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护理手册.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8862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护理手册.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科护理手册.doc

口腔科护理

第一节口腔科一般护理及手术护理常规

一、口腔科一般护理常规

(1)主动、热情接待新人院病人,介绍住院须知,病房环境及有关制度,并介绍科主任、护土长等。

安排床位,通知主管医生。

(2)病人人院后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2次,连续3d正常后改测每日1次。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4次;39℃以上者,每4h测量1次,正常3d后改每日1次。

急诊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3)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合适饮食及护理。

(4)注意口腔护理,每次饭后用漱口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必要时做口腔护理。

(5)每周洗头、洗澡、剪指(趾)甲1次。

长期卧床病人,注意皮肤护理。

(6)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舒适、通风良好,温度适宜,保持在18~20℃为宜。

(7)按医嘱留取检验标本送检。

(8)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出院病人给予治疗和护理指导,以巩固疗效,促使康复。

二、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前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认识能力,向病者及家属介绍病·因、病情、治疗方法、手术目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顾虑及恐惧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及配血等。

手术前一天做好术野准备,须植皮或植骨者,应做好供皮或骨区皮肤准备。

(3)做好全身清洁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口腔内手术应做洁牙术,嘱病人早晚刷牙及饭前和饭后漱口,戒烟酒,预防术后伤口感染。

(4)手术前一天洗澡、更衣,做青霉素及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并记录。

(5)术前6h禁饮食(夏季4h禁水),必要时术前晚用适量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6)手术前一天晚及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体温升高或女性月经来潮等,应报告主管医生,暂停手术。

(7)准备好术中用药、X线片等。

术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并按医嘱用药;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8)全麻及口腔内手术的病人应取下义齿,以免麻醉后义齿脱落而阻塞呼吸道。

女病人取下发夹,以免损伤皮肤。

贵重物品,代为保管。

(9)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材,如氧气、吸引器、开口器、舌钳等。

按术后体位需要及麻醉方式准备病床。

(10)小儿唇、腭裂术前,应用滴管或汤匙进行人工喂饲训练,以适应术后喂养方式。

三、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后护理常规

(1)与麻醉师床前交接并安置病人,了解术中情况,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清点物品并记录。

(2)局麻病人取半坐卧位。

全麻病人未清醒前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专人守护。

每15~30min测量脉搏、血压、呼吸1次,直至清醒。

记录护理记录单。

清醒后,可根据病情改变体位。

(3)全麻及儿童病人,术后床旁备吸引器,及时擦净或清除呕吐物或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颞合关节成形术24h后仍呕吐不止者,应考虑并发脑震荡可能,给予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4)手术后24~48h内,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或止痛剂。

(5)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测3d。

37.5℃以上者,每日测量4次;39℃以上者,每4h测量1次,体温正常3d后改每日测量1次。

(6)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及水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7)暴露伤口每日用3%硼酸酒精或生理盐水清洗1次,清除血痂,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8)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性质和量。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受压或脱出。

(9)伤口加压包扎,松紧度要适宜,如有松脱或过紧,均要及时处理。

(10)注意口腔卫生。

危重病人,早、晚各做口腔护理1次,一般病人给漱口药水,饭后漱口,每日3-4次。

(11)根据手术类型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流质、半流质饮食或普食。

保证每日液体2500~3500ml。

无吞咽困难者,可用吸管;不能吞咽或颌骨制动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

(12)一般伤口5—7d拆线,植皮术伤口9-10d拆线。

四、颈淋巴结清扫术护理

将颈部前区(…‘侧或两侧)的淋巴结、淋巴管全部切除:

口腔颌面肿瘤,原发病灶已被控制.只做单侧颈淋巴清扫;原发病灶未进行治疗或未能控制者,需做联合根治术。

1.观察要点

(1)术前观察原发病的症状。

(2)观察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呼吸困难。

(3)注意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量及性质。

引流物如为白色、均匀、无臭并由颈部伤口外溢,要考虑胸导管的损伤。

有无胸前区压迫感、疼痛、呼吸不畅、脉搏增快、面色发绀,甚至休克。

(4)有无瘘管形成,如口底瘘、咽瘘等。

(5)伤口有无感染及组织坏死而致动脉外露等。

2.护理常规’

[术前]

(1)执行口腔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前护理常规。

(2)手术前一天进行皮肤准备,上自下颌下缘,下至锁骨下3cm,至正中线健侧3cm,后至颈椎。

(3)清洁口腔,控制耳鼻咽喉等处炎症,避免受凉,防止感冒。

(4)备消毒气管切开包及负压引流管,同时配血。

(5)同时做双侧颈淋巴结清扫者,术前每日指导病人压迫两侧颈静,促使建立侧支循环。

[术后]

(1)执行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后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出入水量。

(3)保持颈部敷料清洁于燥,注意伤口出血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喉头水肿;必要时,做预防性气管切开。

(5)保持负压引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在引流液减少至每24h内术后3—4d)时即可停止,并拔除引流管:

(6)给子流质饮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补充。

(7)限制颈部活动,观察敷料包扎情况。

避免包扎过紧迫迫颈动脉窦致血压下降。

(8)7—9d拆线。

五、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及下颌骨部分切除加肋骨移植术

由于上、下颌骨良性肿瘤,牙龈恶性肿瘤及临界瘤,常常造成骨质破坏,须将部分或一侧上、下颌骨切除。

此类手术损伤较大,须严密观察及护理。

1.观察要点

(1)术前按原发病观察。

(2)术后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口内固定物有无脱落。

(3)下颌骨切除者,有无舌后坠而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因气管插管刺激引起的喉头水肿。

2.护理常规

[术前]

(1)执行口腔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前护理常规。

(2)加强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手术配合和注意事项。

(3)手术前一天准备术野皮肤。

植骨者,做好供骨区皮肤准备。

(4)上颌骨切除者,应准备腭护板,为固定敷料及保护伤口用;下颌骨切除后不能立即植骨时,宜备侧面导板,以免术后颌骨移位。

无侧面导板时,用钢丝栓结健侧的上下颌牙亦可。

(5)术前3d洁牙,并用漱口水漱口,每日3次,术晨再漱口1次。

[术后]

(1)执行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后护理常规。

(2)随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有轻度喉头水肿并七现呼吸困难时,可变换体位或用吸引器吸出聚积的分泌物,也可同时书超声雾化吸人或喉头喷雾器喷洒消炎药物,促使喉头水肿消退。

如呼及困难严重,一时难于缓解,可做气管切开。

(3)注意观察口内固定物有无松脱、口外敷料是否被浸湿。

特别注意伤口有无出血及出血量。

发现出血,及时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可用舌钳将舌拉出。

必要时放置咽通道。

(5)保持口腔清洁,每日餐前清洁口腔1次,饭后用漱口水漱口;必要时,做口腔护理。

(6)术后流食,lOd后改软食或普食。

上颌骨部分切除者,给予鼻习饮食至伤口拆线后改为经口摄取食物。

(7)术后伤口疼痛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或止痛剂。

取肋骨6病人用胸带包扎,限制供骨区的活动;取髋骨者,取骨部位应用沙袋迫24h,防止出血。

(8)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排背,鼓励病人咳嗽,防止肺部并发症。

(9)下颌骨切除后的一定时期内,影响病人发音,故病人难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心情烦躁,护士应及时为病人提供纸、笔让病人写出,以便经常与其沟通,了解所需,满足病人的需要。

(10)颌齿栓结期间,告诉病人不要试图张口。

经常检查,结扎丝断端有无松脱;如发现,用血管钳将断端弯向牙间隙处,使唇面平滑。

(11)面部伤口5~6d拆线,口内缝线可让其自行脱落。

口内碘仿纱条7~8d后逐渐拆除。

六、牙拔除术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也是治疗某些牙病和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一些病变的手段。

适用于严重广泛的龃龉而又不能修复的牙齿、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龃龉者、多生牙、正畸治疗须进行减数的牙、病灶牙、晚期牙周病、牙周围骨组织大量破坏者。

1.观察要点

(1)是否伴有精神紧张。

(2)有无面色苍白、脉搏增快等虚脱症状。

(3)观察出血情况。

2.护理常规

(1)消除病人紧张情绪,使其密切配合,,

(2)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脉搏,以防虚脱。

(3)拔牙后嘱病人咬棉球30min后吐出,不可咬得时间过长,以防影响局部血凝块的形成,而引起出血不止。

拔牙后当天不刷牙、不漱口。

(4)进温软食物,当天不用患侧咀嚼。

(5)注意休息,合理安排活动。

第二节口腔科常见疾病护理

一、唇裂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且常与腭裂伴发。

其发病率较高。

根据裂隙部位,可分为单侧不完全裂、完全裂,双侧不完全裂、完全裂、混合裂,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外貌缺陷及功能障碍。

外科手术整复,是治疗唇裂畸形的惟一方法,以达到恢复生理功能和形态接近

正常的目的。

1.观察要点

(1)观察唇裂的程度。

I度:

裂隙只限于红唇部。

Ⅱ度:

裂隙由红唇至部分亡唇,但未裂至鼻底。

Ⅲ度:

整个上唇及鼻底全部裂开。

此外还包括隐性唇裂。

(2)全身情况、营养状况及生活习惯。

有无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及消化刁;良等,面部皮肤有无溃疡及疖肿。

(3)口腔内是否清洁,有无糜烂、溃疡等。

(4)术后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或出血,创口有无污染、炎症及裂开。

2.护理常规

[术前]

(1)执行口腔科一般护理常规,以及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前护理常规。

(2)了解病儿的饮食及睡眠习惯,并进行口腔及全身系统检查。

注意面部有无湿疹及其他皮肤病,如有上述情况,治疗后方可手术。

(3)术前3d起,应进行进食方法的训练,必须改用汤匙或滴管喂饲饮食,以适应术后进食的需要。

(4)手术前一天应进行手术区的皮肤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上、下唇及鼻部,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男性病人应剃去胡须,成人剪去鼻毛,行牙周洁治去除慢性病灶。

用含漱剂漱口,每日4次。

(5)手术当日晨禁食,术前4h酌情饮10%葡萄糖液或糖水100~150mi。

(6)术前30min给予镇静剂及其他术前用药。

[术后]

(1)执行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后护理常规。

(2)全麻病人执行全麻护理常规,·清醒后改为一级护理,局麻病人二级护理。

(3)病人全麻清醒后4h可给流质饮食,用汤匙或滴管喂饲,3d后改半流质。

哺乳期小儿术后lOd内避免吮吸奶头。

(4)病室温度应适宜,以免术后受凉感冒而导致流涕污染伤口,甚至可因创口糜烂而全层裂开。

(5)约束幼儿的两臂活动,以防用手抓搔唇部伤口。

嘱病儿家长lOd内严禁碰撞唇部。

避免大声哭闹,以免伤口裂开。

嘱成年病人在术后半月内继续进软食,避免唇部的过度活动。

(6)唇部伤口可不用任何敷料包扎,任其显露。

如有血痂、鼻涕或食物附着时,应及时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干净后用酒精或稀碘涂擦。

(7)正常愈合的伤口,术后5~7d拆线。

术后使用唇弓减张固定的病儿,如局部皮肤有过敏或受压等,应及时拆除,一般可持续到拆线;个别张力特大的病例,拆线后仍可使用至术后10~14d再拆除。

3.健康教育内容

(1)主要病因及诱发因素:

由于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种因素的

影响,使胚胎面部各突起的正常发育及融合受到障碍而发生各种畸形。

真正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营养障碍

和维生素缺乏、病毒感染、内分泌失调、外伤、药物因素等。

(2)临床表现:

根据裂隙的部位,分为单侧唇裂、双侧唇裂、正中

唇裂。

根据裂隙的程度分为完全裂、不完全裂和?

昆合裂。

由唇红到鼻底

完全裂开者,为Ⅲ度,即完全裂。

仅唇红裂开者为I度。

介于I度和Ⅲ

度之间者,为Ⅱ度唇裂。

I、Ⅱ度唇侧属于不完全裂。

混合裂指一侧为

部分裂,而另一侧为完全裂。

(3)并发症:

易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4)治疗方法:

主要为正畸治疗。

可根据唇裂的部位及程度,选择

最佳手术时机。

(5)护理措施:

术前应注意喂养,勿使呛咳,避免吸人性肺炎。

后保护唇部,勿使其受外伤,以免唇部伤口重新裂开。

1个月内勿吃坚

硬的食物。

术后3个月内复诊,以观察术后的效果。

如发现唇部或鼻部

仍有缺陷,应考虑在12岁以后施行二期整复手术,如伴发腭裂或牙槽

突裂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有计划的序列治疗。

二、腭裂

腭裂,系上腭裂开,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先天性畸形,可单独发生

也可与唇裂同时伴发。

腭裂不仅有软组织畸形,更主要是骨组织畸形。

腭裂病人的吮吸、进食及语言等生理功能障碍比唇裂更严重。

又因颌骨

发育不良而导致面中部塌陷,严重者,呈蝶形脸、咬合错乱,影响病人

的咀嚼功能和面容,对病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社交均带来不利影响,

也易造成病人的心理障碍。

须及时整复恢复腭部的解剖形态和其生理功

能。

1.观察要点

(1)腭裂的程度。

I度裂:

只是悬雍垂裂。

Ⅱ度裂:

部分腭裂未裂

开到切牙孔。

Ⅲ度裂:

全腭裂开,由悬雍垂至切牙区,包括牙槽突裂,

常与唇裂伴发。

(2)发育营养及健康状况。

(3)体温改变及有无上呼吸道感染,腭裂局部有无炎症,扁桃体有

无肿大,咽后壁有无炎性增生等。

(4)术后观察呼吸道通畅情况,有无舌后坠、喉头水肿,伤口有无

渗血,碘仿纱条有无脱出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5)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咽喉部水肿、出血、创口裂开或穿孔等。

2.护理常规

[术前]

(1)执行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前护理常规。

(2)主动热情关心病人,为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效果,增

强炳人信心。

(3)清洁鼻腔,成人剪鼻毛,术前3d用0.25%氯霉素滴鼻,每日

4次。

根据需要,准备托腭护板,手术前一天试戴。

[术后]

(1)执行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后护理常规。

·

(2)严密观察口腔松弛切口内碘仿纱条有无脱出,注意防止小儿用

手触摸伤口,必要时双手约束。

伤口如有少量渗血时,可压紧碘仿纱

条;出血较多者,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3)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

全麻清醒后6h可进流质饮食,lOd

后改为半流质,15d后可给软食。

嘱病人细嚼慢咽。

伤口水肿影响吞咽

时,静脉补充。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鼻腔分泌物。

防止舌后坠,必要

时放置口咽通气道。

操作时动作轻柔,勿直接刺激伤口。

(5)松弛伤口内的纱布1周后逐渐脱出,可随时剪去脱出的部分,

术后lOd全部抽出并拆除缝线。

不合作的病儿,待其自行脱落,不可强

行拆除。

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6)术后20d内,切勿让病人大声哭、笑、喊叫等,以免影响伤口

愈合,甚至复裂。

(7)术后4—8周开始语音训练。

可让病人练习吹口哨及肥皂泡,

学习汉语拼音,以训练软腭肌肉活动。

3.健康教育内容

(1)主要病因及诱发因素:

同唇裂。

(2)临床表现:

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软腭裂,仅悬雍垂裂开,通常

无腭骨裂,称为一度腭裂。

②不完全腭裂,软硬腭裂开,但前牙牙槽骨

完整无缺,称二度腭裂。

③单侧完全腭裂,又称三度腭裂。

指自悬雍垂

起向前裂开,直至切牙孔,斜向外侧,大约在侧切牙部位与前颌骨分

开。

常与同侧的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时存在。

④双侧完全腭裂,常与双侧

完全性唇裂同时发生。

裂隙在前颌骨部分斜向两外侧,直达牙槽骨,把

侧切牙和尖牙隔开,鼻中隔、前颌骨及前唇部分孤立于中央。

病儿常出

现吸吮功能、发音、呼吸和吞咽功能障碍。

发音呈“腭裂音质”。

由于

鼻腔及鼻咽部黏膜暴露,易受食物刺激,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3)并发症:

除易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外,还易并发耳咽管及

中耳的急、慢性炎症。

(4)治疗方法:

主要为正畸治疗。

正畸治疗要分阶段、分步骤进

行,最好到有专业正畸水平的医院治疗。

(5)护理措施:

1)加强喂养,保证营养供给,增强体质。

2)吸吮及吞咽困难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以避免呛咳引起肺

炎。

3)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防止咳嗽。

术后20d内勿让

病儿大声哭、笑、喊叫,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进行腭裂修复整形的语音训练。

(6)语音训练指导:

1)增强腭咽闭合功能的训练。

A.嘱病人自己用拇指,由硬腭后缘向悬雍垂方向轻轻按摩软腭。

B.练习发“啊”音或高声歌唱。

C..练习增强口腔内气压。

嘱病人深吸气后,紧闭口唇,将空气慢

慢吸人口腔,使口腔内储满空气,当口腔内气压增加到最大时,再开启

口唇,用力将气流喷出。

如病人能将空气保持在口腔中,而且喷气有

力,则表示“腭咽闭合”功能已逐渐恢复正常。

2)增强节制呼气功能训练。

训练病人持续而有节制地呼气,町练

习吹奏乐器,如口琴、喇叭、笛子等。

3)练习发音。

在软腭、咽部及唇舌肌活动已趋正常和“腭咽闭合”

动作已恢复正常时,可开始练习发音。

先练习发单音:

先元音,后辅

音。

在已能正确发单音的基础上,开始做单字的拼音练习。

4)练习语句和谈话。

病人掌握了单字的拼音后,可开始练习简单

的语句和谈话。

能正确读出短句后,即可开:

始朗读长篇文章、逐渐加快

速度。

可由练习唱歌、朗颂、渎报等开始,然后练习谈话。

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口颌颁面部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

1,发病年龄

为40~60岁。

以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

80%以上。

好发部位为舌、牙龈、腭、上颌窦等。

1.观察要点

(1)观察口腔黏膜有无黏膜息肉或白斑等癌前病变。

注意有无溃疡

及乳头状物。

(2)牙齿有无松动、·疼痛,颌下、颏下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

(3)精神状态和营养状况。

(4)术后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感染,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呼吸困

难等。

(5)生命体征。

2.护理常规

[术前]

(1)执行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前护理常规。

(2)加强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密切配合。

(3)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半流质饮食。

[术后]

(1)执行口腔科手术病人术后护理常规。

全麻者,执行全麻护理常

规。

(2)保证足够营养,术后当日开始给予鼻饲饮食,1周后可由口摄

人,必要时静脉补充。

(3)伤口出血多施行加压包扎,松紧度要适宜。

(4)及时更换外层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5)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性质和量,负压引流管手术后

48~72h取出。

(6)口腔护理每日2—4次,由口进食后改为饭后漱口。

(7)给病人补充高营养液及微量元素硒、锗等,加速创口愈合,防

止肿瘤复发。

3.健康教育内容

(1)主要病因及诱发因素: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

楚。

但局部因素对口腔癌的发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黏膜白斑、红

斑、不良口腔卫生、烟酒刺激等。

(2)临床表现:

1)舌癌常表现为溃疡型和浸润型,边缘稍高起,早期仅感轻度不

适,继后可发生局部疼痛并放射至耳颞区,晚期发生舌运动障碍、语言

欠清、口臭,流血等症状。

2)牙龈癌以溃疡型较多见,早期即侵犯牙槽骨及向颌骨浸润,致

使牙齿疼痛、松动脱落和唇部麻木,后期向口底及颊黏膜侵犯。

3)颊黏膜癌表现为菜花溃疡型和浸润型。

4)上颌窦癌出现原因不明的牙痛、牙松动及颊沟区肿胀、上唇感

觉异常、鼻塞、鼻出血等。

5)唇癌早期无症状,如疱疹状,结痂,之后呈菜花状增生。

(3)并发症:

有恶病质、脓毒血症、肺炎及出血。

(4)检查手段:

局部组织活检、X线摄片和Cr。

(5)治疗方法:

早期可用冷冻、激光、放疗。

晚期应做根治手术加

淋巴结清扫,术后根据病变程度配合放疗或化疗。

(6)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有分泌

物时应及时消除。

进行胃管鼻饲期间,注意胃管的管理,防止脱出。

饲液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流质。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有出血或

渗出液时应及时更换。

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

(7)预防措施:

戒除不良的嗜好,如吸烟、饮酒,去除不良的口腔

习惯,如叼烟斗、嚼烟叶等。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防止口腔癌的发生。

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此病好发于青壮年,主要有颞颌关节区及其周围肌肉开闭口运动疼

痛、弹响、张口受限、咀嚼无力等症状。

病情发展慢,严重时,张口明

显受限,可有自发性疼痛,甚者可反射至头部。

1.观察要点

(1)是否伴有焦急、易怒、紧张等情绪。

(2)有无锁颌、深覆颌。

(3)有无肌、韧带及关节损伤。

(4)张口受限程度。

2.护理常规

(1)执行口腔科一般护理常规。

(2)安排病人坐在治疗椅上,并做好诊疗前的准备工作。

(3)协助医生做各种检查,向病人交待清楚治疗的时间及治疗内

容,使病人密切配合。

(4)供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注意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情绪。

(6)注意休息颞颌关节,减轻关节负担。

3.健康教育内容

(1)主要病因及诱发因素:

精神紧张。

翼外肌运动失衡、单侧咀嚼

习惯和过度咬硬物、肿瘤坏死因子。

以及关节遭受外伤,寒冷,关节韧

带先天性发育薄弱也与本病有关。

(2)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有张口受限、疼痛、颞下颌关节弹响或杂

音。

(3)检查手段:

X线颞下颌关节张闭口位摄片或Cr摄片、颞颌关

节镜检查。

(4)治疗方法:

1)自我疗法有局部热敷,按摩双侧颞区、下颌骨角区、关节区等。

2)药物治疗,调节神经及肌肉的协调性,药罐疗法,局部封闭。

3)理疗,如红外线、超短波照射、氦氖激光、药物离子透入等。

4)夹板治疗。

5)手术治疗。

(5)护理措施:

保证睡眠质量,消除精神紧张因素,限制张大口,

给予软食。

(6)预防指导: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突然寒冷等刺激因素。

改变不良咀嚼习惯,少吃过硬食物。

矫正不良咬合。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点是

腮腺区肿胀、疼痛伴发热,多见于幼儿。

1.观察要点

(1)病人的精神状态、局部疼痛及肿胀程度,以及体温变化、饮食

情况。

(2)有无张口受限,吞咽困难。

(3)有无并发症,如睾丸炎、卵巢炎等。

2.护理常规

(1)执行口腔科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及其他病情变化。

体温超过40℃时,进

行降温处理,如头部冰敷、酒精擦浴等,并执行高热护理常规。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