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166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案新人教版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知识梳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始皇

秦朝:

封建社会初期

①完成统一大业

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③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①役税繁重

②严刑酷法

③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唐太宗

唐朝:

封建社会繁盛期

①制度调整

②善于用人

③统治开明

④“贞观之治”

晚年骄奢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康熙帝

清朝:

封建社会后期

①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

②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①文字狱

②实行闭关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

二、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

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

“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

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

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

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

把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2)政治思想

①《理想国》:

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构成,国家统治者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

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

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

局限

入侵爱尔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开展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1)贡献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甘地

(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主要目的: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行动纲领:

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受英奖章、改穿土布。

③历史作用:

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④历史局限:

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2)地位

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恩格斯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列宁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建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3.毛泽东、邓小平

(1)毛泽东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

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六、杰出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李时珍

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

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李四光

①创立地质力学

②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

③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牛顿

①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②创“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近代科学之父”

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

爱因斯坦

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20世纪的科学伟人

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

[经典例析]

1.(2019·全国Ⅰ卷)[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

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

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

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

“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7分)

解析:

(1)问,根据“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等信息归纳概括。

(2)问,由材料“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和“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等信息说明。

答案:

(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2.(2019·全国Ⅱ卷)[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

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

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

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

司马相如在

《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

“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

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

时人赞曰:

“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6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等信息提炼。

(2)问,根据材料“歌颂了国家……宣扬了大一统”“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等信息说明。

答案:

(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深化拓展]

一、人物评价的常用方法

1.历史的评价

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

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2.辩证的评价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3.全面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

4.实事求是的评价

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

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特定方面的贡献。

5.阶级分析法

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

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

不能简单地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肯定。

二、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英雄与时势

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

马克思曾指出: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

当然,我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

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也

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

(关于“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恩格斯也有段经典的论述:

“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

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

2.英雄与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

马克思说: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能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

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

列宁指出: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

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

5.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

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

邓小平指出:

“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综合检测]

1.(2019·上饶一模)[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99年,拿破仑成为法国最高统治者,获得了处理外交事务的全权。

拿破仑统治前期,法国受到英国等强国的干涉。

拿破仑决定从经济上、政治上把法国从孤立状态中解脱出来。

在军事上,争取意大利,离间奥普,争取俄国集中打击英国,先后四次瓦解和粉碎了反法联盟的武装干涉,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资产

阶级法国。

拿破仑统治后期,他力图征服整个欧洲并夺取欧洲及海外霸权。

1806年战胜奥地利、沙俄,完全击溃普鲁士。

在普鲁士实行瓜分、奴役政策,导致普鲁士人口骤减。

随后全面封锁英国,最后宣告失败。

1812年派遣二十万大军征战西班牙,亲率六十万军队分三路进攻俄国。

俄国充分利用幅员辽阔的优越地理条件陷孤军深入的法军于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的对外政策。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拿破仑的对外政策作简要评述。

(9分)

解析:

(1)问,对外政策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时间段进行概括,前期结合材料“拿破仑统治前期,法国受到英国等强国的干涉”“拿破仑决定从经济上、政治上把法国从孤立状态中解脱出来”等信息概括;后期结合材料“他力图征服整个欧洲并夺取欧洲及海外霸权”等信息概括。

(2)问,评述对外政策可从对法国和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来分析,对法国的影响可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析。

答案:

(1)对外政策:

拿破仑统治前期,推行反干涉主义和保卫祖国的政策,反对英国、普鲁士等国对法国的武装干涉;统治后期,推行霸权主义和对外侵略战争政策,妄图夺取欧洲及海外霸权。

(2)评述:

拿破仑推行反干涉主义,保卫了祖国,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得到法国及世界人民的支持;推行霸权主义,侵略并奴役它国,丧失人心,注定失败,最终导致法国陷入混乱;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本国的稳定与发展。

2.(2019·昆明二模)[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主政西南军政两年多,他认为“单就国防问题考虑,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

搞好民族团结的前提即尊重少数民族,为此,邓小平提出“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程度有机结合”。

经济问题“关键就是首先要使他们在贸易中获得利益,然后帮助他们逐步地从农、工、牧、

商等方面发展”。

邓小平强调民主改革“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用开代表会议的方式解决问题”。

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民族隔阂和文化贫瘠现象,邓小平提出:

首先要以卫生工作为中心;其二,办训练班着重宣传民族政策;其三,创办民族学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在他以后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更强调民族地区的“政策是要着眼于把这些地方发展起来”。

——摘编自雷志敏、张家燕《新中国成立初期

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主要内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意义。

(7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程度有机结合”“帮助他们逐步地从农、工、牧、商等方面发展”“用开代表会议的方式解决问题”“办训练班着重宣传民族政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信息概括。

(2)问,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内容: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重视少数民族工作;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程度有机结合;帮助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发展经济;在平等基础上进行民主改革;注重卫生工作、政策宣传和干部培养以消除民族隔阂和发展民族文化。

(任意四点即可)

(2)意义:

有利于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3.(2019·徐州高三检测)[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观乎我国工学界,则所发明者尚稀有所闻,岂智力不欧美若?

而司特芬森、瓦特、弗兰克林、毛利之流,不能产于中国耶?

曰,否。

惟怠于深求、研究不足所至耳。

青年子,一出校门,辄辍学业,得一位置,已自满足;及至实地工作,亦惟求称职而已。

至于退食之暇,尚发奋求学者实为少数。

于是囿于旧闻,不求精益,

甚至自矜一得,迹近恃盈,而彼邦日有发明,我则瞠乎其后。

如是而望工学之进步,不亦难乎?

故必从事业以求精理,温故业而启新知。

凡外国有新理新器之发生,务研究其原因,而从事仿效,加以种种之试验,作出种种之模型,虽失败于前,必改良于后,殚精竭虑,终有贯通之一日。

又何难于发明哉?

——詹天佑《敬告交通界青年工学家》

材料二 詹天佑接受建造滦河铁路大桥的任务时,面对着艰难的施工任务与英、日、德等国工程师的接连施工失败,他深入实际反复调查与思考,最后决定,既引进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但不照搬硬套,而是结合中国传统的桥梁打桩方法,创造性地使用中国“水鬼”——潜水员深入滦河水底,进行一种经过改进的独特的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

詹天佑的这种创新方法不仅顺利建成了滦河大桥,而且使外国工程师自愧不如。

在主持京张铁路建造时,为了解决在较大坡度上的火车牵引力度,他选用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大马力马莱复式活节蒸汽机车,以移动设备去适应固定设施的技术决策,开辟了中国铁路线路设计中的新思路。

——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詹天佑认为中国工学界在治学方面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概括詹天佑对青年工学家提出的忠告。

(7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詹天佑对青年工学家起到示范作用的实践,分析这些实践产生的影响。

(8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一“惟怠于深求、研究不足所至耳”回答。

第二小问忠告,据材料一“故必从事业以求精理,温故业而启新知”“殚精竭虑,终有贯通之一日”回答。

(2)问,第一小问实践,根据材料二“进行一种经过改进的独特的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以移动设备去适应固定设施的技术决策,开辟了中国铁路线路设计中的新思路”“在主持京张铁路建造时,为了解决在较大坡度上的火车牵引力度”等信息回答。

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交通、人才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不足:

怠于深求,研究不足。

忠告:

精益求精(深入研究),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刻苦努力(殚精竭虑)。

(2)实践:

气压沉箱法建造滦河大桥桥墩;移动设备去适应固定设施的技术决策;设计“之”字形线路。

影响:

推进中国交通近代化,培养一批铁路建设技术人才。

4.(2019·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瑜,子公瑾,庐江舒地人。

他的太叔祖周荣以明经入仕,曾祖周兴更是才高八斗,少有名誉,这使周瑜自添了几分儒雅。

他的叔叔丹杨太守周尚深知其侄乃人中龙凤,于是让周瑜来到丹杨,早晚对其有所教诲。

兴平二年,周瑜的至交孙坚之子孙策途经历阳时,驰书周瑜,邀其共创天下,周尚把周氏一门之部曲家丁连同粮

草船只悉数相赠,周瑜完成了他此生第一次军戎历程。

孙策死后,作为淮泗集团首领的周瑜对孙权“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等许多能臣贤士。

为维系东吴本土人心,周瑜一方面主持对山越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留意提拔和任用东吴一代本土将领。

——摘编自崔兰海《论周瑜的谋略和胆识》

(1)根据材料,指出周瑜成为一代“人杰”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瑜在巩固东吴政权中的作用。

(9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他的太叔祖周荣以明经入仕,曾祖周兴更是才高八斗,少有名誉”“(周尚)早晚对其有所教诲”等信息并结合周瑜的经历回答。

(2)问,根据材料“孙策死后,作为淮泗集团首领的周瑜对孙权‘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等许多能臣贤士”“主持对山越的军事行动”“留意提拔和任用东吴一代本土将领”等信息回答。

答案:

(1)背景:

家庭环境的熏陶;周尚的教诲与支持;周瑜本人在历练中逐步成长。

(2)作用:

树立了孙权的权威,增强了东吴政权的凝聚力;举贤荐能,为东吴政权的兴盛提供了一批人才;讨伐山越,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提拔本土将领,笼络了当地的士族豪门,有利于巩固政权。

(任答三点即可)

5.(2019·茂名一模)[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济棠是广东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治粤期间(1929年-1936年)对广东教育发展影响深远。

以下是他的一些言行:

“一国之内,如不尊重学者,试问学术从何进步?

文化从何增高?

国将从何而立?

“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求学目的,在于致用。

“采取适宜的训练方法使乡村农民皆俱农业矿业之常识。

“务使成年之人能够粗识本国文字,能够阅读书报。

“教育须职业化,学生须劳动化。

1934年,陈济棠要求各地恢复祭孔,并祀关岳,高喊“非恢复固有道德无以救中国”,并在全省中小学推行复古读经教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陈济棠的教育主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陈济棠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6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如不尊重学者,试问学术从何进步?

文化从何增高?

国将从何而立”“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采取适宜的训练方法使乡村农民皆俱农业矿业之常识”“务使成年之人能够粗识本国文字,能够阅读书报”“要求各地恢复祭孔……并在全省中小学推行复古读经教育”等信息归纳。

(2)问,评价要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辩证地进行:

积极方面可从素质提高、人才培养、广东教育事业发展角度入手;消极方面要看到复古读经教育的保守性,受传统伦理道德影响,不利于广东民众的思想解放。

答案:

(1)主张:

教育是立国之本;要尊师重教;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重视国民教育;要重视职业教育。

重视传统道德教育。

(2)评价:

积极,推动广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广东的国民素质,为广东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消极,其教育思想受到封建伦理道德影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推行复古读经教育在一定时期内阻碍了广东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广东民众的思想解放。

6.(2019·惠州一调)[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布哈林是苏联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他认为各种经济成分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并利用商品交换来建立工农关系,反对超越现阶段的急于求成。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