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77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docx

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1~6题每小题3分,第7题6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ɡuǐ)    窈窕(ǎo)

庐冢(zhǒnɡ)余音袅袅(niǎo)

B.瑰怪(ɡuī)湍急(tuān)

旌旗(jīnɡ)一叶扁舟(biǎn)

C.修禊(xì)匏樽(páo)

荒谬(miù)酾酒临江(lì)

D.江渚(zhǔ)责咎(jiù)

禅宗(chán)横槊赋诗(shuò)

解析:

A项,“窈”应读yǎo;B项,“扁”应读piān;C项,“酾”应读shī。

答案:

D

2.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渺沧海之一粟D.长乐王回深父

解析:

A项,“悟”通“晤”;B项,“冯”通“凭”;C项,没有通假字;D项,“父”通“甫”。

答案:

C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修:

长。

C项,化:

造化,自然。

D项,喻:

明白,理解。

答案:

B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著有《栾城集》。

C.苏轼在散文写作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创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成就上为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解析:

B项,表述错误,《栾城集》是苏辙的作品集。

答案:

B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③④B.②⑤⑧

C.③⑤⑥D.②④⑨

解析: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动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

C

6.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解析:

A项,斯文:

古义为“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为“文雅”或“文人”。

B项,茫然:

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

C项,非常:

古义为“不平凡”,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

D项,狼籍:

古义今义都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意思。

答案:

D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叹时光流逝时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3)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二、阅读能力训练(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

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辞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

“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

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

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如张九龄的《感遇》: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

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

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

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一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

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

王维的《终南别业》,就既是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

陶渊明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

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

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应是此意。

(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8.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曰‘隐’”,其实是指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字里行间隐含着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思考、感悟。

B.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已经说出的言辞对其隐含着的意思是否有所启发。

C.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反复铺陈;而诗的语言则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D.“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正好体现了诗的语言“言约”的特点。

解析:

C项,“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有误。

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言”与“意”的关系切题,立足单个词语的象征和崇尚画意深境相结合这两个维度进行阐述。

B.文章将暗示性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性,并以此为前提立论,指出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最多的内涵。

C.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古典诗歌进行论证,目的是全部采用唐代这一中国诗歌高峰期作品论述语言暗示的空间。

D.王维的《终南别业》作为论据,既能论证中国古典诗歌以单个语词为象征,也能论证其崇尚有神韵。

解析:

C项“全部采用唐代”错误,陶渊明为东晋诗人。

答案:

C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语言的诗性有多种表现,即便有些日常普通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读者和听众也能从中感悟到未直接表达出的潜在内容。

B.诗的语言往往在已经直接表达出的内容中,还隐含着很多未说出的内容,这一点是诗的语言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重要区别。

C.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但象征性和隐喻性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却很常见,成为其显著的艺术特色。

D.陶渊明的《饮酒》通过组合意象来表达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因此,“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

解析:

D项中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诗人对眼前的景进行反复铺陈欠妥。

答案:

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逝者如斯逝: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适应

C.方其破荆州方:

D.固一世之雄也固:

本来

解析:

B项,适:

享有。

答案:

B

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B.

C.D.

解析:

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B项,介词,在;C项,句末语气词;D项,结构助词,的。

答案:

A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解析:

①②都是宾语前置句,③是被动句,④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1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自然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势力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

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第一自然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

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

D.第二自然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

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

解析:

D项,作者“不变”的观点也涵盖了人生,从“物与我皆无尽也”可以看出来。

答案:

D

15.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

(2)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17分)

朱台符字拱正,眉州眉山人。

父赋,举拔萃,历度支判官。

台符少聪颖,十岁能属辞,尝作《黄山楼记》,士友称之。

及长,善词赋。

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尺晷成一赋。

淳化三年,进士登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青州。

召入直史馆,赐绯鱼,再迁秘书丞、知浚仪县。

咸平元年,与杨砺、李若拙、梁颢同知贡举,俄以京府旧僚,擢太常博士,出为京西转运副使。

时北边为梗,台符上言曰:

“幽蓟之地,实维我疆,尚隔混同,所宜开拓。

陛下自天受命,与物更始,继迁①授节,黎桓②加爵,咸命使者镇抚其邦。

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

臣愚以为宜于此时赦契丹罪,择文武才略习知边境辩说之士,为一介使,以嗣位服除,修好邻国,往告谕之。

因与之尽捐前恶,复寻旧盟,利以货财,许以关市,如太祖故,使之怀恩畏威。

则两国既和,无北顾之忧,可以专力西鄙,继迁自当革心而束手矣,是一举而两得也。

”台符又自请往使,时论韪之。

咸平二年春,旱,诏求直言。

台符上疏,请重农积谷,任将选兵,慎择守令,考课黜陟,轻徭节用,均赋慎刑,责任大臣,与图治道。

奏入,优诏褒答。

景德初,郑文宝为陕西转运,或言其张皇生事,徙台符代之,仍赐金紫。

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九月,徙台符知邵州,覃知随州。

三年,召还,会执政有不喜者,复出知洪州,卒于舟次,年四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改动)

[注] ①继迁:

李继迁,党项人,其孙李元昊。

②黎桓:

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B.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C.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D.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解析:

“然”字表转折,在“然”字前面断开;“交相掎奏以不协闻”是说两人上奏时互相顶着劲,都听闻他们之间不配合,在“以”字前断开。

答案:

C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廷试,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其制始于唐。

B.尺晷,是一种小型仪器,其长度大约一尺。

晷,古代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

唐制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袭之。

D.诏,又称诏书,是皇帝发给臣民的文书命令。

优诏,是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解析:

日影移动一尺为尺晷,形容时间很短。

答案:

B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台符天资聪慧,才华横溢。

他自小就非常聪明,曾写《黄山楼记》被大家称赞;擅长写诗作赋,参加廷试时,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写成了一篇赋。

B.台符见识高远,有勇有谋。

他针对北部边境的契丹问题,上疏陈述利弊,主张实行王道,捐弃前嫌,与之修好,并且请命作为使臣亲自前往。

C.台符敢于直言,建言中肯。

咸平二年大旱,他上疏直言,从农业、军事、政务、徭役、赋税等多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皇帝褒扬并赐金紫。

D.台符擅长谋略,苛刻烦琐。

他与杨覃共事,杨因循旧制,他力求变革却很是烦琐,两人政见不合,皇帝派人查看,最后把他们分别调离。

解析:

“并赐金紫”是“景德初,郑文宝……徙台符代之”后的事。

答案:

C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与之尽捐前恶,复寻旧盟,利以货财,许以关市,如太祖故。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只有那契丹,没有加以恩惠,这不是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表明王道没有偏差的做法啊。

(2)借此和他们(指契丹)全部放下以前两国之间的嫌隙,重新缔结过去的盟约,给他们货物钱财的好处,允许他们在关口做买卖,像太祖过去的做法。

【参考译文】

朱台符字拱正,眉州眉山人。

父亲名赋,科举考试出类拔萃,做过度支判官。

台符自小聪明颖悟,十岁就能作文,曾经作《黄山楼记》,读书的朋友们都称赞这篇文章。

等到成年,擅长作词、赋。

当时太宗对贡士进行廷试,大多选拔才思敏捷快速成文的人,台符和同辈们一起考核测试,只用片刻时间就写成一篇赋。

淳化三年,考中进士甲科,脱去布衣将去担任监丞,通判青州。

奉召进入直史馆,皇帝赐给(他)绯衣与鱼符袋,又升任(他)为秘书丞,主持浚仪县(事宜)。

咸平元年,与杨砺、李若拙、梁颢一同主持贡举考试,很快就凭借着是京府的旧官吏,升任太常博士,出京任京西转运副使。

当时北部边境有祸患,台符上书皇帝说:

“幽州、蓟州这些地方,实在是维系我国疆土完整的重要地方,现在却阻隔着,使我们国家不能统一,应该开发。

陛下从上天接受使命,与万物共同开创新局面,李继迁被授以符节,黎桓被加封爵位,(陛下)都派遣使者安抚他们的国家。

只有那契丹,没有加以恩惠,这不是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表明王道没有偏差的做法啊。

我认为应该在这个时候赦免契丹的罪过,选择有文才武略、熟知边境情况且能言善辩的人,作为使官,把新皇即位、守丧期满、准备要与邻国修好的消息,去晓示他们。

借此和他们(指契丹)全部放下以前两国之间的嫌隙,重新缔结过去的盟约,给他们货物钱财的好处,允许他们在关口做买卖,像太祖过去的做法,使他们心怀感恩,畏惧威严。

那么两国就会和睦,(我们)没有北部边疆的忧患,可以专心致力于西部边陲,李继迁自然会改变心思没有办法了,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啊。

”台符又自己申请前往出使(契丹),当时人们评论他做得很对。

咸平二年春天,大旱,皇帝下诏书寻求真话。

台符向皇帝上疏,请求重视农业,囤积粮食,任用将领,挑选士兵,谨慎选择地方官员,通过考核确定官员的降免升迁,减轻徭役,节约用度,平均赋税,谨慎用刑,责令任用大臣,与他们谋划治国之道。

奏章送到皇帝手中,皇帝(看后)下诏书回复夸奖他。

景德初年,郑文宝做陕西转运使,有人说他做事慌张,总生事端,(皇上)派台符代替他,仍然赐给他金鱼袋及紫衣。

台符英俊豪爽,擅长谋略,然而很是把苛刻烦琐当作尽职。

(台符)同杨覃联合做事,杨覃很想因循过去的制度,台符却变更革新,很是烦琐,两人商议事情意见不一致,上奏时互相较着劲,以不和著称,皇帝派御史观察他们的情况。

九月,(皇上)调任台符主持郢州,杨覃主持随州。

三年,诏命(台符)回京,(台符)遇上不喜欢他的掌权的官员,又出京主持洪州,死在舟次,年龄四十二岁。

三、表达能力训练(20分)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只要粮食价格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高,国家的粮食产量随之也能增高。

这使得酿酒业能选购足够的优质粮食来酿酒。

反之,农民种粮积极性低,酿酒业就酿不出品质高的酒水。

①不是粮食价格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应当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然后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

②处除了考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等主观因素外,还要考虑其他客观因素,如天气因素等。

③处农民种粮积极性低只是会增大酿酒业酿出品质高的酒水的难度,并非一定酿不出品质高的酒水。

答案:

②不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了,国家的粮食产量就能随之提高。

③不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低,酿酒业就酿不出品质高的酒水。

21.余光中先生说:

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

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

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

要求: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8分)

例1 墨:

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 鸿:

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

(1)尘:

轻飘飘飞着的小土粒。

人类啊,我本不是灾害,应该好好思考我出生的原因了。

(2)舒:

舍我其谁?

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

(示例二)

(1)尘:

那小小的泥土啊,所扬起的可是人们无处躲避的杂念啊!

(2)舒:

我的舌头啊,总能体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道尽世间的沧桑!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7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①_______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一些公民的价值观出现功利化倾向,时常出现一些“失德”现象。

“全民阅读”的提出是缓解这种现象的有力措施。

目前,“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个人而言,阅读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式,也是树立正确价值观、接受道德教育的途径。

对国家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

作答此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根据①处后面的内容即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背景下的“失德”现象及转折连词“但”可知,①处应该填写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②处,结合后文的并列关系,“对个人而言”和“对国家而言”可知,②处应填与“阅读对个人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类似的内容。

③处,结合前后文可知③处应填对国家来说阅读的重要作用。

答案:

①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②阅读对个人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③“全民阅读”能够增强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靠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②2018年1月20日,一名返乡大学生在成渝高铁万州北开往成都东的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