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541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看到下面这句广告语,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

句意衔接,中心明确,限字60个以内)凡向鳄鱼池投掷物品者必须自己捡回,。

  2.看下面一段对话,试稍作评论:

  甲:

上车的快买票,不买票的下车时查到了要罚款1

  乙:

刚上车的各位乘客请抓紧买票,以免耽误你的时间,影响你下车。

  简评:

  5.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有些老师喜欢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

为此初三(30)班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辩论。

在辩论中,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1)甲生认为,排名次理所当然,他说:

  

(2)乙生不同意甲的看法。

他认为排名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负面影响大,他说:

  (3)丙生也不同意甲的看法。

她认为排名次对“好学生”也有负面影响。

她说:

  

  (4)丁生见大家争执不下,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虽然名次是客观存在的,但老师最好是:

  丁生的一番见解,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认为他提出的方案有创新性,让大家心悦诚服。

  6.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听它的韵律是否和谐,还要看它的歌词是否健康。

请从下面两句歌词中任选一句,从思想内容方面进行简评。

  

(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2)“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

  答:

  7.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话:

“空袋子难以直立。

  

(1)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请说出这个道理。

  

(2)请举出一个能够证明这个道理的事实论据。

  。

  8.《三国演义》中写道:

晋国司马炎灭了吴国,俘虏了吴王孙皓。

在接见孙皓时司马炎说:

“朕设此座久矣。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9.根据对联对仗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幅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

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

最无益,莫过一曰曝十曰寒

  上联删改为:

  10.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节保持连贯。

  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11.根据平时的积累,请分别写出有关“成功”、“爱国”的一条名言警句

  成功;爱国

  12.不增删、不更改下句中的任何一个字,将其改为语意重点不同的另一句话。

  原句:

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护住了鲜花,自己却化作了污泥。

  改句:

  13.“还欠款人民币伍千元整。

”这张纸条的内容会产生经济纠纷吗?

为什么?

  。

  14.学校准备开展向贫困山区面临失学的孩子捐款、捐物、捐图书活动,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15.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

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

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

“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

”大师说:

“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

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的言外之意是:

  16.根据下面的图表填空。

  2000年中国劳动力参与率世界劳动力参与率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世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84.9%73.3%80.0%60.7%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比世界水平(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则更高。

  17.如果让你去了解一位古代名人(如孔子、孟子、司马迁、曹雪芹等)的生平以及及主要情况,你能通过什么方法去了解?

  18.写文章,语言越简练越好,写诗尤其如此。

  有一首关于制鼓工艺的诗,是这样写的:

“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

晴天和落雨,打起一样音。

”有个文人看了,嫌不简练,便提笔改成了三言诗。

又有个学士认为这三言诗还不够简练,便提笔改成两句八个字,不仅未损害诗的原意,反而更简明。

你知道文人的三言诗与学士的八个字各是怎样写的吗?

试试写一下,说不定就对了。

  。

  一、仿写:

  1.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2分)

  例句:

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_____________的聚积,就没有   。

  2.仿写下面划线的句子。

(2分)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

  秋高气爽,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照句子,从“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自拟一组)仿写句子。

要求:

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

(2分)

  例: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曰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曰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朋友是。

  4.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

(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

)(4分)

  例:

一棵树,

  是一艘大地的船。

  大地的船,

  为春风升起绿帆。

  5.仿照下面画线句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

(4分)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

  示例:

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

结识古仁人,

  7.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

  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火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依旧遗憾;,还是遗憾。

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8.仿写。

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体谅是友情中的清风一缕.微笑是交往中的礼物一份,·

  9.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2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

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10.体味下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我常常认为,大自然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青山,是深厚的积累与勇敢的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是顽强的寻求与机智的开拓……

  11.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删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3分)

  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是虚掩着的。

  ,

  画线的部分应改为:

  

  12.根据语镜,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仿写,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2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                ;              ,                 。

  14.仿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和含义续写两句话,注意保持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2):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送上一分馨香;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

      

  二、修改语病:

  1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在原文上改正。

(4分)

  四曰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

既然四曰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曰市哮喘病”。

  2.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曰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4月15曰起,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5届,每届评出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

③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请做改动,使之合乎对联的要求。

(2分)

  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暖曰融泥万木春

  答: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有误,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3分)

  目前,研制出抑制冠状病毒的有效疫苗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发扬和衷共济这一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激发广大生物、医药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尽早研制出便捷的检测方法,开发出一整套检测系统,以遏制“非典”疫情的蔓延。

  第_处。

改为。

  第处。

改为。

  第处。

改为。

  5.下面病句的修改方法是:

将“_____”这个词改成“____”。

  这次清洁大扫除进行得很完整。

乱贴的标语被揭去了,堆积的垃圾被运走了,堵塞的水沟被疏通了,连各个角落的灰尘也被冲洗掉了。

  6.下面语句有语病,找出一处并修改。

(2分)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的战斗中,无数英雄无畏的医务工作者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泪的代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某校学生给文物局专家一封信的部分内容,划线部分有毛病,请在下面横线上修改。

(5分)

  我们的扬州城已经有近2500年左右的历史①,但它的发展和变化,从来没有像今天发展变化这样快②。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能否保存古城的独特风韵和气质,对于我们这个古老的城市是一个挑战③。

我强烈敦促专家们对扬州城深巷中的古宅进行全面的普查④,要让古宅和古建筑都得到有效保护⑤,这也是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文字中画线的语句,有的没有毛病,有的是多余的应当删去,有的有毛病需要修改。

阅读后,完成后边各题。

(6分)

  近年来,①各地住宅小区对建设一个优美的环境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种树、植草、栽花,②还建造了一些供人休闲的假山、喷水池,为人们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可是,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不时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来,有人随意将瓜皮果壳扔进草坪、花圃,有人把装饰瓷砖撬去几块,把花圃围栏木条抽去几根,把石桌石椅掀翻在地,看了真让人气愤,③让人愤慨不已。

  ④不仅创建文明小区是有关部门的事,也是小区每一住家户的事,⑤大家都应该多一点社会公德,多一分爱心,让我们都来爱护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美好的环境吧。

⑥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

  A、没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B、应删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C、应修改:

_______句的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句将______________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

  三、概括与提炼:

  1.读下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

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

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

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

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这段话中表达作者观点的一个关键词是:

____________

  2.根据下段文字的内容给“沙尘暴”下定义。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

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

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3.阅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回答问题。

(4分)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

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

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

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

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

“这也会过去!

”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

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

“这也会过去!

  1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2从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1前一条:

  后一条:

  2

  4.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20字)。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

在这118个招牌==有326个不规范字。

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50字左右),把下面语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赏析

  1下面是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曰,还来就菊花。

  A、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算是田园诗。

  B、开头两句是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客人一请就到,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友谊极深。

  C、第三、四、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由写景转而写人事。

写出了树木的繁茂,青山的遥远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心旷神怡。

  D、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用的都是口语,写得淡而无味。

  2下列是对这首诗《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

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下列是对这首诗《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是()

  A、这首诗是歌咏西湖风光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诗人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的写法,中间四句写莺、燕、写花、草、先动物、后植物,写足春色。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渐欲”“才能”两个词语,更是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D、描写“最爱”的湖东的白沙堤,诗人则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着力加以渲染,把“绿杨阴里”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历历如在目前。

  4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

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

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5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东临碣时,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

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

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6下面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

“风正”是风大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7下面是李清照《如梦令》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如梦令》一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为“争渡,争渡”。

  B、作者没有写这次郊游的全过程,而只是剪取了它的尾身,写归途中迷路时“争渡”的情景。

  C、“溪亭”“曰暮”点明了地点、时间,“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流连忘返的情致,“误入”照应了前面的“不知归路”。

  D、这首诗追叙了一次夏曰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8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側面烘托极为动人。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側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等两句,描写了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倒装句式的句子。

见,通“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意思是,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9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写对友人的安慰:

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

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10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烟笼寒水月笼沙”,第一句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