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90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x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

西南师大附中高2011级第三次月考(期中)

语文试题

(2010年11月)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3题为非选择题,117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第II卷规定的位置。

2.答第1至11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2至23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第II卷试题卷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II卷一并交回。

第I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压轴(zhòu)渊薮(sǒu)朝暾夕月(dūn)胼手胝足(pián)

B.沙碛(qì)叶韵(xié)逸兴遄飞(chuán)一语成谶(zhèn)

C.靓妆(jìng)剽窃(piāo)厝火积薪(cuò)自怨自艾(yì)

D.偈语(jì)神祇(chí)烜赫一时(xuǎn)鼎铛玉石(ch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斐声娇生惯养社鼠城狐攻城掠地明枪暗箭

B.脉膊暗度陈仓含辛茹苦珠光宝器见风驶舵

C.中肯老生长谈脍灸人口口蜜腹剑鼎立相助

D.提纲轻歌曼舞额手称庆墨守成规鸠占雀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中国商务部20日商务预报,受需求回暖及国际价格走高影响,上周(10月11日至17日)国內天然气价格比前一周________上涨2.8%。

(2)中国外交部发表________,严正指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绝不容他人觊觎。

(3)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国国务院决定,今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_________,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A.环比申明致哀B.同比申明志哀

C.环比声明志哀D.同比声明致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好茶需要慢慢品味,牛饮解渴不啻焚琴煮鹤。

B.各位观众,现在葡萄牙和科特迪瓦大战正酣,随后巴西队和朝鲜队也将粉墨登场。

C.在飞速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自从沈浩一心为民的光荣事迹在“感动中国”栏目上播出之后,全国各地政府从善如登,大力倡导官员们向沈浩学习,廉洁自守,克己奉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近年珠江三角洲的早春瓜豆类和茄果类蔬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现已成为该地区农业的一项支柱产业。

C.作为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不仅是伟大的创新者,还是敏锐的学习者。

D.“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以极其简洁精炼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每一个当选者的崇高精神,对他们的闪光点予以展示,既有高度也有深度。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

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

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6.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和作用的一项是(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3分)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3分)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就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

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3分)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的怡悦性。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源于道家哲学,“静”“真”源于儒家哲学,“怡”则是儒、道、禅三家共同的特点。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

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

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

“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

何惜侍中邪?

”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

“我何罪?

”后曰:

“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

”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

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

“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后曰:

“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

”炎曰:

“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后不悦而罢。

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

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

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

“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

”御史崔詧曰:

“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

”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

凤阁侍郎胡元范曰:

“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

“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元范、齐贤曰:

“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后曰:

“朕知炎反,卿辈不反。

”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

“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卒不折节。

籍其家,无石食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不豫,太子监国豫:

安乐,安适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讽:

委婉地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辞:

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顾:

考虑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3分)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②④⑥B.①③⑥C.③④⑤D.①②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

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第II卷(共117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2.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

“必私积聚。

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

”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今人臣处官者,皆是类也。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虽世殊事异,___________________,其致一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4)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5)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苏洵《六国论》)

(6)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宋元南戏、元杂剧、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几个阶段。

(7)诗歌《篱笆那边》的作者是美国女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5—18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

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

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

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

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身处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

“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招兵,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

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

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止他。

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的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认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

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认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辈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俄狄浦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

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

艺术像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

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种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

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

《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

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

文化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文化便成为它最重要的黏合剂。

15.为什么《四郎探母》会令作者的父辈们“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1)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认为文化为什么重要?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语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章最后一段画横线处补充完整。

(4分)

文化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19.下面四句本为一副对联,请依文意、人物的时代先后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重新排列。

只填序号。

(2分)

①众才一旅②人唯八千

③项籍用江东之子弟④孙策以天下为三分

最恰当的排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

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4分)

21.

河图洛书纵横图

4

9

2

3

5

7

8

1

6

相传,夏禹治水时,洛水里出现一只大乌龟,它背上有一张图,这就是河图洛书纵横图(见右)。

请你仔细读图,写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右面是华君武先生的一幅漫画,图上文字为“公鸡说:

我不打鸣,太阳不起床”。

请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3.意大利诗人但丁说: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请以“道德和智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西南师大附中高2011级第三次月考(期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A(A.蜚声攻城略地B.脉搏珠光宝气见风使舵C.老生常谈脍炙人口鼎力相助D.鸠占鹊巢)

3.C(环比同比以11月为例,跟去年11月叫同比,跟上个月10月比叫环比申明声明“申明”是“郑重说明”的意思,“声明”是“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用做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

考察两者的不同之处,“声明”重在公开宣布,以让公众知道;“申明”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致”:

有传达、给予的意思。

如:

致电、致辞、致谢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事的哀意。

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如已故者的家属等。

是双向的行为,有发出者和接受者。

“志”:

做名词时可当“标志”讲,此处做动词可理解为“当作……的标志”“志哀”只指通过某种形式或活动以表示对某事的哀意。

对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