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18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docx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本

普安县人民医院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

年度2017

儿科科室

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无责上报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

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

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

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2

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

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

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

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

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

能损害。

3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

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

[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

以及我院《中山一院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登记制度》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

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

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

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

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

的依据。

4

4、公开性:

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

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

个人信息。

五、职责

(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

1、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2、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

(二)护理部:

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护理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于每月8日前将上月所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汇总,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后上交质量控

制科。

2、对全院上报的护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

内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5

(三)质量控制科:

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和分

析。

2、对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

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每个季度将发生频率较高(每月或数月发生一次)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组织相关部门

或科室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或院长书记会)讨论。

4、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四)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1、每季度讨论质量控制科提交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关事件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或建

议。

2、根据事件的性质、是否主动报告、报告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是否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等方面,给予

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一定的奖惩建议。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

6

(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

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部门、护

理部或质量控制科报告。

(二)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

1、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时,应按我院《中山一院医疗过失行为和医

疗事故报告、登记制度》的程序进行上报。

2、当事科室需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

(三)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

报告人在5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

七、奖惩

(一)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长书记会决议为准。

7

(二)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

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

评定标准:

1、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达到3例以上,并且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流程再造有

显著帮助,实现流程再造达到3项以上的科室;

2、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资格。

(四)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质量控制

科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

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予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

(五)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医疗事故和差错处罚规定(修订)的

通知》(附一办[2004]33号)执行。

(六)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根据情况酌情

减免处罚。

8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

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

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

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及时又针对性的

持续改进。

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

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是独立的、

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它是收集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

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

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

9

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

24-48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职能部门

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科室

报告的不良事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

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备案,每季度进行总结,依据评定标准,提出

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上报院长办公会决议。

五、奖惩制度

1、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与个人,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上报的事件对科室或医院从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上的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

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者,每次给予适当奖励。

2、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Ⅲ-Ⅳ级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

主管部门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

理办法处罚。

3、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个人或科室取消评优资格

10

医疗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11

 

12.

普安县人民医院()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2017

登记者登记时间事件发生事件类别发生日期患者性事件影响年科住院事件主要经过

龄程度室姓名场所别号/重大)(一般

13

普安县人民医院()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2017

登记者登记时间事件发生事件类别发生日期患者性年科事件影响住院事件主要经过

室场所姓名号别龄程度(一般/重大)

14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