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19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培训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训教案.docx

《培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训教案.docx

培训教案

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与任务

切实抓好我队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员工熟练掌握风险预控、危险源辨识基础知识,进一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危险源辨识能力,确保我队施工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实现我队全年安全生产。

二、课时安排:

2018年3月16日

三、培训范围:

区队全员

四、授课内容

第一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一、术语定义

1、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设备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2、事件: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危险源(危害因素):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危险源辨识:

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可能性产生的风险后果的过程。

5、不安全行为:

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6、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7、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全过程。

8、安全: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9、相关方:

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10、不符合: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11、程序:

为进行某项业绩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12、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3、本质安全文化:

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

14、可接受的风险:

根据组织上法律义务和本质安全管理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的程度的风险。

15、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采取的措施。

16、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7、预防措施:

对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8、管理体系: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19、煤矿本质安全管理:

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

20、持续改进:

为改进本质安全管理总体绩效,根据本质安全管理方针,组织强化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

21、PDCA:

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二、体系目标

1、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

2、具体体现在心下几个方面

1)人员的本质安全;2)设备的本质安全;3)环境的本质安全;4)管理的本质安全

3、体系定位

本质安全管理定位为:

是符合中国国性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使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因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

三、本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包括

1、本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2、本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本质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4、本质安全管理激励与约束制度

5、本质安全管理专家顾问制度

6、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7、本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8、基于本质安全的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

9、基于本质安全管理的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

10、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

11、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12、煤矿认为需要制定的其他安全管理制度。

四、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组织保障管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的目标是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

辨识出危险源根据风险评估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危险源的监测和监控。

第二章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正是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管理经验而形成的基于风险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风险评估、管理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方面的知识。

1、风险的一般定义及其相关问题

目前对风险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其一是把风险理解成损失,认为风险可以折算为货币数量,如期望损失,这是以损失数理大小来理解风险的;

其二是把风险理解为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大小,这是概率风险概念;

其三是将风险理解为出现好结果或坏结果的差异性,用方差进行刻化,称之为方差风险概念。

其四是抽象概念,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

其五是认为风险是一种事态或称局面,用风险分布来描述风险。

我们定义风险为:

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事故是损失发生的直接或外在原因。

2、煤矿人员层次划分表

层级

人员

特点

职责

决策

矿领导

班子

策划、决策

对本单位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对安全工作进行总体研究、部署,对重大安全生产问题作出决策

管理层

矿科室

参谋、管理

对本业务范围内安全工作负责。

按照决策层的要求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与监控

执行层

区队长、技术员

贯彻、执行

按照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安排具体抓好安全工作的

操作层

班组长、操作工人

操作、落实

生产现场的实际作者,名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的落实者,对本班组或操作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3、风险的特征

风险的特征是风险的本质及发生规律的表现。

正确认识风险的特征,对于加强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不确定性;客观性可;测性性;损害性;潜在性;

4、风险、危险源、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

风险、危险源、事故三者各不相同,但关系密切。

风险的定义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生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事故的定义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设备损害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三者之间的关系:

危险源是风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危险源的潜在性导致了风险不确定性和潜在性。

而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事故的随机性和潜在性。

因此可以说,危险源、风险与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预防事故发生的首先必须研究风险,而研究风险又必须以研究危险为起点。

一般对事故的定义为:

人们在实现其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事故是由于客观某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英雄模范种意外情况而显现出的一种现象。

事故具有因果性、随机性、潜在性的特征。

(1)因果性。

因果性,是某一现象作为国一现象发生的依据的两种现象之关联性。

事故是相互联系的诸原因的结果。

(2)随机性。

随机性是指事故属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

(3)潜在性。

潜在性是指人们在人在生产活动中所经过的时间和空间,不安全因素是潜在的,条件成熟时在特有的时间场所就会显现为事故。

5、危险源、风险、事故三者之间的关系

危险源是风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危险源的潜在性导致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性。

而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事故的随机性和潜在性。

因此可以说,危险源、风险、事故之间的存在因果关系,预防事故发生首先必须研究风险,而研究风险又必须以研究危险源为起点。

6、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级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以达到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7、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分三个环节,互为前提,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且互相渗透。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对现实和潜在的风险进行鉴别的过程,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具体又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小环节。

8、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

9、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的特点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不同于现行的煤矿安全检查管理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法,它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1、全方位管理。

2、全过程管理。

3、螺旋上升管理。

4、以预控为核心。

5、双保险、闭环式管理。

10、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煤矿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同时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就是风险识别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风险评估过程。

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此过程是对风险(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第三步风险控制过程,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结果,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监管部门,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11、煤矿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进而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

这项工作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后期工作的进行。

危险源辨识首先要明确辨识的范围并进行单元划分,同时需要搜集辨识的依据,其次要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最后按照辨识的基本内容进行辨识。

12、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内涵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煤矿危险源辨识相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

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预先控制。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不仅要辨识系统现有的危险源,还要预测分析出系统潜在的、将来会出现的危险源。

13、煤矿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原则

(1)独立性。

即子单元在危险源辨识范围上尽量独立,不要交叉重叠,不要出现某个对象或某个范围同时属于两个子单元的现象。

(2)全面性。

即子单元的全体须是整个煤矿系统,不可出现某个对象没有隶属单元的现象。

(3)科学性。

即子单元的划分必须科学合理,便于后期危险源监测及控制等工作的开展。

14、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4.1直接经验分析法

(1)工作任务分析法:

以清单的形式列出系统中所有的工作任务以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序,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每道工序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

辨识煤矿现有工作条件下各工作任务中存在或潜在的所有危险源。

优点:

简便、详尽、易掌握。

缺点:

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影响。

(2)直接询问法:

组织有现场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交谈,询问具体工作有哪些危害因素,根据交谈来初步辨识出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源。

适用范围:

复审煤矿企业危险源辨识结果。

优点:

易发现遗漏的危险源。

缺点:

受人员主观因素影响。

(3)现场观察法:

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

要求现场观察的人员要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

适用范围:

复审煤矿危险源辨识结果。

优点:

易发现遗漏,且结果客观准确。

(4)查阅记录法:

查阅生产单位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及从有关类似单位、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识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

适用范围:

复审、补充煤矿危险源辨识结果。

优点:

针对性强,可找出能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缺点:

应用范围较窄。

14.2系统安全分析法

(1)安全检查表方法;

(2)事故树分析。

15、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

煤矿是一个由人—机—环—管构成的复杂巨型系统,其危险源分布广泛。

过去我国很多煤矿曾经进行过危险源辨识,但是由于在辨识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考虑,辨识出的危险源有很多遗漏。

16、煤矿事故的分类

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

火灾事故;水灾事故;其他事故。

17、煤矿危险源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

在危险源辨识也即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定风险的等级,也就是度量第一个危险源对应的风险水平,这个过程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

通过分级,煤矿就可以有重点有先后地选择应对的措施,并最终消减风险。

18、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内容

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要确定事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大小;其次要估计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最后,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估计总期望损失的大小,确定风险等级。

19、煤矿风险预控

风险预控是风险管理程序中第三步风险控制的第一个环节。

煤矿风险风险预控是煤矿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

20、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21、机(物)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22、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23、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源辨别过程中除了需要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考虑,还需要考虑三种状态及时态。

三种状态分别指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三种时态分别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24、危险源监测的内容

煤矿危险源的风险预警

煤矿危险源风险预警等级:

V级:

红色:

巨警;IV级:

橙色:

重警;III级:

黄色:

中警;II级:

蓝色:

低警;I级:

绿色:

经警

第三章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1、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及具体内容

在学习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与程序之前,首先应明确为什么要制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即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以及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通过让员工自己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掉炼管理对象,并编写相应的针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明白每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做,以及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进而控制和消除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具体内容

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一定要做到只要达到这条标准就能够消除相对应的危险源,标准要明确、具体。

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统一,目前没有标准的考虑增加加的标准,要认真考虑定性准备。

人的管理标准即各基层员工的行为标准,管理对象在何时何地应该以什么顺序和方式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

机的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对象的完好标准、数量标准、质量管理标准为管理对象处于安全范围的标准。

环的管理对象对于安全范围的标准。

管的管理标准为现有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完备。

管理措施具体内容

人的管理措施包括监督、激励机制、安全培训以及挂警示牌提醒等消除基层各岗位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机的管理措施为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修、维护以确保管理对象数量充足、性能可靠、运行正常。

环的管理措施包括对环境对象的监测,以及环境对象不符合管理标准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不在不安全的环境中作业。

管是管理措施即对现有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进行完善的方法和手段。

2、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全过程性原则

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要经过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危险源辨识、风险的分级分类、管理对象的提炼、管理标准的制定、相关责任人和监管部门、监管人员的确定、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审核,即对形成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初稿进行了审核和修改最终形成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八步。

4、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程序

5、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PDCA:

从模式运行的过程来看,一个PDCA仅是其中的一个循环,P是指计划;D是指执行;C是指检查;A是指改进。

第四章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因此,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章就是从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出发,通过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煤矿行为安全管理的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

1、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1)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

(2)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

2、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

煤矿应结合不同的生产技术特征(储量、开采方法、生产布局、机械化程度、主要灾害类型等)至少对5年内发生的事故进行动态分析,以事故发生的特征源、环境特征、行为维度作为事故统计分析的关键维度,总结事故发生中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的特征规律。

特征源:

为驱动、承载特定环境区域内不安全状态的物或瞬时行为过程。

环境特征:

为由煤矿各种工作环境的地理位置、作业条件、地质特征、设备使用状态等要素决定的事故空间分布特征。

行为特征:

导致事故发生或者影响事故进程的事件因素中人的行为特征。

通过分析,发现煤矿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和前提。

3、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指导思想

源头设计思想:

从设计源头上充分考虑行为安全问题,尽量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或者将不安全行为对生产系统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系统管理思想:

行为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过程,大多数基层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发生与系统中其它因素有着重要关系。

要在系统思考基础上,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及其控制与管理措施,做到纵到头、横到边、全方位。

多维行为控制思想:

人的行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多维影响,通过多维影响因素的综合运用,力争实现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全面控制。

责权利对等思想:

责权利是影响行为的最基本元素,通过实现责权利对等,确保人的行为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4、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般地讲,煤矿不安全行为管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制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识别工作人员的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采取预防性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现场检查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状态和和工作条件;现场监督、指导和改正人员的工作行为;采取措施防止因行为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发生;总结不安全行为和不尽职行为发生规律,不断提高行为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为保障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得以有效贯彻和运行,煤矿必须在危险源辨识、风险预警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措施基础之上,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保障措施,使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持续地贯彻落实。

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组织保障

由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管理者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按照一定的管理方法和岗位职责,才能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充分发挥组织的整体作用,从而使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建立健全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结构成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

为保证煤矿各项本质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得到有效执行,对煤矿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隐患或安全事故制定完善的应对和解决方案,应成立专门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矿属各单位安全管理工作。

委员会成员主要由矿长、副矿长、和主要相关中层管理人员组成。

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专家顾问制度

3、为保障煤矿各级单位在管理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闭环原则开展工作,煤矿应制定以下管理制度和措施:

实行领导承诺制。

管理措施和方法的文件化。

管理信息透明化。

第六章煤矿本质安全文化

为了保障安全管理标准措施能够贯彻落实,前面我们讲的是冷冰的制度保障,从外在的制度强迫员工必须安全,接着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到思想高度,使员工能够自动自觉的安全,如果有这种认识的转变,如果一个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做得好了,那么人们就会主动的要求安全,你让他不安全他都不愿意,那么制度就可以淡化。

同时,只有当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在人们的共同人生价值观基础上,规章制度才会被人们接受,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1、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及模式

建设煤矿本质安全文化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煤矿本质安全文化,要建设煤矿本质安全文化需要做哪些工作,按照什么形态、层次结构建设安全文化,这四部分就是我们要分别介绍的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及模式。

2、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内涵

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

煤矿安全文化是在煤矿居主导地位并为绝大部分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及具有特色的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将本质安全内涵加以扩大,已不是单纯指设备构造的本质安全设计,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煤矿具有相当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完善的预防和保护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和安全风气,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使事故、灾害降低到规定的目标或可以接受的程度。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现人—机—环境的系统安全观,是符合煤炭企业特点,全面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这三个表征文化内容的完整的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较高境界。

是通过追求人、物、系统、制度安全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零缺陷、不发生已知规律安全事故的矿井恒久性安全目标的安全价值观以及与之相连的理念、制度和行为习惯。

3、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建设煤矿本质安全文化要实现三个目标,分别是:

1)通过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变“要我安全”为“我为安全”、“我会安全”,形成一个“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良好氛围和“不能违章、不敢违章、不想违章”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

2)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