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885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字经教案202 下学期.docx

三字经教案202下学期

《三字经》教案第二学期

 

《三字经》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曰喜怒 曰哀惧”至“此四声 宜调协”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曰喜怒 曰哀惧”至“此四声 宜调协”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

七情、五色、五味、五臭、八音、四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理解并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好的音乐不但可以调剂身心,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我国古书中,记载着许多中国传统的乐器,并且也记载了关于以琴会友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虽弹的一手好琴,却苦于找不到能与他分享的知音。

有一天,他的琴声吸引了一位樵夫前来聆听,这位樵夫名叫钟子期,他被余伯牙的琴声深深感动了。

余伯牙遇到了这位知音,心里好高兴,便和钟子期结为异性兄弟。

两人约订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钟家村拜访子期,顺便让子期欣赏他的琴艺,时间过的很快,他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余伯牙如期去拜访钟子期。

没想到,钟子期竟然已经过世了,余伯牙悲伤的来到子期坟前,对着子期的坟,将琴摔个粉碎,并发誓从此在也不弹琴了。

  这对因琴而结缘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的却很让人感动。

5、【注释】欲;思慕、贪求。

具:

具有、具备。

赤:

就是红色。

识:

分辨、识别。

五味:

用嘴巴分辨出来的五种味道:

酸、苦、甘、辛、咸。

五臭:

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主要有五种:

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

匏瓜,可吹出音乐的笙器。

 土:

瓦制的乐器。

革:

牛皮制的鼓。

木:

木制的乐器石:

玉石做的乐器。

金:

铁制的乐器。

丝:

制作琵琶琴瑟之类乐器的材料。

竹:

制作管箫之类乐器的材料。

平:

汉语的第一声及第二声。

上:

汉语的第三声。

去:

汉语的第四声。

  6、【解读】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相当奇妙的感觉,有内心很愉快的喜;有很生气的怒;有很悲伤的哀;有很还怕的惧有很喜欢的爱;有很讨厌的恶;有内心贪婪的欲。

这喜、怒、哀、惧、爱、恶和欲,我们称之为七情,七情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情感。

我国古代还有所谓的五色,这五色是古人所说的正统的颜色,包括青色、红色、黄色、黑色及白色。

我们的眼睛能够很容易的把这五种颜色分辨出来。

四声之说,即分平、上、去、入等四种声音。

7、小组诵读。

8、小结:

六谷是人类用来维持生命、促进健康的主要粮食。

六畜是饲养来挤乳、生蛋和供人观赏用的。

喜、怒、哀、惧、爱、恶和欲,我们称之为七情。

五色,这五色是古人所说的正统的颜色,包括青色、红色、黄色、黑色及白色。

四声之说,即分平、上、去、入等四种声音。

《三字经》教案

(二)

教学内容:

“高曾祖 父而身”至“至缌麻 五服终”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高曾祖父而身”至“至缌麻 五服终”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

九族、十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理解并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这一则是讲兄弟友爱的故事。

我国汉朝时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

有一天,家里突然闯进来几个强盗。

这几个强盗把他们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抢光了,就是找不到吃的东西,饿了很久的强盗一见长的白白胖胖的赵礼,便决定将他吃了。

赵孝连忙跪在强盗面前说:

“大爷,你们吃我的肉吧!

我的肉比较好吃。

”强盗们被这对友爱的兄弟所感动,于是就放了他们。

(2)有个关于夫妇之间顺从和睦的故事是这样的:

汉朝时有个鲍宣,他娶了桓少君为妻,因为桓少君家里相当富有,所以他嫁过来时,带了许多的嫁妆和奴仆。

鲍宣看了,心里很不高心,便要桓少君把这些嫁妆退回娘家。

桓少君听从了鲍选的话,把仆人都遣了回去,并把嫁妆分给他们,自己换上朴素的衣服,和鲍宣过着艰苦的生活。

5、【注释】

高:

高祖父。

曾:

曾祖父。

九族:

从高祖父到玄孙子,一共九代的总称。

人之伦:

人们的尊卑长幼次序。

友:

友爱。

恭:

恭敬。

序:

秩序、次序。

忠:

尽己心力以待人处世的美德。

十义:

即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

顺叙:

照着去做、遵守。

  6、【解读】

从高祖父生曾祖父,从曾祖父生祖父,再从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自己,我自己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从自己的儿子、孙子,一直传到曾孙和玄孙,就是古人所说的九族。

什么是十义呢?

就是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

父亲与儿子间彼此要注重慈爱与孝顺的恩情;夫妻之间必须和睦相处夫唱妇随;身为兄姊的人必须友爱弟妹;而身为弟妹的人则要恭敬兄姊。

年长和年幼的人在一起相处,必须注重长幼尊卑的次序不可越礼;朋友之间必须以诚相待,相互照顾。

7、小组诵读——全班诵读。

8、小结:

五味、五臭、八音、四声、九族

 

《三字经》教案(三)

教学内容:

“礼乐射 御书数”至“ 讲道德 说仁义”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礼乐射 御书数”至“讲道德 说仁义”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六艺、古文、四书、道德、仁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A、中国文字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不断演变而成的。

在没有文字之前,聪明的人类要记事或表达意思,多以结绳及绘图的方式来代替。

据说,到了皇帝时,史官仓颉觉得没有文字十分不方便,就以日月鸟兽的形状所到来的灵感,照着样子画出来,成了最早的文字。

后来要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可以靠古代的书籍器物,得到概略的了解像刻在牛骨和龟壳上的文字,是现今所挖掘到最古老的文字,由于是用刀刻的,所以“甲骨文”的最大特色是转折处多成方角,如“丙”在甲骨文中,便是写成:

“四”(下面没有横)。

金文,是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文字的线条比甲骨文复杂写。

后来,有了较进步的大小篆,大篆的结构方正,左右对称,小篆的字体已略具国字的雏型了,线条简化匀称,如“马”字,在小篆中就写“馬”。

到了隶书、草书时代,中国文字已经到了定型的阶段了。

B、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开始,求学问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础,才能追求其他更高深的知识。

就句读来说,虽然称不上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是如果不认真学习,把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可能会造成许多麻烦呢!

  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一天,他请了一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

“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

一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

员外理直气壮的把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而这个管家立即拿笔将他改为:

“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这下子,员外无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5、【注释】

礼:

人与人往来应注意的仪节。

射:

射箭的运动。

御:

驾驶马车。

书:

书法、写字。

六艺:

六种技艺。

不具:

已经不存在了。

说文:

书名,全书叫《说文解字》。

古文:

这里指甲骨文和金文。

隶:

隶书。

草:

草书。

广学:

多方面广泛的学习。

惧:

害怕、恐惧。

繁:

多。

略:

大略、大概。

原:

根本、原由。

训:

教育指导蒙:

小孩刚开始读书识字叫蒙。

训诂:

研究字的意义。

为学者:

做学问的人。

小学:

指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学问。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论语:

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的书。

记:

记载。

善言:

善言善语。

孟子:

孟轲所写的书名。

 6、【解读】孔子讲究六艺,认为每个读书人都应该精通六艺,所谓六艺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等六种技艺。

我古代的文字类很多,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草书,在学习时,一定要把这些文字认清楚,以免混淆补情。

7、分小组比赛诵读。

8、小结:

中国文字的形成。

《三字经》教案(四)

教学内容:

“作中庸 子思笔”至“有誓命 书之奥”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作中庸 子思笔”至“有誓命 书之奥”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庸、六经、孝经、三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中庸》其实就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

晋朝的陶渊明是中庸哲学最代表的人物,他不重视现实生活,也不会沉溺在梦想里。

  有一次,家里穷的没饭吃了,他只好接受朋友的推荐去当县令。

虽然他并不相当县令,但是迫于现时,他也只好委屈自己顾全大局。

后来,有个朝廷大官要到陶渊明这个县来视察,他的属下便提醒陶渊明,大官来时,要记得多说些好听的话,对大官要必恭必敬的,这样才能有升官的机会,陶渊明听了很不以为然,感叹地说:

“难道就为了区区的五斗米,就要我向别人弯腰吗?

”于是陶渊命将官职辞了,回到自己的家乡,从新过着农耕的生活。

  陶渊明在政治上虽然谈不上什么功绩,在文学著作上也没有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他品性高洁的中庸哲学,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孝经》是讨论孝道的书,内容是记载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论孝情形。

自古以来,孝经就被推为谈道德理论的重要典籍。

  舜帝年轻时,非常孝顺,感动了顽劣的父亲,和长设计要陷害他的后母和弟弟,等到舜登上了王位以后,仍然象以往一样孝顺。

这种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真孝。

  孝顺的最高境界,不仅是要孝顺父母,扶持父母而已,还要做到显耀父母的名声。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年轻的时候秦朝暴政下,百姓生活流利不定,受尽苦难,就在心中立下了一个拯救国家并且让父母感到荣耀的志愿。

于是,刘邦带领军队南征北讨,终于当上了中国第一个平民皇帝。

当他回乡省亲时,他的父亲见到他,立刻就要向他叩拜,刘邦不仅连忙阻止,还封父亲为太上皇。

这就是孝亲最好的例子了。

5、【注释】

中庸:

书名。

孔伋:

孔子的孙子,也就是子思。

大学:

书名。

曾子:

也就是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修齐:

修身、齐家。

平治:

治国、平定天下。

  孝经:

名书,孔子所著,内容是阐述孝道。

通:

了解、明白。

如:

象。

六经:

《诗经》、《书经》、《易经》、《周礼》、《礼记》、和《春秋》合称六经。

6、【解读】

  《中庸:

这本书是孔伋所作的,“中”的意思是不偏,而“庸”是不改变。

  而《大学》这本书是曾参所作,内容则是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把《孝经》和《四书》研习的十分熟透之后,便可以开始去研究六经了。

礼仪廉耻是国家很重要的四个纲纪,排在第一位的是礼。

至圣先生曾说过:

“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在这个世界上。

”可见“礼”对我们个人人格的修养是多么重要。

7、分小组比赛诵读。

8、小结:

孝顺的最高境界,不仅是要孝顺父母,扶持父母而已,还要做到显耀父母的名声。

《三字经》教案(五)

教学内容:

“我周公 作周礼”至“寓褒贬 别善恶”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我周公 作周礼”至“寓褒贬 别善恶”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六官、四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易经》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占卜书籍,也是古人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得来的学问。

自古人类对自然界各种不可测的现象,产生了敬畏之心,因此形成了许多的占卜之学,希望能求得事事顺利,所以才有了六十四卦的发明,来作为判断是非吉凶的标准。

  再谈谈《书经》这本书。

它的内容,就象现在的政治档案,其中包括了大臣给君王的奏书,君王颁布的法令,还有作战的命令及大大小小又政府发出的公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宝典。

如第一篇中的尧典,让我们知道了尧帝是如何的爱护百姓、治理天下。

在尧帝的仁政治理之下,当时的社会一片祥和,这也就是《书经》的价值所在。

(2)礼仪廉耻是国家很重要的四个纲纪,排在第一位的是礼。

至圣先生曾说过:

“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在这个世界上。

”可见“礼”对我们个人人格的修养是多么重要。

  周公是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负起了辅佐的责任。

  他在辅佐成王时,广招贤才,对有才能的贤士相当礼遇。

有时候,他正在用餐,如果有贤士来拜见,他会立即将口中的食物吐掉,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后,跑出来接见他们。

就是因为周公如此礼贤下士,才会有这么多的贤才之士来帮助他,一起把国家治理的即富强又安乐。

之后,周公又根据当时的需要,把官制分为六种,并且按着每一种官位,写成一篇有关职务和有关条文来,这本书就是“周礼”。

后人读这些经典,除了学习书中的精神外,也要身体力行才是。

5、【注释】

连山、归藏:

都是《易经》的一种。

书:

《书经》周公:

姓姬,名旦,为周文王的第四子。

周礼:

周公所写的书。

治体:

治理国家的大体。

六官:

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

大小戴:

大戴为戴德,小戴为戴圣。

备:

完善无缺。

国:

由诸侯所自封的国。

风:

即民俗歌谣的文词。

雅:

正乐。

颂:

宗庙祭祀的乐曲。

四诗:

即国风、小雅、大雅、颂四者。

讽咏:

吟我朗诵。

寓:

寄含。

6、【解读】

《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书合称三《易》。

这三《易》是用“卦”来详细说明宇宙间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

  典谟、训诰和誓命是《书经》的篇名,也是《书经》一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著作《周礼》,将当时辅证的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以及治理国家得体制都详细记载、保留于《周礼》这书内。

  汉朝的带德和戴圣两位学者,都曾为《礼记》写过注释,以阐述的先圣和先贤的言论主张,使得后代的典章缺席和礼乐规范有所遵循而完备。

7、分小组比赛诵读。

8、小结:

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在这个世界上。

《三字经》教案(六)

教学内容:

“三传者 有公羊”至“周文武 称三王”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三传者 有公羊”至“周文武 称三王”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三传、五子、三皇、二帝、三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我国最古老的诗集是《诗经》。

他的题材很广泛,包括了社会风气、生活状况,还有贫民百姓的感情和思想。

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

在《诗经》中,不仅内容生动有趣,就连所使用的语言也很活泼,这些诗作,是需要大家细心的去品味的。

春秋时代,诗的精神已经丧失了,在这个时代中周朝王室已渐渐失去了约束诸侯的力量,孔子看到了这种混乱的情形,心里很担忧,于是便作了《春秋》这部书。

《春秋》是本对现实的政治做客观的褒贬,以及对各个诸侯国做善恶行为分辨的书籍。

这本书里有著名的“春秋五霸”,这些诸侯国彼此争名夺利,战争不断,《春秋》这本书,就是针对他们来做评论的。

  后人读《春秋》,除了了解当时的政治及人民生活情形外,也可以借此累积前人的经验,丰富我们的智慧。

(2)《公羊》、《左氏》、《榖梁》这三传是用来解释《春秋》的,而《春秋》记载着当时国际间的大事。

可是,因为《春秋》所记录的事非常简洁,如“夏五月,郑伯克断于鄢。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夏天,郑庄公于鄢这个地方打败了弟弟共叔段。

  原来,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

由于夫人武姜生庄时难产,因此,武姜偏爱共叔段,对庄公则心生厌恶。

庄公继承王位后,武姜要求封地给公叔段,庄公就把京城一地封给了公叔段。

有人劝庄公不要把京城分给弟弟,怕他一旦有了贰心,就难应付了,但庄公并没有因此改变他的决定。

果然,公叔段逐步出兵,占领了京城一带的土地,而且朝着庄公所在的国都进攻,庄公才率领军队将公叔段赶到鄢地去。

  有了左传对这见事的详细记载,我们才能知道春秋时代许多精彩的故事呢。

5、【注释】

三传:

既指《公羊传》、《左传》、《榖梁传》,专为解释《春秋》。

撮:

择取。

五子:

就是庄子、老子、荀子、扬子和文中子五人。

经:

圣人所著的书。

子:

诸自百家的书。

诸史:

历代流传下来的史书。

烤:

考证、考察。

世系:

一脉传承的顺序。

羲农:

即指状羲氏和神农氏。

三皇:

伏羲、神农和黄帝便是三皇。

二帝:

指的是尧和舜两个皇帝。

揖逊:

将王位让给别人,自己辞去帝位。

文武:

即指周朝的文王和武王。

三王:

尊称夏禹、商汤和周朝文武王。

6、【解读】

所谓“三传”就是解释《春秋》的书,它们分别是公羊高写的《公羊传》左丘明写的《左传》,谷粮赤写的《榖梁传》三书。

所谓的五子便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庄子和老子,所著的书称为“子书”,在书中他们五人各自陈述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主张。

7、分小组比赛诵读。

8、小结:

我们通过读书可以借此累积前人的经验,丰富我们的智慧。

《三字经》教案(七)

教学内容:

“夏传子 家天下”至“四百年,终于献”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夏传子 家天下”至“四百年,终于献”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五霸、七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是春秋战国纷乱时期中,实力较强的诸侯,其中又以齐桓公最受人推崇。

齐桓公有个得力的助手,名叫管仲,在齐桓公的战绩中,管仲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在齐桓公即位以前,他的哥哥襄公曾误杀了鲁国的国君,当时,为了避免遭受连累,鲍叔便带着公子小白(即桓公)逃到莒国去。

而在同时,桓公的兄弟公子纠则在召忽和管仲的随从下,逃奔鲁国。

等到事情结束,齐国群龙无首时,桓公和公子纠都想回国继承王位。

结果,公子纠得用机会暗中埋伏,想置桓公于死地,幸好桓公装死躲过,就在公子纠的戒心松懈下来时,齐桓公趁机进入齐国登上了王位。

在鲍叔的劝告下,桓公把管仲请了来,辅佐自己治国,由于桓公心胸宽大,管仲更不负所托,把齐国治理成富强的国家。

(2)秦朝结束了纷乱的战国时代,另外开创了一统的新王朝,在秦始皇时代,颁布新法,大兴徭役,在政绩上虽有些成就,但却也使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才有“苛政猛于虎”的说法。

虽然秦的统治时间只有十五年,但或多或少也为汉代的富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注释】

  四百载:

四百年。

夏传子:

夏禹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迁:

更易、改换。

社:

国家。

辙东:

都城东迁。

坠:

衰败、坠落。

逞:

不顾后果的放纵。

干戈:

战争的事情。

尚:

崇拜。

五霸:

即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五人。

七雄:

即是秦、齐、楚、燕、赵、魏、酣七国。

鹰:

指秦的姓氏传:

即传位。

楚:

西楚霸王项羽。

王莽:

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见平帝年幼可欺,于是谋夺王位,更改国号为新。

篡:

谋夺帝王之位。

 6、【解读】

  大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唐则为商的开国贤主,文王和武王更是立周朝太平盛世,由于他们才德兼备、亲政爱民,所以,后代的人便尊称为“三王”

自从夏禹将帝位传袭给自己的儿之后,就变成一个世代传承的家族天下了。

如此经过四百年,终究被商朝汤王一举攻灭,结束夏朝统治的时代。

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

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分小组比赛诵读。

《三字经》教案(八)

教学内容:

“魏蜀吴 争汉鼎” 至“除隋乱 创国基”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魏蜀吴,争汉鼎”至“除隋乱,创国基”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三国、两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诵读。

4、【故事】

  

(1)三国时代名将如云,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公和张飞,以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在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为了扩展自己的领土,常常你争我夺,因此战争频繁,当时军力最弱的蜀国,虽然拥有许多猛将,但是独缺一位谋臣替他策划。

  他从谋士徐庶和司马徽那里,得知诸葛亮是一位精于谋略的人才,便决定亲自去请他来共谋国事。

刘备第一次亲临诸葛亮的住处——卧龙岗时,不巧诸葛亮正出门在外,刘备只好无功而返。

好不容易等到诸葛亮回来了,刘备二人度驾临卧龙岗,不巧这次刘备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但是他并不灰心,过了几天,他进行了第三次造访。

这一天,当刘备到达时,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便在岗外静候,等诸葛亮醒来,刘备向他说明来意,并诚心地请他出山为蜀国效力,早已不管世事的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十分感动,便同意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

(2)唐朝的开国君主是李世民,他带兵结束了纷扰的隋末,开创了辉煌的唐朝。

据说,李世民还没当上皇帝之前,就已经显露出天子的威仪了,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没这段故事。

  当年,李世民正带兵攻打洛阳,准备竭尽全力,一举推翻隋的暴政,恰巧这天打了胜仗,李世民利用这个机会设宴犒赏了所有的士兵。

酒酣耳热之际,李世民一时兴起,决定上山打猎,纾解连日来的疲累。

出发前,有部署为他算命,认为近日不适合出游或打猎,否则会有灾祸降临。

但是李世民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所以独自骑着马上山去了。

  一到山上,眼前便出现一只白色的鹿,李世民为了捉它,追了好久,最后来到一座城门前。

他定眼一看,竟是敌军的城门,反身想跑时,不料城门内已冲出两个人,李世民只好奋力抵抗,后来,他赶紧躲入一古庙,祈求神灵庇佑。

说也奇怪,一阵狂风之后,追兵并没有进入庙内,李世民探出身子一看,那两个追兵只是愣愣地站在庙外,看来李世民真是有“真命天子”的命,所以才能这么幸运啊!

5、【注释】

光武:

光武帝刘秀。

东汉:

刘秀以洛阳为国都所建立的朝代。

献:

献帝,为汉朝最后的一位帝王。

鼎:

代表统有天下或国家。

三国:

意指魏、蜀、吴。

两晋:

合称东晋与西晋。

南朝:

即是宋、齐、梁、陈四朝。

都:

建立国都。

金陵:

即现在的南京。

元魏:

指北魏而言。

宇文周:

宇文是宇文觉的姓,他灭了四魏,建立周。

高齐:

高是高洋的姓,他消灭东魏,建立齐。

唐高祖:

唐朝的开国之君,姓李名渊。

义师:

一仁义为号召的军队。

除:

平复。

土宇:

相当于“天下”。

6、分小组诵读。

《三字经》教案(九)

教学内容:

“二十传 三百载” 至“九十年 国祚费”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

“二十传,三百载”至“九十年,国祚费”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二十传、五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小组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

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梁liáng禅chán舆yú

3、指名诵读。

4、【故事】

  

(1)唐朝是中国的另一个盛世,在几个皇帝睿智的治理之下,到了唐玄宗时,国事达到了最高峰,因而有“开元之治”的美誉。

  玄宗固然是唐朝英明的皇帝,不过他却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由于玄宗过于宠爱杨贵妃以及胡人。

安禄山,正日沉迷于酒色之中,朝廷之事也不过问,后人读到这段历史时,总把错推到杨贵妃身上,其实,玄宗也应该负起一部分责任的。

 杨贵妃本来是玄宗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