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74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通辽市物流业发展的新起点

经过多年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通辽市经济总量大幅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优势,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后劲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2006年,通辽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打造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中心”的构想。

据此,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通辽市发展物流业的背景

1.世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态势

物流学的理论与实践从20世纪50年代初步形成,到90年代末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其核心是通过供应链的运营,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物资运输的延滞、库存,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浪潮,促进了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局的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化物流。

物流的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竞争日愈激烈及用户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步推广到社会领域。

就社会物流而言,当前新趋向是物流产业链正在进一步向政府管理延伸,与通关、商检相连,将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在一起,纳入到生产、流通与消费整个经济领域。

物流的作用已不仅限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企业竞争力、创造“第三利润的源泉”,而且可以推动自身在社会物流领域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关键产业之一。

因此,多数发达国家的一些交通枢纽城市,都在努力打造区域或国际物流中心。

物流产业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顺应世界经济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业方兴未艾,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态势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企业迅速兴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如美国FedEx、英国的TNT等。

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

它们依托原有的硬件基础和客户、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一些民营物流企业,已经成为物流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力量。

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迅速,系统化物流服务及免费农业科技咨询与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相结合的第四方物流运营模式正在起步。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在交通运输方面,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场站建设以及运输装备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在仓储设施方面,投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在信息通讯方面,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四大骨干网络的可覆盖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连通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

在包装与搬运设施方面,现代包装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也从不同角度积极地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这一切为通辽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通辽市发展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属东北经济区域,是东北工业发达地区和西部农牧业发达地区的结合部,是连接京、津、唐工业区与哈尔滨、长春、沈阳工业区的纽带。

同时又处于东北亚三角经济区、中国燕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内。

通辽市资源丰富,己探明煤炭等矿产41种,煤炭蕴藏总量130多亿吨;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是东北经济区重要的农畜产品基地。

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天独厚,公路、铁路组成了陆路综合运输网。

境内有111、203、303、304国道,国道主干线、省道、县乡公路构成了公路网的骨架,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通辽铁路已成为京通、集通、通让、通霍、大郑、平齐铁路六条线汇集的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第二条进关线的起点,是全国38个铁路枢纽大站和14个编组大站之一。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全市经济增长保持在两位数,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

在工业方面,以能源原材料、农畜产品加工、玉米化工、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工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工业物流市场。

在农业方面,通过强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促进了农村牧区经济由种养业为主向农牧业特色产业、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三元结构转变。

从而形成了大量农产品和农资产品的流通,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繁荣活跃,2006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伴随着商流形成了广阔的商贸物流市场空间,为通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将为物流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市场空间。

“十一五”时期,通辽市将充分发挥煤炭等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加速产业聚集,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大产业,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建材工业基地,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经济总量比2005年翻一番;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5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

2010年到2020年,通辽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将大幅提升,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全市经济整体竞争力将会充分显现出来,为物流产业发展将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通辽市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既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又享有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特别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突出了通辽市发展物流产业的地位。

2007年8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特别提出除辽、吉、黑东北三省外,还包括通辽市在内的内蒙古东部五盟(市)。

国家规划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加快建设大连国际性物流中心,沈阳、长春、哈尔滨和通辽区域物流中心,打造东北地区综合物流体系。

这对于加快通辽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又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尽管通辽市物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也面临诸多挑战。

通辽市属经济不发达地区,收入水平偏低,物流需求不足。

2006年,通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94元与全国基本持平,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82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

通辽市虽已有一定数量的物流企业,但规模较小,资源分散,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并且多数企业发展尚未达到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第四方物流企业还未出现。

物流企业经营范围还相当狭窄,未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物流运营模式发展滞后,物流产业缺乏竞争力。

物流资源尚处于各自为政的分割状态。

通辽市物流人才紧缺,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很少,两者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流通加工型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通辽市物流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虽有新进展,但与发达城市及市场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仍停留在手工作业和人工操作阶段,这种现状势必影响通辽市物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通辽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2007年至2020年,通辽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承接全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大好来势,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和商流物流基础优势,以打造“自治区东部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为目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物流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发展以资源流通加工为核心的物流产业,建设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实现大流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东北亚范围内谋划通辽市物流业的发展。

以通辽内陆港园区为基地,努力成为服务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物流节点和连结俄、蒙古和东北亚经济区的重要国际物流通道的桥头堡,形成国际物流;

 ——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在建立能源重化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建材工业三大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东北经济区的大平台和通辽自身的交通优势,主动加强与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的合作,成为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四大区域物流中心之一;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形成连接区域内各主要枢纽城市的物流系统,成为内蒙古东部的综合性物流中心;

 ——服务于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覆盖通辽全境的以信息为主导的物流运输、仓储和配送系统,形成通辽市高速、高效的区域物流体系。

(二)发展原则

1.为经济发展服务原则。

通辽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要以通辽市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立足于通辽市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做大做强物流产业、优化物流体系、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加快通辽市产业结构调整,改善通辽市经济运行效率,促进三大产业健康发展。

2.高标准起步建设原则。

通辽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满足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依托通辽市区位优势、综合运输体系优势,构建通辽市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系统及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向现代化、规范化、规模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3.可持续发展原则。

着眼于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发展物流与节约资源的关系,大力倡导绿色物流,提高物流产业的社会效益。

4.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

充分发挥城市物流对农村物流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农村物流对城市物流的促进作用,建立城乡物流网络,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和谐发展。

以降低企业成本和商品价格,方便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提高生活水平。

5.改革开放推动原则。

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更加规范、透明、高效的物流产业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物流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进一步推进内引外联的政策和其他改革开放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依靠招商引资做大物流产业,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大企业、大项目。

(三)发展目标

1.近期发展目标(2007-2010)

在东北亚经济区内谋划通辽市物流业的发展,营造国际物流发展环境,发展俄罗斯的木材资源落地加工和蒙古的矿产资源合作开发进出口贸易,规划建设通辽内陆港口,扩大国际集装箱业务,实现通关达海,成为服务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物流节点和连结俄、蒙古和东北亚经济区的重要国际物流通道。

充分利用通辽交通优势和东北经济圈的大平台,主动接受与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努力成为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物流主动脉之一,成为煤炭、木材和农畜产品的重要物流基地,打造东北地区区域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内蒙古东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连接区域内各主要枢纽城市的物流系统,推动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和要素自由流动,提高市场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内地区间的经济聚集和互补效应,成为内蒙古东部的综合性物流中心。

完成政府的系统规划、政策引导,促使物流投资和物流需求聚集,形成服务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速、高效的区域物流配送系统。

全市物流产业的基础框架基本形成,物流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0%。

2.远期发展目标(2010-2020)

通辽市物流业形成若干综合及专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相结合的多层次且布局合理的物流点、线、面网络体系,继续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形成无障碍的多形式联运体制,形成蒙东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物资集散分销中心和物资流通加工中心、重要的连锁商业配送中心,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东北地区区域物流中心、内蒙古东部的综合性物流中心,提升物流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实现物流业增加值翻两番。

3.2010年—2020年物流产业发展指标

根据上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预测发展指标见(表1表2):

表1   物流产业增加值及其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单位:

亿元

年度

地区生产总值

物流产业增加值

物流产业比重%

2010

1000

150

15%

2015

2000

360

18%

2020

4000

900

23%

表2    通辽市公路、铁路货运量发展计划表

单位:

万吨

年度

交易额

年均增长%

2010

300

33%

2015

810

34%

2020

2200

35%

(四)发展步骤

立足于通辽市“十一五”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根据通辽市现代物流发展目标,物流产业的发展需经历整合起步、加快发展和完善提升三个阶段。

1.整合起步发展阶段(2007——2010)

围绕通辽市物流产业发展目标,对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为通辽市现代物流起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以物流资源整合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和发展环境建设;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培育和发展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打造物流服务品牌,形成规范、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通辽市建设成为蒙东地区的综合物流中心。

(1)整合物流资源。

加强对物流产业的调控、引导和协调,鼓励和倡导物流企业互利互惠的资源共享和现有存量资源的合理利用。

促进物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防止物流市场的监管失控和无序竞争;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培育第四方物流企业成长。

(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土地、投资、税收等方面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建设能够为全市生产制造企业、商业流通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提供公共信息和基础性物流信息服务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

(3)加快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成立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权威性物流管理机构,统一指导和管理全市物流业发展。

推动生产企业、商贸企业、流通企业协同配合发展。

2010年,全市物流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

2.加快发展阶段(2011——2015)

逐步扩大通辽市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使物流业发展成为通辽市的基础产业乃至支柱产业,巩固其在内蒙古东部综合物流中心枢纽地位,建立一定数量的第四方物流企业。

2015年,全市物流产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

3.完善提升阶段(2015——2020)

开拓物流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扩大物流服务品种和辐射半径,优化通辽市物流产业结构,提高物流产业的经营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构建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运营体系,推动通辽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全市物流产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

三、通辽市物流产业框架体系

发挥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以交通优势为基础,以资源加工为特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构筑通辽市综合物流体系框架。

(一)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物流产业

充分发挥通辽的交通、区位、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突出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与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并列为区域物流中心的定位,进一步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发掘潜力、突出重点,立足于加快发展大宗物流、商贸物流、专业物流、基础物流和国际物流,培育现代物流优势产业,建设东北经济区区域物流中心。

1.加快发展大宗物流

通辽发展煤炭、木材和农畜产品大宗物流空间和潜力都很大,因此将煤炭、木材和农畜产品三大物流基地建设,做为重中之重,加大力度,优先推进。

(1)建设煤炭物流基地。

东三省煤炭供求缺口逐年递增(表3),2010年将比2007年增加约28.5%。

黑龙江、山东和河南的煤炭资源及供应量逐年萎缩,而通辽市煤炭储量133亿吨,中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霍林河煤矿已形成年产25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2020年将达到1亿吨。

利用通霍铁路和国道304线煤炭运输大通道,发挥集通铁路的作用,形成“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的格局。

内蒙古将成为接替黑龙江、山东和河南的最主要供应者,主要供应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煤炭。

表3      未来几年东三省煤炭供需缺口

单位:

万吨

  年份

地区

2007

2008

2009

2010

规划产量

18812

18908

19004

19100

需求预测

44557

46960

49477

52172

缺口预测

25745

28052

30473

33072

通辽现有通辽北站和珠斯花站2个铁路煤炭战略装车点;有开发区、霍林河、扎旗3个煤炭物流中心;拟规划建设奈曼旗、科左中旗宝龙山、科左后旗金宝屯3个煤炭交易市场。

2007年,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炭市场年交易量突破500万吨,预计到2010年,煤炭交易量将突破2000万吨;霍林河煤炭物流园区的交易量将达到5000万吨;通辽地区煤炭的运输周转量将达到10000万吨。

(2)建设木材物流基地。

通辽市森林面积18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

活立木蓄积量1745万立方米,杨木蓄积量145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达58万立方米;通辽市可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从大兴安岭运输及从俄罗斯进口大量木材,大力发展木材流通加工项目。

2006年通辽市木材市场交易量110万立方米。

通辽开发区木材市场和沈阳的百花市场并列为东北地区两大主要木材市场。

通辽现有木材加工企业700多家,年加工能力已达到200万立方米。

人造板总产量8.48万立方米,人造板表面装饰板产量139.28万平方米,家具产量28.72万件,通辽地区现已形成从原料到加工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在北木南运的发展过程中,通辽的木材流通加工将会进一步发展,由此带来的大量加工原料的流入和产成品的流出,为建立木材物流基地提供重要保障。

(3)建设农畜产品物流基地。

通辽市素有“内蒙古粮仓”和“黄牛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全市粮食常产85亿斤,油料2.1亿斤,蔬菜54.7亿斤,药材0.23亿斤。

通辽辐射的周边地区粮食产量约在100亿斤以上。

近年,通辽市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优质玉米、红干椒、杂粮杂豆和蔬菜成为优势特色产品,在市场享有盛誉。

2006年牧业年度牲畜实有头数1300.49万头(只)、年末全市家畜实有头数1036.91万头(只)、猪281.72万头。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1.58万吨,其中:

猪肉31.79万吨,牛肉11.92万吨,羊肉6.44万吨。

中国西门塔尔牛、科尔沁肥牛、罕山山羊绒已成为知名品牌。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载体,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要方式的物流体系基本形成。

通辽粮食物流中心、扎旗正达公司、通辽五丰公司构成的粮食、畜产品物流蓄势待发;通辽玉米批发市场、宝龙山农产品交易市场、扎旗黄花山杂粮杂豆市场、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舍伯吐牲畜交易市场构成通辽地区重要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格局。

通辽玉米、杂粮杂豆、蔬菜、红干椒、肉食等农畜产品在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建设农畜产品物流基地创造了条件。

2.稳步发展商贸物流

通辽市辖2个区、1个市和6个旗县,123个乡级单位,2324个行政嘎查村;总面积5.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9.10万,其中城市人口102.81万,占总人口的33.26%,农村人口206.29万,占总人口的66.72%。

全市现有公路49条,总长度3432.2公里,其中国道4条972.4公里,省道2条134.8公里,县级路19条1568公里,乡道699.6公里。

通辽与赤峰、锡林郭勒盟、兴安盟等地区相邻,与长春和沈阳在地理位置上呈等边三角形,其辐射(或者接受辐射)面积大约10万平方公里,可为600万人提供日用商品服务。

在传统贸易年代,通辽市是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通商之地,集市贸易相当活跃;计划经济时期,通辽市属商贸流通二级批发城市,国有商业十分繁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和城市间贸易往来的日益紧密,通辽市商贸流通区域中心地位日显突出,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

但要使通辽市真正成为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就必须在改革传统商贸流通方式的基础上,重铸全市城乡物流体系,主要包括:

以团结路、批发城等批发市场为主的日用工业品物流体系,以内蒙古生产资料分公司、瑞丰种子市场为主的农用生产资料物流体系,以日升日美等公司连锁配送为主的日用品配送物流体系,以农村牧区集贸市场为载体的农村生产生活资料和农畜产品流通物流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高效、通畅、便捷的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3.大力发展工业物流

通辽市全面落实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实出抓项目的战略思想,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突破,基本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

“十五”期间,全市引进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44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6个。

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尔沁工业园区、霍林河高载能工业园区、奈曼旗工业园区、开鲁县工业园区、科左后旗非资源产业工业园区和扎鲁特旗农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初具规模。

2003年第二产业产值超过第一产业产值。

2003—2006年全市GDP年均递增22.1%,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7.1%,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超过全市GDP总量增速15个百分点。

同时,通辽市工业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和产业聚集进一步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加大;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将为通辽市物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通辽工业物流发展将立足于服务和促进工业发展,围绕打造能源重化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材工业基地“三大基地”和能源及原材料产业、煤化工及氯碱化工产业、玉米发酵产业、食品加工业产业、建材产业、医药产业、非资源产业“七大产业”,突出为重点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运输需求服务这一重点,建设相配套的物流园区,加快工业物流发展步伐。

4.积极发展基础物流

通辽交通运输物流中心的建设,已形成第三方物流的雏形。

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中心实行的GPS、电子配送、仓储、财务结算等经营服务方式,是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

因此按照现代化物流产业建设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和完善全市物流产业的GPS、电子配送等内容为主体的信息网络。

发展仓储、运输、理货业于一体的物流园区,引进培育从事信息、运输、仓储、配送为主营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全面提高各物流园区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培育“一网多区”的现代信息和铁路公路多式联运的交通运输物流体系。

5.努力开拓国际物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通辽外贸进出口总额日益提高。

2006年,通辽进出口总额达6821万美元,较“十五”之初增长了179%,其中进口2569万美元,出口4252美元,2006年通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主要有粮油、牛肉、活牛等。

通辽属内陆城市,距离大连港792公里,距锦州港362公里,距营口港500公里左右,发展进出口贸易受到制约。

为加快发展通辽的国际物流,必须加快港口前移步伐,推进内陆港建设,实现“一关三检”本地化,信息、仓储、运输一体化,实现陆铁海联运,促进进出口贸易大发展。

(二)整合资源,构筑物流发展框架体系

根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中“加快建设大连国际性物流中心,沈阳、长春、哈尔滨和通辽区域物流中心,打造东北地区综合物流体系”的要求,以通辽市主城区为物流发展核心,以区域物流可控空间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