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刷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30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刷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早刷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早刷题.docx

《早刷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刷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早刷题.docx

早刷题

1、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懂得绝不能削足适履这一道理,然而,为了职业而改变性格的人却比比皆是。

职业这双鞋,难道就真的需要用改变性格的巨大代价来适应吗?

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这一日常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却要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领悟到呢?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找工作时应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

B在生活和工作中应注意扬长避短

C事业成就取决于对职业的热爱

D真正领悟浅显的道理也需要时间的磨砺

解析:

首句以“然而”引出“为了职业而改变性格”的现状,接着以“难道”为标志的反问句明确表达作者观点,即不应该为了适应职业而改变性格,换言之即应保持自己的性格。

分析选项,A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

C、D两项无关文意,B项中“扬长避短”意为发扬长处回避短处,与自身优缺点相关而非与性格相关,且“生活中”这一适用范围也并未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A。

2、数字化阅读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已经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

也成为当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数字化阅读华丽的外表下面,却有一种触手可知的冰冷感。

古人讲开卷有益,但当开卷变成了开机,当纸张变成了按键,当厚重的二十四史变成了电脑里一个小小的文档,我们又该如何寻找开卷阅读的乐趣呢?

作者对数字化阅读的态度是:

A肯定性

B否定性

C批判性

D怀疑性

解析:

本题考查立场判断。

文中作者观点肯定数字阅读的便捷性。

“然而”作为转折关键词,后面的语句强调“然而”之后的内容。

作者用反问语气分析了数字化阅读外表华丽,有冰冷感,与传统阅读相比缺乏乐趣,由此可知作者对数字化阅读持批判性态度。

故正确答案为C。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而专家表示,应当大力倡导赡养人经常看望慰问老人,但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

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请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B“常回家看看”如何入法

C精神赡养是道德更是法律

D“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

解析:

标题选择即为中心理解题的变形考查,需要在分析文段中心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短小精练、有吸引力。

文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与专家建议两方面,共同得出“应该多看望老人”这一结论。

根据标题短小精炼、有吸引力的特点可知,B、D两项中的“常回家看看”对比之下更适合作为标题,故排除A、C两项。

B项为强迷惑项,虽文段末尾以“但”引导“如何入法”一事,但把握文段中心不能简单从某一分句草率判断,而是必须对文段进行宏观把握。

通读文段可知,重点并非在“如何”入法,而是对“常回家看看”的积极倡导,由此推断,可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且D项中“或”字体现出入法的可能性,表述较为精准。

故正确答案为D。

4、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将逐步呈现出两大抓手,一是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二是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A我国应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B我国应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C我国应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D我国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解析:

本题考查接语选择。

材料首先阐述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策略,最后一句用转折词“而”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因此最后一句强调的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下文顺承文意,应讲述这个问题。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

A项材料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B项没有抓住重点,文段强调的是如何“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键;C项说的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策略之一,是前面第一句叙述的内容,没有抓住重点且承接不顺。

故正确答案为D。

5、中国的电视人,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无论手机、网络还是其他移动终端,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不是这些实体的机构和渠道,而是在这些媒体环境浸泡之下慢慢嬗变的受众。

这些受众,他们也许是电视群众,也许是网民,也许是“手拍暴民”,电视内容从传递到他们身上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脱离了制作者的掌控。

这些受众将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乐趣和价值观,他们将如何解读、衍生、变造电视节目,都让电视人夜不能寐。

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电视受众趣味发生变化的原因

B电视制作人如何引导受众的审美导向

C电视制作如何适应受众趣味的变化

D受众如何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体发表见解

解析:

根据提问可知本题为接语选择题。

文末的话题落在“受众的趣味和电视人”之间的关系上,只有C项符合这一意思。

A、D两项只强调了受众,B项弄反了受众和电视人的关系,都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6、真正做公益,不是说投入精力或资金以后,自己就可以了,而是看我们真正能做多少,怎么使我们的投入最大地解决问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枕无忧水平

B一劳永逸限度

C袖手旁观效率

D心安理得范围

解析:

第一空,考查的是成语辨析。

文段所要表述的意思是,公益事业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只投入精力和资金是不够的,因此“一劳永逸”和“高枕无忧”最贴切。

一劳永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高枕无忧:

形容平安无事,无所顾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排除C、D两项。

第二空,“最大”只能修饰“限度”,“水平”只能用“最高”和“最低”来修饰。

故正确答案为B。

7、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

然而,事实了对汉字的这些偏见和悲观论调。

据统计,现在已有1000多种汉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拼音文字。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宣称打破

B断言粉碎

C妄言驳斥

D预言批判

解析:

先看第一空。

“妄言”指信口胡说;“宣称”指公开表示。

第一空应填中性词,不能选C项;也不强调公开,所以不选A项。

第一空填入“断言”和“预言”均可。

再看第二空,要与“偏见”和“论调”搭配,C项“驳斥”和D项“批判”均不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B。

8、不少作家把人生比作登山,就是登上山顶略事休息徘徊的那一刹那。

此前是“快乐地努力地向前走”,此后则“别有一般滋味”的“想回家”;此前是“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此后则“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下坡路”也罢,“想回家”也罢,都是一种的心态。

一切都不过如此,没什么稀奇的,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值得苦苦追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年过来人

B老年过来人

C中年成功者

D老年成功者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辨析。

文段将人生比作登山运用情境联想法,根据文段中的提示“此前”“此后”说明这是中间阶段,“此前是快乐地努力地向前走”描述了青年时期激情昂扬的状态,“此后则‘别有一般滋味’”描述的是老年回味人生的状态,因此第一空应该填“中年”。

第二空,无法从题干中得到登山人是成功人士这一信息,只是强调走过这样的历程,拥有了人生的阅历,因此第二空应该填“过来人”更为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A。

9、许多种类的蝴蝶鱼在尾部前上方,与头部眼睛相对称位置有一黑色斑点,宛如鱼眼,而它的眼睛则在头部的黑斑中。

平时,蝴蝶鱼在海中总是倒退游动。

掠食者常受尾部黑斑的,误把鱼尾作鱼头。

当掠食者猛扑向它时,蝴蝶鱼正好顺势向前飞速逃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隐匿引诱

B隐藏迷惑

C深藏诱惑

D藏匿诱骗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不同侧重点的辨析和语境搭配。

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文意,掠食者误把蝴蝶鱼的鱼尾当作鱼头,这是因为蝴蝶鱼鱼尾的黑色斑点像鱼眼,使掠食者分不清头尾,因此B项“迷惑”最符合语境,“迷惑”指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C项“引诱”指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C项“诱惑”指引诱、迷惑,使用手段引诱人做坏事;D项“诱骗”指诱惑欺骗。

答案锁定B项。

第一空,根据上下文,蝴蝶鱼的眼睛长在头部的黑斑上,不明显,使掠食者不易看见,B项的“隐藏”符合语境。

“隐藏”指掩盖、掩饰。

“隐匿”指隐藏,躲起来;“深藏”强调藏之深;“藏匿”指藏起来不让人知道。

故正确答案为B。

10、对很多作家来说,最的文字,几乎都是源自早年的乡土经验。

因为一进入旧时的场景,就温暖,就自在,就身心通泰,,有如神助。

相反,那些凭空想象的创作,虽然,用尽心力,还是拘涩凝滞,不能自由伸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功洋洋洒洒精雕细琢

B得意下笔成章绞尽脑汁

C原创文思泉涌处心积虑

D珍贵妙语连珠费尽心机

解析:

第一空,搭配“文字”且空格前以“最”修饰,可排除C项“原创”,因为“原创”无法用“最”加以衡量。

第二空,根据整个文段都在描述写作可排除D项用以形容说话的“妙语连珠”。

空格处所填词语与“有如神助”做并列,“下笔如有神”,B项“下笔成章”更为恰当。

以第三空验证,空格处所填词语与“用尽心力”做并列,“绞尽脑汁”从语义和格式两方面均十分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B。

11、在伦敦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红色的双层巴士在大街上,每天都有新发现。

一次,在皮卡迪利广场,我又看到读小说的乞丐。

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

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

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似乎都不复存在。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徘徊旁若无人喧哗

B踯躅置若罔闻喧腾

C穿行泰然自若喧闹

D穿梭神情自若喧嚣

解析:

第一空,“徘徊”和“踯躅”都有犹豫不决的含义,与整个语境悠然自得的状态不符,故排除A、B两项。

第二空,“泰然自若”形容在人们认为是非常紧急情况下当事人却认为跟平常事一样,安然处之,不慌不乱;“神情自若”指神情态度十分自然。

根据句意,并没有发生什么紧急情况,故用“神情自若”更合适。

可知,选D项。

第三空,“喧嚣”形容不清静,不安静。

此处想表达的是乞丐沉浸在自己的书本世界里,周围的不安静都不能打扰到自己。

“喧嚣”用于此处搭配合理,验证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2、定义的使命是抽象、概括出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当定义概括不了时,本应修正定义,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这无疑是。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鹿为马

B削足适履

C自欺欺人

D掩耳盗铃

解析:

与文段中“‘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对应,B项“削足适履”的“削”字恰好体现出“开除”之意,而“履”则为纯洁的定义。

故基本锁定答案为B。

A项“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C项“自欺欺人”指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D项“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这三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与“开除”这一行为不相符,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消极完美主义者总是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有时竟达到的地步。

他们缺少一种适时放弃的智慧,他们所追求的“完美”,不是美学意义上的“完美”,而是一种非常刻板而教条式的“完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抱残守缺

B宁缺毋滥

C冥顽不灵

D吹毛求疵

解析:

本题考查递进关系,以“竟”为标志,空格处需填入比“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还要更进一步的词语。

A项“抱残守缺”意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本比喻泥古守旧,今多比喻思想保守,不求上进,不肯接受新事物;B项“宁缺毋滥”意为宁愿空缺,也不要降低标准,一味求多,实为褒义词;C项“冥顽不灵”形容愚昧无知;D项“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显然D项语意与文段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14、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

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

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各执一端

B不刊之论见仁见智

C不易之论各持己见

D远见卓识众说纷纭

解析:

第一空对应“前辈”可知,其对诗歌翻译理论的见解是非常准确的,并且以“鞭辟入里”做修饰,形容见解的正确与深刻,故可排除D项,“远见卓识”意为远大的眼光,卓越的见识,而文中并无“远大”之意。

A项“真知灼见”意为正确的认识和透彻的见解;B项“不刊之论”意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

订正,修改),形容言论精确,无懈可击;C项“不易之论”意为不可更改的言论(易:

变更),形容论点、论证完全正确,没有辩驳的余地,均与文意相符。

第二空,文段以“然而”转折,意在表达前辈对于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的看法是不同的。

A项“各执一端”与C项“各持己见”均强调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与立场,重在强调坚持,故此二者多用于争论、争辩的语境中。

而B项“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侧重于“不同”,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15、陈强塑造反派始于抗战时期的延安,他受导演王滨之邀出演歌剧《白毛女》中的地主黄世仁,演艺界的人都明白,反派人物很难称大业扬美名。

可陈强。

自从饰演黄世仁后,“坏蛋”形象就与他。

他也演得。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持不懈藕断丝连驾轻就熟

B矢志不移唇齿相依心手相应

C乐此不疲如影随形得心应手

D始终如一难分难解游刃有余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第一空,根据题意可知饰演黄世仁之后,陈强塑造了很多“坏蛋”形象。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符合语境。

“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侧重坚持。

材料中没有“坚持”之意,不符合语境;“矢志不移”指立下志愿决不改变,“始终如一”指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均不符合语境。

故该空应选C项的“乐此不疲”。

第二空,“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情思,本文是形容演员和角色的关系,并不合适,排除A项;“唇齿相依”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角色是虚构的,无法依存,B项也排除。

第三空,C项“得心应手”形容功夫到家,做起来顺手;D项“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解决问题不费力。

“得心应手”强调的是从内心到行为配合纯熟,“游刃有余”则强调经验丰富。

题干说陈强塑造反派的历史长久,而饰演角色就是由内而外的配合过程,用“得心应手”更为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C。

16、企业到底是不是适合开展连锁经营?

能不能开展连锁经营?

面对这两个问题,一些企业往往  ,  发展时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适从贻误

B一筹莫展痛失

C举棋不定耽误

D优柔寡断错过

解析:

第一空考察成语,题干中“是不是”、“能不能”涉及一个选择的问题。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形容事情没有进展;“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这两个成语均和选择无关,可以排除B、D项。

“无所适从”是说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举棋不定”是说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犹豫不决。

题干中说的是“选择”问题,“无所适从”比“举棋不定”更符合语境,排除C。

第二空考察实词的混搭,“贻误时机”为固定搭配,且“贻误”一词在语气色彩方面也与句意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A。

17、允许媒体发言,是一种文明,____允许媒体存在一定的处于真实的谬误,也是保证媒体有效发言的文明。

____这种文明,____祛除任何对于真实的畏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旦,只有,才能

B甚至,只有,才能

C一旦,只要,就能

D甚至,只要,就能

解析:

本题为关联词的选择填空。

从“也是保证媒体有效发言的文明”可以看出前句为“也是”的主体,该句整体与“允许媒体发言,是一种文明”构成并列关系,且意在强调后者,故关联词应为强调后者的“甚至”,而非表条件的“一旦”。

“只有……才”和“只要……就”都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但“只有……才”强调的是条件的必要性,而“只要……就”强调的是条件的充分性。

从题中可以看出,在“祛除任何对于真是的畏惧”中,“这种文明”是不可缺少的,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

因此,横线处应该填入表示必要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才”。

故正确答案为B。

18、丰子恺对待人生世事的冷观态度,在作者1935年写的《车厢社会》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面对西湖美景,   “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   “世事都同风景一样,世事之乐不在实行而在希望”,   “世间苦的根本”就在于“身在其中”。

A即使也而且所以

B即使也因为所以

C假如却那么因为

D假如却既然那么

解析:

考查运用关联词的能力。

根据题干意思,带空格的四个句子要表现的是丰子恺对待人生世事的冷观态度。

“即使……也……”表示的是一种假设关系,“即使面对西湖美景,也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表达的是对待美景的冷静,契合题干想要表达的思想。

而“假如……却……”表达出来的感情是对只远看不身入其中的不认同,是对题干“冷观态度”的否定。

所以前两个空格应填“即使……也”,排除C、D。

再看第三个空格,“而且”表示递进,空格前后的两个句子并没有递进的关系,反而空格后是对为何面对美景只远观不近身的解释,所以第三个空格应填“因为”,所以正确答案是B,排除A项。

最后把第四个空格处填上“所以”加以验证,因为“乐不在行而在希望”,所以“身入其中”的“行”就是“不乐”了。

第三、四句短语构成因果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

19、   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地奋斗,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我们   一定能够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上面划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A如果就

B只有才能

C只要就

D倘若也就

解析:

根据语意可知,材料两个分句之间为充分条件关系。

结合题干“……一定……”的语气,选择“只要……就”更符合语境要求。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

A项为强干扰项,“如果……就”表示假设条件关系,“假设达成了某个条件,某种结果可能出现”,语气上比较婉转含蓄;“只要”表示充分条件关系,即“一旦达成某个条件,某种结果就能够出现”,语气上比较坦白真切;

B项为表示必要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可以直接排除;

D项“倘若”与“也就”搭配不当;

故正确答案为C。

20、

解析:

元素组成相似,列项叠加。

观察发现,已知图形第一列前两个图形叠加后箭头指向部分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列仍然满足此规律。

那么第三列图形前两个叠加后箭头指向部分去同存异得到C项图形。

故正确答案为C。

21、

解析:

元素组成相同,看位置规律。

观察发现,第一组三个图形中都有两个阴影部分,其中上面的阴影部分保持不变,下面的阴影部分依次水平向右移动,移动到右侧为止。

第二组前两个图形中只有一个阴影部分,且阴影部分水平向右移动,那么未知图形中仅有的一个阴影部分应靠近右侧。

B项符合推断。

故正确答案为B。

22、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规律。

题干中的平面图没有相邻的空白面,据此排除A、C、D项。

故正确答案为B。

23、

解析:

对立面不相邻,可直接排除A、B、D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C。

24、

解析:

观察题干图形,虚线三角形中的一条实线和实线三角形中的一条实线连接共同的顶点,因此排除D项;实线三角形中的实线和虚线三角形中的一条虚线连接共同的顶点,因此排除C项;实线三角形和虚线三角形有共同的顶点,从顶点到实线再到虚线为顺时针,而A项中,顶点到实线到虚线为逆时针,与题干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B。

25、

解析:

本题考察数笔画。

已知图形每个图形的笔画数分别为6、7、8、9,因此下一个图形的笔画数应该为10。

通过分析,A、B、C和D四个选项中图形的笔画数分别为9、11、10和16,因此只有C项中图形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备注:

本题中的笔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几笔画,只是字体的笔画数,望考生注意。

26、

解析:

元素凌乱,数数--数部分。

已知各图形均由不相连的三个部分组成,选项的组成部分为2、2、3、1。

故正确答案为C。

27、

解析:

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

本题考察数直线和曲线数目之和。

已知图形每个图形中直线和曲线数目之和分别为4、5、6、7,因此下一个图形中直线和曲线数目之和应该为8。

通过分析,A、B、C、D和E五个选项图形中直线和曲线数目之和分别为9、8、7、10和9,因此只有B项中图形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28、

解析:

元素组成相同,考察位置规律。

每组图中黑色形状的位置依次为下、中、中,且第三个图形中的黑色形状与前两个图形中的黑色形状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D。

29、

解析:

各图形的组成元素单一——黑点+白点,个数相同——6个黑点+10个白点,再比较发现黑点的位置不同,所以从黑点的位置变化入手解题,进行思考。

比较相邻的两个图形可以发现,从第二个图形开始,每个图形都是由前一个图形中移动一个黑点得到,故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与第五个图形只有一个黑点位置不同的D项。

故正确答案为D。

30、

解析:

平面拼图,原元素只能旋转,不能翻转。

已知题干图形箭头指向为逆时针,且细箭头相对应的黑点分别为0和1,而粗箭头对应的黑点分别为1和2。

重新排列之后,仔细观察箭头指向与箭头旁边圆点的对应情况。

A项和D项箭头指向不对;

C项箭头指向与箭头旁边圆点不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