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83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6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docx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毕业设计精品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

摘要

近年来国内煤矿安全事故不断,特别是井下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仅2003年,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0人以上事故就有数10起,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现代化矿井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通过对监测监控系统选型的研究,使煤矿监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PLC设计是利用PLC对井下传感器传出的气体浓度、温度等数据的在线监测来获知井下分站的安全性。

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是对井下几种特征气体: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以及风速、温度进行在线取样、分析,将获得的数据传给地面中心站并接收中心站发送的各种命令,以便及时地、准确地了解井下分站的安全状况,为安全隐患的预警和控制服务,有利于采取措施避免重大事故,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本文介绍了西门子S7-224可编程控制器在气体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阐述了利用PLC的高速计数器对8路通道进行数据采集。

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继S5系列后的新产品。

该系列PLC具有模拟量处理、通信联网、系统诊断、中断处理和高速计数等功能。

它将模块式和一体式PLC的优点结合起来,即CPU本身自带一部分1/0,同时又具有扩展能力。

编程软件STEP7-Micro为用户提供了界面友好而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

其配套EEPROM存储卡也使修改和调试程序、设备维护十分方便和可靠。

CPU214S7-200系列PLC中的典型产品,其基本单元有14点输入和10点输出,最多可支持7个附加的扩展I/O模块(包括模拟量模块),最多可使用64个I/0点,有1个可接收2kHz脉冲输入的高速计数器以及2个可接收7kHz脉冲输入的高速计器,有内藏的实时日历时钟。

本文主要介绍了S7-224PLC的高速计数器对井下气体及温度、风速信号等进行采集。

关键词:

煤矿;PLC;安全监控;高速计数器

 

1概述

1.1我国安全监控发展现状

我国监测监控技术应用较晚,80年代初,从波兰、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如DAN6400、TF200、MINOS和Senturion-200)引进了一批安全监控系统,装备了部分煤矿;在引进的同时,通过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先后研制出KJ2、KJ4、KJ8、KJ10、KJ13、KJ19、KJ38、KJ66、KJ75、KJ80、KJ92等监控系统,在我国煤矿已大量使用。

实践表明,安全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局矿已作为一项重大安全装备。

由于当时相当一部分监控系统由于技术水平低、功能和扩展性能差、现场维修维护和技术服务跟不上等原因,或者已淘汰、或者停产。

因此造成相当一部分矿井无法继续正常使用已装备的系统。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老系统服务年限将至,已无继续维修维护的必要,系统面临更新改造的机遇。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各主要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又相继推出了KJ90、KJ95、KJ101、KJF2000、KJ4/KJ2000和KJG2000等监控系统,以及MSNM、WEBGIS等煤矿安全综合化和数字化网络监测管理系统。

同时,在“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十二字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指导下,规定了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因此,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促进了各厂家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

  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各大、中、小煤矿陆续在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系统的装备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同时也为该技术的正确选择、使用、维护和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煤矿安全生产监测工作的意义

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煤矿自然灾害较多,每个矿井都有发生冒顶,瓦斯爆炸的危险,一定数量的矿井还存在有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煤尘爆炸,水患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另外机电运输事故,也严重地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

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是关系煤炭工业发展的大事,是保障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除了加强管理和安全技术培训外,安全监测工作现代化也是加强安全工作的重要物质技术保证。

它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实现煤矿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安全技术基础工作。

1.2.1煤矿安全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1)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条件

煤矿井下生产工艺流程复杂,作业环境条件特殊;机器设备的数量,品种繁多,各生产环节需要相互衔接和紧密配合。

这些客观实际因素,使井下发生灾变事故的几率一直高于其它行业,事故发生的随即性也很强。

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作业环境和机器设备的工作状况,以实现有效控制。

因此,矿井安全生产必须首先作好测试与监控工作。

2)煤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现代化矿井,必然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作业方法和工艺系统。

为了有效地发挥现代化装备的效能,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监测体系。

3)煤炭生产发展的需要

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煤炭产量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井型越来越大,开采深度日益增加。

这样,多数矿井瓦斯涌出量增加,环境温度不断上升,通风网络日益复杂;一些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火灾威胁日趋严重。

此外,机电运输环节增多,机电运输事故也大大上升。

各种事故因素也伴随生产的发展而复杂化,因而,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控制和预防。

安全监测工作就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前提,是为各项安全防御措施提供决策数据的必要手段,所以,安全监测工作现代化是煤炭生产发展的需要。

1.2.2传统检测活动的局限性

多年来,矿井安全检测工作的传统作法是依靠少量的简单仪器,由少数检测人员进行间断地,孤立地检查个别作业环境参数,主要是检查瓦斯。

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1)主观性。

选择检测时间和检测地点时,主要依靠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以往的经验,因而,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2)间断性。

检测手段主要依靠携带是仪器或仪表,随检测人员流动,因而,所检测的数据是间断的,无法反映参数的动态变化。

3)单一性。

因为检测手段过于简单,一般只限单一参数,不能实现多参数同时监测,所以,无法全面反映各测点的实际情况。

4)滞后性。

由于信息反馈手段大多靠表报,面对面汇报或电话通讯,使信息的处理,传输,控制和调整,在时间上远远落后于参数的实际变化,无法实现实时监控与调整。

由于传统监测的局限性,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就迫使人们不断研制新型监测装备。

目前,时间上各主要产煤国都十分重视矿井监测技术的发展,并已形成了各自的监测装备体系。

我国在矿井监测技术装备的研制方面,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无论是便携式,固定式和系统式监测仪器,均已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小型矿井中。

1.2.3安全监测工作的任务

1)提供信息。

它为各级生产指挥和业务部门提供安全状况和工作状况动态信息,以便指挥生产。

2)探测和预报灾害事故。

通过被测参数的比较和分析,为预防灾害事故提供重要技术数据,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3)制止灾害事故发生。

通过对测试参数适时有效控制,及时实现自动报警,断电和闭锁,以制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4)设施的自动调控。

通过对生产工艺活动的饿动态监测分析,实现各种设施的自动调控,如:

通风网络系统调控,运输系统调控等。

为救灾提供决策信息。

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能及时指示最佳救灾和避灾路线,为抢救和疏散人员,器材提供决策信息。

1.2.4安全监测技术发展前景

1)安全监测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其主要功能有:

A图形与数据显示;

B打印记录;

C报警,断电和闭锁;

D被测参数发展趋势的比较和预测;

E数据长期存储;

F反馈指令和自动调控。

2)发展前景

可实现:

A全面地系统监测;

B多参数连续的动态监测;

C预测发展趋势,力争达到超前调整与控制;

D实时检测与控制,使功能动作时间与参数实际发生时间的时差,趋近于零;

E矿井生产全面自动化。

一个现代化矿井,其监测手段必须现代化,可以说,安全监测工作现代化是实现矿井生产现代化的基础之一。

所以,安全监测技术的发展与普遍应用,对煤炭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3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是以矿山井上,井下各主要生产和辅助生产环节的作业环境条件和作业状况为监控对象,并以各种类型传感器为参数数据收集元件,以数字信息处理为技术基础,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实现分散和集中监测,控制的自动化系统。

它是矿山实现遥测,遥讯,遥控和全面自动化的一个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安全监测系统主要侧重与环境参数的集中监测,如:

检测氧,甲烷(沼气),一氧化碳,烟尘,温度及通讯网络参数等,同时.部分设备的工况监测也开始纳入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之中。

本世纪70年代末国际上开始应用矿井监测系统,进入80年代初期,日本,美国,波兰,法国,德国等国家先后研制并使用了十余种安全监测系统,在这些早期研制的系统中已开始使用小型机和微型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信息传输方式上,有时分,频分,基带,脉码,编码以及移频键控,调幅等多种方式,传输速度从50bit/s到500bit/s,分站容量有大有小,矿井安全监测系统有了很大发展。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用户系统围绕中央小型计算机配置,软件用高级语言编写,输入输出装置由实验型硬件组成.井下传感器与中央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协议通常以串行数据格式的电压表示,该协议仍受矿井环境影响,系统程序是计算机顺利工作的保证,一般由生产单位提供。

我国最早自行研制的WDJ-1与MJC-100A,AW-80等系统同属于第一代计算机集中监测系统,现已基本淘汰。

进入80年代中后期,矿井监测系统通常以微型机为基础,程序软件填补结构风格空白,由生产部门提供输入,输出硬件,而使各种输入,输出功能均可使用,井下传感器与中央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已不受矿井环境的干扰.另外,采用错误校验和数据传输中串行数据桢频技术的抗干扰方法,人机接口由彩色显示屏,图形显示器,打印机,多线文本显示器及灯光模拟盘提供,操作员接口可以在多处设置,传感器均按矿井工作环境需要而制造等,比早期系统在可靠性和有效性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我国80年代后期研制与仿制的监控系统,其技术水平已相当于国际80年代中期水平,近几年已在国内广泛使用.

今后矿井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主要应以工业主计算机为主,配合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量的微处理机,构成模块化,功能化的计算机局网分布处理系统,这种系统中计算机处理能力更加完善.例如:

分站内配置的局部微处理机具有独立报警断电和通过操作显示器与其余分站保持相互联系,也与区域性管理的主计算机联络的功能.而区域主计算机可为监控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并与地面的上级主计算机联络,从而形成以计算机为骨架的监测网络.

在系统软件方面,则应包括多种布置方案,编辑程序以及为用户编程用的辅助程序,且使监测系统软件可在工业型主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任意一个部分中运行,使矿井监测系统在矿井计算机系统之间起着一个公用通道的作用.监测系统要能支持多台输入输出设备,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错误校正和补偿能力.总之,到那时,监测系统将对煤矿安全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了.

1.4目前存在问题

1.4.1通信协议不规范

由于现有厂家的监控系统几乎都采用各自专用通信协议,所以,很难找到两个相互兼容的系统。

目前,信息传输系统的兼容性已成为装备监控系统的各集团公司、矿井进一步补套和扩充系统功能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用户在装备了某厂家的系统后,在众多型号、价格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监控系统的软件、硬件(如分站)的补套以及服务等方面,就别无选择地依赖于这个厂家。

有些矿井为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在系统存在严重问题和得不到技术服务的条件下,不得不废弃原有系统而另选择其他的系统。

因此,通信协议不规范的后果是造成设备重复购置、系统补套受制于人和不能随意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

1.4.2井下信息传输设备物理接口协议不规范

井下信息传输设备物理接口协议不规范也是制约用户进一步补套和扩充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

如KJF2000和KJ4/KJ2000系统,尽管两种系统均采用FSK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波特率均为1200bps或2400bps,但其传输信息的调制频率不同和传输信息的收发电压幅值不同也造成这两种系统的分站不能兼容。

1.4.3传感器等质量不过关

与监测监控系统配接的甲烷传感器已成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和灾害预测的关键技术装备,并越来越受到使用单位和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

  据统计,国产安全检测用甲烷传感器几乎全部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载体催化元件一直存在使用寿命短、工作稳定性差和调校期频繁的缺点,严重制约着矿井瓦斯的正常检测,与国外同类传感器比较差距较大。

  主要问题是:

  1)抗高浓冲击性能差。

在巷道瓦斯涌出量大的情况下元件激活。

反复作用的结果造成零点漂移并使其催化性能下降,抗高浓冲击性能差是造成元件使用寿命低、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

  2)对过分追求低功耗的元件,在矿井高湿度环境条件下,CH4在元件表面燃烧生成的水蒸气易于凝结在元件表面,降低元件使用寿命。

  3)抗中毒性能差;

  4)载体催化元件制作工艺水低,元件一致性差。

1.4.3现场管理和维护水平有待于加强

尽管国家和各省、地、市煤炭管理部门强制性要求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并加大了对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但一些地方国有煤矿,特别是乡镇小煤矿,多数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不能正常使用和维护已装备的系统,甚至对系统配接的传感器根本不进行调校。

 

2系统的整体基本状况

2.1井下分站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作用

分站是监测系统的独立单元,负责接受中心站的各种指令,并根据中心站定义及所采集的模拟量值的大小和开关量的状态,可自行实施对外控制,对开关量的采集具有记时累加和记次累加的功能。

本次设计的分站以PLC为核心,负责接受传感器信号并将其经过处理后送往地面中心站,地面中心站接收到信号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对分站进行相应的控制,如断电、报警等。

分站本身是个智能型的装置,它除受中心站控制之外,其本身也能完成相应的采集数据和控制功能,也可以称为一个子系统。

2.2设计要求及特点

2.2.1监测信号种类

要求各矿能够监测的信号种类为:

氢气、一氧化碳、瓦斯、风速、开停、风门等信号。

2.2.2控制内容

要求能在判断有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报警并将数据传送给中心站,接收中心站的指令。

2.2.3设计要求

各矿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指标不得低于《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和《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范》规定的各项指标;各矿能够实现监测参数超限、开关设备停运,为煤管局主动调阅各矿数据预留接口。

2.2.4设计特点

1)系统不仅实现了监测监控,而且能根据被监测环境地点的参数进行有效的危险性判别、分析和提出专家决策方案。

系统实现了全面的网络化,按统一的格式向外提供监测数据。

 2)针对通信协议不规范和传输设备物理层协议不规范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系统兼容性的方案,为矿井补套和扩充系统提供了方便。

 3)系统采用一箱式结构,配置灵活,可满足大、中、小型煤矿的不同情况的需要。

可根据各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拆分和集成,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网络结构。

 4)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管理,通过一体化平台框架进行集成。

各功能模块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同时通过一体化平台框架相互结合在一起,成为有机整体。

可方便地各煤矿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配置,组成完整的系统。

 5)采用高可靠性、及最新的传感器。

2.3系统构成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由早期的地面单微机监测监控已发展成为网络化监测监控以及不同监测监控系统的联网监测。

其主要由监测终端、监控中心站、通信接口装置、井下分站、传感器组成。

 煤矿监控系统是将计算机网络、矿井安全和生产实时监测、电力监测、工作面综合监测等系统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实用的矿井监控系统。

根据需要各部分既可以集成在一起,又可以单独使用,以满足矿井的不同需求。

本设计的井下分站系统是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部分,负责接受传感器信号并将其经过处理后送往地面中心站,地面中心站接收到信号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对分站进行相应的控制,如断电、报警等。

分站本身是个智能型的装置,它除受中心站控制之外,其本身也能完成相应的采集数据和控制功能,也可以称为一个子系统。

它由主板、显示板、电阻板和通讯板,为减小分站体积,采用尽可能紧凑的方式连接成一体的结构

2.4系统中心站

系统提供了全面的监控能力,实现了对数据的智能分析,提供了完整的专家决策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

主要监测煤矿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及工作面的作业条件,如高浓度甲烷气体、低浓度甲烷气体、一氧化碳、氧气浓度、风速、负压、温度、岩煤温度、顶板压力、烟雾等。

  生产监控:

主要监控井上、下主要生产环节的各种生产参数和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如煤仓煤位、水仓水位、供电电压、供电电流、功率等模拟量;水泵、提升机、局扇、主扇、胶带机、采煤机、开关、磁力起动器运行状态和参数等。

  诊断功能:

系统提供多种诊断功能,包括系统的传输效验、误码率测试、传感器故障统计、分站故障统计等等监测系统的自身诊断,还可以通过Modem进行远程诊断,并根据情况进行修复或提供更新的软件版本升级。

中心站可设调试电话主机一台与传输接口相连,可配3~5个电话副机,电话副机可随身携带,需通电话时插入电话插孔即可与地面通话,分站、接线盒、传感器等设备上都设有电话插孔,因而可实现全系统范围内的联络通信,为整个监测系统的检修调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专家决策系统:

具有测点定义功能;具有显示测量参数、数据报表、曲线显示、图形生成、数据存储、故障统计和报表、报告打印功能;可分析利润、成本等。

并采用国际通用的TCP/IP网络协议实现局域网络终端与中心站之间实时通信和实时数据查询。

  本系统中心站应用软件的操作界面实现了全面的可视化和图形化,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提供了完善的用户及权限管理,保障数据的安全,面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提供了完整的帮助系统,保障用户对系统的正确使用。

2.5局域网络

本系统利用WebGIS技术使得大到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业集团公司所辖各矿井分布位置,小到各矿采区工作面实际尺寸及设备实际使用位置,以任意无级缩小或无级放大图形的形式达到图形和数据的无缝集成和浏览;提供完备的安全监测与安全信息管理和监管功能;建立煤矿基础数据库、对主要图纸(通风系统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运输系统、抽排水管路系统图、电气系统布线图等)实现动态浏览;实现安全信息的共享和设备隐患排查;安全信息的网上公开(公司内部);安全隐患排查及信息发布(如对各矿下达整改通知)等。

实现了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诊断、评价、管理及通风网络调整的科学决策.

2.6井下分站功能

井下分站采用智能化设计,基本功能如下:

1)可以检测高、地浓度的CH4、CO、风速、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

2)可以监测风门开关、设备开/停状态等各种开关参数;

3)可以完成对16路输入信号的监测,并且可以将模拟量和开关量传感器混装使用,即对某一路输入来说,既可以接200HZ-1000HZ频率型模拟量传感器,也可以接开停量传感器,完全由中心站进行定义;

4)适合矿井环境需要,耐压、耐腐蚀、防潮、密封;

5)能自检12V电源掉电与否以及分站电源是否欠压;

6)具有死机复位功能;

7)分站停电后初始化信息不丢失,可以按掉电前的监控参数独立工作;

8)通过液晶显示块显示传感器实值、通讯及供电状况;

9)对模拟信号的瞬时高值和瞬时低值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0)8路继电器输出即可选择常开触电输出,也可以选择常闭触电输出;

11)可扩展一个RS485通讯接口;

12)可以扩展使用两线制频率型传感器。

2.7系统配接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

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能正确反映被测环境和设备参数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目前国内生产和用于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传感器主要有瓦斯、一氧化碳、风速、负压、温度、煤仓煤位、水仓水位、电流、电压和有功功率等模拟量传感器,机电设备开停、机电设备馈电状态、风门开关状态等开关量传感器,以及监控塌方和水灾的光纤传感器。

以上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基本满足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的需要,但国产传感器在使用寿命、调校周期、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某些传感器(如瓦斯传感器)的稳定性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2.8技术参数

2.8.1分站容量

16路输入:

200HZ-1000HZ频率信号或电流型或触电型开关量输入信号。

频率量输入:

X个200HZ-1000HZ(X〈=16)

开关量输入:

16-X个(X:

频率信号接入数),触电型和电流型传感器均可使用。

8路输出:

8个触电型开关量输出。

16路485通讯信号:

连接16路智能开停传感器。

2.8.2检测精度

频率量输入检测精度:

+-%1(不包括传感器自身精度)

2.8.3通信数据传输率

总线通讯为1200波特率或2400波特率;

智能开停传感器信号输入为:

9600波特率。

2.8.4其他电性能参数

分站工作电压:

+12V工作电流:

〈=430Ma

分站与中心站之间接收和发送的通讯信号幅度〈16V(峰峰值)(16V是为开路值)。

2.8.5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

-5~+40摄氏度;

环境相对湿度:

〈=96%;

大气压力:

(80-110)Kpa;

周围无严重滴水和溅水场合。

2.9系统特点

传统安全监控分站均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设计系统,本次设计则采用一PLC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设计系统。

现将PLC的特点简单介绍一下。

 2.9.1PLC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源流:

一是传统的控制系统汾为过程控制和逻辑控制;二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从大型的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成以后的中型计算机和微机控制系统,再逐步发展成两个分支,即PLC控制系统和DCS控制系统。

传统的控制方式以继电器逻辑控制和电子线路的模拟控制为特征.1836年首次发明了电磁继电器,使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得到广泛应用,用以完成对生产机械的逻辑关系控制。

理论上说,继电器逻辑电路可以实现任意复杂的工艺联锁控制功能,但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控制系统的复杂,单纯由继电器控制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已是不可能。

对于复杂的生产工艺,为了实现逻辑联锁要求,将要使用成百上千个继电器,伴之而来的是繁杂的电气线路连接,给工程设计、工艺及生产维护带来困难。

适应性差、体积大、功能简单、成本高、可靠性差等缺点,制约了继电器控制系统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9.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及其结构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现代数据通讯技术,为设备控制以及实现过程自动化提供了重要手段。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子技术和微型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PLC在过程自动化(PA)、工厂自动化(FA)、计算机综合生产系统(CIM)等自动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与CAD/CAM及机器人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式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使用而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