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22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24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docx

080110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CoolPAD移动电话综合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深宇(产品)字06第5号

总版本

A

制订日期

2006.8.7

生效日期

2006.8.14

核准

会签

审查

制订

郭德英

卢哲、吴春明、李斌、李留群、丁兆刚、董永全、郑桂明、张光强、何成名

 

钱舜尧

产品中心

文件修订记录

NO

版次变更

修订日期

修订页次

修订内容摘要

登录者

1

A0-A1

2006.8.7

相关页次

增加测试内容、修订测试标准

雷高平

修订详细说明表

序号

变更日期

变更理由

改变内容

原版本

修改

编制

批准

1

2006.08.07

标准完善

对带线的部件增加摇摆的检测标准

A0

何成名

雷高平

2

2006.08.07

标准完善

增加对胶塞的拉力测试标准

A0

何成名

雷高平

3

2006.08.07

标准完善

自由跌落,按国标提供检验标准

A0

何成名

雷高平

4

2006.08.07

标准完善

增加滚筒跌落检验标准

A0

何成名

雷高平

5

2006.08.07

标准完善

增加汗液试验检验标准

A0

何成名

雷高平

6

2006.08.07

标准完善

增加对手机抗压检验标准

A0

何成名

雷高平

7

2006.08.07

标准完善

对手机外壳表面的表面耐磨测试标准进行改进。

A0

何成名

雷高平

8

2006.08.07

标准完善

增加冲击实验检验标准

A0

何成名

雷高平

9

2006.08.07

标准完善

增加蓝牙的RF测试标准

A0

荆会军

雷高平

10

2006.08.07

标准完善

增加PHS手机的RF测试标准

A0

丁兆刚

雷高平

11

2006.08.07

标准完善

CDMA、GSM手机RF测试中的相关技术指标重新按入网标准完善修改。

A0

李健华

雷高平

12

2006.08.07

标准完善

增加1900MHz频段手机RF检测标准,重点对测试信道分类明确。

A0

李健华

雷高平

13

2006.08.07

标准完善

RF检验项目与标准需重新整理提供,并直接把测试项目与测试标准整理在同一个表格中。

A0

李健华

雷高平

14

2006.08.07

标准完善

增加高低温状态下的手机RF检测标准。

A0

李健华

雷高平

15

2006.08.07

标准完善

对手机电性能指标的重新定义与修订

A0

荆会军

雷高平

16

2006.08.07

标准完善

通话音量检验标准按国标提供

A0

李健华

雷高平

17

2006.08.07

标准完善

对Receiver、Speaker检验标准的修订

A0

阙永保

雷高平

18

2006.08.07

标准完善

拍照与摄像功能检验标准完善

A0

阙永保

雷高平

目录

1、目的7

2、适用范围7

3、定义7

3.1结构的描述7

3.2缺陷的定义7

3.3手机表面定义9

4、外观检验标准10

4.1AA面10

4.1.1Lens10

4.1.2LCD11

4.2A面11

4.2.1键盘11

4.2.2翻盖12

4.2.3前盖12

4.2.4天线(外置天线)12

4.3B面13

4.3.1后盖及侧面13

4.4C面13

4.4.1电池仓13

4.4.2Logo槽14

4.5颜色14

5、装配检测标准14

5.1Lens装配14

5.2机身前后盖装配14

5.3翻盖前后盖装配15

5.4翻盖与机身装配15

5.5电池与机身装配15

5.6天线装配(外置天线手机)16

5.7后盖条码16

5.8螺钉16

5.9开口16

6、可靠性检测标准17

6.1.1翻盖寿命(针对翻盖手机)17

6.1.2滑盖寿命(针对滑盖手机)17

6.2按键寿命17

6.3插拔测试17

6.3.1I/O插拔17

6.3.2耳机插拔18

6.3.3SIM/UIM卡插拔18

6.3.4手写笔插拔18

6.3.5胶塞安装18

6.3.6电池安装18

6.4导线摆动疲劳测试19

6.5自由跌落19

6.6微跌落19

6.7滚筒跌落测试19

6.8振动测试20

6.9高低温测试20

6.9.1温度冲击20

6.9.2高低温循环21

6.9.3低温储存21

6.9.4高温储存21

6.9.5高温高湿工作测试21

6.9.6温升测试22

6.9.7低温工作测试22

6.9.8高温工作测试22

6.9.9高温高湿储存22

6.9.10恒定湿热充电测试23

6.9.11低温充电测试23

6.10化学剂腐蚀23

6.11汗液试验23

6.12盐雾试验24

6.13挤压测试24

6.14天线抗扭测试24

6.15扬声器寿命测试25

6.16受话器寿命测试25

6.17马达振动测试25

6.18灰尘测试25

6.19表面耐磨测试25

6.19.1RCA耐磨测试25

6.19.2附着力测试26

6.19.2硬度测试26

6.19.3温度骤变测试27

6.20冲击实验27

6.21触摸屏点击测试28

6.22触摸屏划线测试28

6.23静电测试(ESD)29

7、RF检测标准30

7.1CDMA移动电话30

7.1.1接收机性能33

7.1.2发射机性能34

7.2GSM移动电话38

7.2.1相位误差和频率误差40

7.2.2参考灵敏度40

7.2.3发射功率峰峰值40

7.2.4输出射频频谱44

7.3PHS移动电话46

7.3.1PHS的检测标准46

7.3.2PHS的RF检测方法46

7.4高低温下的手机RF检测标准46

7.5蓝牙RF检测标准47

8、电性能测试49

8.1开机电流49

8.2关机电流49

8.3待机电流49

8.4通话电流50

8.5关机漏电电流50

8.6待机时间50

8.7连续通话时间51

9、电磁兼容测试51

9.1传导杂散骚扰51

9.2辐射杂散骚扰51

9.3辐射连续骚扰52

9.4辐射骚扰抗扰度52

9.5ESD测试53

9.5.1接触放电53

9.5.2空气放电53

10、功能检测标准53

10.1按键功能53

10.2触摸功能54

10.3显示功能54

10.4声响功能55

10.4.1通话音量55

10.4.2通话音质56

10.4.3手机铃声56

10.5蓝牙功能57

10.6拍照功能(摄像头)57

10.7其他功能检测58

11、机卡兼容性测试59

12.附件:

无59

1、目的

作为指导测试人员、生产人员和QA检验人员对产品检验的依据,用以规范和统一移动电话的检验标准,确保产品品质。

同时可作为移动电话批量生产前的评审依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建立了移动电话的外观、功能、性能指标、可靠性、装配、RF检验、配件等方面的测试检验标准,适用于CooLPAD系列所有移动电话产品。

用以规范和统一公司内部、供应商、协作生产厂对产品及部件等功能的检查。

注:

若新产品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的项目涉及不到,应根据公司要求在本标准中加入未涉及到的项目或修正本标准。

3、定义

3.1结构的描述

3.1.1点:

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3.1.2装配缝隙:

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3.1.3面:

已形成整体的一个平面体或具有一定典度的凹凸面

3.2缺陷的定义

3.2.1对元件表面喷漆的缺陷描述:

水泡、褪色、掉漆、水纹、漆面粗糙、色差、漆面污点、漆面划伤或损坏。

3.2.2对塑料件缺陷的描述:

凹痕、烙接痕、缩水痕、顶针痕、划伤、污物、缺损、合模线、破坏、点、毛刺、批锋。

3.2.3对印刷缺陷的描述:

印刷错误、字体重叠、印刷不全、印刷不正、字体周围有多余印迹、印刷字体水波纹、字体断线。

3.2.4对Lens缺陷的描述(所有塑料件和印刷缺陷均适用于Lens)。

表面异物、指印、硬划痕、细划痕。

注:

缺陷确认:

对于划痕、斑点、凹坑、合缝等缺陷,检验员可用目测并根据经验进行判断。

如经验判断不确定是否是缺陷,则需用样板进行比较判断。

3.2.5缺陷项目说明:

颗粒在喷漆件表面上附着的细小颗粒。

积漆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阴影在喷漆件或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较周围暗的区域。

桔纹在喷漆件或电镀件表面出现大面积细小的像桔子皮形状的起伏不平。

透底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层过薄而露出基体颜色的现象。

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适而造成在喷漆件表面有凹陷或小坑。

多喷超出图纸上规定的喷涂区域。

剥落产品表面上出现涂层或镀层脱落的现象。

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的颜色的差异,称为色差。

光泽不良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光泽不一致的情况。

指印在产品表面或零件光亮面出现的手指印痕。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局部细小的塑胶凸起。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亮斑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由于壁厚不均匀,在壁厚突变处产生的局部发亮现象。

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细划痕没有深度的划痕。

飞边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废边。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叫做熔接线。

翘曲塑料件因内应力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填充不足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融熔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银条在塑料件表面沿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流纹产品表面以浇口为中心而呈现出的年轮状条纹。

烧焦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局部的塑料焦化发黑。

边拖花因注射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

破裂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龟裂橡胶件由于环境老化而造成在产品表面上有裂纹。

浇口塑料成型件的浇注系统的末端部分。

搭桥在导电胶的转角位置,出现上面胶是连接着,但下面胶没有连着而出现空洞的现象。

补伤对导电胶上已损坏的部位进行修补。

油渍在产品表面所残留的油污。

水泡由于原料在成型前未充分干燥,水分在高温的树脂中气化而形成气泡。

凹坑由于模具的损坏等原因,造成在平面上出现的高低不平。

彩虹现象指透明区域在反光条件下出现彩色光晕的现象。

透明度差指透明区出现模糊、透明度不佳的现象。

拉白成型品脱模时,由于钩料杆的拉力大于顶料杆的顶出力,而使某部位所产生的白化。

折痕在PC薄膜按键的底膜上产生的折叠痕迹。

侧面起皱在PC薄膜内注入塑料时,由于薄膜受力不均匀在成品上造成皱纹。

漏光由于PC薄膜上有漏印的部位,造成光线能从背面穿到正面,称为漏光。

3.3手机表面定义

3.3.1表面分类:

根据表面等级标准把表面分为“AA”、“A”、“B”、“C”面。

具体如下图所示:

 

3.3.2缺陷等级的定义:

Level0.5直径为0.15mm的点

Level1直径为0.20mm的点

Level2直径为0.25mm的点

Level3直径为0.30mm的点

Level4直径为0.35mm的点

Level5直径为0.40mm的点

Level6直径为0.50mm的点

Level7直径为0.80mm的点

Level8直径为1.00mm的点

Level9直径为1.30mm的点

3.3.3表面等级标准:

如果一个表面有多个缺陷,那么所有缺陷的总和来决定此表面缺陷是否超标。

两个缺陷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15mm。

(对于划痕,则把所有划痕的长度相加之和来决定是否超标,对于圆形缺陷,则其直径之和来决定是否超标。

AA面:

指显示信息的区域

一个有颜色对比的缺陷不能超过Level0.5(0.15mm)

一个同色的缺陷不能超过Level2(0.25mm)

A面:

从正面看时能够看到的主要面或在使用过程中可正面看到的主要面

一个有颜色对比的缺陷不能超过Level1(0.2mm)

一个同色的缺陷不能超过Level3(0.3mm)

B面:

在使用过程中,不直接观看且暴露的次要面

一个有颜色对比的缺陷不能超过Level2(0.25mm)

一个同色的缺陷不能超过Level4(0.35mm)

C面:

在使用过程中看不到的面

一个缺陷不能超过Level7(0.8mm)且不影响装配及使用

4、外观检验标准

4.1AA面

4.1.1Lens

注:

(Lens周围的装饰区视为A面、窗口显示区域为AA面)

A.检验条件距离:

30cm时间:

5秒

位置:

a.手机显示屏与桌面呈现45度角。

b.手机上下左右转动在15度之内。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在Lens表面,一个缺陷(点,划痕,缺口,裂痕,气泡等)>=0.15mm(与Lens有颜色对比缺陷)或0.25mm(与Lens颜色相同之处的缺陷)。

b.表面有两个缺陷其和>=0.15mm(与Lens有颜色对比缺陷)或0.25mm(与Lens颜色相同的缺陷)。

c.在Lens内表面有一个>=0.15mm(与Lens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25mm(与Lens颜色相同的缺陷)的异物。

d.在Lens内表面有两个其和>=0.15mm(与Lens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25mm(与Lens颜色相同的缺陷)的异物。

e.能看到显示屏垫圈。

f.Lens上印刷字体断线。

g.Lens内部有手指印(以反光能观察到为条件)。

h.实际安装的Lens型号与手机规定的Lens型号不符(包括印刷字体不符)。

(错件)

4.1.2LCD

A.检验条件距离:

30cm时间:

5秒

位置:

a.手机显示屏与桌面呈现45度角。

b.手机上下左右转动在15度之内。

B.检验标准

a.字体清晰,可读字符明亮一致,背景灯亮度一致。

b.LCD上没有任何异物(包括布丝,灰尘,焊锡球,粘胶,泡沫塑料,阴影等),背景亮度均匀。

c.窗口的颜色必须清晰,统一,可读,明亮度一致。

d.显示必须居中,从上下,左右,侧面看,LCD边缘整齐,均匀,应与窗口边缘平行,左右15度不能看到显示屏垫圈。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e.表面有一个缺陷(划痕.气泡等)>=0.15mm(与Display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25mm(与Display颜色相同的缺陷)。

f.在表面有两个缺陷其和>=0.15mm(与Display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25mm(与Display颜色相同的缺陷)。

g.显示屏倾斜,Lens周围的边框应与显示的字体光点平行,若不平行其相差的最大值为倾斜度,其测量方法如下:

在显示屏上输入一行相同的数字,以第一个数字底部与边框的平行线和最后一个数字底部与边框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标准:

大于0.2mm

4.2A面

4.2.1键盘

A检验条件距离:

45cm时间:

5秒

位置:

a.手机前面板与桌面呈45度。

b.手机上下左右转动15度之内(按钮凹陷的检查方向从侧面观看)。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一个缺陷(点,划痕,印刷字体缺陷等)>=0.2mm(与键盘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3mm(与键盘无颜色对比的缺陷)。

b.在表面有两个或以上缺陷,其和>=0.2mm(与键盘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3mm(与键盘无颜色对比的缺陷)。

c.键盘型号与手机规定的型号不符。

d.印刷字体断线或掉漆。

e.按键凹陷(从侧面看)任一个键在一列中低于其他的一半以上。

(不符合设计要求)。

4.2.2翻盖

A.检验条件距离:

45cm时间:

5秒

位置:

a.手机前面板与桌面呈45度。

b.手机上下左右转动在15度之内。

c.FLIP应上下左右转动在15度之内。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在翻盖内外表面有一个缺陷(点,划痕,印刷字体缺陷等)大于0.2mm(与折叠片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3mm(与折叠片无颜色对比的缺陷),不包括贴Logo处。

b.表面有两个或以上缺陷,其和大于0.2mm(与折叠片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3mm(与折叠片无颜色对比的缺陷),不包括贴Logo处。

c.翻盖上有水波纹,缩水痕或顶针痕。

d.产品上Logo(铭牌及印刷字体)与产品规格不符。

e.印刷字体断线。

f.印刷字体有水波纹或印刷字体掉漆。

g.翻盖上的印刷字体倾斜。

h.Logo在规定的框内未贴正或出框。

4.2.3前盖

A.检验条件距离:

45cm时间:

5秒

位置:

a.手机前面板与桌面呈45度(检查侧面,顶面,底面时与桌面呈45度)

b.手机上下左右转动在15度之内。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在前表面有一个缺陷(点,划痕,凹陷,印刷字体缺陷,气泡等)大于0.2mm(与前盖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3mm(与前盖无颜色对比的缺陷)。

b.表面有两个或以上缺陷,其和>=0.2mm(与前盖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3mm(与前盖无颜色对比的缺陷)。

c.能看到大于0.3mm的内部涂层。

d.前盖上有水波纹,缩水痕或顶针痕。

4.2.4天线(外置天线)

A.检验条件距离:

45cm时间:

5秒

位置:

a.将天线接出后从上面看(如果天线可以拉伸)。

b.从侧面看。

c.转动天线一周。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在天线表面有一个缺陷(点,划痕等)大于0.2mm(与天线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3mm(与天线有颜色对比的缺陷)。

b.在天线表面有两个或以上缺陷,其和大于0.2mm(与天线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3mm(与天线有颜色对比的缺陷)。

c.抽拉或转动天线异常。

d.天线顶部接合面漏光,是由于在接合面上的裂缝造成(眼睛与天线顶部水平时)。

e.天线帽偏出0.2mm。

f.天线头弯曲。

4.3B面

4.3.1后盖及侧面

注:

后盖不包括电池仓部分

A、检验条件距离:

45cm时间:

3秒

位置:

a.手机盖与桌面呈45度。

b.手机上下左右转动在15度之内。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在后盖表面有一个缺陷(点,划痕,凹痕。

凸起,胶痕等)>=0.25mm(与B面有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35mm(与B面无颜色对比的缺陷)。

b.在后盖表面有两个或以上缺陷,其和>=0.25mm(与B面有颜色对比的缺陷)或0.35mm(与B面无颜色对比的缺陷)。

c.能看到大于0。

4mm的内部涂层。

d.后盖上有水波纹,缩水痕或顶针痕。

4.4C面

4.4.1电池仓

A、检验条件距离:

45cm时间:

3秒

位置:

a.手机盖与桌面呈45度。

b.手机上下左右转动在15度之内。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在电池仓表面有一个缺陷(点,划痕,凹痕。

凸起,气泡,胶痕等)>=0.8mm。

b.在电池仓表面有两个或以上缺陷,其和>=0.8mm。

c.能看到大于0.8mm的内部涂层。

d.电池仓上有水波纹,缩水痕或顶针痕。

e.电池连接触点倾斜超出其所在孔洞:

有触点低于其它触点高度的1/3:

电池连接触点翘出后盖平面。

f.读卡器的pin不在同一高度,读卡器有变形(卡扣过紧)。

4.4.2Logo槽

A、检验条件距离:

45cm时间:

3秒

位置:

a.手机盖与桌面呈45度。

b.手机上下左右转动在15度之内。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在铭牌槽表面有一个缺陷(点、划痕、凹痕、凸起、气泡、胶痕等)>1.0mm。

b.在铭牌槽表面有两个或以上缺陷,其和大于1.3mm。

c.能看到大于0.8mm的内部涂层。

d.缺陷为凸起状,影响铭牌粘贴效果。

4.5颜色

A、检验条件距离:

45cm时间:

5秒

位置:

手机与桌面呈45度。

B、检验标准

a.外壳不能有色斑

b.属于同一组件的外壳上不能有明显色差.(色差值<=0.1)

c.不同组件,但要求颜色相同时,装配后比较时不允许有明显色差(例如:

手机的前盖与后盖)

5、装配检测标准

5.1Lens装配

A、检验条件距离:

45cm时间:

3秒

位置:

a、在观测时,任何一个面与桌面呈45度。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在Lens上面的装配接合面有缝隙,且单边超过0.15mm或可以看到Lens定位管脚。

b.台阶效应不能超过0.15mm。

c.在Lens下面的装配接合面可以看到能看到Lens翘起。

d.正常操作Lens不能在异响。

5.2机身前后盖装配

A、检验条件距离:

30cm时间:

5秒

位置:

a.在观测时,任何一个面与桌面呈45度。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缺少任何一个部件。

b.前后盖装配的缝隙大于0.4mm(或大于设计缝隙0.1mm),前后盖缝隙小于0.4mm但不均匀(偏差超过0.15mm)。

c.有台阶效应大于0.15mm。

5.3翻盖前后盖装配

A、检验条件距离:

30cm时间:

5秒

位置:

a,在观测时,任何一个面与桌面呈45度。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缺少任何一个部件。

b.前后盖装配的缝隙大于0.3mm(或大于设计缝隙0.1mm),前后盖缝隙小于0.3mm但不均匀(偏差超过0.15mm)。

c.有台阶效应大于0.15mm。

5.4翻盖与机身装配

A、检验条件距离:

30cm时间:

5秒

位置:

a.在观测时,任何一个面与桌面呈45度。

B、检验标准

以下条目属于拒收项目:

a.缺少任何一个部件。

b.前后盖装配的缝隙>=0.4mm(或大于设计缝隙0.15mm),前后盖缝隙小于0.4mm但不均匀(偏差超过0.2mm)。

c.两端缝隙(单边)>=0.15mm,或两端缝隙不均匀。

d.翻盖与机身错位。

e.翻盖晃动,异响或Flip无弹性。

(在自然开合的情况下,Flip在打开20-30度时能自动合上)在80-90度能自动打开过程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