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97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及反思(2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项成果展示重在集体合作,教材中的4个泡泡列举了一些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比如,可以通过做月饼、写春联、诵读古诗、讲述包粽子的方法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之后对展示交流提出了要求,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还要评一评哪个小组活动开展得好。

教材这样安排,旨在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活动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通过找到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在展示活动中能对其他小组的成果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

重点难点

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策略

1.以任务为驱动,全面了解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贯穿单元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在单元教学之初,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面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合理规划活动进程,有序安排自主学习活动。

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学生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活动提示”,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如何开展这次活动。

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插图、泡泡和表格,打开思路,通过充分的交流,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以及用哪些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资料,从而为开展课外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组建小组,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协调,比如,协调组内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异质分组等。

在学生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提供小组合作开展活动的评价要求,以便将来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照评价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同时,还应把相关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告诉家长,让家长参与其中,引导孩子自觉、认真地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开展学习活动。

2.及时干预,加强过程性指导和评价

在了解了可以从哪些渠道收集资料,重点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实践。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实践,可以设计活动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自我评价;

可以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中,提醒还没有收集资料的学生赶紧行动;

可以询问各组的活动开展情况,督促、指导学生按照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合作完成展示任务的步骤有序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要通过过程性的指导和干预,为学生坚持自主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保障。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收集合适的资料是关键。

学生会较多地收集关于节日习俗以及节日传说的资料,不会马上想到收集如何过节的资料。

而本次学习任务之一就是‘'

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因此,在第二阶段组织学生交流时,要引发学生思考:

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资料才能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从而为完成第三阶段的任务做好准备。

3.搭建平台,引导交流学习成果

首先,让学生展示“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的成果。

学生自主完成习作后,先在小组内读读自己的习作,组员要评价习作是否交代清楚了是如何过节的。

教师在巡视中挑选典型习作,组织集体交流。

在交流中,使大家了解到更多的节日习俗。

如果学生写的是过节时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文中所讲的事是否与“节日”密切相关,如果仅仅是发生在节日这天,而与过节没有关系,则不符合习作要求。

其次,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在展示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评价展示活动成果的标准,依据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在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从他人的展示中得到的收获说清楚,并运用恰当的方式对他人的展示情况作出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综合性学习情况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习惯态度、合作分享情况。

课前准备

1.收集了解关于中国其他传统文化节日的信息。

2.准备节日图片。

3.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展示学习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通过收集交流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确定主题,明确方法

1.过渡: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知道了这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你还知道我们有哪些其他的传统节日吗?

这些节日又有哪些习俗呢?

2.导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接下来我们就更详细、更深入地去了解它们吧。

(出示几张中国传统节日的照片)

3.学生交流讨论。

(1)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为研究课题,并为小组命名。

(2)小组围绕选定的传统节日,讨论想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时的注意事项以及记录方式。

(3)交流反馈。

小组选出代表阐述本组研究的主题以及研究时用到的方法。

面區書區

我们小组要研究的内容是清明节的由来、各地清明节的庆典活动等,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或者上网查找,也可以问自己的长辈。

收集资料时要注意整理和分类,访问时要事先约好时间,提前设计好访问提纲,在访问过程中要有礼貌,并做好访问记录……

(4)教师提醒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板块二小组合作,制订方案

刚才大家已经分好学习小组了,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大家的活动方案吧。

2.各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师生评议,提出意见或建议。

3.各小组根据意见修改、完善活动方案,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1)遇到困难时,要积极想办法解决,不要退缩,可以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但不要因此过于依赖别人的帮助。

(2)向别人询问时要有礼貌,声音要响亮,问题要讲清楚。

(3)学会和他人合作,互帮互助,争取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4)如果需要到校外调查,一定要注意安全。

(5)活动中的感受、收获可以及时记下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4.分享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集的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

(2)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板书节日名称及其风俗。

板块三交流补充,展示评议

1.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并填写记录表。

中华传统节日记录表

节日名称:

节日时间:

了解途径:

节日习俗:

节日传说:

(1)组长收集记录小组同学收集到的信息,修改并补充收集的资料。

(2)商讨确定展示方式,如展示小组做的月饼,猜灯谜、讲传统节日故事及传说,写手抄报、写对联、古诗朗诵、唱传统节日的歌、展示传统节日图片、剪纸、剪窗花。

(3)各组确定展示方式。

2.各组进行汇报展示,教师提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3.成果评议。

各小组评一评,对展示的小组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4.小结:

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风俗的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象征,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

第二课时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过程和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感受生活的美好,懂得热爱生活。

2.将自己的心情和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自拟题目。

板块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本单元我们了解了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想一想你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请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序地把过节的过程写出来,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2.教师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夏霹専扇

(1)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内容要按一定顺序表达。

(3)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3.学生构思习作,确定题目及提纲。

板块二例文引路,打开思路

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评点”。

1.学生自由阅读例文。

2.阅读例文后,学生交流评议,了解写法,说说自己的看法。

(1)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在元宵节这天做汤圆的事情,叙事完整。

(2)作者按照做汤圆、煮汤圆的顺序写出了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叙事具体完整。

(3)文章运用了动作描写,如“用手指压出一个凹坑,其余手指则以这个凹处为中心不停地令小面团转动”“用勺背轻轻推开,让汤圆轻较旋转几圈”使做汤圆和煮汤圆的情景生动形象。

3.过渡:

我们明确了习作要求,又学习了习作例文,想必大家对如何习作已经有了更多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学习如何写这次的习作。

板块三组织材料,完成习作

1.学生说说自己拟定的题目,确定主题。

2.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指名学生概括说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明确写作过程。

面圖圖良

(1)审题立意。

这次综合性学习安排的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为写作对象,写一篇习作。

可以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来写;

也可以从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从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来说。

所写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是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拟题时,可以直接以节日名称为题,如拟题时,可以直接以节日名称为题,如《中秋节》;

可以用“节日+特点”来拟题,如《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

也可用“感受+节日”来拟题,如《难忘的元宵节》等。

(2)素材选择。

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来写。

(3)谋篇布局。

文章可以用“节日时间+习俗特点”的形式开头,如: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今年,在过节的前几天我们就买好了月饼。

十五当夜,天公作美,皓月当空,我

们全家人围坐在院子,一起赏月、吃月饼、话家常。

”可以引用诗歌、佳句开头,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一年一度的春节转眼又到了,街上舞龙、舞狮的队伍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写中间部分时,要把这个节日里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完整,写具体。

写结尾时,可以写当时的感受,还可以写从这个传统节日中得到的收获或受到的启发。

(4)写作手法。

在写作中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来写,写清楚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特点,是如何过这个节日的,以及从中体会到的独特的感受。

注意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习作讲评。

(1)指名把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宣读。

(2)师生根据本次习作内容的要求,共同评议,找出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6.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誉抄,修改时着重落实如何把过程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字顺。

7.小结: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生命力的有力表现。

大家在这次活动中运用了各种方法、各种途径去探讨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将这样的学习方法广泛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反思总结…+++++

1.体现课堂综合性。

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体现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习方式不仅要有自主探究,还要有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放思想,互帮互助。

2.体现课堂实践性。

课前收集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实践活动的魅力,也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3.体现课堂开放性。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要注意体现学习内容的开放,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得到延展,以实现课本内容与生活的互通,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