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032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docx

生物卷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试题03

万州二中高2016级高二下期三月月考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4题,每题1.5分,共51分。

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叙述中肯定为显性性状的是

A.F1所表现出来的某个亲本的性状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的新性状

D.在各代中都表现出来的性状

2.正常情况下,下列细胞中最可能不含等位基因的是

3.一对双胞胎大白鼠是,以下列举的一定不是它们相对性状的是

A.黑毛和白毛B.直尾和弯曲尾

C.长须和短须D.早出生和晚出生

4.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携带遗传信息B.能转录产生RNA

C.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D.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5.下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图片。

其中图1的碱基排列顺序已经解读,其顺序是:

GGTTATGCGT,那么图2显示的碱基排列顺序应该是

A.GCTTGCGTAT      B.GATGCGTTCGC.TAGTCTGGCT      D.GCTGAGTTAG

6.右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

表述分别是

A.倒位、易位B.倒位、缺失

C.交换、缺失D.交换、易位

7.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致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

若干基因,这属于

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基因的自由组合D.基因重组

8.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B.都对生物体有利

C.均可增加基因的数目D.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9.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如图,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组合。

此操作模拟了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某生物小组种植的纯种高茎豌豆自然状态下出现了矮茎后代。

有人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有人认为是环境引起的。

为探究矮茎豌豆出现的原因,该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几种实验方案,其中最简便的方案是

A.分析豌豆种子的基因组序列

B.显微镜下观察该矮茎豌豆的基因结构

C.将得到的矮茎豌豆与纯合高茎豌豆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D.将矮茎豌豆种子种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状态下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11.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右图所示。

如果用F1中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下列预测不正确的是

A.F2中肯定有黄色圆粒豌豆

B.F2的表现型之比可能是1:

1

C.F2中肯定有黄色皱粒豌豆

D.F2的表现型之比可能是1:

1:

1:

1

12.菜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中有色对无色为显性。

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则第四年时,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无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A.3:

1B.15:

7C.9:

7D.15:

9

13.假设某一随机交配的植物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基因型rr、RR和Rr所占的比例如下左图所示,如果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幼苗中感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下右图中的(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感病植株数)

14.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的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5.右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

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③

B.该动物为雌性,②和③是次级卵母细胞

C.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②细胞中

D.正常情况下,③分裂结束后产生1种基因型的细胞

16.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C.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17.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和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8.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35S是被标记在的噬菌体的DNA上的,因此在子代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放射性

 B.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离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9.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20.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

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

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

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21.下图甲、乙均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

B.图甲中合成的mRNA首先与核糖体a结合

C.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22.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是

A.过程Ⅰ称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核酸,只有mRNA

C.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23.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A.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实验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D.该计划的实验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24.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很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

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小分子RNA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是

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B.妨碍双链DNA分子的解旋

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D.影响tRNA携带特定的氨基酸

25.随机选取黄色圆粒豌豆(Yy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花粉若干粒,均用15N标记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两条链均被标记),以这些花粉作为亲本,将其培养在不含15N且适宜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中先后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染色体数占染色体总数比、第二次分裂完成时含yR非等位基因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理论比分别为

A.1/4,1/4       B.1/2,1/4      C.1/4,1/2      D.1,1/4

26.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索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右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会出现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B.d~e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加倍

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27.某种黄牛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有角和无角。

雄黄牛个体有有角和无角两种性状,雌黄牛个体都是无角。

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子代表现型推断性别的是

A.♀Aa×♂aaB.♀aa×♂AAC.♀aa×♂aaD.♀Aa×♂Aa

28.在山羊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山羊与白色山羊杂交(白色与黑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均为黑色。

个体间随机交配得,中黑色:

浅黄色:

白色=12:

3:

1,则黑色个体和浅黄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分别为

A.1/6、2/3B.1/8、1/3C.5/6、2/3D.5/8、2/3

29.三体综合征病症表型特征有智力低下、肌张力增高等。

关于此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该病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重组

C.该病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D.该病不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但属于遗传病

30.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A.白∶粉∶红,3∶10∶3           B.白∶粉∶红,10∶3∶3

C.白∶粉∶红,4∶9∶3            D.白∶粉∶红,6∶9∶1

31.下列关于遗传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四分体时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双链DNA分子

B.双链DNA分子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RNA聚合酶

32.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l00g和220g。

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2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32B.1/32C.3/64D.3/16

33.右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阴影表示患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该遗传病在男、女群体中发病率不同

C.I-2与Ⅱ-6基因型不同

D.若Ⅲ-7与Ⅲ-8结婚,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3

34.现有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的个体,基因重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的个体,其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AAaaBBbb)常常比亲本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9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39分)

35.(10分)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

动态株型的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型,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

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

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总株数

表现型

动态株型

正常株型

A

动态株型

动态株型

184

184

0

B

正常株型

正常株型

192

0

192

C

动态株型(♀)

正常株型(♂)

173

173

0

D

动态株型(♂)

正常株型(♀)

162

162

0

E

C组的F1自交

390

290

100

F

C组的F1

正常株型

405

200

205

(1)表中属于正交与反交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两组,因水稻是两性花,为避免自花传粉,需______________。

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说明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这一对相对性状是受______________(细胞核或细胞质)基因控制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动态株型为______________(显或隐)性。

还可通过分析________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3)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组的杂交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

因为一方为隐性,产生的配子只有隐性基因,不改变子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及比例即为______________的类型及比例。

此特点可用于间接验证_______________定律。

36.(9分)下图一是某基因型为AaBb高等动物的三个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二是该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某阶段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一甲中A和b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一个甲细胞经完整的分裂过程后能产生的配子有_______种,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细胞内染色体与DNA数量比为1:

1的是_______,乙细胞处于_______期。

(3)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m的数值为_______。

(4)请在下面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甲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核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的比值”的变化情况。

37.(10分)如图甲所示DNA可利用其上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合成蛋白质。

据图回答:

(在[]中填写相应的数字编号,横线中填写文字)

图甲图乙

(1)图乙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图甲中[]的一部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

(2)图甲中以④为模板合成物质⑤进行的主要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合成⑤与合成④相比合成⑤特有的碱基配对原则为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结构中(图乙),化学结构不同的一组是()

A.1和4B.2和3C.5和7D.6和8

(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甲中结构⑥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

A.乳酸杆菌B.噬菌体C.乳腺细胞D.流感病毒

(5)人体下丘脑可以通过上述图甲过程合成一种名为抗利尿激素(ADH)的激素,其成分是一种链状九肽,则ADH中含有的肽键数为__________,至少含有氨基________个。

ADH通过血液运输至肾脏,作用于肾小管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从而促进肾小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38.(10分)图甲、乙分别是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其中X、Y、Ⅱ、Ⅲ、Ⅳ表示不同的染色体,果蝇的红眼(D)和白眼(d)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D、d仅位于X染色体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且基因B、b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现将纯合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F1,选择F1中的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F2。

①若同时考虑体色与眼色的遗传,则它们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

②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2中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2)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条。

(3)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Y、Y、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

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

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BCDCB6---10ABDAD11---15CCDCD16---20BBBCC

21---25BBCCB26---30BBCDC31---34DADA

35.

(1)C和D人工去雄    细胞核

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具有相同的表现,不符合细胞质遗传特点

(2)显E (3)性状分离(4)测交F1配子基因的分离

36.

(1)基因的自由组合2Ab、aB

(2)甲、乙乙、丙有丝分裂后期

(3)着丝点分裂1或2

(4)见图

37.

(1)④核糖核苷酸

(2)翻译⑥核糖体U-A(3)B

(4)D(5)81(特异性)受体

38.

(1)①基因的自由组合②BbXDXd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黒身红眼:

黒身白眼=1:

1:

1:

1

(2)2  8 (3)XrXrXr XRXr、XRXrY (4)3:

1 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