备;压放电极应在炉台长、生产班长的指令下,按照2#、3#的顺序压放电极,在《生产记录表》中准确记录压放情况。

4.8.4压放完电极,配电工接安全送电指令合闸送电后,应根据电极压放长度缓慢增加用电负荷,避免由于剧烈的不均匀热应力引发电极硬断、软断或漏糊事故;

4.8.5配电操作应以深插电极、保持电极工作端在炉料中的下插深度

致、控制冶炼用电负荷在(机动科)规定的安全用电范围以内为原则;

4.8.6配电工应当按照《配电运行日志》的栏目要求如实填报各监控仪表反映的数据.

4.9炉况的分析与处理4.9.1正常炉况的标志是:

1炉面火焰分布均匀、呈淡黄色,三相电极均匀下插,深度适中,

电流稳定平衡,料面温度低,无翻吐、刺火现象

2出炉时渣温高,排渣顺畅,渣盆里的渣表面有少量过剩炭,炉

渣呈浅绿色,典型的炉渣碱度0.75左右,渣含Mnv6%

3炉眼好开好堵,炉料均匀下沉,出炉后有明显的塌料线;

4产品质量稳定。

在生产中密切观察炉况,及时正确地调整配料比例是保证正常炉况的关键。

492炉况分析与处理应以冶炼主管技术人员为主,兼顾炉台长及班长的建议,避免令出多门,造成不必要的炉况波动与变化;炉况处理应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炉况稳定。

4.9.3炉内焦碳过多的现象与处理:

a.现象:

①电流上涨,电极插入炉料浅,料面边缘火焰黄而短;

2炉渣粘稠、排出量少,炉渣(Mn含量较低;

3炉膛坩埚缩小,炉温下降:

4产品[Si]量先高后低。

b.处理方法:

1适当减少料批中的配炭量(头几批可以多减一些)

2适当调小焦炭粒度。

4.9.4炉内焦炭不足的现象与处理:

a.现象:

①电流下垮,电极插入炉料太深,翻渣,料面边缘火焰兰而

长;

2渣量较大、炉渣(Mr)含量上升,断面呈深绿色;

3炉膛坩埚缩小,炉温下降:

4产品[Si]含量降低。

b.处理方法:

1及时增加料批中的配炭量(可以附加适量焦炭)

2适当调大焦炭粒度。

4.9.5排渣不畅的原因与处理:

a.原因:

1炉渣碱度低,渣中AI2Q含量过高,导致炉渣粘稠;

2炉眼太小或被断电极头堵住,造成炉渣排不出来;

3焦碳配入量过多,渣中含(Mr)量过低,导致渣液粘稠。

b.处理方法:

1适当增加熔剂配入量,减少焦碳配入量;

2适当扩大炉眼,取出电极头。

4.9.6翻渣的原因与处理a.现象是:

炉内渣液翻到料面上来,有时象煮稀饭一样。

b.原因有:

1排渣不好,炉内积渣过多;

2焦碳配入量不够,渣量过大,电极下插太深;

3炉料潮湿,粉料过多造成炉料透气性差,形成棚料;

c.处理方法:

1适当扩大炉眼,尽量排渣,用铁杆强制拉渣;

2增加焦碳配入量;

3减少生矿比例,减少小粒度矿石配入量。

4.9.7坩埚缩小、炉底上涨的原因与处理:

a.原因有:

1焦碳配入量不当,炉温下降;

2盖火操作差炉温控制不好;

3炉料过细,化料过快,炉温降低;

4停电时间长,炉温下降;

5二次电压过高。

b.处理方法:

1调整焦碳配比;

2加强炉口操作,在不大翻渣的前提下,尽量使电极深插;

3适当降低二次电压;

4必要时,可配几批(不含辅料)的空料处理炉况。

4.9.8合金质量调整:

a.合金中(Si)低:

①加强操作,提高炉温,提高SiO2的还原率;

②增加焦碳配入量;

3炉渣碱度偏高,颜色泛白时,增加硅石配入量。

(或减少

熔剂配入量)

b.合金中(Si)高:

①减少焦碳配入量;

②减少硅石配入量;

③排渣过多时,同步减少(SiO2和CaO+MgO配入量。

c.合金中[Mn]+[Si]偏高或偏低;

①合金中[Mn]+[Si]偏高时,调低入炉料的Mn/Fe;

②合金中[Mn]+[Si]偏低时,调高入炉料的Mn/Fee

d.合金中[S]含量偏高:

①减少高含S锰矿或焦碳的使用比例,减少原料含S量;

②适当放大渣量,或增加炉渣碱度;

3适当延长炉前镇静时间,降低浇注温度和流量,分离硫化

物。

e.合金中[P]含量偏高;

①减少高P锰矿石用量,调低入炉料的P/Mn;

②避免原材料在倒运过程中混入高含磷物质。

4.10炉前操作4.10.1做好炉前出炉准备

出炉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流铁槽、接铁盆必须烘干,炉前的一切工具和接铁设施,要保持干燥,准备好出炉用工具;炉前场地保持干燥;水淬渣池要放足水,人员、行车及设备要适当避开;

4.10.2经常巡查炉眼,避免跑眼事故发生。

炉眼要保持圆而正的外大里小形状,外孔径120-170mm泥球应按规定搀和焦粉,确保炉眼好开好堵;炉眼形状不正时,应及时用电极糊进行修补。

4.10.3要按规定时间正点出炉

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正点出炉时,由炉台长、值班长、或上级决定出炉时间。

4.10.4出炉后,合金应在接铁盆里镇静一段时间。

保证合金在接铁盆里镇静一段时间,是促进渣珠充分上浮、铁

珠下沉的重要环节,提高Mn回收率的主要措施;适当降低合金的浇

注温度,能够促使硫化物凝结上浮,避免合金中[S]含量超标。

要的精整损失。

吊碎,每一炉的铁块要吊放在指定地点。

4.11合金精整4.11.1每天的产品要按不同的牌号质量分别精整、称重、堆存,产品组堆高度应不少于800毫米,每一堆产品的组批量应不少于60吨。

4.11.2精整后的合金表面不得带有明显的非金属夹杂,单块重量应不大于30公斤。

4.11.3粒度大于10mm勺合金都应精整入库,精整剩余的铁渣经筛选后回炉。

4.12停炉与开炉4.12.1非计划性停炉

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必须立刻调查清楚造成停炉的故障原因或性质,按照《安全技术规程》作对症处理。

4.12.2计划性停炉

停炉前的几个班,加料,降低料面;必要时可加部分洗炉料。

a.修补出铁口,换炉口炭砖。

①停炉前,扩大炉眼,尽量出空炉内液体;

②不堵炉眼,进行炉前浇注、吊铁等工作;

3放水冷却出铁口附近的炉料,掏出工作面;

4扒开出铁口内外侧,清干净粘接面,按程序修筑出铁口、

炉墙;

b.停炉准备工作:

①停炉前,尽量出空炉内液体;

②用掺和较高比例焦粉做成的泥球堵眼;

3电极底部及周围垫焦碳100毫米厚、炉料表面用焦碳热封

保温;

4恢复用电时,先挖出部分剩余炭,用电升温4小时,再投

入正常料冶炼至规定电度后出炉。

5停炉前,尽量出空炉内液体;

6用填满焦粉、外裹一圈黄泥的竹筒(长500毫米,粗80-100

毫米)堵炉眼;

7电极底部及周围垫200-400毫米厚的焦碳、炉料表面用焦

碳热圭寸保温;

8恢复用电时,先扒净表面炭灰,挖出部分剩余炭,用电生

温6小时,加料升温8小时,再投正常料冶炼至规定电度后出炉。

硅锰合金生产工艺流程图

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出师表

两汉:

诸葛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