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题库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23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传染病学题库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题库5.docx

《传染病学题库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题库5.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病学题库5.docx

传染病学题库5

第一章总论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E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

此种表现是:

B

A.机会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此种情况属于:

B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B

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D.潜伏性感染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C

A.IgGB.IgAC.IgMD.IgDE.IgE

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D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B

A.协助诊断B.确定检疫期C.追踪传染来源D.预测流行趋势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A.隔离期B.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D.最短潜伏期E.平均潜伏期

9.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C

A.传染期B.隔离期C.潜伏期D.前驱期E.免疫期

10.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

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B.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C.初期、极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E.早期、中期、晚期

11.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1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A.6小时内B.8小时内C.10小时内D.12小时内E.24小时内

13.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D

A.6小时B.8小时C.10小时D.12小时E.24小时

1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

B

A.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D.甲类2种,乙类20种,丙类13种

E.甲类2种,乙类19种,丙类14种

15.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C

A.鼠疫、炭疽B.霍乱、炭疽C.鼠疫、霍乱D.霍乱、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

16.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

C

A.隔离、治疗病人B.发现、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服药

17.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

A.改善营养B.锻炼身体C.预防接种D.防止感染E.预防服药

18.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

D

A.患者B.病原携带者C.隐性感染者D.易感者E.受感染的动物

19.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IgM型抗体的检出有助于近期感染的诊断

BIgD型抗体滴度升高提示既往感染

C疾病早期抗体滴度低,后期滴度显着升高

D.在疾病恢复期比早期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E.回忆反应是由于既往感染或预防接种者再感染另一病原体时使原有抗体滴度升高所致

20.关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成反比B.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

C.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的重要依据D.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

E.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

21.关于免疫反应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B.所有免疫反应都是对机体有利的

C.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E.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

22.关于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B.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潜伏期成正比

C.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D.病原体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成正比E.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相差很大

23.接种下列制剂可获主动免疫,除外:

C

A.活疫苗B.灭活疫苗C.抗毒素D.类毒素E.菌苗

2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B

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

25.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A.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B.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源D.潜伏性感染仅见于部分传染病E.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

26.由致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抗体有,除外:

C

A.调理素B.抗毒素C.溶菌酶D.抗菌抗体E.中和抗体

27.潜伏性感染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C

A.结核B.疟疾C.白喉D.单纯疱疹E.带状疱疹

28.病原携带状态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A

A.麻疹B.流脑C.白喉D.霍乱E.痢疾

29.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因子是,除外:

A

A.调理素B.γ―干扰素C.肿瘤坏死因子D.白细胞介素1~6E.粒细胞―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0.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E

A.有特异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感染后免疫D.有流行病学特征E.有感染中毒症状

31.急性传染病血液常规检查的特征包括,除外:

C

A.白细胞总数显着增多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流脑、猩红热

B.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可正常,甚至减少,如布氏杆菌病、伤寒

C.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或正常,如乙脑、狂犬病

D.原虫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如疟疾、黑热病E.蠕虫感染时嗜酸粒细胞常增多

32.下列情况可从血培养获得病原体的是,除外:

C

A.败血症(sopticemia)B.菌血症(bacteremia)C.毒血症(toxemia)D.脓血症(pyemia)E.脓毒血症(sepsis)

3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34.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对下列疾病应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除外:

A.艾滋病病人B.狂犬病病人C.肺炭疽病病人D.鼠疫病人和病原携带者E.霍乱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35.下列感染中,可排出病原体引起传播,除外:

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潜伏期C.显性感染病程中D.显性感染恢复期E.潜伏性感染

B型题: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

36.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

37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A.IgGB.IgAC.IgMD.IgDE.IgE

38.临近疾病恢复期出现并持续较长时间的抗体

39.主要存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

40.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41.主要出现于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中的免疫球蛋白

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C.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E.土壤传播

42.艾滋病43.恙虫病44.破伤风45.麻疹46.莱姆病

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

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

47.间歇热48.稽留热49.回归热50.驰张热

A1型

1.E2.B3.B4.B5.C6.D7.B8.C9.C10.A11.E12.A

13.D14.B15.C16.C17.C18.D19.B20.E21.B22.B23.C24.B

25.C26.C27.C28.A29.A30.E31.C32.C33.E34.B35.E

B型题36.C37.B38.A39.B40.C41.E42.D43.C44.E45.A46.C47C48.A49.D50.B

病毒性肝炎

A1型题

1.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

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抗HBc

2.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可测

A.抗-前S2抗体B.HBsAgC.HBV-DNAD.抗-HBeE.抗-HBcIgG

3.下列指标表示复制,但除外

A.HBV-DNAB.PHSA-RC.DNA-PD.HBsAgE.高浓度抗-HBcIgM

4.Dane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环状双股DNAB.DNA-PC.HBcAgD.HBeAgE.HBsAg

5.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可检出的血清标记物是

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cE.HBV-DNA

6.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

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B.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C.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D.HBsAg(+)HBeAg(+)抗-HBc(+)E.HBsAg(+)抗-HBe(+)抗-HBc(+)

7.关于乙肝病毒基因组错误的是

A.L链有S.C.P.X四个开放读码区B.S区分为前S1,前S2两区

C.C区编码HBcAg及HBeAgD.P区编码DNAPE.前S2区编码PHSA-R

8.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HA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B.HBV基因组由双股DNA组成

C.HC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D.HDV是缺陷病毒,基因组由单股DNA组成E.HE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9.不属嗜肝DNA病毒科中的成员是

A.鸭乙型肝炎病毒B.土拨鼠肝炎病毒C.黑线姬鼠肝炎病毒D.地松鼠肝炎病毒E.乙型肝炎病毒

10.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

A.HA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B.HBV正链有四个开放读码区

C.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D.HDV是一种RNA病毒E.HEV含双股RNA

11.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抗-HEVIgG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B.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单项抗-HBs高浓度阳性时,可排除乙肝

E.抗-HA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甲肝病毒感染

12.下列试验中,哪项不是反应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A.ALTB.胆红素C.白蛋白D.谷草转氨酶E.凝血酶原活动度

13.关于妊娠期合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特点,错误的是

A.无黄疸型肝炎比例高B.消化道症状较明显C.产后大出血较常见

D.妊娠后期患乙型肝炎者易传播给胎儿E.可对胎儿有影响

14.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输血或血制品的途径B.粪-口途径C.注射途径D.母婴传播E.密切接触

15.重型肝炎早期腹水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A.门脉高压B.低蛋白血症C.肝内增殖的结节压迫血窦,肝淋巴液回流受阻D.醛固酮增多导致水钠潴留

E.静脉输液过多,且尿量减少

16.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B.低蛋白饮食C.消化道大出血D.合并感染E.大量放腹水

17.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妊娠后期合并戊肝病死率高B.急性丙肝易转为慢性肝炎C.慢性迁延性肝炎一般预后良好

D.丙肝病毒感染易致重型肝炎发生E.慢性淤胆型肝炎可转为胆汁性肝硬化

18.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均可使病情加重B.重型肝炎常并发细菌感染

C.乙型肝炎是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D.急性淤胆型易转为胆汁性肝硬化E.成人感染HBV不容易慢性化

19.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B.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C.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

2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易致慢性化B.重症型肝炎较多见于甲型肝炎C.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D.戊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者少见E.我国婴幼儿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21.对HBeAg阳性母亲所生下的新生儿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是

A.丙种球蛋白B.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C.乙肝疫苗D.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E.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22.HBVDNA阳性,HBeAg(-)提示HBV发生了哪种变异:

A.S区变异B.P区变异C.X区变异D.前C区变异E.YMDD变异

23.某护士在给一HBsAg、HBeAg阳性患者采血时,不幸刺破手指。

下列哪项处理最为重要?

A.立即酒精消毒B.接种乙肝疫苗C.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D.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2周后接种乙肝疫苗E.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M

24.关于甲型肝炎的诊断,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临床症状+大便分离出HAV可确诊为甲肝B.临床症状+抗HAV-IgM阳性可确诊为甲肝

C.临床症状+抗-HAV升高四倍可确诊为甲肝D.抗-HAV-IgM阴性不可排除甲肝E.以上均不是

25.下列哪项最不适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A.暴发性肝炎B.有明显自身免疫表现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淤胆型肝炎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E.慢性重型肝炎并腹水

26.HBV在机内复制的指标是

A.抗PreS2B.HBsAgC.HBeAgD.抗HBeE.抗HBc-IgG

27.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可检出的血清学标志物是

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cE.抗PreS1.

28.哪种病毒不是嗜肝DNA病毒科的成员

A.鸭乙型肝炎病毒B.土拨鼠肝炎病毒C.黑线姬鼠肝炎病毒D.地松鼠肝炎病毒E.人乙型肝炎病毒

29.有关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意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抗HBC-IgM可长期限存在B.抗HAV-IgM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C.HBsAg阳性说明病人有传染性D.抗HCV阳性为既往感染E.抗HBe是保护性抗体.

30.下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均可表示HBV复制,但必须除外

A.HBV-DNAB.PHSA-RC.DNA-P.D.HBsAgE.HBeAg.

31.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抗HEV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B.抗HBs是保护性抗体C.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抗HAV-IgG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E.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和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32.对急性重症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

A.谷丙转氨酶.>500u/LB.肝性脑病C.深度黄疸D.肝脏迅速缩小E.腹水、鼓肠.

33.区别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最可靠的依据是

A.病程长短.B.临床症状的轻重C.血液生化检查结果D.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查E.肝穿刺活检

34.对于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食欲不振和乏力、肝大的病人,为尽快作出诊断,应立即作下列哪项检查

A.血清胆红素B.血清谷丙转氨酶C.血清碱性磷酸酶D.血清胆碱酯酶E.血清胆固醇

35.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正确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可顿挫病情B.重型肝炎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应>40%

C.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D.急性淤胆肝炎易转化为胆汁性肝硬化E.慢性肝炎无肝外器官的损害

36.有关丙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丙型肝炎病毒只能通过输血传播B.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时说明有保护性

C.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很相似,但黄疸发生率比乙型肝炎高D.丙型肝炎的慢性型发生率很高

E.急性丙型肝炎时不应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37.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0天(15~45日)B.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70日(30~180日)

C.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日(15~150日).D.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

E.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0日(10~70日)

38.有关重型肝炎的概念,哪一项正确的

A.重型肝炎发生率约占全部肝炎病例的2%~5%B.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程不超过10天

C.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型肝炎的主要区别是亚急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出现较早,常发生在病程早期

D.慢性重型肝炎是指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持续6个月以上者

E.在甲型至戊型肝炎病毒中,我国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重型肝炎最常见.

A1型题

1.(A)、2(C)、3(D)、4(E)、5(D)、6(C)、7(B)、8(D)、9(C)、10(D)、11(E)、12(A)、13(A)、14(B)、15(D)、16(B)、17(D)、18(D)、19(C)、20(B)、21(D)、22(D)、23(D)、24(E)、25(E)、26(C)、27(D)、28(C)、29(B)、30(D)、31(D)、32(A)、33(E)、34(B)、35(C)、36(D)、37(D)、38(E)

伤寒和副伤寒

A1型题

1.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B、伤寒性肝炎、脾炎C、I型变态反应D、III型变态反应E、中毒性肝炎

2.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A群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3.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

A、内毒素B、肠毒素C、外毒素D、神经毒素E、细胞毒素

4.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普通型伤寒患者B、暴发型伤寒患者C、慢性带菌者D、伤寒恢复期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5.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O”均升高

B、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程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H”升高

D、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E、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正常,重度贫血,肥达反应阴性

6.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7.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培养B、骨髓培养C、血培养D、肥达反应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8.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B、中毒性心肌炎C、溶血尿毒综合征D、中毒性肝炎E、肠穿孔

9.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

A、病后第1周B、病后第3~4周C.病后第2周D.病前1周E、病后第5周

10.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B、O抗体C、A抗体D、B抗体E、Vi抗体

11.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起病后第1周B、起病后第2-4周C、起病前1周D、起病后第5周E、起病后第6周

12.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

A、大便培养B、肥达反应C、血培养D、尿培养E、补体结合试验

OX19:

1/80

问题32~36

A、O1:

40H1:

40A1:

40B1:

40

B、O1:

80H1:

160A1:

40B1:

40

C、O1:

160H1:

160A1:

320B1:

40

D、O1:

160H1:

40A1:

40B1:

320

E、O1:

40H1:

320A1:

320B1:

320

32.肥达反应阴性

33.伤寒早期

34.伤寒菌苗预防接种35.副伤寒甲

36.副伤寒乙

问题37~41

A、侵袭性腹泻B、分泌性腹泻C、果浆样大便D、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37、霍乱

38、菌痢

39、阿米巴痢疾

40、伤寒

41、急性血吸虫病

答案部分

A1型题

1.A2.C3.A4.C5.A6.E7.B8.E9.B10.E11.B12.C

B1型题

27.A28.C29.A30.B31.D32.A33.B34.E35.C36.D37.B38.A39.C40.D41.E

 

细菌性痢疾

A1型题

1.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B、沙门菌属C、弧菌属D、弯曲菌属E、螺旋菌属

2.细菌性痢疾散发流行的主要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