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971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开封市2013届高三第一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转基因作为一个词汇走进人类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客观实际中,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从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例如最常见的植物花粉借助昆虫、自然风等不同的媒介传播而进行的杂交现象;另外,人们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藉此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

这些过程实质上是基因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的一种转移方式,自然界的基因转移是被动的、无序的、没有目标性,但这种基因转移模式也构成了生命进化的动因之一,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物种世界。

传统的杂交育种实践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基因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的精确性和效率较低,转移的基因中还可能包括不良基因。

传统转基因的诸多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传统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生命科学世纪的重要代表和具体体现。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转基因生物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精心构建后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并遗传给后代,这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的遗传改良的基因设计和基因操作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转基因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性,大大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加快了种质改良进程,而且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拓展了新品种研发可选择的特征范围,同时人工设计加工基因的应用则更进一步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生物是人类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进行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结晶,是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跃迁,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定向驾驭生物遗传改良的新时代。

   现代生物技术将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粮食短缺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存的难题上成为关键技术和支柱产业,这种技术被许多国家视为高技术领域关键技术中的关键,大力发展它被确定为基本国策。

   作为新世纪的前沿学科和技术,人类并没有完全掌握转基因技术的精髓,转基因产品的确存在着某些尚不为人所知的不确定因素、非预期效果和未知的长期效应,由此导致人们对转基因产品释放后的生态安全、物种的遗传安全和作为食物的消费安全产生疑虑、争论,这并不奇怪,但从本质上讲,目前关于转基因的安全性争论已经超越科学的范畴,更多的已发展演变为包括科技在内的社会认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对外贸易问题,甚至宗教和政治问题。

  

   (摘编自朱作言《转基因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1.下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基因技术走进人类的生活时间不久,但它从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而且又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缓慢地转移着。

   B.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以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也体现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跃迁。

   C.转基因技术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过精心构建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让它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遗传给后代。

   D.转基因技术突破了传统育种技术的诸多局限性,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使新品种研发可选择的特征范围也得到了拓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植物借助自然媒介传播进行杂交的过程和人们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改变作物遗传特性的过程,实质上都是基因转换的过程。

   B.传统转基因在农业发展中曾作用重大,但是由于基因转移只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精确性和效率都不高,所以转移的基因可能包括不良基因。

   C.转基因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遗传改良的基因设计和基因操作,这种人工设计加工基因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D.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为许多国家所重视,那是因为这种技术将为解决人类生存面临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粮食短缺等难题提供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形成了一种被动的、无序的、没有目标性的模式,但这种基因转移模式也能成为生命进化的动因之一,使我们世界的物种多样化。

   B.传统的转基因存在多种局限性,因而,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传统杂交育种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受到了限制。

   C.现代转基因技术同传统的育种技术相比优越性十分明显,它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加快了种质改良进程等,可见,它是有发展前景的。

   D.人们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产生疑虑和争论,致使这种争论发展演变为社会认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对外贸易甚至宗教和政治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

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后入沈黎郡,使领郡钱谷计。

簿书正,以廉称,察为河南太守丞。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霸为颍川大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

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率伍长,班行之于民间。

劝以为善防奸,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

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力能行之。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

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

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

“甚苦!

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毫厘不敢有所隐。

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

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

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

“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

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或问其故,霸曰:

“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

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御众                         御:

控制。

   B.属令周密                       属:

叮嘱。

   C.不敢舍邮亭                     舍:

放弃。

   D.秩二千石                       秩:

俸禄。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黄霸治理有方的一组是(3分)

   ①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        ②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

   ③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    ④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

   ⑤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⑥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霸温和谦让,有智慧。

他担任河南太守丞时处理事务、议论事情既符合法律,又合乎人心,深得上司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

   B.黄霸善于处理政务。

治理颍川时,他选派良吏宣布皇帝恩泽诏令,制定推行各种利民措施,使当地户籍人口每年都增加。

   C.黄霸心思缜密,明察秋毫。

外出办事的官吏的起居他全都掌握,哪个地方的大树可以做棺木他也清楚,百姓称赞他神明。

   D.黄霸对下属宽厚仁德。

许县丞年老耳聋,督邮告诉了黄霸,打算赶走他,黄霸却认为许县丞廉洁,做一般工作并没有妨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劝以为善防奸,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

“甚苦!

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

苏 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①元是此中人。

【注】①使君:

指作者。

8.“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片最后一句“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最后一句“何时收拾耦耕身”有什么关系?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

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

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炫耀误好事

〔美〕欧·亨利

   托尔斯·钱德勒在他那间过道隔成的卧室里熨晚礼服,为的是能压出两道笔直的裤线。

一会儿,他衣着得体,潇洒地走出来,俨然典型的纽约公子哥,去开始夜晚的欢乐生活。

   钱德勒在一家建筑事务所供职,每周挣十八美元。

他从每周的收入中抠出一块钱,每隔十周把自己打扮成百万富翁的模样,走进纽约最绚丽的地区扮演几个小时悠闲的阔佬。

对他来说,一夜风光足抵得过六十九个暗淡的长夜。

跻身灯红酒绿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目光:

明亮的、邪恶的、崇拜的、引诱的纷纷向他投来,他放慢了脚步。

这时,一个姑娘轻快地跑过街角,在一块冰凌上滑了一下,摔倒在人行道上。

   钱德勒连忙上前,礼貌地将她扶起,姑娘一瘸一拐,略带羞涩地表示了谢意。

“疼得厉害吗?

”钱德勒探问。

“我想过一两分钟就能走了。

”钱德勒说:

“我去叫辆出租车,或者——”“您千万别费心,”姑娘的声音柔和而诚恳,“怪我太不小心,我的鞋跟再普通不过,不能怪它。

   钱德勒端详着姑娘,立刻被吸引了:

优雅宜人,双眸流露着快乐和善良。

她穿一身女店员常穿的衣服,廉价的黑草帽下露出光滑的深棕色发卷,是自尊的劳动女子的典范。

钱德勒突然有一个想法:

请这位姑娘共进晚餐。

他敢肯定这位姑娘是有教养的,她的言谈举止表明了这一点,尽管她的衣着极为普通。

他想邀请她,虽有违常理,但工薪阶层的姑娘不会拘于形式。

这顿晚餐将给姑娘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一段美好的经历,而且她的感激之情使他更加自豪。

   “我想,”他坦诚而郑重地说,“您的脚需要多休息一会儿。

请给我一个面子,舒舒服服吃一顿饭,愉快地聊一会儿天。

那时您的脚也好了,安然无恙地走回家。

”姑娘抬起头,望着钱德勒明朗可亲的面容,眼睛明亮地闪烁了一下。

“但我们并不相识,这样做不好吧?

”“没什么,”钱德勒说,“自我介绍一下———托尔斯·钱德勒。

我将尽可能使这顿晚餐令您愉快。

用餐后我把您安全地送到家。

   “可是,”姑娘瞥了一眼钱德勒那无可挑剔的装束,“我就穿这身旧衣服,戴这顶旧帽子跟您去吃饭吗?

”“没事的,”钱德勒高兴地说,“您会比我们在餐厅里遇到的任何精心打扮的姑娘更迷人。

”“好吧,钱德勒先生,您叫我玛瑞安小姐吧。

”他们坐在一张整洁的桌边,四周坐满了衣冠楚楚的贵客,乐队弹奏着轻柔的乐曲。

玛瑞安小姐穿戴简朴却仪态优雅,她看着钱德勒沉稳自持的举止流露出近乎仰慕的神情。

   此刻,曼哈顿式的疯癫、吹嘘炫耀的杆菌感染了钱德勒,他要扮演有钱、有品位的享乐者。

于是,他向玛瑞安小姐海阔天空地谈起俱乐部、高尔夫、出国旅游等等,还暗示在拉奇蒙港停泊着一艘私人游艇。

看出她被他那漫无边际的话打动了,他的自我吹嘘形成一层迷雾,透过这层迷雾,他还是看到了姑娘纯真的品德在闪光。

她说:

“你说的生活方式听起来怎么这样空虚没有意义!

世界上没有什么工作让你感兴趣吗?

”“玛瑞安小姐,”他叫起来,“您想想吧,我们要为晚宴穿上礼服,一下午去五六个地方拜访,我们这种无所事事的人才是最辛苦的大忙人。

”晚餐用过,侍者得到了慷慨的小费。

玛瑞安小姐走起来已没什么问题。

“谢谢你陪我度过了美好时光。

”她坦率地说:

“我得赶紧回家了,我很喜欢这顿晚餐。

   他同她握手告别,脸上带着诚挚的微笑,嘴上还说着桥牌比赛的趣事。

目送着她的背影,“真是位好姑娘。

”他自语道:

“我若不是天花乱坠地胡诌,而是告诉她实情,兴许我们还会——去它的!

冲这身衣服我也得抖个样子啊。

   姑娘快步来到一座精美的宅邸前,她急速上楼走进房间,一位身穿精致便装的小姐正焦急地向窗外眺望。

“哦,你这疯丫头!

”见妹妹进来,姐姐叫道:

“你穿着那身旧衣裳跑出去两个钟头了。

妈妈派路易开车去找你了!

”“好姐姐,我只是跑到西奥夫人店里,告诉她我的晚礼服要用紫红色的嵌花。

这身穿戴正合我意,我敢肯定每个人都认为我是女店员。

”妹妹娓娓诉说,如在梦中,“将来,我会爱上一个有深蓝色善良眼睛的人,他对贫苦女孩温存有礼,品行端正,长得英俊。

但是他还得有奋斗目标,有工作干。

他再穷我都不在乎。

可是,亲爱的姐姐,我们总是遇到这样的人——在上流社会悠哉游哉的生活——我可不能爱这样的人,即使他有蓝色的眼睛,在街上碰到贫苦姑娘也和蔼可亲。

   (据韩梅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描写托尔斯·钱德勒生活中的一次偶遇,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产生了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

   B.“望着钱德勒明朗可亲的面容,眼睛明亮地闪烁了一下”,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出姑娘对主人公最初的好感。

   C.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为爱炫耀,钱德勒错失了一个好姑娘,这就鲜明地揭示了人物性格决定命运的主题。

   D.小说中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深刻地揭示出浮华奢侈、享乐至上的社会现实正是滋生不良思想、畸形人格、虚幻人生的土壤。

   E.鲜明的对比、大胆的夸张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钱德勒变形、扭曲的言行就是通过姑娘的善良、率真的表现反衬出来的。

  

(2)钱德勒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构思巧妙,有多处伏笔和照应,请举两例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题目是“炫耀误好事”,如果以“钱德勒的奇遇”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失败英雄”梁从诫

   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活动。

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

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

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

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

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

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

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

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一起。

梁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态度:

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

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年会上,粱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对长江污染应如何应对的见解。

那篇文章中梁先生写道:

“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

舟上有人难眠。

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

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

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

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

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活动。

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

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

“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

”“不足1200只,而且据我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

”“哦,那是我的表亲!

”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

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

在我写梁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

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那是在国家某机关。

我问梁先生,那你讲了吗?

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

梁先生告诉他们: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

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

“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

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

   (有删节)

[注]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站在黄柏河边,梁从诫毫不客气地表达了对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B.梁从诫将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他当时的用意是:

如果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我们和滇金丝猴都将是濒危动物。

   C.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认为治理得不错;梁从诫在国家某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

这都表明政府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

   D.梁从诫说当今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如果有一天撞上冰山,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要保护共同的家园,否则人类将毁灭。

   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斗士为保护环境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作为环保领跑人,梁从诫做了哪些具体事情?

请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