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243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

上。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

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内涵。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有自己

的休闲观。

中国的休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别是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休

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有其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

表现形式,从诗词歌赋到戏曲小说,从琴棋书画到茶道酒道,从山水园林到隐士养生,

无不渗透着休闲所独有的文化意蕴。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体闲持有的特殊认知和

体验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远离政治迫害,

纷纷地采取了回避政治,对政治不闻不问及面向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些文人士大夫们

特别崇尚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美丽

的山山水水成为文人士大夫们从事休闲娱乐审美静观的消遣对象。

文人士大夫的旅游

休闲意识比以往更加成熟,他们在游玩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融合的境界,力图

使自己的精神回到自然状态之中去。

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现实和文人士大夫们那

种崇尚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纯洁的心态,也直接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作了一个概括的评说:

“魏晋南北

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

南北朝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体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

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一时期的休闲思

想主要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

登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很早就

成为文人士大夫及贵族阶层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政治上的不得意,往往使这

些文人士大夫们将怀才不遇和怅惘之情凝聚于诗文之中。

游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也常

常使他们忘却胸中的苦闷与烦恼。

因此,旨在描写山水之美的山水诗以及歌颂美好田

园生活的田园诗便成为此时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创作体裁。

这一时期的著名的山水诗

人主要有谢灵运、鲍照、谢胱等人,他们是开创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北朝的郦

道元、杨炫之的游记散文,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而且还描写人文景观,都是

很有学术价值的佳作。

而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则另辟蹊径。

他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

便转而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特别向往隐逸生活,“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他开创的田园诗充满了对自然而又美好的田园生活的

热爱。

而他写的《桃花源记(并诗)》,勾勒出一个静谧、淳朴、自然的理想境界,

实在令人神往!

而郦道元与陶渊明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注重纪实的创作手法,陶渊明则

注重对理想生活的描述。

他们不仅为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

且对近现代中国休闲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卢长怀《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休闲思想探析》)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道、

佛各派思想中都有休闲文化的成分。

B.休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独特而丰富,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琴棋书画、茶道酒

道、山水园林等都具有休闲文化的独特意蕴。

C.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了远离政治迫害,文人士大夫不问政治,向往自

然,寄情山水,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的成熟。

D.社会现实促使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想,也崇尚美丽的大自然和田园

生活,这便促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宗白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认为,这一时代精神上的极自

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是这一时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原因。

B.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休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

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C.创作诗文和游山玩水的休闲方式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寄寓怀才不遇和

怅惘之情、忘却苦闷和烦恼的一种途径。

D.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田园诗人众多,如谢灵运、鲍照、谢胱、陶渊明等,这一

时期的休闲思想便完全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文化之所以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应该与文人士大夫特有的文

化修养、人生遭际、生活态度、政治观点、精神追求有很大关系。

B.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混乱和社会上的痛苦并不完全是坏事,它是这一时代精神

自由、解放,人们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催生剂。

C.谢灵运、鲍照、谢胱等人开创了我国古代山水诗的先河,而陶渊明’则开创了

我国古代田园诗的先河,他们的创作都渗透了休闲思想。

D.郦道元的创作注重纪实,陶渊明的创作注重对理想生活的描述,虽然创作

风格不同,但他们都对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

崇祯十年进士。

除高平知县。

调河内,擒巨寇天坛山刘二。

又乘

雪夜破妖僧智善。

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

李自成围开封,汉然火金龙口柳林为疑兵,遣死士

入贼中,声言:

“诸镇兵来援,各数十万至矣。

”贼闻则惊走。

汉为人负气爱士。

人有一长,

嗟叹之不容口。

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

用兵士卒同甘苦,人乐为之死。

好用间,贼中虚实莫不知。

政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

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时兵部奏援剿兵十万,十之四以属京、蝰,属汉以其六。

汉所

监凡五万九千,然大半已溃散,兵部空名使之。

汉乃请自立标营兵千人,骑二百,报可。

乃简

保营兵百余人,募邯郸、钜鹿壮士三百人,又取故治河内所练义兵及修武、济源素从征剿者五

百人,及亲故子弟,合千人。

八月朔夜半,袭贼范家滩,斩一红甲贼目。

檄诸将合剿。

自走襄

阳,督左良玉兵救汴。

至潼关,有诏汉巡按河南。

时贼灌开封,汉闻,趣诸将自柳园夜半渡河,

伏兵西岸。

檄卜从善等夹攻之,斩首九十余级,遂入汴,大张旗鼓为疑兵。

追贼至朱仙镇,连

战皆捷,巡抚高名衡谢病,即擢汉右佥都御史代之。

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

贼。

无何,刘超反永城。

超,永城人,跛而狡,为贵州总兵,坐罪免。

上疏言兵计,陈新甲用

为河南总兵。

以私怨杀其乡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余人,惧罪,遂据城反。

汉上疏请讨,语泄,

超得为备。

明年正月,汉入永城,声言招抚,为贼所杀。

参将陈治邦、游击连光耀父子皆战死。

游击马魁负汉尸以出,面如生。

诏赠兵部尚书,荫锦衣世百户,建祠致祭。

既而超伏诛,传首

九边。

(节选自《明史·王汉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

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B.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

/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C.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

/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D.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

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

如贞观、洪武、康熙等等。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文

中的“八月朔”指农历的八月初一。

D.疏是古代臣属给皇帝的奏章(或称奏议),内容为提出意见、陈述主张或事情等,

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汉在河内任职期间,屡立战功。

他先是捉拿了大盗天坛山刘二,接着破妖僧智善,

后又打败了贼人杨六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王汉兵员不足,想方扩充部队。

兵部奏请增援剿贼兵马十万,然归王汉指挥的军队

大半溃散,为补充兵员,经朝廷允许,王汉通过多种方式选拔募集了千人。

C。

王汉善于用兵,机智胜敌。

当初为保开封,他曾设疑兵,散布谎言智退贼兵;巡按

河南时,为救开封,先设伏兵,又让卜从善夹攻,杀贼近百,入开封又设疑兵,接连获胜。

D.王汉为平叛贼,英勇献身。

河南总兵刘超杀人后害怕被治罪,据城造反;王汉奉命

前往招抚,入城后,因走漏风声,被刘超杀害,其尸体被人背出城时,面目仍如活时一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2)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

都无晋宋之间事①,自是羲皇②以上人。

载后,百篇存。

更无一字不清真。

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注释】①晋宋之间事:

朱熹《朱子语录>中说:

“晋宋间人物,虽日尚清高,然个个要官

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贷。

”②羲皇:

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即伏羲氏,曾教民结

网,从事渔猎畜牧活动。

8、这首词写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个诗人?

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5分)

9、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评说人物的?

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进行评说的?

请简

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为政>中,孔子教导弟子仲由要懂得“,____”就

是明智的道理。

(2)杜牧《阿房富赋》,中“,”两句把桥比喻为横卧

河面上的长龙,使静态的桥有了动态之美。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自己谪居九江时在美好时光里经常独自借酒浇愁的两句是

‘‘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25分)

燕子李三

冯骥才

光绪末年,天津卫出了一位奇人,叫燕子李三。

人叫李三,燕子是他的绰号。

他是个天下

少见的飞贼,专偷富豪大户,每偷走一物,必在就近画下一只燕子做记号,表示东西是他大名

鼎鼎的燕子李三偷的。

偷的都是富贵人家,官府必然下力缉拿,但始终无果。

因为李三的功夫

奇高,穿房越脊,如走平地。

遇到河面还能用脚尖点着水波而行,从这岸到那岸,这一手叫做

“蜻蜓点水”,轻功不到绝顶,绝对学不会这一手。

燕子李三的事闹了半年,在城里城外十多个富人家窃取的宝贝旁,留下了那个燕子的记号,

府县的捕快使了不少计谋逮他,却连李三的影儿也没见过。

有的说模样像时迁,一身紧身皂衣,

长筒软靴,深夜出来行盗,人混在夜色里,绝对看不出来。

有的说他长相和杨香武一样,嘴唇

上留一撮儿两头向上翘的小黑胡,便是“燕子”的来历。

于是一时间,留小胡子的人走在街上

总会招人多看两眼。

后来又有人说,什么时迁杨香武,都是戏迷瞎诌的。

此人肯定长相平平,

不惹眼,白天睡觉,半夜出行,像蝙蝠。

这李三怎么突然冒出来的?

为什么以前从没人说过?

肯定是新近打外地窜来的。

天津卫有

钱的人多,有钱的人宝贝多,就把李三这种人招来了。

传说这个李三是河北人,燕赵之地的人

身上都有功夫,还有说得更有鼻子有眼——.是吴桥人。

吴桥人善杂技,爬杆走绳,如履平地。

说法虽然多,谁也没见过。

愈见不着愈瞎猜,愈猜愈玄愈神愈哏,甚至有人说这李三就是几个

月,前刚打外地调任天津的县太爷。

县太爷是河北人,人瘦如猴,能文善武,还爱财。

甭管是不

是他,反正说来挺好玩,愈说愈有乐子。

天津人就好过嘴瘾,往里是吃,往外是说:

说美了和

吃美了一样痛快。

不过这飞贼李三在人们嘴里口碑不坏。

反正他不偷穷人的。

不但偷富,还济贫。

东门内一

家穷人欠着房租还不上,被房主逼得无奈,晚上在屋里哭哭啼啼,忽然打后窗扔进一包东西,

打开一瞧,竟是不少银子。

令这家人更惊奇的是,包袱一角画着一只小燕。

这家人急忙出去谢

恩人,跑到门外一看,早没了人影。

听说最有机会看到李三长相的是蹲在城门口讨饭的裴十一。

李三把一纸包钱亲手撂在他手心里,可裴十一是个瞎子,只捏到李三的手,这手不大却挺硬;

虽然脸对脸,什么也瞧不见。

这一来,李三在人们口里就更神奇了。

一天,燕子李三在天津卫把偷窃一事做到了头——他偷到天津最大的官直隶总督荣禄老爷

的家。

这天,荣禄的老婆早晨起来梳妆,发现梳妆匣子里的一串珍珠不见了。

这是她顶喜欢的一

件宝贝,珠子大小跟葡萄差不多,亮得照眼,这么大的珍珠在海蚌里得五百年才能养成,当年

荣禄想拿它孝敬老佛爷,她都死活不肯。

丢了这东西跟她丢条命差不多。

最气人的是在放珍。

那块衬绸上面画了一只燕子,这纯粹是和荣禄老爷叫板!

气得荣禄一狠劲咬碎一颗后槽牙。

荣禄也不是凡辈,他使个法儿:

在大堂中间放一张八仙桌,桌面中央摆了总督的官印,上

边罩一个玻璃罩子,然后放出话去,说当夜他要关上大堂门;堂内不设兵弁护卫,只他一人坐

在堂上守候着官印。

他要从天黑守到天亮,燕子李三有胆量有本事就来把官印取走!

这话一出,算和李三较上劲了,而且总督大人保准能赢。

想想看,虽然大堂内没有一兵一

率,可是堂外必然布满兵力。

大堂的门关着,官印在玻璃罩子里边扣着,总督又坐在堂上瞪圆

眼守着,李三能耐再大,怎么取法?

再说,门窗全都紧紧关着,怎么进去?

钻老鼠洞?

当夜总督大人就这么干了。

桌子摆在大堂上,官印放在桌面中央,罩了玻璃罩子,然后叫

衙役退出大堂,所有门窗关得严严实实。

总督大人自己坐在公案前,燃烛读书,静候飞贼。

从天黑到天亮,总督大人只在近五更时,困倦难熬时略打一个盹儿,但眨眼间就醒了。

整一夜没听到一点儿动静。

天亮后,打开门窗,阳光射入,仆役们也都进来了,只见那官印还

好好摆在那里,纹丝没动。

总督大人笑了,说道:

“燕子李三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然后,举

起双手伸个懒腰,喝口茶漱漱嘴,喷在地上,准备回房休息。

这时,收拾官印的仆人掀开玻璃罩子时,忽然发现官印朝南一面趴一个虫子似的东西,再

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用毛笔画的又小又黑的小燕子!

燕子李三画的!

总督大人登时目瞪口呆,猜想是不是自己五更时那个小盹儿,给了超人燕子李三可乘之机。

但门窗是闭着的,他怎么进来怎么出去的?

衙门里上上下下没人能猜得出来。

真人能人全在民间,很快民间就有了说法。

说李三是在大堂还没有关门窗时飞身进来,躲

在了大堂正中那块“清正光明”大匾的后边,待到总督大人困极打盹儿时,下来把:

事干了,然

后重回匾后藏身,天亮门窗一开,趁人不备,飘然而去。

这说法合情合理。

可是总督大人纳闷,

李三当时为什么不拿走官印,只在上边画个小燕?

人们笑道:

官印?

李三爷能拿却不拿,就是告诉你,那破东西只有你当宝贝,谁要那个!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21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燕子李三专偷富豪大户,偷东西时,还留下自己的姓名,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炫耀

自己偷技高明、功夫了得,二是在向官府叫板,对官府表示蔑视和仇恨。

B.因为天津卫有钱的人多,有钱的人宝贝多,所以燕子李三便从河北的吴桥来到天津

卫,以偷盗为生,而且只偷富贵人家,偷来的东西用不完,’便拿来接济穷人。

C.小说以燕子李三不拿官印,只留下小燕子的记号作为结局,既在读者意料之外,又

在情理之中,这样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巧妙地讽刺了总督大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写燕子李三接济交不上房租的穷人这件事就很细致,这些描

写既表现李三有同情心,又说明他细心,了解周围穷人的生活状况。

E.燕子李三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读这篇小说会让读者觉得很有趣味,这不仅因为主

人公李三的功夫和精神,还因为李三这一形象寄寓着作者的价值取向。

(2)小说详细描写李三偷荣禄老爷家的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燕子李三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刻画李三这一形象的?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林巧稚: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东方小四

人的一生,原来可以这样浓缩定格:

因岁月久远而泛黄的帮病人缴费的单据,与她少年时

代几乎全优的成绩单,静静陈列在小小的玻璃柜里。

此外还有一生各个阶段的各种证件证书,

只是,没有结婚证。

她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医学家、妇科大夫林巧稚。

雄秀的鼓浪屿上,游人如织。

林巧稚纪念馆毓园,如一朵花儿,静美绽放在这个以钢琴、

以步行、以故事等等闻名的小岛上。

而我也因为那尊美好的汉白玉雕像,以及园外以翻开的书

籍状呈现的金属上镌刻的林巧稚的生前语录,渐渐对她生出了几分好奇。

身为历史学者的爱人

对我说:

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对林巧稚有微辞?

是啊,对身为名人的她,几乎查不到任何有人说她坏话的文字记录。

这无论对名人还是普

通人,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林巧稚却毫不费力地做到了,为什么?

答案可以从她的

生活经历中找到。

即便在春节假期,鼓浪屿的图书馆也是开放的,而且对我们这样随睫的游人也不设门槛,

不需任何证件就可以自由阅读。

我在一本有关鼓浪屿历史的书里读到了一个细节,当年林巧稚

与一个师范女同学一起远赴上海考点去考协和医学院,在考试进行中同伴突发急病,林巧稚毫

不犹豫地搁笔救人,放弃了考试。

考官感于巧稚的忘我与奉献精神,经过一番曲折,再加上林

巧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终为她争取到了破格入学的机会。

林巧稚一共在协和医学院学习八年,直至拿到博士学位。

毕业那年,林巧稚获得了那一届

协和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文海奖”。

这是一个外籍教会医生捐出全部财产设立的奖项,也是协

和当时的最高荣誉,每届毕业生只有一人可获此殊荣。

林巧稚不仅学业极为出众,且在课余热

心公益,为人无私忘我,故获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和当届的获奖资格。

在很多事情上,金钱确实是一个试金石,可以试出一个人的价值观与品性。

林巧稚及其家

人的可敬,也在这方面得以体现。

当时协和医学院的学费较为昂贵,学程叉长,而巧稚的父亲

在她读到漫长八年中的一半多的时候辞世。

巧稚的兄长继承了家业,同时也继承了父亲对于巧

稚的责任,继续供她上学直至拿到博士学位。

巧稚在工作后,自然而然地予以回报,尽管自身

的职位和单位历经变化,甚至在协和医院一度关闭期间还曾自开诊所等等,她都毅然决然负担

起了兄长的四个孩子在北京求学的所有费用。

一生未婚的林巧稚还坚持多年做了许多令人感佩的事。

她从工作开始,就请人列出了鼓浪

屿需要资助的亲朋名单,她按人头每月寄生活费,一直到辞世。

如果说这些事情还与亲缘相关

的话,她为不相识的贫穷病人付医药费的事例则难以计数。

另外,她辞世时的遗嘱有三项内容,

“三万元积蓄捐献给医院的托儿所。

遗体供医院作医学解剖用。

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上。

林巧稚是一个真正美好的人,若用图景形容,恰如“海上生明月”。

我其实不太相信那个

“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超过五万个”的传扬已久的数字,但因她而得到平安与幸福的人,则何

止千千万。

在事业上,她倾其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医学上苦心孤诣、好学不倦、不断精

进;在精神方面,她也只做一件事,舍一己私利去救助与帮助他人,一生通透完美如琉璃。

说句实话,林巧稚年轻时的照片,面容姣好、明眸善睐,真的很美。

可以想见,当年她的

追求者不会少。

但她没有选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我想我们其实不够了解她,达个受过良好

的西式教育、睡前读物几乎全为英文书籍的大夫,她将一生的使命定位为治病救人,豁出了全

部的自己。

这样的人是天使,即便是内心最黑暗的人,也难以找到她的人性弱点,因此我们也几乎找

不到旁人说她是非的言词记录。

不过我想,至少会有一个灵魂为她难过心疼,为她一生奋斗不

息、忘记了停歇也忘记了自身而悲伤,那就是她那因患宫颈癌而早逝的母亲。

其实,世上的父

母,谁都不愿自己的儿女单方面去燃烧自己温暖世界,活成一个完美的雕塑,却没有一个可以

小声叹一口气的小小家园。

鼓浪屿上的鲜花常年盛开,图书馆里的陌生人拈花微笑,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林巧稚,永远

不会再回来。

(选自《视野>)

相关链接:

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基督教徒家庭。

5岁时,母亲不幸病故,此后,她便

萌生了长大后当一名医生的愿望。

1921年7月,林巧稚从厦门女师毕业。

父亲问她毕业后打算

做什么,她说要考协和医学院。

协和医学院是当时医学界名望最高的医科大学,八年才能毕业,

每年的学费是四百五十个大银元。

如此昂贵的学费,对她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继母对林巧稚说:

“三姑娘,你现在已经是20出头的人了,再上八年学,还嫁给谁呀?

”林

巧稚说:

“那我就不嫁,一辈子不嫁。

”本来一句无意的话,竟然成了她一生的承诺。

1929年,林巧稚从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并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当妇产科医生。

时,这个英美教会所办的医院的聘约上有一条规定:

在聘期间不能结婚、生孩子。

林巧稚毅然

决然地与医院签了一年又一年的合约。

(节选自XX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鼓浪屿上之所以游人如织,不仅因为这里景色雄秀,以钢琴、步行、故事闻名,更

因为这里是林巧稚的故乡,有林巧稚纪念馆和她的汉白玉雕像。

B.身为名人的林巧稚,,竟然没有人说她的坏话,那是因为她是一个真正美好的人,一

生通透完美,人们从她身上很难找到缺点和不足。

C.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林巧稚懂得感恩,她不仅在艰难的条件下全部担负起兄长四个

孩子上学的所有费用以回报兄长,而且还知道回报故乡的亲人。

D.林巧稚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妇产科医生,一生亲手接生的孩子有五万多个,她给千千

万万的人带来平安和幸福,她就像那圣洁、明亮的海上明月。

E.本文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