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37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2 大小:1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2页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2页
亲,该文档总共2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docx

全套实用苏教国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六册

·教学计划·

一整体识字

二整合课文

三加强综合活动

四加强课外阅读,以《三国演义》作为共读内容.

五情趣作文

一课堂记实

“品尝语文书”,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品尝”吗?

生:

就是吃一吃,了解味道.

师:

我们是不是要将语文书吃一吃呢?

生笑

生:

我知道这里的品尝是说的将课文的优点和缺点说一说.

生:

就是说说自己喜欢的课文.

师:

你们理解的很好,你们希望品尝些什么?

生:

我建议将课文中的好段和好句进行朗读.

生:

我想将最喜欢课文的意思弄清楚.

生:

我想将所有课文的含义弄明白.

师:

能在短短一节课将所有课文的含义弄清楚,这行吗?

生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

师:

行不行,看我们有什么办法?

也就是品尝的办法.首先,我做一个调查,昨天回去看了一个单元课文和习作、练习的有多少人?

生举手,有八人(22人中)

师:

看过全册的有多少人?

生举手2人

师:

挑选的看课文的有多少人?

生举手4人

师:

看了习惯篇的有多少人?

生举手15个.

师:

没有看书的有多少人?

生无人举手

师:

大家都读了书的,这是个好现象.那我想问一下,挑着读的是因为什么而挑着读?

生:

看题目,题目吸引我,就读读课文.

生:

看内容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师: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

生:

自然科学类的.

师:

还有喜欢别的类型的吗?

生:

我喜欢动物类的.

师:

你知道这本语文书中有那些是写动物的吗?

生:

《恐龙》《狼和鹿》《海底世界》《放飞蜻蜓》《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你读过没有?

生摇头

师:

有人读过吗?

生:

我读过,写的不是动物,而是将父子俩的事

生:

动物的还有《李广射虎》

生:

《李广射虎》不是,应该和《放飞蜻蜓》一样是有动物出现的,但不是写动物的.

生:

还有《雪儿》

师:

“雪儿”是什么?

生:

是只鸽子.

师:

你的确是读过这篇课文.我们不能只看题目就将它归到一类.

生:

我知道,还有《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对一生说:

你刚才说对自然科技课文有兴趣,你知道有哪些是写自然科技的吗?

生:

《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

师:

我还发现有很多写海的

生:

《赶海》《海底世界》《美丽的南沙群岛》

师:

其实类型还有很多:

比如说写人的,写自然景色的,写美好心灵的.我们是不是在上课时就将这些类型进行一个系列的学习呢?

生:

我还有个建议,就是将我们喜欢的课文先学,这样大家都感兴趣.

生:

我觉得应该将大家都喜欢的课文先学.

师:

你们最喜欢哪篇课文呢?

生:

《恐龙》

生:

《恐龙》《狼与鹿》

生:

《雪儿》《七颗钻石》

生:

《荷花》《七颗钻石》

生:

《海底世界》《水上飞机》

……

师:

大家刚才说了说,总结起来说喜欢《恐龙》的是乎最多.《七颗钻石》和《雪儿》也不少

《海底世界》也有好几个.

生:

我们投票

最后清点

1《恐龙》.2《七颗钻石》3《雪儿》

师:

我们有了最喜欢的课文,请你将最喜欢课文中的段落或者句子,读给你喜欢的同学听.或者读给老师听.

大声地朗读!

整体识字

“整体识字”这个概念来自于一位网友,我看了她的设想,感到孩子们在学习中首先扫除了阅读的“拦路虎”生字,阅读上就能跨上一个台阶,并且在大量集中识字中,使学生掌握孩子汉字识记的最好方式,对他高年级学习生字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集中学,教学中学生再次巩固使用,字的记忆稳固性就会随之提升.

做法

1指导学生将生字表中的汉字分为三类,一是会都会写的熟字,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掌握了不少还没有正式教学的生字,所以在此将学会的生字首先排开.二是会读不会写的,这些字可能是以前课文中出现的二类字,三既不会不也不会写的.

2学生之间互相抽查,叫做抓小辨游戏.

3习字册上将会写的字写了.

4回家后请家长将这些会写的报听写.

反思:

上课时,我选择的钢琴曲和古筝曲作为背景,因为习字是个枯燥的活动,为了让学生在枯燥中感到舒适,于是想到了音乐.

因为今天写字的量较大,我在写字间歇安排了几次游戏活动,给孩子们解除疲惫.

到底效果如何,还得看今后.

对会读不会写的字,我准备明天将这种字消灭掉,教学生用中国造字特点学习形生字和象形字等.明天还是涉及课文,因为倘若连着几天都在识字写字,学生的兴趣就会削弱到极点的,还是课文穿插到其中,这样学生在后几天涉及识字写字,就不会精神紧张,兴趣乏乏了.

今天的作业我布置孩子们收集长城、运河、庐山、南沙群岛以及祖国优美的人造景观或者自然景色的资料.这样集中收集就是为了给孩子们,留下一个整体印象,祖国真美,祖国真大,人民的创造力真强.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

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那么我就第一组教材作的一点思考,向大家汇报一下.

这一组教材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本单元训练目的

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受庐山云雾、南沙群岛以及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独特的美,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让学生懂得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的是大自然的恩赐,有的是前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善待身边的一切,乃至微笑承受生活中的困难,甚至是痛苦,为第二单元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

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的课前研究报告

研究人:

在一、二单元时,要有检查预习的环节,尤其是对朗读提出明确要求:

⑴用普通话朗读,读准确、清楚,字字响亮,字字落实

⑵做到“五不”:

不误字、不少字、不多字、不别字、不重复.

⑶句段分明,停顿恰当,不唱读.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特别适合朗读感悟训练与积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想像画面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以理解促读;看画面,看图片激发情感的读;联系生活实际帮助朗读;引读、评读、赛诗、配乐读、画一画再读等,从而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并水到渠成的将文字变为画面,映在学生脑海中;再将画面变成优美的文字深在学生心里,继而达到积累好词好句的目的.

本组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条理非常明晰、特点鲜明.是初步对学生进行段的概念和仿写的好材料.如《长城与运河》一课,长城与运河各为一段,句式相仿,琅琅上口;《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课文分别以“美丽传说”与“蓝色宝库”、“迷人的世界”三方面将南沙的美丽表现的淋漓尽致;《庐山的云雾》更是从云雾“随处都是”、“千恣百态”、“瞬息万变”来展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的魅力,最后以“流连忘返”总结全文.条理清晰,段落分明.

就每一段来说,“抓住特点”,写具体构段方式,是学生仿写片段的绝佳范例.如《长城和运河》、《庐山的云雾》中的2、3自然段,再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中的2、3自然段,都是抓住特点,围绕总起句写具体,可以结合学生去外地旅游或节假日游玩所见过的景象来仿写片段.

充分利用教材的“人文性”与“伸展性”.

教材无非是一个窗口,希望通过课文连接生活,认识世界,步入知识的殿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学习语文.那么,通过这三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生活环境的美,是大自然的恩赐,如《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有的是前人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如《长城与运河》,再如“南沙群岛”由于记入了我们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留下了他们生息繁衍的烟火,才使它的美更具魅力.

我们还可以推荐类似的课文加以拓展,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京杭大运河》的解说词,人教版课文《长城》及相关的传说故事、歌曲、民谣,有关庐山的影带,名人诗画,甚至还可以去了解一下“奇异”的石林,第八大奇观“秦始皇兵马俑”等,到阅读积累到这样的程度,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人民的自豪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课堂练习设计

教材在练习设计上更注重了“减法思维”,即减少头绪,减轻负担,注重整合.课后的作业突出重点,富有弹性,留有很大的空间,便于教师发挥主体意识及自己的智慧,进行开发利用.

我们遵循编者的这些意图的,注重整合,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思想.达到学语文、用语文的目的.

⑴积累:

针对课文的语言特点,围绕字、词、句最基础的知识进行训练,夯实双基.如形近字组词,看拼音写词,多音字,按课文填空,修改错字、病句等.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可以在这儿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学习《庐山》一文后,可以背诵积累苏轼、李白的名诗等.

⑵注解:

主要让学生针对课文关键词句,说感悟,可以各抒已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长城和运河》一文可以设计: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长城”、“京杭大运河”就是人间奇迹?

再如第二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选一喜欢的抄下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⑶运用:

主要是以课文学习为基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如第一课:

你知道我们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可以用一、二句话写下来,也可以用类似的诗句描绘它们奇异的景象.再如第二课:

南沙群岛旅游局想请你为他们写一段广告词,试试吧!

还可以配上画.第三课:

根据课文内容填合适的词(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自己平时积累的)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你

,你

,你

,我想用生命赞美你.

连起来读是首小诗.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强调自主,,形象强化.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

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

预习有什么好处呢?

(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看书中的图: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

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1长城和运河》

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

是怎样做的?

(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尝试预习

(1)出示预习的步骤

(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步:

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

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

第二步:

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

第三步:

学生再读课文,质疑.

总结

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

谁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课时【2】

一、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完成作业?

二、出示《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中的:

“认真完成作业”一条.学生讨论“认真”指的是什么?

三、师生共看第四页下图:

1.观察后,说说,以下作业认真吗?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指导写词、抄诗、抄句子和习作的格式的不同.

3.说说看了范本作业,有何感想?

四、观察第五页图.

1、观察第五页的四幅小图.

(1)说说图上的同学都完成是哪些作业?

你做过哪几类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作业分课内和课外,口头和书面.

明确学习语文有很多途径,不光读书、写字、还可以剪贴报纸,收集资料.

(2)说说自己的学习环境.

2、观察第五页下图.

(1)读读黑板上的字,说说有什么想法.

(2)将自己的寒假作业拿出来,认为不认真的内容进行修改.

课后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学练结合的反式,通过两年半的习惯篇学习,和平时习惯的培养,有些孩子已经养成了一些较好的学习、作业的习惯.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将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告诉他人,同时也是将方法告知他人,然后布置一个反馈作业,当堂检查他们的情况.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4】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

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

(板书:

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

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

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

(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

(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

引读:

运河像……(板书:

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

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长城和运河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

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

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

广大.

浩淼:

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6】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

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

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

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

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难以计数

物产丰富用之不竭

美丽的南沙群岛蔚为壮观

景色迷人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

课后反思:

今天,和孩子们一同去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两个孩子找到了相关资料,因次,孩子们基本上能对南沙的地点和大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朗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下大力气,因为孩子们普遍没有语感,即使能理解教材,但不能通过朗读来报答自己的感受.真的要慢慢来了,心急真的不可能吃着热汤圆.

执教《美丽的南沙群岛》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从三个方面先概括后分述的向读者展示了南沙的美.在执教这课时,我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读好书,读并不是一遍一遍没有层次,没有目标的行为.在朗读中,我从学生整体感官入手,先教师范读,引发学生读书的愿望,然后学生初读,这篇课文生字较多,有一些较绕口的词,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我采取了个别读、个别指导的方式.我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教学第三段,通过学生品味读和教师的指导读,再加上争当导游的比赛读,是学生领悟到海岛景色迷人这一特色.第二段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太理解的海洋动力,我做了适当注解.然后采用对口方式,如()的海洋生物()的海洋动力……学生兴趣十足,这样很快的了解了海岛是个资源丰富之所.然后通过考验记忆力的游戏,帮助学生背诵2、3段.在教学中我弱化了第一段,因为的一段是对海岛的整体概况,学生在进行导游介绍时不可避免的就会重视这一段,这样的弱化的处理,使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一段的意识.果然,在后来的导游介绍中,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这一段.

遗憾:

教学本课,在总分的段式上是个重点,因为我怕学生掌握不了,所以在这课教学时,我只是讲了“总起句”的概念,没有清楚的讲总分段式.因为这课没有讲.学生在后一课的学习中,就没有一个巩固的迂回,所以在指导用总分段式写片段时,效果不是非常好.

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

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

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

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8】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

“秀丽”是什么意思?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

“尤其”是什么意思?

(“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