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33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 解析版.docx

通用版高三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12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生物解析版

一、基础小题

1.(2019·湖南永州一模)将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

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mi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块琼脂块中NaOH扩散速率一样

B.3块琼脂块中,边长为3cm的正方体中NaOH扩散速率最大

C.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D.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 B

解析 相同时间内,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即扩散速率相同,A正确,B错误;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C正确;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体积占琼脂块总体积的比例减小,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D正确。

2.(2019·山东实验中学二诊)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C.无丝分裂仅出现在真核细胞分裂中

D.有丝分裂后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答案 D

解析 无丝分裂核膜、核仁都不消失,A正确;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在分裂过程中也不会出现细胞板,B正确;无丝分裂是少数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如蛙的红细胞,C正确;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错误。

3.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G1期和G2期时,RNA和蛋白质数量都会增加

B.S期时,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都会增加

C.分裂间期时,核糖体和中心体数量都会增加

D.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量和着丝点数量都会增加

答案 B

解析 G1期和G2期主要是进行蛋白质合成,RNA和蛋白质的数量都会增加,A正确;S期主要进行DNA复制,核DNA数量会增加,但染色体数量不会增加,B错误;分裂间期核糖体数量会增加,中心体也在此期进行复制,C正确;分裂后期,因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量和着丝点数量都会增加,D正确。

4.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答案 C

解析 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染色体DNA复制在有丝分裂间期已经完成,且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所以此时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C正确;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分开,此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相等,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A、D错误;着丝点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数目则不变,B错误。

5.(2019·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期中)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M为赤道板、N为核仁、P为星射线

B.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

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

D.处于④所示时期的细胞内有蛋白质的合成,且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答案 A

解析 图中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所以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因此图中M为细胞板、N为核仁、P为纺锤丝,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图中①~⑤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末期、间期、中期,其中分裂期包括①前期、⑤中期、②后期、③末期,B正确;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同步进行,C正确;④表示的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该时期完成核DNA的复制以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正确。

6.(2019·太原期中)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 D

解析 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后期,A错误;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分别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末期,B错误;着丝点的分裂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错误;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前期,D正确。

7.人体某种癌细胞核DNA含量为2n,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能不断增殖并保持遗传稳定性,对培养液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核DNA含量有:

2n、2n~4n及4n三种类型。

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核DNA含量为2n的细胞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

B.核DNA含量为2n~4n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

C.核DNA含量为4n的细胞都处于分裂后期

D.若抑制DNA复制,则核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减少

答案 D

解析 有丝分裂S期核DNA含量为2n~4n,核DNA含量为2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G1、末期,核DNA含量为4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G2、前、中、后期,A、B、C错误。

8.(2019·湖南长沙高三月考)二倍体玉米(2n=20)经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单倍体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

右图是该过程中不同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C.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细胞中着丝点不分裂

D.e~f段细胞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 A

解析 图中a~b过程属于将花药培养成单倍体幼苗的有丝分裂过程,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f~g过程属于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e~f段可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中期、后期,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后期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

9.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菠菜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因此有丝分裂间期不会进行中心体的复制,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B正确;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发生在细胞分裂前期,C正确;细胞分裂末期,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形成子细胞核,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而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10.(2019·河北衡水期中)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适宜时间段剪取洋葱根尖,可得到较多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B.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处理,可使根尖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C.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D.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答案 D

解析 一般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在此时间段剪取洋葱根尖,可得到较多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A正确;用盐酸与酒精(1∶1)混合形成的解离液处理根尖,可使根尖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B正确;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C正确;根尖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因此观察不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D错误。

11.(2019·湘东六校联考)某科学家用含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和U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已知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0h,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b点对应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d点对应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C.ce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

D.在显微镜下,处于ae段的细胞数目最多

答案 B

解析 在b点对应时刻,细胞大量利用尿嘧啶,说明细胞正大量合成RNA,A正确;d点对应时刻,细胞大量利用胸腺嘧啶,说明此时DNA合成的速率最大,不能说明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在分裂间期,核DNA数量加倍,但染色体数量不变,C正确;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观察到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D正确。

12.研究人员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其初始浓度为1×106个细胞/mL,40小时后,发现酵母菌数量增加至4×106个细胞/mL。

从中取出部分培养液,先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培养15分钟,随后清洗,再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不同时期取样,测定分裂期细胞中含有放射性胸腺嘧啶标记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每次所取样品中约有1%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研究的酵母菌细胞周期约为10小时

B.大多数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是在分裂期被吸收利用的

C.细胞周期的S期(即间期的DNA复制期)时间约为5小时

D.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时间超过1小时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酵母菌初始浓度为1×106个细胞/mL,经过40小时增加至4×106个细胞/mL,每个细胞分裂一次产生两个细胞,所以细胞周期约为20小时,A错误;胸腺嘧啶是DNA分子复制的原料,大多数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是在间期被吸收利用的,B错误;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15分钟的过程中,只有S期细胞被标记,被标记的S期细胞从第一个进入分裂期到最后一个进入分裂期所用的时间约为S期的时间(即下图中A点到B点的时间),大约为5小时,C正确;每次所取样品中约有1%的细胞处于分裂期,所以分裂期的时长应该约为20小时×1%=0.2小时,短于1小时,D错误。

二、模拟小题

13.(2019·辽宁五校联考)如图为某进行有性生殖的二倍体植物中一个处于分裂期的某种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中发生的突变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D.图中等位基因(A、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每一种形态的染色体各有4条,说明图中所示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2条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过着丝点分裂而形成的,正常情况下应含有相同基因,而图示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2条染色体上却出现了等位基因,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若该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若该突变发生在性原细胞中,则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C错误,D正确。

14.(2019·湖北高一期中)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几种方式。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B.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46个核DNA分子

C.体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

D.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视野中央可见某个细胞从分裂中期进入分裂后期

答案 C

解析 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经过间期复制后,核DNA分子数目加倍,因此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92个核DNA分子,B错误;体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C正确;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某个细胞从分裂中期进入分裂后期的动态变化过程,D错误。

15.(2019·天津河西区高三质检)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和DNA合成后期(G2期)。

如表所示为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所需时间(单位:

小时),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细胞周期

G1期

S期

G2期

M期

合计

时长

10

7

3.5

1.5

22

A.处于M期的全部细胞需要11.5小时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B.处于G2期的细胞数目将保持不变

C.22小时之后,所有的细胞都将停留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D.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之前,处于S期的细胞数目是最多的

答案 A

解析 加入过量DNA合成抑制剂后,M期的所有细胞要经过1.5+10=11.5小时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A正确;由于DNA合成受抑制,处于S期的细胞不能进入G2期,而由G2期进入M期的细胞不变,因此处于G2期的细胞数目将减少,B错误;由于DNA合成受抑制,处于S期的细胞不能进入G2期,刚进入G2期的细胞到达G1期和S期交界处需要3.5+1.5+10=15(小时),因此在15小时后除了停留在S期的细胞,其他细胞都将停留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C错误;G1期时间最长,加入过量DNA合成抑制剂之前,处于G1期的细胞数目可能是最多的,D错误。

16.(2019·湖南长沙一中高三质检)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

A.①②B.②③

C.④②D.④③

答案 C

解析 图①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分别为n、2n、2n,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图②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分别为2n、2n,无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③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分别为4n、4n,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④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分别为2n、4n、4n,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

17.(2019·四川成都高三模拟)某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成为细胞核外的团块,他把这样的团块称为微核。

已知微核与染色体形态变化同步,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核通过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核

B.微核的形成可能是因为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缺少着丝点

C.若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最好选择处于分裂末期的细胞

D.微核可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其主要成分与核糖体相同

答案 B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在前期由于核膜消失、核仁解体而不存在了,不会在末期发生缢裂,A错误;微核的形成可能是因为断裂的染色体缺少着丝点,不能被纺锤丝牵引拉到细胞两极,不能进入子细胞核,B正确;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因此最好选用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C错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DNA和蛋白质,可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而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RNA,D错误。

三、高考小题

18.(2019·北京高考)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答案 B

解析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原有细胞核已解体,没有形成新的细胞核,B错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图中有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的细胞,C正确;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碱性染料的结合能力不同,染色体与碱性染料结合能力强,故被染成深色,D正确。

19.(2019·江苏高考)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答案 C

解析 高等植物的根尖、茎尖等部位的分生区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解离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解离时间过长会使根尖过分软化,且细胞内染色体结构被破坏,解离时间过短,根尖细胞未完全分散开,细胞可能会重叠,B错误;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等操作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正确;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历时最长,故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D错误。

20.(2019·浙江4月选考)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得,甲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图为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

装片在制作时需要先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解离,而因为染色用的染色剂为碱性,因此在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漂洗以防止解离液和染色剂中和导致染色效果降低,A正确;观察过程需要从低倍镜开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B正确;图甲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正在处于核膜消失,形成染色体的阶段,已经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体细胞相等,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暂时加倍,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D正确。

一、基础大题

21.甲图是细胞周期的一种表示方法,分裂间期=A+B+C;乙图表示一个细胞核内的DNA含量随细胞周期的变化;丙图、丁图分别表示某生物体内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特点。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可知,分裂间期可分为________个阶段,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O~f段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则图中________段也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丙图中细胞所处时期可以对应乙图中________段。

(3)丙图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丁图中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个DNA分子。

(4)图丁中,与①的大小、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或3)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f~l cd或ij

(3)4 8 0 8

(4)②⑤⑥ ①和⑤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分离形成的,②与⑥相同且与①互为同源染色体

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分裂间期包括A、B、C三个阶段,主要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因此如果乙图中O~f段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则图中f~l段也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丙图中细胞所处时期是中期,即图乙中的cd或ij段。

22.如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①代表有丝分裂________期,该时期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个)。

(2)图甲中的①处于图乙中的________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____________;图乙中ef段代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

(3)图甲②代表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该时期与其不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绘制该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注:

在纵坐标上标注具体条数)。

答案 

(1)前 核膜溶解;核仁消失;染色质螺旋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cd 1∶2∶2 后期和末

(3)末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4)

解析 

(1)由甲图可知,①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②图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有丝分裂前期的特征是核膜溶解、核仁消失,染色质螺旋成为染色体等。

(2)由乙图可知,bc段表示核DNA正在复制,cd段每一条染色体都含有两个DNA,即都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对应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de段代表进入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ef代表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在于:

在前期,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在末期,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

在末期,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原来的一个细胞一分为二;而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细胞逐渐缢裂成两部分。

(4)由图甲可知,该细胞有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恢复正常,故纵坐标上染色体数目为6和12,变化曲线如答案所示。

二、模拟大题

23.(2019·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某生物实验小组以龙葵根尖为材料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龙葵根尖分生区细胞大部分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为龙葵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一阶段的模式图。

图乙是不同浓度氯化镉(CdCl2)对龙葵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

①图甲中2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对照组中CdCl2浓度为________。

对照组中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①纤维素、果胶 ②0 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 CdCl2能抑制龙葵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且随浓度升高,抑制程度增大

解析 

(1)有丝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

(2)①2结构表示细胞板,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②该实验是探究不同浓度CdCl2对龙葵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因此对照组CdCl2浓度为0。

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于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